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级配砂砾结构路面底基层质量管控分析

市政级配砂砾结构路面底基层质量管控分析

关键词:级配砂砾;底基层;质量控制

一、施工技术要点

(一)特点、难点

根据级配砂砾底基层施工的实践经验,存在一些影响施工质量的技术难点:

1.原材料质量:由于天然砂砾采自河滩、山脚等地,其级配范围往往千差万别,强度高低不齐,细料(粉料)含量或多或少,导致天然砂砾存在级配范围过宽、有些料场的天然砂砾强度过低,液塑限不满足要求的问题。不合格的砂砾料用于级配碎砾石(或掺灰)基层容易导致基层成型困难、强度不足等问题。

2.离析:传统级配砂砾底基层施工通常采用路拌法施工,使用平地机整平,易导致底基层出现离析,工程实践和前期调研表明,沥青路面的很多早期损坏都源于基层摊铺时的离析薄弱点。

3.压实度:天然砂砾级配不稳定、施工过程中含水量不易控制、压实机械配备不足等不利条件的综合影响,级配砂砾底基层压实度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难点。

(二)控制要点

根据上述特点难点,结合以往级配砂砾底基层施工实践经验,总结以下施工控制要点:

1.加强级配砂砾级配控制:对于关键筛孔必须严格控制,用作底基层的级配砂砾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尤其4.75mm和0.075mm筛孔通过率须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需添加一定比例的碎石以改善合成级配,如添加碎石,必须经拌和机拌和后方可摊铺。

2.施工过程中减少离析:路拌法施工时用平地机将拌和均匀的级配砂砾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应注意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减少路面的块状离析,有条件的情况下宜使用摊铺机摊铺。

3.保证压实度:底基层压实应配备足够的碾压设备,每个工作面应配备2台以上12T振动压路机和1~2台20T以上轮胎压路机,在含水量适宜的条件下有序碾压,同时应采用振动成型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作为评判压实度的标准。

二、质量控制要点

(一)下承层

1.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满足要求。

2.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下承层表面的水,勿使运到路上的材料过分潮湿。

3.对土基不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必须用12以上钢轮压路机进行3~4遍碾压检验。。

4.应按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范规定逐个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

5.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可为5~10m)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二)施工放样

1.在底基层或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2.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级配砂砾底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三)运输和摊铺

1.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级配砂砾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

2.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级配砂砾的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3.级配砂砾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4.对于降雨量偏大的地区,砂砾料的含水率保持高于最佳含水率1%~2%即可,必要时,在天气晴朗时须将砂砾料进行翻晒。

5.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宜由远到近卸置集料。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6.级配砂砾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宜只提前1~2天。

7.料车将级配砂砾均匀卸在路槽顶面,并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粗平,表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应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8.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四)拌和

1.可采用旋耕机和划犁结合的方式进行拌和。

2.用旋耕机和划犁结合进行拌和,宜翻拌3遍以上,确保混合料均匀。旋耕机和划犁拌和的作业长度,每段宜为300~500m。

3.第一遍拌和由路中心开始,将混合料向中间翻,同时机械应慢速前进。第二遍从两边开始,将混合料向外翻。拌和过程中,应保持合适的水分。

4.若使用在料场已拌和均匀的级配砂砾时,摊铺后混合料如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应用旋耕机进行补充拌和。

5.用平地机将拌和均匀的级配砂砾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应注意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6.用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7.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

8.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标高部分应予刮除并将刮下的级配砂砾粒料扫出路外;局部低于标高之处,不能进行贴补,必须将其铲除重铺。

9.拌和碾压过程中须随时监测集料含水率。

(五)碾压

1.整形后,当级配砂砾的含水率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时,立即用12T以上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保证在级配砂砾混合料含水率损失不宜过多,水分损失过多时,应洒水后再碾压。

2.碾压时先由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静压1遍,随后开始振动碾压,先低频高幅2遍,再高频低幅2遍。应遵循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

3.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4.严禁压路机在己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六)接缝处理

底基层的横向施工接缝、应采用与表面垂直的平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处横向与纵向平整度。

1.横缝的处理

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

2.纵缝的处理

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铺筑时,纵缝应搭接拌和。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时,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30cm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

参考文献:

(1)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JTJ-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JTJ-036-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标签:;  ;  ;  

市政级配砂砾结构路面底基层质量管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