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政策公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公平,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师生比例
教育政策公平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莉[1](2016)在《义务教育政策下的教育公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农村教育问题突出从目前来说,我国城乡教育实力悬殊,这不但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水平上。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差,所以教育的条件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村学校由于班额小和分散的特点,需要更多的老师,然而国家规定的教室编制的标准是,农村学校的编制反而比城市少,现行规定的城市小学师生比例是1:19,城镇小学(本文来源于《发展》期刊2016年10期)
张海波[2](2016)在《鹤岗市义务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在研究鹤岗市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公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阐述义务教育及其公平性、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现状、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鹤岗市义务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对策等方面具体内容。旨在深入研究提出义务教育对鹤岗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对鹤岗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鹤岗市义务教育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最终,从均衡义务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本领、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等方面促进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健康发展,积极为鹤岗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6-04-01)
刘斌,廖小东[3](2015)在《公共教育政策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义务教育领域的政策体现出城乡不同,突出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面。文章从公共教育政策的视角,对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做了比较,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持续拉大的趋势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而政府作为公共教育政策的执行主体,应该从公平的角度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要对乡村薄弱地区予以补偿和照顾,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教育公平。最后尝试性地认为以公平导向和法律导向的公共教育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15期)
曹晶[4](2013)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政策公平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育政策的精英化、城市化及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教育政策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缺席,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城乡二元结构等。建议通过确立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建立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的指导和评估机制等措施以提高教育政策的公平性。(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期刊2013年05期)
倪婷[5](2013)在《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政策公平性推进历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个阶段的教育公平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儿童未来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政策是学前教育运行和发展的指南针,要想促进和保障学前教育公平,必须制定本身具有公平属性的学前教育政策作为手段引领、保障前教育的公平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以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很长一段时间走的是市场化的发展路线,导致学前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发展要求。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政府开始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开始颁布学前教育政策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在美国,二战后联邦政府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学前教育进行干预,通过出台和实施一系列系统的政策来弥补学前教育体系中不平等的现象。本文以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质量公平和结果公平为分析视角,将美国二战后至今的历史划分为叁个发展阶段,分别梳理各个发展阶段中联邦政府颁布的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审视和考察政策是否具有公平的价值取向,以及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做详细探讨。经过梳理得出,美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深入全面的公平性。在促进教育起点公平方面,联邦学前教育政策多具有补偿性,且体现出补偿的力度越来越大,受益面越来越广,且涉及的年限越来越长,从出生一直到正式入学之前,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各个年龄层次、各个种族、不同身心条件的婴幼儿的教育起点公平。在促进教育过程公平方面,联邦学前教育政策通过政策之间的高度整合,公平合理地分配资金等教育资源,确保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儿童能够公平使用教育资源。在促进教育质量公平方面,联邦学前教育政策在儿童发展、学前教师的准入和专业发展以及薪酬待遇、学前机构认证等方面逐渐确立高质量的标准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让所有的孩子做好“入学准备”是联邦学前教育政策最高的目标追求,体现了对学前教育阶段教育结果公平的追求。美国联邦政府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公平性不断提升的学前教育政策保障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制定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改善学前教育阶段的不公平,保障学前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值得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李畅[6](2013)在《中共十六大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为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政策体现公平性,是教育公益性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十六大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就是以公平为基础和原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尽最大可能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并为下个阶段的教育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其中对教育投入的基本规定是:落实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以县为主”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体系。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措施得以落实,教师工资也得到充分保障。国家通过实施各项政策改革教师的培养方式和人事制度,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要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的内涵体现在政策方面主要是:平等的原则及理念、发展的原则及目标、弱势补偿原则及取向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这些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可以看出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不断增强。而政策有失公平的体现主要有: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整体偏低、地区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差距巨大;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同时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质量差距。为发挥在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政府应加大对政策公平性的关注程度,确定合理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通过科学决策,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目标,优化投入结构,落实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缩小城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优化教师选拔、培养和激励体系,缩小地区间教师资源的差异。树立质量公平的观念,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朱卫刚[7](2012)在《基础教育政策公平性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上的很多问题,包括教育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而主要是因为教育政策以及由其延伸出来的相关制度、机制的缺失、不完善或不健全所造成的。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系统分析了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属性,阐述了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基本出发点的价值理念,以阿拉善盟近十年来的基础教育政策实例为研究对象,以公平性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反映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最为突出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和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入手,分析了阿盟拉善盟基础教育政策中的公平问题,同时对基础教育政策在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对基础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从而得出结论,要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首先要从教育政策入手,要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首要价值选择,通过建立基础教育政策利益平衡机制,最大限度的平衡各方利益诉求,通过建立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资源配置差距,通过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和补偿,从而最终实现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的发展思路,从源头上解决现实中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2-05-10)
朱永坤,白永[8](2011)在《教育政策制定程序:教育政策公平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平问题源于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制定程序包括技术性程序和制度性程序,程序是否公平是影响教育政策公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教育政策制定程序公平性的有效方法在于程序公开和程序参与,而听证制是程序公开和程序参与的有效形式。(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1年10期)
陈朗平,付卫东,刘俊贵[9](2010)在《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分配水平公平问题,并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财政中立性发现:义务教育支出绝对性差距在扩大,相对性差距在缩小,总体差距和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义务教育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依赖性程度有所降低。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教育财政体制应落实"叁个增长"、完善政府教育投入的评价机制,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等。(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0年12期)
严仍昱[10](2010)在《“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公平性考问》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看,在不具备适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反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全面实施"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发展多元、互通有无的教育格局,积极探寻高考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机制,使学生们在"就近入学"教育政策的主导下能有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不是限制。(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教育政策公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是在研究鹤岗市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公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阐述义务教育及其公平性、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现状、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鹤岗市义务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对策等方面具体内容。旨在深入研究提出义务教育对鹤岗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对鹤岗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鹤岗市义务教育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最终,从均衡义务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本领、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等方面促进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健康发展,积极为鹤岗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政策公平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莉.义务教育政策下的教育公平性研究[J].发展.2016
[2].张海波.鹤岗市义务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3].刘斌,廖小东.公共教育政策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探究[J].学理论.2015
[4].曹晶.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政策公平性探析[J].基础教育.2013
[5].倪婷.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政策公平性推进历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李畅.中共十六大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7].朱卫刚.基础教育政策公平性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8].朱永坤,白永.教育政策制定程序:教育政策公平性的重要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11
[9].陈朗平,付卫东,刘俊贵.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J].教育研究.2010
[10].严仍昱.“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公平性考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