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溉与供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玉米,马铃薯,春小麦,耗水量,生理,特征。
灌溉与供磷论文文献综述
曾艺[1](2018)在《灌溉和供磷对间作群体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与产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省引黄灌区景泰县,选择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间套模式,设计不同的灌溉和供磷量水平,进行了大田试验,旨在探讨灌溉和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与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灌溉与供磷增加了群体作物的耗水量。小麦高灌处理(W3)比低灌处理(W1)高29.86%,W3比中灌处理(W2)高16.17%;玉米W3比W1高63.01%,W3比W2高24.20%;马铃薯W3比W1高46.38%,W3比W2高28.52%。小麦高磷处理(P2)比不施磷处理(P0)高29.86%,P2比中磷(P1)高6.88%;玉米P2比P0高10.17%,P2比P1高4.92%;马铃薯P2比P1高2.7%。灌溉降低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供磷提高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但差异不显着。群体叁种作物的WUE呈W2P2>W1P2>W1P1>W1P0>W2P0>W2P1>W3P1>W3P2>W3P0趋势变化。(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张礼军,张恩和,黄高宝[2](2007)在《灌溉与供磷对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灌溉与供磷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单作和间作群体间品质的差异,并揭示造成差异的机理,在土壤速效磷含量8.74 mg/kg的大田条件下,设计叁个灌水水平和叁个供磷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供磷对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籽粒品质及其产量都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供磷和灌水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籽粒产量,经济产量以中灌[1 050 m3/(ha.次)]和高磷(150kg纯P2O5/ha)处理最高。灌水降低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供磷却对灌水的负效应有明显的缓冲作用。供磷处理(P1、P2)与不供磷处理(P0)相比,单作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0.35个百分点,间作提高0.48个百分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千粒重有显着的群体效应,间作均高于单作;相反,沉淀值在单作和间作之间差异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礼军,张恩和[3](2006)在《灌溉与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根系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田和管栽试验结合的方法,选择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玉米两种间作模式,对灌溉与供磷条件下间作群体中作物根系时空分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下扎和产量的提高,严重干旱大大地降低了带田小麦和玉米的根量和产量;供磷促进根系的下扎,增加根重。供磷与不供磷相比,在小麦拔节期(玉米叁叶期)小麦总根量平均高出94.66%,玉米高出67.67%;小麦灌浆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小麦高出42.08%,玉米高出124.13%;小麦收获后(玉米灌浆期)小麦高出82.58%,玉米高出61.6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以中灌(1050m3/hm2·次)和高磷(150kg纯P2O5/hm2)处理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6年12期)
张礼军[4](2004)在《灌溉与供磷对间套作物生理特征和籽粒品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求西北一熟灌区间套种植模式下高产高效的水磷耦合机制,探讨灌溉与供磷对间套作生理特征的调控及其产量和品质效应,确定作物适宜的灌溉量和施肥量,确立该地区最佳的水肥运筹模式,试验选择小麦-玉米-马铃薯间套模式,设计低(W_1:750m~3/hm~2)、中(W_2:1050m~3/hm~2)、高(W_3:1350m~3/hm~2)叁个灌溉水平,设计叁个供磷量(P_0:0 kg纯P_2O_5/hm~2;P_1:75kg纯P_2O_5/hm~2;P_2:150 kg纯P_2O_5/hm~2),在甘肃景泰县进行大田试验:选择小麦-玉米传统的间套模式,设计叁个供水水平(W_1:30%-35%;W_2:60%-65%;W_3:75%-80%),两个施磷量(P_0:0mg/kg;P_1:200mg/kg)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网室进行PVC管栽模拟试验。获得的主要结果有: Ⅰ.灌溉与供磷对间套群体中作物的生理特征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在充分的磷肥供应(P_2:150 kg纯P_2O_5/hm~2)和适度(W_2:1050m~3/hm~2)的水分灌溉条件下,根系生长旺盛,根冠比例协调,作物叶绿素含量高,叶片水分状态良好。适当的干旱(60%-65%的田间相对含水量)有利于根系的下扎和产量的提高,严重干旱大大地降低了群体作物的根量,增加了作物根系和叶片的质膜透性,同时也降低了根系活力;供磷增加下层根量,提高根系活力,供磷与不供磷相比,在0-30cm土层范围内,间作小麦根系活力提高65.90%,间作玉米增加65.00%;间作小麦根系总量平均增加94.66%,间作玉米增加67.67%;间作小麦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平均下降8.33%,间作根系下降7.96%,间作玉米叶片平均下降1.63%,根系下降2.50%。 2.灌溉与供磷明显地改变了复合群体作物的耗水量。耗水量在不同的灌溉水平之间相比较,小麦W_3比W_1高29.86%,W_3比W_2高16.17%;玉米W_3比W_1高63.01%,W_3比W_2高24.20%;马铃薯W_3比W_1高46.38%,W_3比W_2高28.52%。不同的供磷水平相比较,小麦P_2比P_0高29.86%,P_2比P_1高6.88%;玉米P_2比P_0高10.17%,P_2比P_1高4.92%;马铃薯P_2比P_0高2.7%,P_2比P_1高0.3%。 3.复合群体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灌溉与供磷水平的不同而变化。灌溉降低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供磷提高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在群体水平上分析,不同的灌溉与供磷处理相比较,复合群体叁种作物WUE呈鱿旅次必丈笋2004届颐全学夕老戈WZpZ>WIPZ>W.P:>Wlp。>WZP。>WZP;>W3PI>W3P:>W3P。趋势变化。WZP: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达到最高。灌溉与供磷对群体小麦、马铃薯、玉米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可用以下二元一次线性方程拟合。 ETw一0.4ox一+1 .73x2+253.65(RZ一0.966**,F=56.25) ETe一o.39xz+4.785x2+67.35(RZ=0.936**,F=43.53,n一9) ETP一o.olxl+3.3ox2+165.22(R2=0.995**,F一562.15,n=9) CwoE一0.003x,一0.06x2+1 5.132(R2二0.971**,F=101.40,n=9) wwuE二一0.oolx;一0.03x2+10.59(R2二0.785*,F=10.95,n=9) pwuE一o.02x,一0.loxZ+30.54(R2一0.676*,F一244,n=9) 注:xl供磷量,xZ灌溉量,Y产量,I间作,M单作,ET耗水量,W小麦,P马铃薯,C玉米.WtJE 是水分利用效率。*0.05显着水平;*0.01显着水平。 4.灌溉与供磷有利于间套作物产量的提高。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P VC塑料管模拟试验),供磷使间作小麦株高增加46.14%,穗长增加64.67%,穗粒数增加176,20%,籽粒产量增加239.56%,生物产量增加173.97%,收获指数增加25.43%。产量在处理之间差异显着(a=0.05,LSD),依次为wZP:>w3P,>wLP:>w抓,>wZP。>wlP。。大田试验不同处理间比较,其产量都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施磷与不施磷相比,单作小麦Pl比P0产量提高9.54%,PZ比P0提高15.巧%;间作小麦Pl比P。产量提高10.68%,P:比P。提高14.00%;l旬作玉米Pl比P。产量提高8.43%,P:比P。提高18.10%;间作马铃薯P:比P。产量提高l名4%,PZ比Po提高14.780,0。经济产量均以中灌(W2:losom,加nZ)和高磷(PZ:250 kg纯PZO5zqlln“)处理最高,单作小麦、间作小麦、间作玉米、间作马铃薯在该处理条件下的产量依次是7253.84kg/hmZ、3320.45 kg/hm,、6269.30 kg/hm,和13801.86kg/hmZ。大田叁种作物产量与灌溉和供磷二因素的拟合方程是: Ywl一2.61xl+2.4ox2+2574.62(RZ=0.715*F=7.52,n=9) YwM=5.95 xl+4.29 xZ+5479.37(RZ=0.643*,F=5.411,n=9) YIP=一o.6lxl+13.74x2+5511.34(RZ=0.403,F=2.03,n=9) Ylc=5 .44xl+7.37x2+4132.57(R2=0.66*,F=5.757,n=9) 5.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小麦、玉米、马铃薯、群体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 .860**、一0.927**、一0.784*和0.869**。 6.水磷处理对小麦一玉米一马铃薯群体小麦籽粒的千粒重、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淀值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供磷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跳硫农业大笋2004届颐至甲笋世居戈含量,增加千粒重。灌溉降低了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增加了千粒重。与不供磷处理相比较,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单作小麦的千粒重增加5.6%,带田增加4.妈;供磷处理单作小麦4.52%,带?(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灌溉与供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灌溉与供磷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单作和间作群体间品质的差异,并揭示造成差异的机理,在土壤速效磷含量8.74 mg/kg的大田条件下,设计叁个灌水水平和叁个供磷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供磷对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籽粒品质及其产量都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供磷和灌水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籽粒产量,经济产量以中灌[1 050 m3/(ha.次)]和高磷(150kg纯P2O5/ha)处理最高。灌水降低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供磷却对灌水的负效应有明显的缓冲作用。供磷处理(P1、P2)与不供磷处理(P0)相比,单作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0.35个百分点,间作提高0.48个百分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千粒重有显着的群体效应,间作均高于单作;相反,沉淀值在单作和间作之间差异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溉与供磷论文参考文献
[1].曾艺.灌溉和供磷对间作群体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与产量效应[J].农业科技通讯.2018
[2].张礼军,张恩和,黄高宝.灌溉与供磷对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7
[3].张礼军,张恩和.灌溉与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根系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6
[4].张礼军.灌溉与供磷对间套作物生理特征和籽粒品质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