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的内腔中的卷芯以及封堵外壳的开口部的盖帽组件,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片上设置有正极耳,正极耳与盖帽组件连接,负极片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负极耳,各个负极耳分别与外壳连接。通过至少两个负极耳分别与外壳连接,能够增加负极耳与外壳的连接位,通过将卷芯多处与外壳连接的方式固定卷芯,在实际的运输中,可减小卷芯在外壳的内腔中运动,降低由于振动而导致外壳对卷芯的撞击的可能性,提高电池的抗振能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的卷芯以及封堵所述外壳的开口部的盖帽组件,所述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正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盖帽组件连接,所述负极片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负极耳,各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与所述外壳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的卷芯以及封堵所述外壳的开口部的盖帽组件,所述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正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盖帽组件连接,所述负极片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负极耳,各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与所述外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负极耳,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为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所述第一负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分别从所述卷芯的顶部和底部伸出,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外壳的上端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负极耳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耳具有与所述卷芯连接的第一极耳段以及远离所述卷芯设置的第二负极耳段,所述第二负极耳段朝向外壳的外部翻折后与所述外壳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极耳段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绝缘垫,所述第二负极耳穿过所述绝缘垫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负极耳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外壳熔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经过多重折弯后与所述盖帽组件连接;
和\/或,所述负极耳经过多重折弯后与所述外壳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的外径与所述外壳的内径相适应,所述隔膜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正极片的尺寸和所述负极耳的尺寸,于所述卷芯的上端,所述隔膜沿所述卷芯的轴向方向凸出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且所述隔膜的顶端与所述盖帽组件靠近所述卷芯的一侧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组件包括端盖、密封圈以及隔离圈,所述端盖穿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正极耳连接,且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密封圈封堵所述密封圈的开口部,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隔离圈设置在所述卷芯的顶部与所述密封圈之间,所述卷芯的顶部与所述隔离圈背对所述密封圈的侧面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周部朝向远离所述卷芯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壳的上端过盈配合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具有良好的大功率充放电性能、温度特性好、循环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用电设备中。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超大容量,更具有功率密度大、充电电池能量密度高的优点,且使用温度范围宽而且循环寿命长,而被广泛用于移动设备中。锂电池中的卷芯通常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在电池的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卷芯容易在电池外壳中发生移动或者易受到外力撞击导致极组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池失效,甚至引起安全事故。现有的电池防振性能较差,难以保证电池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抗振性能良好,安全性高。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的卷芯以及封堵所述外壳的开口部的盖帽组件,所述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正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盖帽组件连接,所述负极片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负极耳,各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与所述外壳连接。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负极耳,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为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所述第一负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分别从所述卷芯的顶部和底部伸出,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外壳的上端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负极耳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负极耳具有与所述卷芯连接的第一负极耳段以及远离所述卷芯设置的第二负极耳段,所述第二负极耳段朝向外壳的外部翻折后与所述外壳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极耳段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卷芯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绝缘垫,所述第二负极耳穿过所述绝缘垫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垫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负极耳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外壳熔融连接。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片经过多重折弯后与所述盖帽组件连接;
和\/或,所述负极耳经过多重折弯后与所述外壳连接。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卷芯的外径与所述外壳的内径相适应,所述隔膜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正极片的尺寸和所述负极耳的尺寸,于所述卷芯的上端,所述隔膜沿所述卷芯的轴向方向凸出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且所述隔膜的顶端与所述盖帽组件靠近所述卷芯的一侧贴合。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帽组件包括端盖、密封圈以及隔离圈,所述端盖穿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正极耳连接,且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密封圈封堵所述密封圈的开口部,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隔离圈设置在所述卷芯的顶部与所述密封圈之间,所述卷芯的顶部与所述隔离圈背对所述密封圈的侧面贴合。
作为所述的电池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的周部朝向远离所述卷芯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壳的上端过盈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至少两个负极耳分别与外壳连接,能够增加负极耳与外壳的连接位,通过将卷芯多处与外壳连接的方式固定卷芯,在实际的运输中,可减小卷芯在外壳的内腔中运动,降低由于振动而导致外壳对卷芯的撞击的可能性,提高所述电池的抗振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电池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电池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卷芯;201、隔膜;202、正极片;203、负极片;3、绝缘垫;4、凹槽;5、盖帽组件;501、注液孔;502、隔离圈;503、密封圈;504、连接部;505、密封钉;6、正极耳;7、第一负极耳;701、第一负极耳段;702、第二负极耳段;8、第二负极耳;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1、设置在所述外壳 1的内腔中的卷芯2以及封堵所述外壳1的开口部的盖帽组件5,所述卷芯2包括正极片202、负极片203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片202和所述负极片203之间的隔膜201,所述正极片202上设置有正极耳6,所述正极耳6与所述盖帽组件5 连接,所述负极片203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负极耳,各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与所述外壳1连接。
优选地,各个所述负极耳分别间隔设置,且间隔与所述外壳1连接,避免各个负极耳重合而减小负极耳与所述外壳1的连接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个负极耳分别与外壳1连接,能够增加负极耳与外壳1的连接位,通过将卷芯2多处与外壳1连接的方式固定卷芯2,在实际的运输中,可减小卷芯2在外壳1的内腔中运动,降低由于振动而导致外壳1 对卷芯2的撞击的可能性,提高所述电池的抗振能力。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的卷芯2通常仅仅设置有一个负极耳与电池的外壳1连接,此种结构的电池在使用时极易由于电池的振动而引起卷芯2在外壳1的内部发生位移,从而导致负极耳从外壳1上脱落,使得电池内部发生短路,而不会想到通过在卷芯2上负极耳与外壳1的连接位固定在外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片203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负极耳,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为第一负极耳7和第二负极耳8,所述第一负极耳7和所述第二负极耳8 分别从所述卷芯2的顶部和底部伸出,所述第一负极耳7与所述外壳1的上端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负极耳8与所述外壳1的底部连接。将电池的负极耳与外壳1的上端侧壁和底部连接,使得卷芯2上端底部分别与外壳1连接,通过双重连接的方式将卷芯2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外壳1固定,电池使用或者运输的过程中避免由于振动而导致卷芯2在外壳1的内部出现移位的现象,较少卷芯2 与内壳中间的摩擦。
但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负极片203设置负极耳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或五个等。
具体地,所述第一负极耳7具有与所述卷芯连接的第一负极耳段701以及远离所述卷芯2设置的第二负极耳段702,所述第二负极耳段702朝向所述外壳 1的外部翻折后与所述外壳1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极耳段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连接。此种方式,使得第一极耳同时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和外壁连接,尽可能地增加负极耳与所述外壳1的连接位,提高所述电池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所述卷芯2的底部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与绝缘垫3,所述第二负极耳8穿过所述绝缘垫3与所述外壳1的底部连接。绝缘垫3的设置将卷芯2的底部与外壳1的底部间隔设置,以将第二负极耳8与所述卷芯2的底部间隔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所述第二负极耳8 与所述正极耳6相接触而导致卷芯2短路。
绝缘垫3与所述卷芯2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部凹设凹槽4,所述第二负极耳8与所述凹槽4的槽底相连接,通过此设计,能够将第二负极耳8与绝缘垫3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在所述绝缘垫3破损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第二负极耳8与所述凹槽4的槽底相连接从而可杜绝第二负极耳8与所述正极片202 接触而导致卷芯2短路。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减负极片203与所述外壳1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负极耳8从所述外壳1的底部延伸至外壳1的侧壁,加强负极耳与所述外壳1 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绝缘垫3贯穿开设有通孔9,所述第二负极耳8穿过所述通孔9与所述外壳1的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绝缘垫3为绝缘膜。
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外壳1熔融连接。通过将负极耳与外壳1熔融连接,不需要通过粘接胶将负极耳与所述外壳1连接,可避免粘接胶吸收电解液,且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或者高温而导致负极耳和外壳1之间的连接失效,通过熔融连接可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卷芯2牢固的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正极片202经过多重折弯后与所述盖帽组件5连接。所述负极耳经过多重折弯后与所述外壳1连接。将正极耳6和负极耳进行多重折弯设置,通过多重折弯的弹性减振机理,使得正极耳6和负极耳上的折弯处避开受力,从而降低所述正极耳6和负极耳受力断裂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卷芯2的外径与所述外壳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隔膜 201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正极片202的尺寸和所述负极耳的尺寸,于所述卷芯2 的上端,所述隔膜201沿所述卷芯2的轴向方向凸出于所述正极耳6和所述负极耳,且所述隔膜201的顶端与所述盖帽组件5靠近所述卷芯2的一侧贴合。通过此设计,将隔膜201的尺寸大于所述正极片202的尺寸和负极片203的尺寸,通过隔膜201的尺寸而使得所述隔膜201的顶端与所述盖帽组件5靠近所述卷芯2的一侧贴合,使得所述卷芯2填满内腔,利用隔膜201缓冲盖帽组件5的压力,避免卷芯2在所述外壳1内部产生相对滑动,且由于隔膜201具有一定柔软性,可利用隔膜201对卷芯2起到缓冲的作用,增强电池的抗振功能,不需要在卷芯2的外部额外的添加额外其他的缓冲物质,节省电池的加工工序。具体地,所述卷芯2的外径等于所述外壳1的内径,使得卷芯2的外壁完全与外壳1的内壁贴合,保证外壳1的内腔被完全填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膜201的孔隙率小于36%。
所述盖帽组件5包括端盖、密封圈503以及隔离圈502,所述端盖穿过所述密封圈503与所述正极耳6连接,且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密封圈503封堵所述密封圈503的开口部,所述正极耳6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隔离圈502设置在所述卷芯2的顶部与所述密封圈503之间,所述卷芯2的顶部与所述隔离圈502 背对所述密封圈503的侧面贴合。其中,所述端盖和所述隔离圈502分别正对贯穿开设有注液孔501,所述注液孔501通过所述密封钉505密封。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注液孔501加入电解液。
所述密封圈503的周部朝向远离所述卷芯2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504,所述密封圈503通过所述连接部504与所述外壳1的上端过盈配合连接。连接部504 的设置可增加,密封圈503与外壳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所述盖帽组件5封堵所述外壳1开口部的可靠性。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8651.3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26308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H01M 2/26
专利分类号:H01M2/26;H01M10/0587;H01M10/0525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006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风七路38号
发明人:卜芳;吴小娟;祝媛;林陈能;徐飞船;刘金成
第一发明人:卜芳
当前权利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彬
代理机构:1133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