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在对真菌培养的时候不易进行搅拌的难题,公开了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包括手柄、端盖、照明灯、培养皿、支撑架、紧固螺钉、加热块、第一旋转杆、连接杆、连接板、第一磁板、第二磁板、安装杆、第二旋转杆、电机、第一转轴、机架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磁板。本装置合理利用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的磁力,进而在培养皿密闭的情况下对培养皿内部的培养液进行均匀搅拌,从而避免真菌生长的不均匀,以便对真菌的形态进行观察,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符合社会需求,值得向真菌培养领域进行推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4),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4)上端安装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手柄(1),所述端盖(2)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3),所述培养皿(4)内部底面安装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8),所述第一旋转杆(8)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加热块(7),所述第一旋转杆(8)下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板(11),所述培养皿(4)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与培养皿(4)之间对称安装有紧固螺钉(6),所述培养皿(4)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机架(17),所述机架(17)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下侧安装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4),所述第二旋转杆(14)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杆(13),所述安装杆(13)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磁板(12)。

设计方案

1.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4),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4)上端安装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手柄(1),所述端盖(2)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3),所述培养皿(4)内部底面安装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8),所述第一旋转杆(8)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加热块(7),所述第一旋转杆(8)下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板(11),所述培养皿(4)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与培养皿(4)之间对称安装有紧固螺钉(6),所述培养皿(4)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机架(17),所述机架(17)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下侧安装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4),所述第二旋转杆(14)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杆(13),所述安装杆(13)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磁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板(11)和第二磁板(12)均为磁铁构成且互为异名磁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8)与培养皿(4)之间安装有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4)底面厚度小于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为L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与培养皿(4)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块(7)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内部缠绕有电阻丝。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菌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真菌自成一门,和植物、动物和细菌相区别。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又叫几丁质、甲壳素、壳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在真菌培养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小培养法对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真菌在培养皿内培养一段时间后,使用显微镜对形态进行鉴定,但是现有的在对真菌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将真菌放置在密闭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的时候,容易使真菌聚集在一起,影响对真菌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易对培养液进行均匀搅拌,而且现有的也不易对培养皿内的温度和光照进行控制,将会影响真菌的正常生长,不易对真菌的姿态变化进行观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所述培养皿上端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手柄,所述端盖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培养皿内部底面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加热块,所述第一旋转杆下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板,所述培养皿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培养皿之间对称安装有紧固螺钉,所述培养皿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机架,所述机架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下侧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均为磁铁构成且互为异名磁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轴与培养皿之间安装有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皿底面厚度小于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为L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与培养皿螺纹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块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内部缠绕有电阻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第二旋转杆的转动,使第二磁板进行转动,通过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的配合,从而将会带动培养皿内部的第一旋转杆进行转动,在不打开培养皿的前提下对培养皿内进行均匀搅拌,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培养皿内的培养液进行均匀搅拌,使真菌能够均匀生长,通过加热块的设置,从而可以对培养皿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在对真菌培养的过程中更好的使真菌适应生长环境,同时结合照明灯的设置,在真菌需要光照的时候进行照明,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真菌的需求,本装置合理利用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的磁力,进而在培养皿密闭的情况下对培养皿内部的培养液进行均匀搅拌,从而避免真菌生长的不均匀,以便对真菌的形态进行观察,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符合社会需求,值得向真菌培养领域进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端盖,3、照明灯,4、培养皿,5、支撑架,6、紧固螺钉,7、加热块,8、第一旋转杆,9、连接杆,10、连接板,11、第一磁板,12、第二磁板,13、安装杆,14、第二旋转杆,15、电机,16、第一转轴,17、机架,18、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4,所述培养皿4上端安装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手柄1,所述端盖2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照明灯3,所述培养皿4内部底面安装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8,所述第一旋转杆8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加热块7,所述第一旋转杆8下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板11,所述培养皿4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与培养皿4之间对称安装有紧固螺钉6,所述培养皿4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机架17,所述机架17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下侧安装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4,所述第二旋转杆14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杆13,所述安装杆13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磁板12。

所述第一磁板11和第二磁板12均为磁铁构成且互为异名磁极。

所述第二转轴18与培养皿4之间安装有轴承。

所述培养皿4底面厚度小于3cm。

所述支撑架5为L型结构。

所述端盖2与培养皿4螺纹配合。

所述加热块7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内部缠绕有电阻丝。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真菌进行培养的时候,使用者握住手柄1,

将端盖2拧开,然后在培养皿4内倒入培养基,同时添加培养时所需要的物料,然后将加热块7和照明灯3接通附近的电源,将端盖2拧上,然后将加热块7的开关打开,使加热块7对培养皿4内部进行加热处理,使培养基处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真菌,然后将电机15接通附近的电源,将电机15的开关打开,电机15就会带动第一转轴16转动,进而将会使第二旋转杆14转动,带动第二磁板12在培养皿底面进行圆周转动,由于第一磁板11和第二磁板12的磁力关系,从而将会带动第一磁板11进行转动,进而将会带动第一旋转杆8转动,使第一旋转杆8对培养皿4内的培养基进行均匀搅拌,进而便于在真菌生长的时候可以进行均匀生长,当真菌需要进行光照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将照明灯3的开关打开,使照明灯3对培养皿4内的真菌进行照明即可,从而可以实现对真菌的适应性培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1129.2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816137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C12M1/22

专利分类号:C12M1/22;C12M1/02;C12M1/00

范畴分类:18H;

申请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238000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胥振国;蔡玉华;袁星

第一发明人:胥振国

当前权利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真菌小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