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球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半球,磁共振,大脑,癫痫,功能,光线,森林。
半球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强,王逸鹤,李沐阳,孟飞,魏鹏虎[1](2019)在《磁共振扩散谱成像量化皮质脊髓束在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拟大脑半球切除的患者,大脑皮层运动功能是术前评估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白质纤维束的评估已有一些报道,但尚未形成常规的术前评估方法。本研究术前采用磁共振扩散谱成像(DSI),量化皮质脊髓束(CST)对术前大脑皮层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纳入4例拟大脑半球切除的病例,(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隋明亮,汤卫兵[2](2019)在《癫痫持续状态后一侧大脑半球受损的病例及CT灌注成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癫痫持续状态对脑损害主要是因脑组织氧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所致。关于癫痫持续状态引起一侧大脑半球损害的脑CT灌注成像特征,国内外报道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汇报如下,并作相关文献复习。(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9期)
孙尧[3](2016)在《失眠障碍患者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研究失眠障碍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同伦功能连接,及与睡眠多导图(polysomnography,PSG)不同睡眠时相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失眠障碍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选取来我院就诊的30名患者,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2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两组被试均进行PSG及rs-f MRI检查。应用后处理软件DPARSF基于Matlab2010b平台进行数据后处理,然后采用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中VMHC方法分析数据,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全脑VMHC图像,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5)脑区的VMHC值与PSG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失眠障碍患者组与在双侧颞下回、双侧舌回、双侧楔叶、双侧楔前叶、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上回的VMHC值显着减低。其中双侧颞下回(R=0.499,P=0.032)、双侧舌回(R=0.472,P=0.023)、双侧楔叶及楔前叶(R=0.620,P=0.008)VMHC值与N1期时间均呈负相关,双侧楔叶及楔前叶(R=0.620,P=0.008)与睡眠潜伏期时间成正相关。其余VMHC改变脑区与PSG其他数据结果无显着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1、在静息状态下,失眠障碍患者双侧颞下回、双侧舌回、双侧楔叶、双侧楔前叶、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上回功能受损,导致双侧半球间同步性减弱,VMHC值减低,可能是失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的病理基础;2、失眠障碍患者双侧颞下回、双侧舌回、双侧楔叶及楔前叶之间的同步交流与非快眼动睡眠N1期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双侧楔叶及楔前叶之间的同步交流与睡眠潜伏期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人体可能存在某种代偿机能,通过减少睡眠潜伏期时间一定程度上逆转睡眠不足导致的精神及机体损伤。(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6-06-30)
梅珊珊,李云林,王晓飞,王波,马康平[4](2015)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大脑半球病变致癫痫患者术前运动和语言功能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大脑半球病变致癫痫患者患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残存情况和健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受试者为15例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病变致癫痫的患者,任务包括右手抓握运动、左手抓握运动、右脚抓握运动、左脚抓握运动、舌运动、默读语言等6项,采集fMRI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取相应的皮质激活区图像。结果患侧手运动时的信号激活,6例在双侧半球相应区域;2例信号较弱,(本文来源于《第六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摘要集》期刊2015-10-29)
孙宏宇,卢鑫[5](2015)在《半球空域长波红外成像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半球空域成像长波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该光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结构,有效的压缩了光学系统的径向尺寸。由于该光学系统视场较大,因此采用了F-θ的"非相似"成像方式。利用ZEMAX软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合理解决了像面照度均匀性和大视场轴外像差的问题。同时对该光学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给出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曲线、点列图等设计结果。该光学系统仅使用六片光学元件,采用两个非球面,全视场角和相对孔径分别为184°和1/1.93,全视场内的传递函数值在20lp/mm处达到0.45以上,像质优良。光学系统总长为71 mm,最大直径30 mm,光学元件质量仅为45 g,光学系统体积小、质量轻,可适用于多种平台。(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5年05期)
邓意红,陈贤明,梁永辉,王翠霞,罗萍[6](2015)在《老年性聋患者言语半球优势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研究老年性聋患者言语声刺激下听觉皮层激活的半球优势及耳别优势的变化。方法选取18例健康青年志愿者(青年组)、10例正常听力老年人(老年组)及10例老年性聋患者(老年性聋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单音节言语任务下的fMRI检测,刺激声频率为1kHz,声强90±3dB SPL,进行大脑激活偏侧性分析,以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elex,LI)表示,LI≥0.20为左侧大脑半球优势,LI≤-0.20为右侧大脑半球优势,-0.20≤LI≤0.20为双侧大脑半球优势;观察老年性聋患者半球优势变化(或耳别优势变化)。结果青年组左、右耳分别刺激时,偏侧化指数分别为-0.58、0.37;老年组左、右耳分别刺激时,偏侧化指数分别为-0.24、0.28,老年性聋组左、右耳刺激时,偏侧化指数分别为-0.18、0.25。左、右耳行听觉任务时,青年组耳别优势为1:2.06,表现为右耳(左脑)优势;老年组为1:1.51,老年性聋组为1:1.61,右耳优势减弱。结论青年人单耳刺激大脑皮层的激活存在明显的偏侧性,表现为对侧半球传导优势,并以左耳的对侧化传导更明显,衰老与耳聋后听皮层存在功能重组,出现对侧半球传导优势减弱的趋势。青年人行听觉任务时表现为右耳(左脑)优势,衰老后右耳优势减弱(左耳劣势增强),而这种变化可能是老年人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甘龙飞,邹杰,唐丽玉,陈崇成,黄洪宇[7](2013)在《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的半球成像方法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半球成像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植被结构参数及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测量等领域。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的半球成像方法模拟及验证可用于定量评估半球成像方法测量精度及地面验证研究。但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半球成像方法模拟面临场景复杂度高、面片数巨大、模拟效率低等难题。首先,论文以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构建原理建立了不同林分密度、树木分布模式、场景大小及树木种类等特征的虚拟森林环境库;然后,在采用光线跟踪算法开展半球成像方法模拟时,对比分析了4种数据结构分割平面搜索方法,即空间中分法、对象中分法、启发式排序法和启发式BIN分区法,结果表明,启发式排序法性能最佳;最后,以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库,对比分析了传统方法、Kdtree、BVH、Octree 4种数据结构方案组织、管理单树几何模型及虚拟森林场景两级数据集效率,并选择场景节点遍历数、单树几何模型节点遍历数、单树几何模型遍历数、面片遍历数及平均计算时间等参数作为衡量数据结构组织方案性能的定量化指标,研究发现Kdtree数据结构方案较其他3种数据结构方案更为优越,因此,其可作为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库的半球成像方法模拟之首选。(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甘龙飞[8](2013)在《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光线跟踪加速模拟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线跟踪是一种以物理光学原理为基础模拟现实世界中光线传播的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算法,其不仅广泛用于游戏、电影动画等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及生态等领域,但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光线跟踪模拟存在场景复杂度高、面片数巨大、模拟效率低等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本文针对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光线跟踪模拟性能不高的现状,基于数据结构、并行技术开展了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光线跟踪加速模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高精细单树几何模型及虚拟森林环境构建原理建立具有不同林分密度、树木分布模式、场景大小及树木种类等特征的典型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库。(2)在分析总结光线跟踪算法及半球成像模拟方法基础上,以光线跟踪计算时间作为比较分析因子,对比分析了四种数据结构分割平面搜索方法(空间中分法、对象中分法、启发式排序法和启发式BIN分区法)的光线跟踪模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启发式排序法较其它叁种方法性能最佳;此外,以场景节点遍历数、单树几何模型节点遍历数、单树几何模型遍历数、面片遍历数、平均计算时间作为比较分析因子,开展了传统方法、Kdtree、BVH、Octree不同组合的十种单树几何模型及虚拟森林场景数据结构组合方案的光线跟踪性能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级Kdtree数据结构方案较其它9种数据结构方案性能更为优越。(3)采用光线跟踪算法及龟形算法开展了虚拟森林环境冠层PAR叁维空间分布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太阳直射PAR叁维空间分布模拟精度受太阳直射光线投放密度及冠层基本组分叁维空间分布影响,而冠层天空散射PAR叁维空间分布模拟精度与上半球天穹划分精度关联紧密。(4)在GPU端基于CUDA技术开展了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光线跟踪并行加速模拟研究,有关半球成像方法及冠层PAR叁维空间分布的加速模拟研究表明,基于CUDA的光线跟踪模拟性能较CPU端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3-06-01)
R.J.Dym,J.Burns,K.Freeman,M.L.Lipton,夏艺[9](2012)在《功能MR成像评估优势语言半球是否和Wada测试一样好:来自Meta分析的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量化评价功能MR成像与Wada测试相比确定语言优势半球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免于审查。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是符合系统综述优先报告条目和Meta分析原则(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王琳琳,程敬亮,张勇,王斐斐,孟云[10](2011)在《幕上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低灌注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急性期单侧幕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灌注量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8例幕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双侧小脑半球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通过测量双侧小脑半球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及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判断幕上梗死后病灶对侧小脑半球的灌注改变。于DWI图上测量(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4)
半球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癫痫持续状态对脑损害主要是因脑组织氧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所致。关于癫痫持续状态引起一侧大脑半球损害的脑CT灌注成像特征,国内外报道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汇报如下,并作相关文献复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球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华强,王逸鹤,李沐阳,孟飞,魏鹏虎.磁共振扩散谱成像量化皮质脊髓束在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2].隋明亮,汤卫兵.癫痫持续状态后一侧大脑半球受损的病例及CT灌注成像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孙尧.失眠障碍患者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暨南大学.2016
[4].梅珊珊,李云林,王晓飞,王波,马康平.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大脑半球病变致癫痫患者术前运动和语言功能的评估[C].第六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摘要集.2015
[5].孙宏宇,卢鑫.半球空域长波红外成像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5
[6].邓意红,陈贤明,梁永辉,王翠霞,罗萍.老年性聋患者言语半球优势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
[7].甘龙飞,邹杰,唐丽玉,陈崇成,黄洪宇.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的半球成像方法模拟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
[8].甘龙飞.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光线跟踪加速模拟及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
[9].R.J.Dym,J.Burns,K.Freeman,M.L.Lipton,夏艺.功能MR成像评估优势语言半球是否和Wada测试一样好:来自Meta分析的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
[10].王琳琳,程敬亮,张勇,王斐斐,孟云.幕上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低灌注的磁共振成像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