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需求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需求,能力,延性,性能,方法,阻尼。
弹塑性需求谱论文文献综述
卢红标,刘文渊,徐小壮[1](2008)在《对弹塑性需求谱的一点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力谱法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简单而便捷的方法,而弹塑性需求谱是能力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SDOF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对国内外22个地震事件中432条地震加速度记录考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结构的基本周期、延性进行计算回归分析,得出结构的强度折减系数基本计算公式。再考虑阻尼比、结构的后期刚度影响,得出强度折减系数的修正计算公式。并以此来折减我国抗震规范中的弹性设计反应谱,得到了基于我国抗震规范的弹塑性需求谱。(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5-25)
杨鹏[2](2007)在《静力弹塑性与非弹性需求谱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确定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目标位移,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确定允许的结构损伤程度或确定地震后结构应保持的使用功能目标。研究目标位移是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综述静力弹塑性方法和非弹性需求谱的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将静力弹塑性方法和非弹性需求谱结合应用,试图找到一种准确、简单、快捷的确定目标位移的方法,将能使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更方便的应用于实际设计中,真正实现结构的性能设计。本文利用MPA方法和非弹性需求谱综合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多自由度结构体系得到目标位移的简便方法,具体如下:在不变的侧向分布力下,采用前几阶振型分别对结构进行推覆,得到各自振型下的能力谱;结合非弹性需求谱求出各自的目标位移;利用平方和开平方根(SRSS)方法得到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目标位移。论文的研究方法考虑了高阶振型的影响,避免了使用高阻尼比的弹性反应谱和等效单自由度线性系统;按照本文研究的思路使用SAP2000对一个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和本文计算结果是比较吻合的,误差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表明用MPA方法结合非弹性需求谱求解目标位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11-01)
熊振勇[3](2004)在《改进的弹塑性需求谱确定方法及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力谱方法作为抗震设计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方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方法用直观图解法将结构的能力谱和地震动的需求谱或设计谱进行比较,使得设计人员很容易理解和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能力谱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和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针对能力谱设计方法尚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并得出一些初步结论:① 基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依地震动卓越周期、反应谱面积和持时叁个要素将地震动按场地类别分组,分别计算各组地震动反应谱。通过统计回归发现,地震动加速度平均反应谱能较好地拟合规范设计反应谱,而地震动位移谱平均值+1倍标准差能较好地拟合规范拟位移谱;② 对依据屈服强度系数计算弹塑性需求谱和依据等效阻尼比计算等效弹塑性需求谱的方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当屈服强度系数较小时,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弹塑性需求谱误差较小;③ 对叁种能力谱曲线折线简化方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发现叁种方法得到的骨架曲线及结构的地震响应相差很大。④ 对现有的能力谱方法进行改进,利用结构真实的能力曲线计算等效阻尼比,依据等效阻尼比计算弹塑性需求谱,并利用改进的能力谱方法对按现行规范设计的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4-15)
吕西林,周定松[4](2004)在《考虑场地类别与设计分组的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本文将四种场地类别上的641条地震记录,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分组的要求分为12组,对大量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单自由度体系作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强度水平、周期、场地类别以及设计分组等因素对延性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屈服强度水平下结构的延性需求强烈地依赖于场地条件、设计分组等因素。对于短周期结构,延性需求随场地土变软而增大,同类场地随设计分组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与场地类别、设计分组相对应的延性需求谱μ-ξy-T的计算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抗震设计规范构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可用于结构弹塑性位移需求的简化计算,同时讨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基本特点。(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4年01期)
弹塑性需求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确定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目标位移,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确定允许的结构损伤程度或确定地震后结构应保持的使用功能目标。研究目标位移是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综述静力弹塑性方法和非弹性需求谱的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将静力弹塑性方法和非弹性需求谱结合应用,试图找到一种准确、简单、快捷的确定目标位移的方法,将能使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更方便的应用于实际设计中,真正实现结构的性能设计。本文利用MPA方法和非弹性需求谱综合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多自由度结构体系得到目标位移的简便方法,具体如下:在不变的侧向分布力下,采用前几阶振型分别对结构进行推覆,得到各自振型下的能力谱;结合非弹性需求谱求出各自的目标位移;利用平方和开平方根(SRSS)方法得到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目标位移。论文的研究方法考虑了高阶振型的影响,避免了使用高阻尼比的弹性反应谱和等效单自由度线性系统;按照本文研究的思路使用SAP2000对一个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和本文计算结果是比较吻合的,误差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表明用MPA方法结合非弹性需求谱求解目标位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需求谱论文参考文献
[1].卢红标,刘文渊,徐小壮.对弹塑性需求谱的一点体会[C].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2].杨鹏.静力弹塑性与非弹性需求谱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熊振勇.改进的弹塑性需求谱确定方法及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
[4].吕西林,周定松.考虑场地类别与设计分组的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