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含有吸附装置、负离子装置、转运装置和壳体,吸附装置含有压力传感器、吸附管道、转动轴、旋转电机和弹性管道;负离子装置含有通气管道、负离子组件、吸附组件和出风口;转运装置含有除尘纸带、电极板、运输电机和复数个定位柱;壳体含有活动门、排气窗和容纳空间;采用吸附装置、负离子装置、转运装置等,可以高效清洁扫地机器人的尘盒,减少尘盒的拆卸次数,延长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能与多款扫地机器人配套使用,有助于扫地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含有吸附装置(1)、负离子装置(2)、转运装置(3)和壳体(4),所述吸附装置(1)含有压力传感器(101)、吸附管道(102)、转动轴(103)、旋转电机(104)和弹性管道(105);所述负离子装置(2)含有通气管道(201)、负离子组件(202)、吸附组件(203)和出风口(204);所述转运装置(3)含有除尘纸带(301)、电极板(302)、运输电机(303)和复数个定位柱(304);所述壳体(4)含有活动门(401)、排气窗(402)和容纳空间(403);所述压力传感器(101)设置在所述弹性管道(105)的一端,所述弹性管道(105)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管道(102)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管道(10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轴(103)内并与所述通气管道(201)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轴(103)与所述旋转电机(104)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04)的启动带动所述转动轴(103)旋转;在所述通气管道(201)的外圈设置所述负离子组件(202),所述通气管道(201)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203)连接,所述吸附组件(203)与所述出风口(204)连接;所述除尘纸带(301)呈履带式架设在所述定位柱(304)上,所述除尘纸带(301)与所述运输电机(303)连接,所述运输电机(303)的启动带动所述除尘纸带(301)旋转;所述电极板(302)设置于所述除尘纸带(301)的内侧;所述活动门(401)设置在吸附组件(203)的远离端,所述排气窗(402)设置在与出风口(204)相对的一侧,所述容纳空间(403)设置于壳体(4)中部的位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含有吸附装置(1)、负离子装置(2)、转运装置(3)和壳体(4),所述吸附装置(1)含有压力传感器(101)、吸附管道(102)、转动轴(103)、旋转电机(104)和弹性管道(105);所述负离子装置(2)含有通气管道(201)、负离子组件(202)、吸附组件(203)和出风口(204);所述转运装置(3)含有除尘纸带(301)、电极板(302)、运输电机(303)和复数个定位柱(304);所述壳体(4)含有活动门(401)、排气窗(402)和容纳空间(403);所述压力传感器(101)设置在所述弹性管道(105)的一端,所述弹性管道(105)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管道(102)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管道(10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轴(103)内并与所述通气管道(201)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轴(103)与所述旋转电机(104)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04)的启动带动所述转动轴(103)旋转;在所述通气管道(201)的外圈设置所述负离子组件(202),所述通气管道(201)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203)连接,所述吸附组件(203)与所述出风口(204)连接;所述除尘纸带(301)呈履带式架设在所述定位柱(304)上,所述除尘纸带(301)与所述运输电机(303)连接,所述运输电机(303)的启动带动所述除尘纸带(301)旋转;所述电极板(302)设置于所述除尘纸带(301)的内侧;所述活动门(401)设置在吸附组件(203)的远离端,所述排气窗(402)设置在与出风口(204)相对的一侧,所述容纳空间(403)设置于壳体(4)中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道(105)远离所述压力传感器(101)一端的管壁经折叠为复数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纸带(301)的两端分别堆叠为卷状结构,其一端架设在所述定位柱(304)上,其另一端与运输电机(30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电机(303)设置在所述除尘纸带(301)远离出风口(204)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窗(402)为夹层,所述排气窗(402)的外侧为金属外框,内侧为挡尘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403)设置于靠近出风口(204)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下部铺设有一层除尘纸。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扫地机器人配套使用的一种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各式各样的扫地机器人已经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场合已经利用扫地机器人来代替人力完成地面清洁工作。但是,目前的扫地机器人在清扫后需要人工拆卸尘盒进行倾倒和清理,而扫地机器人的尘盒目前一般设计的不大,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可能需要经常清理扫地机器人的尘盒,这样做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经常地拆卸也会对扫地机器人造成一定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与扫地机器人配套使用的一种吸尘设备,它含有吸附装置、负离子装置和转运装置,通过吸附装置清理扫地机器人的尘盒,通过负离子装置使灰尘带电,然后通过转运装置进行收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含有吸附装置、负离子装置、转运装置和壳体,所述吸附装置含有压力传感器、吸附管道、转动轴、旋转电机和弹性管道;所述负离子装置含有通气管道、负离子组件、吸附组件和出风口;所述转运装置含有除尘纸带、电极板、运输电机和复数个定位柱;所述壳体含有活动门、排气窗和容纳空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弹性管道的一端,所述弹性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轴内并与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启动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在所述通气管道的外圈设置所述负离子组件,所述通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连接,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除尘纸带呈履带式架设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除尘纸带与所述运输电机连接,所述运输电机的启动带动所述除尘纸带旋转;所述电极板设置于所述除尘纸带的内侧;所述活动门设置在吸附组件的远离端,所述排气窗设置在与出风口相对的一侧,所述容纳空间设置于壳体中部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弹性管道远离所述压力传感器一端的管壁经折叠为复数层。
进一步,所述除尘纸带的两端分别堆叠为卷状结构,其一端架设在所述定位柱上,其另一端与运输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运输电机设置在所述除尘纸带远离出风口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排气窗为夹层,所述排气窗的外侧为金属外框,内侧为挡尘滤网。
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设置于靠近出风口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下部铺设有一层除尘纸。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积极效果是:
(1)采用吸附装置、负离子装置、转运装置等,可以高效清洁扫地机器人的尘盒,减少尘盒的拆卸次数,延长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2)本吸尘设备外部采用壳体形成较大的空间,从而能提供更充足的空间用于灰尘收集和储存,便于集中处理灰尘,减少清理灰尘的频率。
(3)能与多款扫地机器人配套使用,有助于扫地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吸附装置; 101、压力传感器;
102、吸附管道; 103、转动轴;
104、旋转电机; 105、弹性管道;
2、负离子装置; 201、通气管道;
202、负离子组件; 203、吸附组件;
204、出风口; 3、转运装置;
301、除尘纸带; 302、电极板;
303、运输电机; 304、定位柱;
4、壳体; 401、活动门;
402、排气窗; 403、容纳空间;
6、扫地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需要指出: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吸尘设备,含有吸附装置1、负离子装置2、转运装置3和壳体4;所述吸附装置1含有压力传感器101、吸附管道102、转动轴103、旋转电机104和弹性管道105。所述压力传感器101呈盘状卡接在所述弹性管道105的前端,所述弹性管道105的前端设置卡勾或者磁体将吸附装置1固定在扫地机器人6上。所述弹性管道105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管道102的一端连接;将所述吸附管道102的另一端设置在转动轴103内并与通气管道201的一端连接。将所述转动轴103与所述旋转电机104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04的启动会带动转动轴103旋转。可将所述压力传感器101分布在所述弹性管道105的圆周,同时也是安装在整个吸附装置1的前端,通过与扫地机器人6的接触,将贴合情况反馈给旋转电机104,通过旋转电机104的启动将旋转力传递给转动轴103和吸附管道102,也带动弹性管道105,进行自适应的调整,让吸附装置1与扫地机器人6更贴合。所述弹性管道105的材料可采用塑料或轻薄的打印材料,将所述弹性管道105靠近吸附管道102一侧的外管壁经多层折叠后形成一定的弹性,所述弹性管道105为双层,其内层有软管,在外层塑料件折叠或者转向时,能保证弹性管道105内部可以通气不会闭塞,同时,在内层设置软管,灰尘也不易吸附在褶皱处。使用者可以根据扫地机器人6尘盒的实际位置来调整弹性管道105的位置。将所述旋转电机104与转动轴103螺接,所述旋转电机105的启动能带动转动轴103旋转,所述旋转电机105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可根据压力传感器101的反馈进行微调。所述吸附管道102选用塑料或打印材料,轻便耐用。通过压力传感器101调整好吸附装置1和扫地机器人6的位置后,由于吸力的作用,灰尘先经过弹性管道105,再经过吸附管道102,然后到达通气管道201。所述压力传感器101、吸附管道102、转动轴103、弹性管道105均设置在壳体4上,将所述旋转电机104设置在壳体4内,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所述负离子装置2含有通气管道201、负离子组件202、吸附组件203和出风口204。将所述通气管道201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管道102连接,用来传递吸附到的灰尘,在所述通气管道201的外圈设置负离子组件202,所述负离子组件202能不断向管道内释放负离子,将穿过通气管道201内的空气带电。将所述通气管道201的另一端与吸附组件203连接,将所述吸附组件203与出风口204连接,所述吸附组件203螺接在壳体4上端的一侧。所述吸附组件203包括串激类电机、动叶轮和定叶轮,将所述吸附组件203螺接在壳体4上端的一侧。在吸附组件203的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产生负压形成真空,进而形成吸力,再由定叶轮将风量平顺的释放,由吸附组件203产生吸力,灰尘通过吸附装置1后进入通气管道201,在经过负离子组件202时成为带电的灰尘,再经过吸附组件203,由出风口204排出。所述吸附组件203和出风口204设置在壳体4内部,所述通气管道201和负离子组件202设置在壳体4外部。
所述转运装置3含有除尘纸带301、电极板302、运输电机303和复数个定位柱304。所述除尘纸带301呈履带式架设在定位柱304上,将除尘纸带301与运输电机303连接,所述运输电机303的启动会带动除尘纸带301旋转。将所述电极板302设置于除尘纸带301的内侧。将所述电极板302固定在壳体4中部的位置,将整个壳体4设置成上下两个空间,同时,应将所述电极板302的四周与壳体4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方便除尘纸带301的移动。所述电极板302带正电,经过出风口204排出的灰尘,灰尘受到静电力,会朝着电极板302落下来。可在所述电极板302的四周设置多个定位柱304,将所述除尘纸带301架设在所述多个定位柱304上,呈履带式包裹电极板302,落向电极板302的灰尘会先落在除尘纸带301上。将所述除尘纸带301的两端分别堆叠成卷状结构,将其上端加设在定位柱304上,将其下端与运输电机303连接,所述运输电机303可采用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每经过特定时长,电机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除尘纸带301移动一端距离,将吸附过灰尘的除尘纸带301进行收集,在上端的除尘纸带301全部用完后,直接取出下端的除尘纸带301即可。在壳体4的底部铺设一层除尘纸,用来储存不带电的灰尘。
所述壳体4含有活动门401、排气窗402和容纳空间403。将所述活动门401设置于远离吸附装置1的一侧,通过打开活动门401可更换除尘纸带301和壳体4底部的除尘纸。将所述排气窗402设置在与出风口204相对的一侧,所述排气窗402可采用夹层结构,在其靠内侧设置挡尘滤网(图中未示),将其外层设置金属透气外框(图中未示)。将所述容纳空间403设置于所述壳体4中部的位置,同时,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204的一侧。将所述运输电机30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403的内部,设置容纳空间403主要是为了保护所述运输电机303不受灰尘影响。将所述除尘纸带301两端和运输电机303都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403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使用方式为:
将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吸附装置1的前端与扫地机器人6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101将贴合情况反馈给旋转电机104,经过调整贴合后,开启吸附工作,吸附组件203提供吸力,灰尘经过弹性管道105和吸附管道102、通气管道201,在经过负离子组件202时带电,再经过出风口204排出,灰尘通过电极板302的静电吸附在除尘纸带301上,在除尘纸带301下端卷满后,打开活动门401,取出除尘纸带301即可。本实用新型采用吸附装置、负离子装置、转运装置等,可以高效清洁扫地机器人尘盒,减少尘盒拆卸次数,延长寿命。设备外部采用壳体形成较大的空间,从而提供更充足的空间用于灰尘收集和储存,可集中处理灰尘,减少清理灰尘的频率。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517.4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08221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A47L11/24
专利分类号:A47L11/24;A47L11/40
范畴分类:15P;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第一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申请人地址: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发明人:郑楷文;王宁;张涵;张栩宁;李架霖;万馨月;江驰;凌星
第一发明人:郑楷文
当前权利人:华东理工大学
代理人:翟羽;曾人泉
代理机构:31218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