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针板模组,所述基板的一端表面活动设有直角状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一卡口;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卡于所述卡口内,所述针板模组的后端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与所述基板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模块化的结构,可轻易将针板模组拆卸下来进行检查,极大的提高了拆卸和后期的检查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针板模组,所述基板的一端表面活动设有直角状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一卡口;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卡于所述卡口内,所述针板模组的后端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与所述基板固定。
设计方案
1.一种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针板模组,所述基板的一端表面活动设有直角状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一卡口;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卡于所述卡口内,所述针板模组的后端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与所述基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内的基板上设有凸起的第一定位杆,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卡合的第一U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凸起的第二定位杆,且所述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压板一侧,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卡合的第二U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凹槽和第二U形凹槽的前端开口处设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模组包括底部的连接板、设于连接板上的PCBA板以及设于PCBA板上的针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卡于所述卡口内,所述连接板的后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基板固定,且所述第一U形凹槽和第二U形凹槽均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前端端面与所述压板之间设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为销钉。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手拧螺丝。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生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测试设备在与产品进行电信号连接时都会使用到探针,探针是固定在针板模组上面的,探针是处在高频的使用环境下的,所以针板模组需要经常拆卸下来进行检查,查看是否需要更换针板模组;如果在拆卸针板模组的过程中非常麻烦,耽误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生产线停机停线,所以针板模组在拆卸时就需要做到快速拆卸;但当前许多的针板模组是和其它组件固定在一起的,并不是单独的组件,所以在拆卸针板模组时非常困难,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停线,从而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利用模块化的结构,可轻易将针板模组拆卸下来进行检查,极大的提高了拆卸和后期的检查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针板模组,所述基板的一端表面活动设有直角状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一卡口;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卡于所述卡口内,所述针板模组的后端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与所述基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口内的基板上设有凸起的第一定位杆,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卡合的第一U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凸起的第二定位杆,且所述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压板一侧,所述针板模组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卡合的第二U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形凹槽和第二U形凹槽的前端开口处设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针板模组包括底部的连接板、设于连接板上的PCBA板以及设于PCBA板上的针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卡于所述卡口内,所述连接板的后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基板固定,且所述第一U形凹槽和第二U形凹槽均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前端端面与所述压板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为销钉。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手拧螺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利用可拆卸的紧固件和压板将针板模组固定住,实现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在拆卸时只需要将紧固件拆下就可以将整个针板模组取出,拆卸过程简单快速,极大的提高了拆卸和后期的检查效率,而且操作简单;并利用定位杆和U形凹槽的配合可以保证针板模组的定位精度,便于组装固定,U形凹槽前端开口处设置的倒角斜面,便于定位杆卡入U形凹槽中,达到快速装配的目的;且在连接板与压板之间设有间隙,防止因配合误差在两者安装固定后相互挤压顶紧造成连接板翘曲,起到防翘曲的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去除针板模组后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连接板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针板模组快速更换结构,包括基板1以及设于基板1上的针板模组2,基板1的一端表面活动设有直角状的压板3,压板3与基板1之间形成一卡口31,即压板的一直角边的前端端面与基板接触并通过螺丝固定,另一直角边平行设于基板的上方,从而该直角边与基板之间形成卡口31;针板模组2的前端卡设于卡口31内被限制住,针板模组2的后端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4与基板1固定,从而将针板模组固定在基板上;上述结构中,组装时,先将针板模组的前端插入卡口中,而后针板模组和基板对好位后通过紧固件固定;而在需要将针板模组拆卸下来进行检查时,只需要将紧固件拆下,就可以将整个针板模组从前方抽出,使其脱离卡口,从而完成拆卸工作,整个拆卸过程简单快速,极大的提高了拆卸和后期的检查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方便针板模组和基板之间进行对位,在卡口31内的基板1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定位杆11,针板模组2的前端相应位置处设有与第一定位杆11卡合的第一U形凹槽21;这样在针板模组插入卡口中时,第一定位杆对应插入第一U形凹槽中,从而实现对位的目的和对针板模组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方便后期紧固件的对位组装固定。
具体的,针板模组2的前端端面与压板3之间设有间隙32,防止因配合误差在两者安装固定后相互挤压顶紧造成连接板翘曲,起到防翘曲的作用;但因间隙的存在,在第一定位杆卡入第一U型凹槽后,针板模组会相对基板具有一定的转动间隙,造成针板模组和基板之间的对位会有误差,还需进一步进行对位,不便于后期紧固件的组装;为解决以上存在转动间隙的问题,在基板1上还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定位杆12,第二定位杆12和第一定位杆11呈左右对称设置,针板模组2的前端设有与第二定位杆12卡合的第二U形凹槽22,且第二定位杆12位于压板3一侧,即位于压板3外,在组装时,方便肉眼观察,从而快速将第二定位杆12卡入第二U形凹槽中,实现快速组装的目的;上述结构中,通过第二定位杆12和第一定位杆11实现了对位组装的目的,且避免了针板模组相对基板进行转动的问题,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具体的,在第一U形凹槽21和第二U形凹槽22的前端开口处设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斜面23,从而扩大了第一U形凹槽21和第二U形凹槽22的开口,便于相应的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分别卡入U形凹槽中,达到快速装配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针板模组2包括底部的连接板201、设于连接板201上的PCBA板202以及设于PCBA板202上的针板203,连接板201的前端卡设于卡口31内,连接板201的后端通过紧固件4与基板1固定,且第一U形凹槽21和第二U形凹槽22均设于连接板201的前端。
具体的,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12均为销钉,方便将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12组装于基板1上。
具体的,紧固件4为手拧螺丝,在拆卸和固定时,只需要提高手工拧紧或拧松手拧螺丝就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拆卸工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8005.7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946279U
授权时间:20200114
主分类号:G01R31/00
专利分类号:G01R31/00;G01R1/02;G01R1/073
范畴分类:31F;
申请人:深圳市迅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迅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虎地排119号锦绣大地9号楼201东边
发明人:李东昆
第一发明人:李东昆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迅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文伶
代理机构:44242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