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论文和设计-宋治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其中,节流装置,包括:管体,具有内腔;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内腔中,固定座具有进气孔、排气孔及与进气孔和排气孔均连通的容纳腔,且进气孔和排气孔均与内腔连通;节流结构,节流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管体和固定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以使管体与固定座相互固定,管体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两端均与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节流结构处于封堵位置时无流量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具有内腔(11);固定座(20),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11)中,所述固定座(20)具有进气孔(21)、排气孔(22)及与所述进气孔(21)和所述排气孔(22)均连通的容纳腔(23),且所述进气孔(21)和所述排气孔(22)均与所述内腔(11)连通;节流结构(30),所述节流结构(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3)内;所述管体(10)和所述固定座(20)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以使所述管体(10)与所述固定座(20)相互固定,所述管体(10)与所述固定座(20)之间设置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0),具有内腔(11);

固定座(20),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11)中,所述固定座(20)具有进气孔(21)、排气孔(22)及与所述进气孔(21)和所述排气孔(22)均连通的容纳腔(23),且所述进气孔(21)和所述排气孔(22)均与所述内腔(11)连通;

节流结构(30),所述节流结构(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3)内;

所述管体(10)和所述固定座(20)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以使所述管体(10)与所述固定座(20)相互固定,所述管体(10)与所述固定座(20)之间设置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10)上的内凹环(10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0)的外壁面上的配合凹槽(201),所述内凹环(101)密封地嵌在所述配合凹槽(2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环(101)为挤压所述管体(10)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环(101)和所述配合凹槽(201)均为封闭地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的内壁面和\/或所述固定座(2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流体凹槽(202),所述流体凹槽(202)形成所述流通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凹槽(202)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0)上,所述流体凹槽(202)包括位于配合凹槽的一侧的第一流体凹槽和位于所述配合凹槽的另一侧的第二流体凹槽,所述第一流体凹槽和所述第二流体凹槽均与所述配合凹槽(20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凹槽从所述配合凹槽(201)贯通至所述固定座(20)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凹槽从所述配合凹槽(201)贯通至所述固定座(20)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凹槽和所述第二流体凹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管体(10)的轴向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流体凹槽和所述第二流体凹槽均为设置在所述配合凹槽(201)两侧的豁口。

10.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换热主体上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流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流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换热系统中需要使用节流装置,现多采用毛细管节流作为节流装置,或者使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装置。现有的节流装置多是阀开度根据冷凝器侧(一次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与蒸发器侧(二次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压发生变化的节流阀,并安装有抵抗该差压引起的力而对阀针向闭阀方向施力的弹簧。现有的阀类节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节流结构处于封堵位置时无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节流结构处于封堵位置时无流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节流装置,包括:管体,具有内腔;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内腔中,固定座具有进气孔、排气孔及与进气孔和排气孔均连通的容纳腔,且进气孔和排气孔均与内腔连通;节流结构,节流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管体和固定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以使管体与固定座相互固定,管体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两端均与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管体上的内凹环和设置在固定座的外壁面上的配合凹槽,内凹环密封地嵌在配合凹槽内。

进一步地,内凹环为挤压管体形成。

进一步地,内凹环和配合凹槽均为封闭地环形。

进一步地,管体的内壁面和\/或固定座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流体凹槽,流体凹槽形成流通通道。

进一步地,流体凹槽设置在固定座上,流体凹槽包括位于配合凹槽的一侧的第一流体凹槽和位于配合凹槽的另一侧的第二流体凹槽,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均与配合凹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流体凹槽从配合凹槽贯通至固定座的端部。

进一步地,第二流体凹槽从配合凹槽贯通至固定座的端部。

进一步地,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的延伸方向均与管体的轴向方向相同,或者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均为设置在配合凹槽两侧的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主体和设置在换热主体上的节流装置,节流装置为上述的节流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流体通过节流装置时,流体压力较小不足以推动节流结构打开,在这种情况下,流体从管体和固定座之间的流通通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节流结构处于封堵位置时无流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节流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固定座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固定座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固定座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固定座的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节流结构的封头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节流结构的封头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节流结构的阀针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节流结构的阀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节流结构的封头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节流装置的节流结构的阀针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的节流装置的节流结构的封头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图13的节流结构的封头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管体;11、内腔;101、内凹环;20、固定座;21、进气孔;22、排气孔;23、容纳腔;201、配合凹槽;202、流体凹槽;30、节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节流装置包括:管体10、固定座20和节流结构30。管体10具有内腔11。固定设置在内腔11中,固定座20具有进气孔21、排气孔22及与进气孔21和排气孔22均连通的容纳腔23,且进气孔21和排气孔22均与内腔11连通。节流结构30可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23内。管体10和固定座20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以使管体10与固定座20相互固定,管体10与固定座20之间设置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两端均与内腔11相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流体通过节流装置时,流体压力较小不足以推动节流结构30打开,在这种情况下,流体从管体10和固定座20之间的流通通道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节流结构处于封堵位置时无流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孔21、排气孔22和容纳腔23通过的不仅仅是气体,可以为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管体10上的内凹环101和设置在固定座20的外壁面上的配合凹槽201,内凹环101密封地嵌在配合凹槽201内。内凹环101和配合凹槽201相配合的结构设置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管体10和固定座20均由铜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内凹环101为挤压管体10形成。制作时,固定座20的外壁面上加工好配合凹槽201,管体10还没有加工内凹环101,将固定座20放入管体10内,通过挤压与配合凹槽201相对应的管体10的部分,使得管体10和固定座20固定在一起。

如图1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凹环101和配合凹槽201均为封闭地环形。上述结构加工容易,配合效果较好。当然,在同一高度上,内凹环101位多段也是可以的,当然配合凹槽201也为与内凹环101相配合的多段。需要说明的是,内凹环101可以为多个,各个内凹环101沿管体10的轴向相间隔地设置,配合凹槽201与内凹环101相对应地设置。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管体10的内壁面和\/或固定座2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流体凹槽202,流体凹槽202形成流通通道。在本实施例中流体凹槽202设置在固定座20的外壁面上。流体凹槽202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图3至图6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流体凹槽202的结构。流体凹槽202设置在固定座20上,流体凹槽202包括位于配合凹槽的一侧的第一流体凹槽和位于配合凹槽的另一侧的第二流体凹槽,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均与配合凹槽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内凹环101和配合凹槽201之间的密封是通过配合凹槽201的侧壁的顶部与内凹环101的内壁面形成的,内凹环101的内壁面和配合凹槽201的外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流体可以从上述的间隙通过。当然,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可以错位设置,图中仅给出了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相对应设置的一种情况。如图4所示,第一流体凹槽从配合凹槽贯通至固定座20的端部,第二流体凹槽从配合凹槽贯通至固定座20的端部。如图5所示,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均贯通。如图6所示,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均为设置在配合凹槽两侧的豁口。第一流体凹槽和第二流体凹槽的延伸方向均与管体10的轴向方向相同。当然,第一流体凹槽为豁口,第二流体凹槽的延伸方向为与管体轴向方向相同的长槽结构也是可以的。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主体和设置在换热主体上的节流装置。节流装置为上述的节流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146.6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856454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F16K17/04

专利分类号:F16K17/04;F16K21/02;F16K27/02;F25B41/06

范畴分类:27F;

申请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835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工业区

发明人:宋治国;曾庆军;程明扬

第一发明人:宋治国

当前权利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张亚辉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论文和设计-宋治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