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降雨入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入渗,稳定性,模型,数值,人工降雨,渣土,含水率。
降雨入渗论文文献综述
胡海军,李博鹏,田堪良,巴亚东,崔玉军[1](2019)在《积水和降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入渗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预测积水和降雨情况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迁移过程,在已有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能合理考虑浸润锋处吸力作用和水分剖面形状的改进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计算方法以及求解Richard方程数值方法所需渗透参数的可靠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改进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室内一维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积水入渗试验中浸润锋迁移过程和各测点水分变化过程;采用改进浸润锋前进法获得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比采用根据室内饱和渗透试验和持水曲线间接获得的参数所得预测结果更为准确;降雨分析中,改进模型得到径流发生后的水分剖面基本接近于数值方法分析结果,特别是在试样干密度比较大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陈永磐[2](2019)在《降雨入渗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降雨入渗深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问题,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土体最大入渗深度的理论公式,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土体入渗深度变化特征,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渗流场演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拟合出降雨入渗深度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体的能量梯度是雨水能够向下渗透的内在原因,降雨最大入渗深度与土体孔隙水压力有关,且随着降雨入渗深度的不断增加,边坡安全系数持续减少,二者呈二次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邓文建,饶运章,王丹,徐文峰,陈金龙[3](2019)在《降雨入渗对离子型稀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浸矿饱和状态下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相似理论建立边坡内注液/降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注液及注液降雨耦合(3,9,50,90mm/d)下的边坡稳定性。注液含水率测定过程中,受影响较大的深度范围为70~50cm。水平坡面10cm处的4个监测点中,点1的初始含水率变化率最大,其他3个点曲线斜率较小,在注液期间边坡整体为稳定状态。降雨实验过程中发现,降雨强度增加,达到饱和含水率的时间越短,水分迁移范围更大,边坡裂隙发展更加迅速。通过对注液过程及注液降雨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出最终注液和降雨强度3,9,50,90mm/d时,安全系数分别下降了0.135,0.1566,0.1920,0.376,0.584。降雨对离子型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大于注液,在注液过程中,如遇强降雨须及时对边坡进行支护。(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邱胜光[4](2019)在《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内部渗流场变化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降雨入渗是饱和—非饱和过程,其内部体积含水率随降雨持续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动态改变,在降雨初期,土体处于非饱和状态,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呈下降趋势,基质吸力增强,安全系数升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②随着降雨持续,孔隙水压力由负变正,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基质吸力减弱,边坡稳定性降低;③降雨入渗终态过程为内部水位线升高,动静水压增加,土体有效重度降低,土体发生软化,力学强度参数降低,边坡稳定性随之降低,土体渗透系数与边坡安全系数总体成反比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质边坡实例,应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降雨入渗状态下边坡潜在滑动面、峰值位移随降雨持续时间的变化规律,认为降雨初期潜在滑动面由浅入深,峰值位移不断增大;降雨停止后,土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土体由饱和转为非饱和,潜在滑动面、峰值位移发生逆变化。为防止降雨条件下边坡发生失稳破坏,针对性地提出了土质边坡治理建议,为非饱和土体边坡综合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1期)
杨龙,姚文敏,曾江波,肖林超[5](2019)在《堆填分层与降雨入渗条件下渣土边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渣土堆填引发的边坡稳定性问题日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由于渣土的性质差异,边坡往往呈现出多层结构特征。针对潜在滑体剖面"中间厚两边薄"的形态特点,提出了抗剪贡献率的概念,对渣土的堆填顺序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分析了降雨前后不同分层结构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与稳定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底部堆填内摩擦角较大的渣土,上部堆填凝聚力较大的渣土时,能够充分发挥渣土的抗剪强度,利于边坡整体稳定;此外在强降雨工况下,边坡因分层结构差异,稳定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降幅以及稳定性系数最小时刻也表现出不同的滞后性。若考虑在渣土填筑前铺垫一定厚度的粗粒渣土(如砖渣等),能够加快坡体水分排出以及雨后稳定性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0期)
刘洪丽,王旭东,张明泉,郭青林,王彦武[6](2019)在《莫高窟壁画劣化与降雨入渗关系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定措施防范大气降水对壁画造成破坏性影响,通过在洞窟顶部覆盖层开展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调查分析降雨入渗与壁画病害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洞窟顶部平台区和缓坡区径流系数均较小,降雨入渗量远大于产流量,雨水以水汽的形式沿优先通道入渗,是激活壁画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顶部覆盖层薄,围岩中存在贯穿裂隙的洞窟最容易受到降雨入渗的侵害,应将其作为壁画劣化的重点防范对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姚志勇[7](2019)在《降雨入渗对土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土质路堑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稳定性,文章以广西桂叁高速公路高架桥右侧某土质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描述了土质路堑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渗流场演变规律,揭示了渗流作用下土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土体体积含水率随降雨入渗量的不断累积而逐渐增加;受渗流演变规律的影响,塑性区在边坡内部形成,并随降雨历时的增加,逐渐向边坡内部拓展;研究历时内,边坡安全系数从1.56减小到了1.12,边坡的稳定性受降雨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杨郑秋,杨杨,邵景力,苏春田,崔亚莉[8](2019)在《基于MODFLOW-CFP的岩溶水模型降雨非线性入渗补给研究——以湖南省香花岭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ODFLOW-CFP建立湖南省香花岭渗流-管道流耦合模型,并使用降雨量系数法实现非线性入渗过程,以探讨此方法在模型中的适用性。通过人工试错反演参数,得出6个不同降雨强度区间的降雨量系数;非线性入渗处理后,地下河流量模拟结果的纳什系数提高至0.91。结果表明:降雨量系数法可使该模型更好地模拟地下河流量变化,此方法也适用于一些岩溶小流域的数值模拟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9年05期)
段选亮,金福喜,程鹏[9](2019)在《基于土体本构模型的某碎石土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是自然界诱发滑坡的最为活跃的外部因素之一,降雨入渗降低滑坡稳定性受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滑体的渗透性、径流系数和侧向补给等因素的影响,然而一般工程中缺乏有关降雨入渗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碎石土滑坡主要是由滑体位移、滑动状态、滑面上摩擦应力的发挥程度不一致、塑性应变的不断发展及发展不一致引起的,降雨入渗诱发滑坡主要是通过改变岩土体的原有应力-应变状态等实现的。滑坡防治工程中,常以滑带土抗剪强度、滑体重度、孔隙水压力、渗透压力作为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和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较少考虑降雨过程中滑坡岩土体应力-应变变化规律。本文基于碎石土的本构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降雨入渗过程中土体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考虑土体的渗透系数、径流系数和入渗强度等因素,对某碎石土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对该滑坡的观测,揭示碎石土滑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坡体内孔压、应力等分布情况,为该类滑坡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徐旭,席越,姚文娟[10](2019)在《基于降雨入渗全过程的非饱和湿润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降雨入渗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土壤的蓄水能力,减缓城市管网的泄洪压力。为更真实地反映入渗过程中土壤的含水率分布情况,将降雨入渗过程进行分段,确定各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布函数,提出了修正的非饱和湿润峰模型。同时,结合达西定律,引入土体非饱和参数,得到均匀土体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土壤含水率、浸润深度和累计入渗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入渗过程中土壤表层含水率和浸润深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对于高强度降雨,当表层土壤饱和后,开始出现积水。累计入渗量最终取决于土壤的饱和渗透性质,降雨强度对其影响有限。分别将4种土质土体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相对偏差均小于5%。(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降雨入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降雨入渗深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问题,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土体最大入渗深度的理论公式,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土体入渗深度变化特征,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渗流场演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拟合出降雨入渗深度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体的能量梯度是雨水能够向下渗透的内在原因,降雨最大入渗深度与土体孔隙水压力有关,且随着降雨入渗深度的不断增加,边坡安全系数持续减少,二者呈二次函数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雨入渗论文参考文献
[1].胡海军,李博鹏,田堪良,巴亚东,崔玉军.积水和降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入渗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永磐.降雨入渗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福建建设科技.2019
[3].邓文建,饶运章,王丹,徐文峰,陈金龙.降雨入渗对离子型稀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4].邱胜光.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及治理对策[J].金属矿山.2019
[5].杨龙,姚文敏,曾江波,肖林超.堆填分层与降雨入渗条件下渣土边坡稳定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9
[6].刘洪丽,王旭东,张明泉,郭青林,王彦武.莫高窟壁画劣化与降雨入渗关系的试验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姚志勇.降雨入渗对土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
[8].杨郑秋,杨杨,邵景力,苏春田,崔亚莉.基于MODFLOW-CFP的岩溶水模型降雨非线性入渗补给研究——以湖南省香花岭地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9
[9].段选亮,金福喜,程鹏.基于土体本构模型的某碎石土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分析[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徐旭,席越,姚文娟.基于降雨入渗全过程的非饱和湿润峰模型[J].水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