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浮式驾驶室论文-廖小勇,张辉

全浮式驾驶室论文-廖小勇,张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浮式驾驶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顺性,道路试验,舒适度

全浮式驾驶室论文文献综述

廖小勇,张辉[1](2019)在《某全浮式驾驶室卡车平顺性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某全浮式驾驶室卡车与国外知名竞品卡车进行平顺性对比,通过道路试验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改善车辆舒适性问题。对影响车辆平顺性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优化目标,对影响平顺性的结构进行优化匹配。(本文来源于《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火文,王香廷,曹文超,吴迪[2](2018)在《虚拟样机在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虚拟样机技术在驾驶室悬置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程度也逐渐加深。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基于虚拟样机的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基于ADAMS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在驾驶室悬置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柴守勇[3](2016)在《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空气悬置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顺性是商用车卖点,可靠性是商用车根基。商用车平顺性优劣主要取决于驾驶室悬置和底盘悬挂的隔振性能。因为底盘悬挂受载重和成本等因素制约,改动量较小,所以提升商用车平顺性最有效的手段是改进驾驶室悬置的隔振能力。本文从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出发,论述了悬置系统的几大要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悬置系统ADAMS动力学模型,通过台架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利用Isight多学科优化的能力,集成ADAMS和MATLAB,以模态为约束条件,采用实际的路谱,以气囊的刚度和阻尼为变量,以平顺性为目标,优化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能力。然后,对横向稳定杆、翻转衬套和各类支架进行刚度和强度的设计,确保悬置系统的可靠性。最后,通过高速道路试验,验证悬置系统的平顺性,并通过海南热带汽车试验场验证了悬置系统的可靠性。基于结构出发,优化平顺性,保证可靠性,并进行试验验证,本文对空气悬置系统这一套设计研究过程,既不影响商用车可靠性,又提升了商用车的平顺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黄德惠,李胜,李栋,张凯,向建东[4](2016)在《商用车驾驶室全浮悬置系统正向开发流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力学和有限元的方法,研究驾驶室全浮悬置系统正向开发流程。一方面,建立动力学模型,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设计性能参数;另一方面,利用中心点位移输入法,拟合可靠性试验场路谱,作为动力学模型输入,计算载荷谱,分析悬置支架的可靠性。台架扫频的模态测试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动力学模型是准确的,开发流程是可行的。按照这套流程开发的悬置系统,既满足设计目标,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降低了开发费用。(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6)

黄德惠,李胜,李栋,张凯,向建东[5](2016)在《商用车驾驶室全浮悬置系统正向开发流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力学和有限元的方法,研究驾驶室全浮悬置系统正向开发流程。一方面,建立动力学模型,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设计性能参数;另一方面,利用中心点位移输入法,拟合可靠性试验场路谱,作为动力学模型输入,计算载荷谱,分析悬置支架的可靠性。台架扫频的模态测试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动力学模型是准确的,开发流程是可行的。按照这套流程开发的悬置系统,既满足设计目标,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降低了开发费用。(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王智博[6](2015)在《基于VTPA技术的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商用车运输时间长、行驶环境恶劣,路面不平度以及大功率柴油机振动会使的驾驶室辐射较为突出的结构传递噪声;同时商用车承载重量大,柴油机运行的辐射噪声以及进排气噪声将会产生较大的空气传递噪声。这些驾驶室内的噪声极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影响道路运输安全。因此,国内外学者和汽车厂商正在不断的提高商用车驾驶室的噪声水平。本文结合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全浮式悬置系统隔声优化》(20130206031GX),针对国产商用车稳态工况下驾驶室内声品质的问题,利用虚拟传递路径分析(VTPA)的方法,建立了驾驶室内噪声的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根据ISO532B对各路径的特征响度进行计算,找到响度贡献量最大的关键路径;对关键路径振动激励影响较大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模型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改进效果,证明了VTPA方法和基于声品质参数结构优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商驾驶室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VTPA)建立。商用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驾驶室声固耦合模型结构噪声传递函数的计算;第二部分是基于悬置系统刚柔耦合模型振动激励的计算。首先,建立驾驶室声固耦合模型,建模时不仅考虑了白车身,还充分考虑了驾驶室除了白车身外的其他驾驶室部件与车内空腔的相互耦合作用。通过该模型计算的驾驶室结构噪声传递函数与测量结果在各峰值的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且幅值差别较小,能够准确的表示驾驶室的结构噪声传递。然后,建立悬置系统刚柔耦合模型,模型根据悬置系统真实的连接关系进行连接。建模时利用时域波形再现(Time Waveform Replication,TWR)的方法,将商用车实测加速度作为输入迭代入模型,同时考虑悬置系统中衬套刚度和悬置支架弹性变形对振动的影响。刚柔耦合模型中悬置上支架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与测量结果差别较小,模型能够真实的模拟商用车悬置系统振动。最后,利用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将基于声固耦合模型的驾驶室结构噪声传递函数与基于悬置刚柔耦合模型的振动激励结合,建立驾驶室结构噪声的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经过验证,模型合成结果最大绝对误差为1.9dB(A),最大相对误差为3%,说明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驾驶室内噪声。驾驶室响度贡献量分析。首先,根据驾驶室噪声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计算得到悬置各路径的声压贡献量。然后,按照ISO532B规定的Zwicker响度计算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各路径的特征响度。最后,对比分析各路径的特征响度贡献量,发现后左悬置Z方向(RL_Z)在各工况下都是特征响度贡献量最大的路径,需要对其振动激励进行优化。悬置振动参数优化。为了降低后左悬置Z方向的振动激励,首先,选择后左悬置Z方向振动激励的均方根植(RMS)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然后,选定后悬置衬套的径向刚度作为优化变量,设置变量的范围为给定标准值±25%,以此为参数进行叁水平全因子DOE试验,得到27个试验结果。最后根据DOE试验结果,建立各衬套径向刚度的响应曲面模型,在响应曲面模型中计算得到各衬套径向刚度的最优值。经过验证,按照最优参数值优化后,A声级最多降低了0.65dB(A),响度最多降低了1.01sone。通过对关键路径上的振动激励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实现了以声品质为目标的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优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陈无畏,王磊,陈晓新[7](2010)在《重型牵引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参数的优化与匹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整车模型,将正交试验原理与ADAMS的试验设计(DOE)方法相结合,对该全浮式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与匹配分析,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整车的行驶平顺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10期)

张兰,曾佳[8](2010)在《红岩金刚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红岩金刚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损坏和隔振差情况,对该车型进行道路试验,测试驾驶室的平顺性,并分析驾驶室悬置的隔振性能,最后通过对悬置的力学计算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建立叁维模型进行装配可行性分析,并最终在整车上试装成功。此测试、分析、计算方法可供重型车驾驶室悬置工程师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汽车》期刊2010年04期)

叶福恒,许可,张延平,单勇[9](2010)在《商用车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系统开发(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计算完成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8所列。其中y-ji表示第j列的第i个水平所对应的数据之和平均值。从表8中可以看到,前悬置减振器拉伸阻尼值、后悬置减振器压缩阻尼值对全浮式悬置的影响较大,其中后悬(本文来源于《重型汽车》期刊2010年04期)

叶福恒,许可,张延平,单勇[10](2010)在《某商用车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某商用车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系统结构设计及主要参数控制要点,提出了DMU运动分析校核、基于EXCEL的参数初始设计等设计手段,并运用有限元分析、动力学模拟等分析手段进行了优化,使该车较好的满足了可靠性和驾驶室振动舒适性要求,避免了后期大量的设计改进工作,从而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并降低了产品研发成本。(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全浮式驾驶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虚拟样机技术在驾驶室悬置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程度也逐渐加深。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基于虚拟样机的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基于ADAMS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在驾驶室悬置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浮式驾驶室论文参考文献

[1].廖小勇,张辉.某全浮式驾驶室卡车平顺性优化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9

[2].王火文,王香廷,曹文超,吴迪.虚拟样机在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3].柴守勇.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空气悬置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4].黄德惠,李胜,李栋,张凯,向建东.商用车驾驶室全浮悬置系统正向开发流程研究[C].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5].黄德惠,李胜,李栋,张凯,向建东.商用车驾驶室全浮悬置系统正向开发流程研究[J].汽车工程.2016

[6].王智博.基于VTPA技术的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优化[D].吉林大学.2015

[7].陈无畏,王磊,陈晓新.重型牵引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参数的优化与匹配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张兰,曾佳.红岩金刚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设计分析[J].北京汽车.2010

[9].叶福恒,许可,张延平,单勇.商用车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系统开发(二)[J].重型汽车.2010

[10].叶福恒,许可,张延平,单勇.某商用车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系统开发[J].汽车技术.2010

标签:;  ;  ;  

全浮式驾驶室论文-廖小勇,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