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化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集,天线,算法,阵列,相位,目标,偶极子。
极化分集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勋,周生华,刘宏伟[1](2019)在《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对极化分集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极化、混合极化和单极化3种典型体制的极化分集雷达(PDR)系统,该文分析了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对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基于目标极化散射统计模型和雷达接收电压方程,分别推导了3种体制下的目标回波向量的统计特性。在高斯背景下,设计了奈曼-皮尔逊准则下的最优极化分集多通道融合检测算法,并推导了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的闭式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信噪比(SNR)一定时,目标极化散射分量间的相关性是影响系统检测性能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匹配极化散射分量和交叉极化散射分量间的相关性。此外,全极化体制和单极化体制的检测性能比混合极化体制稳健。(本文来源于《雷达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迪,田茂,皮楚,何昉明[2](2018)在《共形天线阵列极化分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模复合制导模式下,被动雷达导引头(PRS)可采用共形天线阵列接收入射信号。共形天线通常为线极化天线,将其摆放在弹体的一周,天线阵列的接收信号将出现极化分集问题。针对该问题,建立了在极化分集条件下共形天线阵列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理论推导极化分集对干涉仪方法测向性能的影响,以及分析干涉仪方法能够正确测向的前提条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该文给出了解决共形天线阵列极化分集问题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聂玉明[3](2017)在《正交极化分集天线设计与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双极化天线由于在抗多径衰落,扩展信道容量等方面的优良性能,而被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移动通信、导航、雷达、遥感遥测等各种军用和民用系统中。针对不同的应用背景,具有高阻抗带宽、高增益、低交叉极化、高端口隔离度等特性的双极化天线被陆续研发。其中多数天线性能优良,但天线两端口的极化在空间上的正交特性却很少被关注。以正交极化分集天线为研究内容,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以交叉电偶极子为辐射单元,设计一款分层结构直振子双极化天线。为处于上层的电偶极子引入不规则结构反射板以抑制其交叉极化电平。为减小电偶极子的纵向尺寸,将直振子优化为弯折线结构,提出一款弯振子双极化天线,并比较两种方案下天线的交叉极化、端口隔离度及电偶极子的纵向尺寸。(2)以磁偶极子为辐射单元,设计一款L探针耦合馈电分层结构双极化天线。对辐射贴片进行开槽,并在天线的上层附加反射板,以提高该款双极化天线的阻抗带宽。此外,为获得高阻抗带宽,采用跳线技术,提出一款双极化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对该款双极化天线中最长的偶极子引入弯折线结构,以缩减天线尺寸。(3)为满足宽角度扫描双极化相控阵雷达系统对天线性能的要求,提出基于磁-电偶极子实现在整个空间上极化正交的分集方法。以电偶极子-贴片为辐射单元,设计一款理论上两极化端口电场矢量在整个空间上正交的磁-电偶极子双极化天线。为提高阻抗带宽,将磁偶极子优化为缝隙结构,设计一款电偶极子-缝隙双极化天线。磁偶极子采用微带巴伦馈电,以进一步展宽该款磁-电偶极子天线的阻抗带宽。除拥有较高的端口隔离度及较低的交叉极化电平,两款天线均实现在较大空间上两极化端口电场矢量准正交。装配这种类型天线的双极化相控阵雷达系统,不需要复杂的后处理补偿算法,提高其实时处理能力。(4)更进一步地,提出基于带正交模耦合器的方形喇叭天线实现在整个空间上极化正交的新分集方法。利用正交模耦合器分离喇叭天线等功率的TE10模与TE01模,设计一款具有极低交叉极化、甚高端口隔离度的单层波导馈电双极化阵列天线,并详细介绍正交模耦合器的设计方法。在喇叭阵列口径上引入金属栅格结构以抑制天线副瓣电平。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款天线具有较高的端口隔离度及较低的交叉极化。除传统天线性能指标,该天线在整个空间上的增益和交叉极化,尤其是两极化端口电场矢量的正交性能也被详细研究。在7个具有代表性的平面上,该款双极化喇叭阵列天线均具有较高的增益及极低的交叉极化。更重要的是,该款天线实现在较大空间上两极化端口电场矢量正交。在Φ=90o的平面上,天线的正交性能达到理论极限。这种实现在整个空间上极化端口电场矢量正交的分集方法,为宽角度扫描双极化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天线设计提供良好借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张正宇,吴瑞荣,王庆华[4](2015)在《相位估计误差对极化分集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双圆极化合成跟踪线极化信号,分析了相位估计误差对合成跟踪线极化信号信噪比的影响,推导了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对接收端解调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可以作为通信系统链路预算时合成损失分析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樊涛,王旭东,党小宇,郑步生[5](2014)在《卫星通信中SOQPSK-TG恒包络信号的极化分集接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通信功率受限、带宽受限、功放非线性等特点,提出采用极化分集接收技术对成形偏移正交相移键控(Shaped 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SOQPSK)信号进行解调。利用SOQPSK信号部分响应形式SOQPSK-TG的恒包络、高频谱利用率特点以满足现代卫星通信需求。引入极化分集接收技术,通过最大比合并获得分集增益,可使经历了衰落且相对独立的多路信号相互补偿,改善输出信噪比。仿真结果表明,在最大衰落深度20dB条件下,本文所提算法与传统单路解调相比可获得5~10dB平均信噪比增益,能够克服单路解调存在的深零点影响,有效解决了因卫星姿态变化引起的通信中断问题,显着提高了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汤小兰[6](2014)在《基于田口优化算法的角闪烁抑制对称极化分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抑制低空镜像目标角闪烁的新方法。通过分析角闪烁线偏差函数和极化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田口优化算法找出对称极化分集的相对最小值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度高于其他低空镜像目标抑制角闪烁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4年12期)
刘超,丁志中[7](2015)在《极化分集下的共形阵列波达方向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馈源共形阵列的极化分集信号盲极化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方法.通过投影和旋转变换,分析并给出了双馈源共形阵列下正交极化分集信号的等效导向矢量,将信号空间划分为两个正交极化信号子空间,实现了正交极化信号的盲极化分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的极化信号的DOA估计算法.该算法无需估计极化参数,能够实现任意共形阵列对正交极化分集信号的DOA估计,最大估计信号数目能够超过阵元个数.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具有很好的估计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法斌斌[8](2014)在《基于极化分集技术的WLAN MIMO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通信系统很难满足需求,通信系统的容量、速率、可靠性亟待提高。现阶段,频谱资源有限,通过增加系统带宽来大幅度提高系统容量和速率已经很难实现,因此,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是通过提高频谱利用率来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目前,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为了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吞吐量、传输距离以及可靠性,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n引入了MIMO技术。该技术对配套天线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天线能够满足MIMO系统的应用要求,利用最小的空间取得较好的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并解决天线间的隔离问题;二是天线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为此,本文对WLAN MIMO天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无线局域网和MIMO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多天线单元间的互耦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MIMO天线设计的要求。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选用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微带贴片天线结构设计天线单元。为了提高天线的增益和阻抗带宽,在微带单元天线贴片上加载了耦合方形开口谐振环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叁款多极化WLAN MIMO天线。第一款天线是垂直/水平双极化4元天线线阵,该天线采用正交双馈电点馈电的方法实现双极化,采用并联馈电网络结构给天线阵馈电;第二款天线是±45°双极化微带,该天线通过运用矢量合成的方法,对缝隙耦合馈电的垂直/水平双极化微带天线进行了转换,从而构成了±45°双极化微带天线;第叁款天线是双圆极化天线阵,该天线采用2×2面阵结构来改善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馈电网络采用同幅旋转相移技术实现天线阵的双圆极化特性。本文采用理论设计与电磁仿真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并根据设计结果对天线进行了加工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叁款天线方向性好、增益高,隔离度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满足WLAN MIMO系统对天线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4-10-01)
汤晓惠[9](2014)在《基于极化分集技术与随机矩阵理论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在目标检测、参数估计和目标识别等领域具有诸多优势。由于采用了分集的发射信号,MIMO雷达可显着提高目标的检测性能。本文首先针对基于极化分集技术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传统MIMO雷达主要采用空间分集技术,而极化分集技术的利用使雷达在小目标和杂波背景下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不同的极化方式会带来检测性能的较大差异,通过发射端极化波形的优化设计,可明显改善MIMO雷达的检测性能。进而,本文研究了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MT)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问题。目前MIMO雷达目标检测大多是在采样数远大于阵元数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的,当样本数不充足时导致性能降低。随机矩阵理论为MIMO雷达信号处理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工具,在噪声方差和目标散射矩阵未知的环境下,基于随机矩阵渐进谱理论(AST)的方法可实现双基地MIMO雷达目标的盲检测。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极化分集的MIMO雷达参数联合估计与目标定位”(项目编号:61071140)和“基于大维随机矩阵的MIMO雷达稳健目标检测与估计”(项目编号:61371158)的资助。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传统分布式MIMO雷达模型的基础上,对杂波背景下基于极化分集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极化MIMO雷达目标检测的信号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Jones矢量的极化MIMO雷达检测算法。该方法利用发射天线波形极化的多重搜索,实现了极化波形的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水平、垂直、正交极化方式相比,该算法改善了目标检测的性能。为降低多重搜索的复杂度,本文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群优化(GSO)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算法。该方法以检测概率最大为目标函数进行发射极化波形的选择,利用GSO算法进行多维并行搜索,通过并行处理数据,同时优化多个极化参数,解决了难以实现的多重嵌套搜索问题。对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GSO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算法改善了检测性能,减少了计算量。上述MIMO雷达检测方法尽管提高了目标检测性能,然而,当采样数不足或采样数与阵元数接近时其性能将会下降。鉴于此,本文从双基地MIMO雷达模型出发,在采样数与收发阵元数的乘积接近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算法。该方法在目标散射信息与定位信息及噪声方差未知的情况下,利用随机矩阵理论实现了目标的盲检测。该算法对先验要求大大放松,对噪声变化不敏感,实现了大阵列情况下MIMO雷达的稳健目标检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张晶[10](2014)在《基于极化分集技术的雷达抗干扰与优化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中的雷达面临着低空、超低空突防以及噪声、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等难题。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体制极化雷达可以利用散射回波极化信息改善雷达系统的性能。以往的极化技术由于受到雷达极化状态的限制,一般只能利用水平和垂直极化(或左旋和右旋圆极化),没有充分挖掘极化信息处理的能力。新研制的极化雷达可以发射任意极化的脉冲。这种极化雷达与传统雷达相比,可以根据环境的先验知识来选取最优的发射极化,从而进一步增强雷达性能。因此本文针对现有的雷达抗干扰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极化分集技术的抗干扰及自适应优化检测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低空、超低空突防产生的低空镜像角闪烁干扰,研究了对称极化分集对消算法抑制干扰;在均匀、部分均匀噪声环境以及非均匀杂波环境下研究了极化与波形自适应优化检测算法;文中引入了一种高效率的田口优化算法用于解决本文算法中的参数优化问题。首先,本文研究了低空、超低空突防产生的低空镜像角闪烁干扰的抑制问题。通过采用两点源闪烁模型,得出包含相位、幅度和极化参数的角闪烁线偏差公式;然后通过研究角闪烁线偏差函数和极化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高效率的田口优化算法得到极值点,进而在极值点附近进行对称极化分集设计,保证每一集的角闪烁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最后极化分集对消之后的角闪烁线偏差得到了有效抑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对称极化分集对消抑制算法相比于其它方法,对低空镜像角闪烁干扰具有更佳的抑制效果。然后,本文研究了在均匀噪声环境中GLRT和AMF两个检测器的优化检测问题。通过研究两个检测器的检测性能随某一参数存在单调性,本文在检测性能保持不变的同时,将此含有极化信息的参数等价分解用于检测效率的提高,这种极化分解方法使得算法的乘法运算数目随着参数增多平方增加变为线性增加,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通过研究还发现这个参数与波形和极化信息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了两种波形设计方案,还提出了基于两个检测器自适应极化与波形设计联合优化检测算法,将优化检测问题转化为多参数的联合优化问题,进而应用田口优化算法解决优化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均匀噪声环境中提出算法相比其它算法检测性能和效率获得了极大提高。再次,本文研究了在部分均匀噪声环境中ASD、Rao Test和Wald Test检测器的极化优化检测算法。研究了检测器检测概率的单调性;然后提出了一种极化优化检测算法用于提高检测器的检测性能;最后将上文提出的极化分解算法和自适应极化与波形设计联合优化检测算法同时用于ASD、Rao Test和Wald Test检测器的优化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提出算法在提高检测性能上的有效性。最后,本文研究了在非均匀杂波环境中的自适应极化与波形设计联合优化检测算法,首先引入一个包含非均匀杂波的信号检测模型,进而引用一个针对非均匀杂波非常稳定的对数GLRT检测器,这种检测器的判决能力只依赖于主要数据,而不依赖于次要数据、目标或者杂波的先验数据,很适合用于非均匀杂波环境中的目标检测。通过对一种极化优化检测算法的研究,将自适应极化与波形设计联合优化检测算法用于对数GLRT检测器来获得目标检测性能的提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相比其它算法检测性能获得了极大改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5-05)
极化分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多模复合制导模式下,被动雷达导引头(PRS)可采用共形天线阵列接收入射信号。共形天线通常为线极化天线,将其摆放在弹体的一周,天线阵列的接收信号将出现极化分集问题。针对该问题,建立了在极化分集条件下共形天线阵列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理论推导极化分集对干涉仪方法测向性能的影响,以及分析干涉仪方法能够正确测向的前提条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该文给出了解决共形天线阵列极化分集问题的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化分集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新勋,周生华,刘宏伟.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对极化分集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J].雷达学报.2019
[2].吴迪,田茂,皮楚,何昉明.共形天线阵列极化分集问题[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3].聂玉明.正交极化分集天线设计与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张正宇,吴瑞荣,王庆华.相位估计误差对极化分集的影响分析[J].电子科学技术.2015
[5].樊涛,王旭东,党小宇,郑步生.卫星通信中SOQPSK-TG恒包络信号的极化分集接收技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
[6].汤小兰.基于田口优化算法的角闪烁抑制对称极化分集设计[J].现代雷达.2014
[7].刘超,丁志中.极化分集下的共形阵列波达方向估计[J].电波科学学报.2015
[8].法斌斌.基于极化分集技术的WLANMIMO天线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4
[9].汤晓惠.基于极化分集技术与随机矩阵理论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方法[D].吉林大学.2014
[10].张晶.基于极化分集技术的雷达抗干扰与优化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