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酯论文-赵勇,李施宏,张苗苗,刘峰

不饱和酯论文-赵勇,李施宏,张苗苗,刘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饱和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Katritzky盐,β,γ-不饱和酯,γ-酮酯,自由基反应

不饱和酯论文文献综述

赵勇,李施宏,张苗苗,刘峰[1](2019)在《氨基酸酯Katritzky盐用于β,γ-不饱和酯和γ-酮酯合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γ-不饱和酯和γ-酮酯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从丰富的氨基酸衍生的Katritzky吡啶盐出发,在可见光照射下,合成了一系列的β,γ-不饱和酯和γ-酮酯,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且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所得的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柯余良,方云辉,郭元强,张小芳,朱少宏[2](2019)在《不饱和酯类单体对湿拌砂浆稳塑剂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基醚、丙烯酸作为主要原材料,引入不同酯类单体,在过硫酸铵-次磷酸钠引发体系作用下制备湿拌砂浆稳塑剂,研究不同酯类单体及其用量对湿拌砂浆稳塑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浆稳塑剂中引入酯类单体可以提高其保塑性能,其中以4-乙烯基苯磺酸酯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琥珀酸单酯的效果较好,当用量为2%时,2 h稠度最佳,当继续增加用量时,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并采用4-乙烯基苯磺酸酯合成砂浆稳塑剂MS-11,并复配一定量的助剂,制得砂浆添加剂KZJ-MS。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所配制砂浆的施工性能好、易泵送,符合工程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Tanveer,Ahmad[3](2019)在《钯/铜催化不饱和酯的环化/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钯催化的串联环化和交叉偶联反应是在吡喃酮衍生物中构建新的C-C和C-O键的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报道了钯(II)催化的炔烯酸酯与烯丙醇的一锅串联环化/烷基化反应。在该反应中,通过钯催化的分子内选择性6-endo环化,随后烯丙基醇插入原位生成的乙烯基钯物种的碳钯键,并发生β-氢消除过程生成目标产物。这种转化为合成2'-烷基酮吡喃酮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合成方法,可以中等至较高收率得到产物。此外,我们报道了铜催化的区域选择性硅基加成反应,完成了共轭二烯基丙二酸二酯的1,4-和1,6-共轭硅基加成反应研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通过调节配体,以良好的产率和高区域选择性获得各种1,4-和1,6-硅基质子化产物。这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为合成多取代的烯丙基硅产物提供了有力的合成工具。在本研究工作中,我们主要关注过渡金属催化的区域选择性控制。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吡喃酮衍生物的简介,应用和合成方法。本章主要关注钯催化的一锅法高度区域选择性6-endo环化反应和炔烯酸酯烷基化反应以合成2'-烷基酮基吡喃酮。第二章介绍了C-Si键的形成反应,有机硅化合物的应用,以及硅基化试剂区域选择性1,4-和1,6-共轭加成的实例。我们开发了一种铜催化硅基化试剂对共轭二烯基丙二酸二酯的区域多样性的1,4-和1,6-共轭加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廖杨[4](2019)在《介孔MCM-41负载铜催化构建氮杂环化合物和(E)-α-炔基-α,β-不饱和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描述了介孔材料MCM-41负载几种铜配合物催化剂在构建N-杂环化合物及(E)-α-炔基-α,β-不饱和酯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将介孔材料MCM-41与(4-氯甲基)苯基叁氯硅烷在甲苯中进行缩合反应,制备了氯甲基功能化的介孔材料[MCM-41-CH_2Cl],后者再与N-Boc-4-羟基-L-脯氨酸在THF中进行缩合反应,接着脱Boc保护,得到L-脯氨酸功能化的介孔材料[MCM-41-L-Proline]。将MCM-41-L-Proline与Cu(OTf)_2在丙酮中回流反应制备了负载铜催化剂[MCM-41-L-Proline-Cu(OTf)_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CM-41-L-Proline-Cu(OTf)_2在2-苯甲酰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与α-氨基酸的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负载铜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可循环使用至少8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因此,本工作为合成咪唑并[1,5-a]吡啶衍生物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新方法。2.将MCM-41-L-Proline与CuCl在丙酮中回流反应制备了负载型铜催化剂[MCM-41-L-Proline-CuC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CM-41-L-Proline-CuCl在端缺、有机迭氮化物和炔基溴化物叁组分串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负载铜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可循环再用8次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提供了“一锅”合成5-炔基-1,2,3-叁唑的绿色新途径。3.将MCM-41与3-(2-氨乙基氨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在甲苯中进行缩合反应,接着用Me_3SiCl进行硅烷化,制备了3-(2-氨乙基氨基)丙基功能化的介孔材料[MCM-41-2N]。将MCM-41-2N分别与Cu(OTf)_2和CuCl在DMF中反应,合成了两种负载铜催化剂MCM-41-2N-Cu(OTf)_2和MCM-41-2N-CuCl。研究了MCM-41-2N-CuCl和MCM-41-2N-Cu(OTf)_2共催化2-氨基吡啶、醛和端炔叁组分偶联反应合成咪唑并[1,2-a]吡啶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多相铜催化体系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能循环使用8次活性基本不变。4.将MCM-41-2N与CuI在DMF中反应制备了负载铜催化剂[MCM-41-2N-CuI],研究了MCM-41-2N-CuI在末端炔烃、重氮酯和醛叁组分串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多相铜催化的端炔、重氮酯和醛叁组分串联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能顺利进行,以良好至优异产率合成了各种(E)-α-炔基-α,β-不饱和酯类化合物,且该负载铜催化剂可循环使用8次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马继国[5](2019)在《手性联芳吡哆醛催化甘氨酸酯α位对α,β-不饱和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环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γ-内酰胺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结构片段,在生物活性分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γ-内酰胺结构单元大多具有光学活性,并且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目前,合成手性γ-内酰胺化合物的方法很多,但是,现有的方法经常会存在操作繁琐,合成步骤长,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因而发展高效的合成手性γ-内酰胺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维生素B_6作为辅酶可以催化生物体内酮酸转氨化和aldol反应。基于此,我们设想模拟生物体内的酶催化体系,以维生素B_6作为核心骨架开发出一系列手性催化剂,催化甘氨酸叔丁酯α位对α,β-不饱和酯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产物发生分子内环化,从而得到一系列的手性γ-内酰胺化合物。该催化反应对环境友好、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为手性γ-内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合成新方法。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手性联芳吡哆醛催化剂,用以探索甘氨酸酯α位对α,β-不饱和酯的Michael加成/环化反应。(2)通过条件的逐步筛选,筛选出最优的反应条件。(3)设计合成底物,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对底物进行了拓展,都能获得较高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士清,孙建菲,梅琼,魏博,何茂霞[6](2017)在《氯引发的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都属于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以自人为排放进入环境中。这些化合物种类丰富,常用于工业生产。在排放进入大气后会与大气中存在的氧化剂发生氧化降解反应,生成一系列二次有机污染物,从而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Cl原子作为一种氧化剂,它所引发的这两类化合物的反应已备受关注。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不饱和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叁种不饱和酮—3-戊烯-2-酮、4-己烯-3-酮、5-己烯-2-酮与Cl原子的大气氧化反应,揭示了其大气降解机理和动力学性质。所研究的五种化合物与Cl原子的初级反应包括叁种类型:Cl加成反应、H抽提和CH_3抽提反应。研究表明,反应的最优路径是Cl加成到端基碳原子上的反应,CH_3抽提反应以及C=C双键上的H抽提反应可以被忽略,而甲基或是亚甲基上的H抽提反应则不能忽略。通过对上述化合物与Cl原子的初级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各初级反应及总的速率和相应的大气寿命(298 K和760 Torr时)[1]。对各初级反应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98-648K的温度范围内,总速率常数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如图所示。(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期刊2017-06-08)

张士清[7](2017)在《氯引发的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都属于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中的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绝大部分来自人为排放。它们种类丰富,用途广泛,常作为单体或者共聚物用于聚合物的生产,如在涂料、树脂、粘合剂、薄膜、合成纤维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与羰基直接相连,使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排放进入环境后会由大气中存在的Cl原子、OH自由基、NO_3自由基和O_3分子等所引发一系列氧化降解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污染物,从而对大气的能见度和氧化能力产生影响,继而导致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C1原子作为一种氧化剂,它所引发的不饱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已备受关注。因此,由Cl原子引发的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的大气氧化过程的理论研究对于区域及全球大气化学、气候变化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两种典型的不饱和酯类化合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叁种不饱和酮类化合物--3-戊烯-2-酮、4-己烯-3-酮、5-己烯-2-酮与C1原子的大气氧化反应分别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其大气氧化机理和动力学性质做了全面的了解。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丙烯酸甲酯与Cl原子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 M06-2X/6-311+G(3df,2p)//M06-2X/6-31G(d,p)水平上对由Cl原子引发的丙烯酸甲酯的氧化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由此得到了详细的反应机理:Cl加成反应、H抽提反应和CH3抽提反应叁种路径。Cl加成反应在整个初级反应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因而本文对其后续反应进行研究并得到了这些反应的产物。CH3抽提反应因其反应的势垒很高而难以发生,因此该反应可以不被考虑。应用MESMER程序计算了在198-648 K的温度区间内各初级反应的速率常数。结果显示:Cl原子加成到端基碳上的反应路径更容易发生,而抽提-CH3中的H的反应也不容忽视。在298 K和760 Torr的条件下,计算所得的总包反应速率为1.66×10-10 cm3 molecule-1 s-1。在所研究的温度区间内,总包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也就是说与温度呈现出负相关性。2.丙烯酸乙酯与与Cl原子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由C1原子所引发的丙烯酸乙酯的全面的、合理的氧化反应机理在M06-2X/6-31 1+G(3df,2p)//M06-2X/6-31G(d,p)水平上被计算得到。该反应主要包括八个反应通道:两个C1加成C=C双键的反应和六个H抽提的反应。通过比较计算结果,我们得知Cl加成到C=C双键的反应较易发生。然而,对于甲基和亚甲基上的H抽提反应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基于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RRKM)理论,本论文应用MESMER程序计算并得到了初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在298 K和760 Torr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总包反应速率为1.80×10-10 cm3 molecule-1s-1。且得知在198-648 K的范围内,总的反应速率常数会与温度呈现出负相关性。此外,通过比较了 Cl原子与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烯丙基酯(AAC)的反应速率,得知它们的大小关系为kMMA(cl)kEA(cl)kMA(cl)kAAC(cl)。通过计算,得出由Cl原子引发的EA的大气寿命为154.3 h,与由其他氧化剂(如OH自由基,O_3分子和NO_3自由基)决定的EA的大其寿命相比,Cl原子引发的EA的大气氧化反应相当重要。3.不饱和酮类化合物与Cl原子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由C1原子引发的叁种不饱和酮类化合物:3-戊烯-2-酮、4-己烯-3-酮和5-己烯-2-酮的大气氧化降解机理的研究在M06-2X/6-311+G(3df,2p)//M06-2X/6-31 G(d,p)水会平上进行的。通过计算,给出了叁种不饱和酮与Cl原子完整的反应机理。反应除了 Cl-加成反应和H-抽提的反应外,本文还考虑了抽提-CH3的反应。对于前两种反应类型,Cl原子加成到碳碳双键上的反应占主导地位。其中Cl原子加成到末端碳原子上更为容易。而对于-CH3抽提反应,由于反应能垒较高且需吸收大量热量,可以被忽略。在O_2和NO存在下,论文对加成产物的后续反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它们的主反应路径以及主产物,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在一定的温度(198-648 K)与压力(76-2000 Torr)区间内,研究了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在所研究的温度与压力范围内,速率常数呈现温度负相关性,然而随压力变化的趋势却不明显。通过计算得到了叁种不饱和酮的大气寿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3)

翟宁宁[8](2017)在《金属铱和NHC卡宾协同催化对硝基苯甲醛与不饱和酯的烯丙基化反应及磁性Fe_3O_4担载的金属钌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和氮杂环卡宾的催化在有机化学催化领域一直引人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许多转化,特别是在不对称催化方面。近年,共催化逐渐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它可通过两种催化剂的组合互补而不是彼此抑制来设计一种创新性和选择性共催化剂体系,从而使两种催化剂协同催化的策略可以达到单独使用任一种催化剂难以控制的化学转化。自从共催化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来共催化体系的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共催化体系主要包括:双金属催化体系、氮杂环卡宾和路易斯酸及布朗格酸碱双催化体系、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双催化体系、过渡金属和氮杂环双催化体系。本文主要研究金属铱和氮杂环共催化对硝基苯甲醛和不饱和酯的烯丙基化反应及磁性Fe3O4担载的金属钌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主要工作如下:1、金属铱和氮杂环卡宾协同催化对硝基苯甲醛和α,β-不饱和酯的烯丙基化反应根据金属铱催化烯丙基化反应的特性,本文选择对硝基苯甲醛和不饱和碳酸酯为反应底物,发展了两种协同催化体系,这两种催化体系所用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剂为3-均叁甲苯基-5,6,7,8-四氢-4H-环庚叁烯并[d]噻唑-3-鎓高氯酸盐S,甲苯为最佳反应溶剂,金属铱催化剂为[Ir((cod)Cl]2或[Ir(coe)2Cl]2,最佳碱为碳酸钾或碳酸铯。这两种催化体系都可以催化外消旋的烯丙基碳酸酯与对硝基苯甲醛的之间的烯丙基化反应,同时得到两种对映体过量百分比(ee)较高的碳酸酯。此反应体系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2、四氧化叁铁担载的离子液体修饰金属钌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为增加Grubbs钌催化剂的活性及可回收重复利用性,本文研究设计了离子液体修饰的、有二氧化硅包裹和没有二氧化硅包裹的磁性四氧化叁铁担载的金属钌催化剂,并将所设计的催化剂应用于双烯扣环和交叉偶联等烯烃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可以在30分钟内结束。二氧化硅未包裹的Fe3O4担载的催化剂可重复利用7次以上,二氧化硅包裹的Fe3O4担载的催化剂可以重复回收再使用14次以上。催化剂可通过磁铁的外部磁性吸附进行回收再利用,方法简单,解决了市售Grubbs钌催化剂昂贵且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难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潘伟[9](2017)在《长碳链生物醇类对C5不饱和酯类燃烧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寻找替代能源的热潮。生物柴油和长碳链生物醇类由于其低污染、可再生、高能值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生物柴油因组成复杂无法直接进行基础燃烧研究,国内外通常采用结构相对简单又能表现生物柴油燃烧特性的生物柴油替代物酯类来研究其燃烧过程及特性。本文开展长碳链生物醇类对C5不饱和酯类燃烧特性影响研究,不饱和酯类为巴豆酸甲酯(MC)和丙烯酸乙酯(EA),长碳链生物醇类则为四种丁醇和正己醇。具体工作如下:首先,为了分析四种丁醇在混合燃料中的燃烧特性及具体化学反应路径,利用化学动力学模拟掺氢的四种丁醇层流火焰的燃烧特性,探究H2的化学效应和稀释/热效应对四种丁醇火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2化学效应对燃烧产生的主要产物、稳定中间产物和潜在污染物均有促进作用,而H2稀释/热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同分异构化对燃料的燃烧特性有重要影响,乙炔浓度在正丁醇中最高而在叔丁醇中最低,炔丙基浓度在正丁醇中最高而仲丁醇中最低,乙醛浓度在仲丁醇中最高。其次,通过对冲扩散火焰平台探究生物丁醇对C5不饱和酯类燃烧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燃烧特性变化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燃料之间反应活性不同,正丁醇延缓EA燃烧而促进MC燃烧,其余叁种丁醇促进EA消耗而延缓MC消耗;相同体积的丁醇碳摩尔数略高于不饱和酯类,导致丁醇的加入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结合燃料反应路径分析可知,纯EA燃料的乙烯和乙醛浓度更高而纯MC燃料丙烯浓度更高,叔丁醇对EA和MC混合燃料中丙烷和正丁烯浓度提升作用最明显,仲丁醇对EA和MC混合燃料的乙醛浓度提升作用最大。最后,利用对冲扩散火焰平台探究正己醇对C5不饱和酯类燃烧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正丁醇和正己醇对两种酯类燃烧特性影响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燃料反应活性不同,导致正己醇对EA燃烧影响不明显而延缓MC氧化消耗;相同体积下正己醇碳摩尔数更多,导致混合燃料生成更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比于不饱和酯类,正己醇生成相应物质的反应路径更为直接高效,故正己醇的加入使混合燃料中多数产物的浓度明显升高;正己醇的碳摩尔数和链式反应产生的活性自由基更多,导致其对EA火焰中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乙醛浓度和MC火焰中的甲烷、乙烯和乙醛浓度的促进作用强度比正丁醇更强。(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赵四娥,陆蒋璐,韩忠飞,芮苗,郝鑫[10](2016)在《铜催化α,β-不饱和酯的环外碳碳双键非对称还原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手性配位体的铜氢化合物在非对称还原反应中是1种重要的催化剂。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铜催化体系对α,β-不饱和酯化合物适用范围,筛选配体,优化反应条件,进行了环外烯烃的烯烃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含手性配位体的铜氢催化体系能令α,β-不饱和酯的环外碳碳双键非对称还原反应得到较高的产率,对映体的产率可提高至95%,对映体过量值可提高至89%。(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6年24期)

不饱和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基醚、丙烯酸作为主要原材料,引入不同酯类单体,在过硫酸铵-次磷酸钠引发体系作用下制备湿拌砂浆稳塑剂,研究不同酯类单体及其用量对湿拌砂浆稳塑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浆稳塑剂中引入酯类单体可以提高其保塑性能,其中以4-乙烯基苯磺酸酯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琥珀酸单酯的效果较好,当用量为2%时,2 h稠度最佳,当继续增加用量时,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并采用4-乙烯基苯磺酸酯合成砂浆稳塑剂MS-11,并复配一定量的助剂,制得砂浆添加剂KZJ-MS。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所配制砂浆的施工性能好、易泵送,符合工程技术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饱和酯论文参考文献

[1].赵勇,李施宏,张苗苗,刘峰.氨基酸酯Katritzky盐用于β,γ-不饱和酯和γ-酮酯合成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9

[2].柯余良,方云辉,郭元强,张小芳,朱少宏.不饱和酯类单体对湿拌砂浆稳塑剂性能影响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3].Tanveer,Ahmad.钯/铜催化不饱和酯的环化/加成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廖杨.介孔MCM-41负载铜催化构建氮杂环化合物和(E)-α-炔基-α,β-不饱和酯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5].马继国.手性联芳吡哆醛催化甘氨酸酯α位对α,β-不饱和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环化反应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张士清,孙建菲,梅琼,魏博,何茂霞.氯引发的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2017

[7].张士清.氯引发的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7

[8].翟宁宁.金属铱和NHC卡宾协同催化对硝基苯甲醛与不饱和酯的烯丙基化反应及磁性Fe_3O_4担载的金属钌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9].潘伟.长碳链生物醇类对C5不饱和酯类燃烧特性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10].赵四娥,陆蒋璐,韩忠飞,芮苗,郝鑫.铜催化α,β-不饱和酯的环外碳碳双键非对称还原反应[J].中国科技论文.2016

标签:;  ;  ;  ;  ;  

不饱和酯论文-赵勇,李施宏,张苗苗,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