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化合物论文-丁文萍

键化合物论文-丁文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键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钯,缺电子炔烃,环加成反应,不对称催化

键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丁文萍[1](2019)在《钯催化烯基叁元环化合物与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钯催化烯基环丙烷类化合物与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是合成取代的五元环化合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能与烯基叁元环化合物发生环加成反应的含碳碳不饱和键的底物主要集中于缺电子烯烃类型。其中,双吸电子基活化烯烃的环加成反应研究比较多,单活化烯烃的环加成反应例子却比较少,不对称催化也是近年来才有过一些报道。而同样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炔烃作为底物与烯基叁元环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却没有报道过。本论文研究了钯催化下烯基环丙烷化合物与缺电子炔烃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通过对炔烃底物上活化基团的调节,我们使用炔基α-酮酸酯为底物,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反应活性较弱的炔烃与双氰基取代的烯基环丙烷化合物的[3+2]环加成反应。通过对反应条件的考察,我们以Pd(dba)_2作为钯源,(R)-SEGPHOS作为配体,二氯甲烷与乙二醇二甲醚以1.2:0.8的比例混合作为反应溶剂,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0~oC,以26-89%的收率,51-89%的对映选择性得到多种多取代的环戊烯化合物。同时,该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比较广。炔烃端基取代基可以是芳基、杂芳基、烷基、杂原子取代基等,并且,当使用将炔基α-酮酸酯底物中的酯基用羰基代替的底物时,反应也可以顺利发生。(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徐正阳[2](2019)在《理论方法研究过渡金属催化含C=X键化合物碳碳键构筑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通过过渡金属的催化构筑C-C键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含C=X键的有机化合物无处不在,通过催化含C=X键的化合物构筑C-C键可以为构建有机小分子提供重要的途径。虽然该类型的反应近年来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其中相关的反应机理尚有不明确的地方,比如对与关键的成键过程存在着重要的机理问题,制约了未来相关合成转化的设计和发展。而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探究反应的机理是获取机理信息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本论文针对过渡金属催化含C=X键的化合物发生C-C键构筑反应进行了机理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概述了通过过渡金属催化两种含C=X键底物构筑C-C键的方法包括:交叉偶联以及烯烃的双官能团化构筑C-C键。另外针对C=X底物,我们选取了多种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过渡金属催化含C=C键以及C=O键的底物进行介绍。最后对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了简介。论文第二部分对Cu催化配体决定的区域选择性可控的烯烃硼化烷基化的反应进行了机理上的研究。研究发现反应分为迁移插入,氧化加成以及还原消除叁个步骤,其中氧化加成为决速步,而迁移插入为区域选择性决定步。烯烃上的取代基,配体上磷的取代基以及Bpin之间的空间位阻决定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论文第叁部分对Ni催化酰胺与甲苯衍生物的交叉偶联反应进行了机理上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前人提及的涉及单电子转移(SET)和从Ni(Ⅳ)-iC3F7中间体生成iC3F7自由基的过程并不优势,而通过iC3F7I与Ni(Ⅱ)中间体之间的碘原子转移(IAT)过程是最优势的反应路径。论文的第四部分对Ni催化酰胺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的反应进行了机理研究。我们发现反应的机理分为氧化加成,转金属化以及还原消除叁个步骤。其中无机碱络合辅助转金属化的过程,在转金属化的过程中K3P04充当路易斯碱与底物PhBpin络合成K3PO4-PhBpin化合物,发现了无机碱络合辅助转金属化的过程。在氧化加成发生之后,H2O与氧化加成的后体发生H转移的过程并之后与K3PO4-PhBpin发生转金属化作用。而N-Boc保护基通过削弱底物的C-N键的强度从而促进反应第一步氧化加成的进行。论文的第五部分对钯催化苯并环丁酮与硅烷σ键交换反应进行了机理上的研究。反应经历连续的两步氧化加成以及两步还原消除生成异种交换的产物,其中底物的氧化加成性能与甲硅烷基的反位效应决定了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并且从反位效应的角度阐明了化学选择性的控制因素。而底物与催化剂Pd之间的芳基-Pd相互作用控制了苯并环丁酮底物C-C键活化的区域选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继江[3](2019)在《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对(异)腈类小分子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成键方式与电子结构,因此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主族元素的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因其低价态、低配位数的金属中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尤其是对第ⅡA主族元素的金属?金属(Mg?Mg)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07年,首例含低价态镁Mg(Ⅰ)的镁?镁键化合物[L~1MgMgL~1](L~1={[(Ar)NC(Me)]_2CH}~–,[(Ar)NC(NiPr_2)N(Ar)]~–,Ar=Dip)被分离出来,并在结构上得到了表征。随后,我们课题组在2009年合成了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L=[(2,6-iPr_2C_6H_3)NC(Me)]_2)(1)。最近,我们课题组利用邻苯二胺和菲?二亚胺配体配体分别得到了对应的Mg-Mg键化合物。本文主要基于化合物1,探索了其在(异)腈类小分子以及白磷活化方面的应用,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此外,用DFT量化计算对其电子结构进行理论研究。全文分为叁个部分:一、概括了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发展历程,详细总结了含不同配体的低价态镁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以及其在活化小分子和合成当中的应用。二、探究化合物1对腈类小分子的反应活性,分别与2当量和3当量的叁甲基氰硅烷反应,硅-碳键被还原断裂形成氰根离子桥连的四核镁化合物[L_4Mg_4(μ-CN)_4K_4(THF)_6](2)与[L_4Mg_4(μ-CN)_4((Me)_3SiCN)_2K_4(THF)_4](3),与叁甲基乙腈反应得到碳-碳键断裂形成的CN~?桥连的四核镁化合物[L_4Mg_4(μ-CN)_4(tBuCN)_2K_4(THF)_4](4)与叔丁基镁化合物(5),与异丁腈和环己基甲腈分别反应,经还原消除α-H得到由烯酮亚胺配体桥连的产物[{K(THF)_2LMg(N=C=CMe_2)}_2](6)与[{K(Tol)LMg(N=C=CC_5H_(10))}_2](7)。对得到的产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结构,用IR,NMR等光谱手段和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并用DFT计算进行理论研究。叁、化合物1与2当量的P_4反应,使P?P键断裂,P原子重排形成含有叁种类型P原子的[P_7]~(3?)笼子做桥连配体,溶剂化的K~+与[P_7]~(3?)笼子以及α-二亚胺配体的相互作用使[L_2Mg_2P_7K(THF)_2]发生二聚形成化合物8,对其用NMR与DFT进行表征和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章逸良[4](2018)在《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对称含碳杂键化合物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催化是当今有机化学学科中持续发展且意义深远的研究领域,手性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在该方向研究的持续发展,各种类型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不断涌现。其中,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Br?nsted酸催化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手性磷酸由于其高效的催化活性、广泛的适用范围以及低廉的制造成本在近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实际应用于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手性磷酸,并探索了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在手性SPINOL磷酸的催化下,使用汉斯酯为氢源,通过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以最高99%的产率和>99%的ee值得到了一系列有光学活性的3-取代-二氢-1,4-苯并恶嗪和2-取代-四氢喹啉。在手性SPINOL磷酸为催化剂,取代汉斯酯为氢源、甲苯为溶剂、50℃反应的最优条件下,通过不对称氢解反应以最高98%的产率和93%的ee值得到了一系列高对映选择性的3-取代异吲哚啉酮。在使用基于手性BINOL骨架的离子对为催化剂,儿萘酚硼烷为氢源的条件下,以最高90%的产率和97%的ee值得到了一系列高对映选择性的取代苯基乙二醇。通过测得产物的旋光值与文献值比较,最终确定产物的绝对构型为S,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在不同类型的手性磷酸催化下,成功发展了一系列O–H键插入反应。以羧酸为底物时,在手性BINOL磷酸和铑的共催化下,以最高85%的产率和95%的ee值得到了一系列高对映选择性的2-(取代甲酰氧基)-苯乙酸酯。以醇为底物时,在手性BINOL磷酸和铑的共催化下,以最高87%的产率和90%的ee值得到了一系列高对映选择性的2-(烷氧基)-苯乙酸苄酯。以酚为底物时,在手性SPINOL磷酸、铑和叁氟甲磺酸镁的催化下,以最高96%的产率和97%的ee值得到了一系列高对映选择性的2-(芳氧基)-苯乙酸苄酯。为了进一步理解羧酸的O–H键插入反应机理,本文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并通过培养单晶确定了产物的绝对构型。不论是在动力学或者热力学模拟下,S构型的O–H键插入产物都是优势构型,这与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实验结果一致。以2-氯-4-甲基-3-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甲氧基化,桑德迈尔(Sandmeyer)溴化反应,乌尔曼(Ullmann)反应得到消旋的2,2′-二甲氧基-4,4′-二甲基联吡啶。整个合成路线经过叁步反应,总收率为25%。使用(+)-二苯甲酰酒石酸作为拆分试剂来拆分消旋的2,2′-二甲氧基-4,4′-二甲基联吡啶,能够以99%的ee值得到(R)-2,2′-二甲氧基-4,4′-二甲基联吡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欢欢[5](2018)在《邻苯二胺类配体稳定的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及其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大位阻取代基稳定的含低价[Mg~Ⅰ]_2中心的双核Mg-Mg键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成键方式以及新颖的反应性吸引了化学工作者的兴趣。在本文中我们合成了一例N,N’-2,6-二异丙基苯基取代的邻苯二胺类配体(H_2L~2)稳定的Mg-Mg键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2)。化合物2的结构和光谱性质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NMR(核磁共振)、IR(红外光谱)、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DFT理论计算进行表征。此外,研究了一系列不饱和小分子与化合物2的反应,最终分离得到化合物[L~2Mg(THF)_2K(THF)(μ-N_3)_2K(THF)Mg(THF)_2L~2](3)和[Li(THF)_4]_2[(L~2Mg)_2(tBuNCO)_2](4),这两例化合物分别由Me_3SiN_3和tBuNCO与化合物2反应得到。此外,我们还利用邻苯二胺配体(H_2L~2)与无水叁氯化镓反应得到双核的Ga-Ga键化合物[L~2GaGaL~2](5)。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金属-金属键化学的发展(其中包含过渡金属-金属键化学和主族金属-金属键化学);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反应活性研究;邻苯二胺类配体的合成及其反应性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双核Mg-Mg键化合物2的合成、表征。邻苯二胺配体(H_2L~2)在PhCH_2K作用下完全脱质子后与碱土金属盐MgCl_2反应,然后在还原剂KC_8的作用下得到双核低价Mg-Mg键化合物2。化合物2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还原剂参与反应,与Me_3SiN_3反应发生Me_3Si-基消除,迭氮根桥连两部分L~2Mg(THF)_2K(THF)的化合物3,与tBuNCO反应发生碳碳偶联形成化合物4。通过核磁共振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2-4的结构;DFT理论计算优化了化合物的结构并探究了其电子结构;同时对化合物2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TD-DFT研究。第叁部分介绍了双核Ga-Ga键化合物5的合成、表征。邻苯二胺配体(H_2L~2)经去质子化过程,与无水GaCl_3反应在KC_8的作用下生成化合物5。通过核磁共振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5的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举举[6](2018)在《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与有机迭氮和碳二亚胺的反应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金属(多重)键化合物由于特殊的结构和新颖的成键性质,以及在活化小分子领域和催化反应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2007年,首例含有Mg-Mg键的低价态稳定的化合物[L’MgMgL’](L’=[(Ar)NC(NiPr_2)N(Ar)]~–(A);L’={[(Ar)NC(Me)]_2CH}~–,Ar=Dipp)(B1)被报道之后,不同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也相继被合成,并且对它们与小分子的活化反应做了研究。在2009年,我们课题组用α-二亚胺配体合成了一例含有Mg-Mg键的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L=[(2,6-iPr_2C_6H_3)NC(Me)]_2)(1)。本论文是在合成化合物1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化合物1对小分子的活化反应能力;以及用菲-二亚胺配体合成了一例新的Mg-Mg键化合物,并对它的结构与性质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NMR,元素分析等表征和DFT量化计算进行验证。本论文分为四部分:1.简单的介绍了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论述Mg-Mg键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它们对小分子的活化反应。2.利用化合物1分别与苄基迭氮和叁苯基甲基迭氮反应,通过相应氮烯的还原脱氢和苯基迁移,得到了两例镁的双核化合物[L~((-H))Mg(μ-N=CHPh)_2MgL~((-H))]L~((-H))=[ArNC=(CH_2)C(Me)NAr])(2)和[K(OEt_2)]_2[LMg(THF){N(Ph)C(Ph)_2}]_2(3);并对它们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单晶衍射,EPR,IR,元素分析等表征和DFT量化计算。3.化合物1与碳二亚胺类化合物通过C-C偶联和C-H活化反应分别得到了叁例镁的化合物[LMg(THF))(μ-CyNCNCy)_2Mg(THF)L](6)、[LMg(μ-NCNSiMe_3)_2MgL](k-THF)_2(7)和{LMg[μ-(2,6-~iPr_2C_6H_3)_2NCN]}(8),并对它们的结构通过单晶衍射、EPR和IR进行表征。4.利用菲-二亚胺配体合成了一例新的Mg-Mg键化合物[K(THF)_3]_2[L~2Mg-MgL~2](9),同时对它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单晶衍射、核磁进行表征和DFT量化计算,以及通过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对它的光学性质做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伟[7](2018)在《α-二亚胺配体的Ga-Ga键化合物与异硫氰酸酯的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主族元素的化合物促进的单键断裂的化学反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多重键断裂的化学性质的研究仍未进一步的深入。本文以α-二亚胺的双核镓化合物[LGa-Ga L](1,L=dpp-dad=[(2,6-i Pr2C6H3)NC(CH3)]2)(1)与异硫氰酸酯为研究对象。化合物(1)与异硫氰酸酯按摩尔比为1:2的比例反应得到C=S双键环加成到C=C-N-Ga片段上的产物[L(RN=C-S)Ga-Ga(S-C=NR)L](2,R=Me;3,R=Ph),同时形成了新的C-C键和S-Ga键。化合物(1)与Ph NCS反应时Ga-Ga发生环加成和氧化断裂而C=S也发生了还原断裂的反应,并得到[L(Ph N=C-S)Ga(?-S)Ga(S-C=NPh)L](4)单个硫原子桥联的产物和[Na(THF)]2[L(Ph N=C-S)Ga(?-S)2Ga(S-C=NPh)L](6)两个硫原子桥联的产物。以及C=S键还原断裂两个硫原子桥联的而没有发生环加成反应的化合物[LGa(μ-S)2Ga L][Na(THF)3]2(5)。产物2-6通过NMR(1H,13C)、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单晶衍射分析、和电子结构的DFT量化计算。本文主要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简略的介绍金属-金属键的发展历程,合成方法和晶体结构,以及化学反应性质等。第二部分,α-二亚胺Ga-Ga键化合物[LGa-Ga L](L=[(2,6-i Pr2C6H3)NC(Me)]2)(1)与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苯酯的活化反应。按不同的摩尔比反应时得到了一系列产物(2-6)。化合物(1)分别与异硫氰酸甲酯和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了[2+4]环加成产物[L(Me N=C-S)Ga-Ga(S-C=NMe)L](2)和[L(Ph N=C-S)Ga-Ga(S-C=NPh)L](3),这两个产物中都存在[2.2.1]的环状结构。当化合物1与3.0当量Ph NCS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的结构中除了含有N=C=S的部分与配体骨架的环加成结构之外,还有另一分子的异硫氰酸苯酯分子中C=S双键还原断裂,插入到Ga-Ga键之间形成硫原子桥联的结构。通过化合物1与2.0当量的Ph NCS在金属钠存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LGa(μ-S)2Ga L][Na(THF)3]2(5),异硫氰酸苯酯只发生了插入反应却没有进行环加成的反应,化合物(5)中由两个硫原子桥联的四元环状的Ga2S2的结构。化合物1与4.0当量的异硫氰酸苯酯的反应,再进一步用2.0当量的金属钠还原,得到具有手性中心的两个硫原子桥联的二聚体化合物(6)。(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3-01)

杜利利,王中英,陈照,董青松[8](2016)在《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前景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金属键不仅涉及到新型化学键的本质、成键方式等基本理论,而且在催化及材料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键级方面对金属-金属键化合物进行分类,并对不同键级的金属-金属键化合物通过举例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对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吴宏描[9](2016)在《金催化及钯催化含多重键化合物的活化—异构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含碳碳多重键化合物(烯烃及炔烃化合物)的活化-官能团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构建碳-碳键及碳-杂原子键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该反应中的烷基或烯基金属络合物中间体的高反应活性,诱导进一步的异构化反应(周环反应与迁移反应),则成为为快速,高效的合成结构复杂产物的一种指导性设计思路。金催化炔烃的活化反应,以其高反应活性,高反应选择性以及良好的官能团容忍性的优点,成为近十几年来有机催化反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大量的方法学报道证明,金催化反应是快捷,方便的合成复杂分子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不对称一价阳离子金催化反应一步合成复杂手性有机分子的方法学研究成为该领域的前沿。本文第一部分工作描述了一价金催化炔烃化合物不对称异构化反应的研究成果。本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使用手性配体控制,实现了一个金催化含对称1,4-二烯官能团的炔烃底物的烷氧基化-去对称化Claisen重排串联反应。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合成多官能团取代的高光学活性的七元环产物或其并环产物。该类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及药物结构之中,因此该方法在含七元环分子的全合成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机理研究显示,炔烃底物中1,4-二烯官能团的手性去对称化策略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该反应中同时存在协同过程及分步的阳离子过程,后者造成了反应中手性选择性的降低。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本作者与合作者开发出一种含吲哚环的炔丙基缩醛底物的一价金催化去芳香化不对称Rautenstrauch重排反应。该方法使用手性配体控制,首次实现了高手性选择性的Rautenstrauch重排反应,得到了具有光学活性的吲哚并五元环产物。该结构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的主要结构成分,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机理研究显示,相对于传统的使用炔丙基酯为底物进行反应的方法,使用炔丙基缩醛可以显着提高反应的手性选择性。这一改进得益于缩醛官能团的高离去性能,有助于非手性中间体的形成,降低了动态动力学拆分过程的活化能,从而得到高手性选择性的产物。钯催化烯烃的活化反应是一个古老但持续高速发展的领域。其中,高价钯催化反应(PdⅡ/PdⅢ循环或PdⅡ/PdⅣ循环)是近来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相对于低价钯络合物,高价钯络合物展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反应活性,例如还原消除过程更快,p-氢消除过程更慢,反应对空气不敏感,操作方便等。利用这些优点,高价钯反应在烯烃双官能团化及C-H活化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文献报道显示,许多难以合成的C-X键,例如碳-卤(重)键,碳-氟键,碳-叁氟甲基键等都已通过该方法实现构建。本文第叁部分工作描述了高价钯催化烯烃化合物的异构化-双官能团化反应的研究成果。本作者经过一系列反应底物及条件的筛选,发现了一个高价钯催化的末端烯烃底物的氧化-钯金属基化,Wagner-Meerwein型重排,氟化串联反应,得到了氟化恶唑啉-2,4-二酮及氟化恶唑啉-2-酮的产物。机理研究显示,该反应第一步为烯烃的反式氧化钯基化反应,再进过氧化形成烷基PdⅣⅣ关键中间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不同,主反应中该中间体没有发生直接的还原消除反应或C-H活化反应,而是发生了碳正离子诱导的1,2-迁移反应,形成更稳定的α-氧碳正离子。最后,该中间体经过亲核氟化过程,得到最终产物。进一步的氘代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中最后的1,2-迁移和氟化步骤同时存在协同过程及分步过程,前者是主要过程,后者则造成了反应非对映体选择性的降低。该反应为设计新型的高价钯催化反应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9-01)

侯晓峰[10](2016)在《几个非羧酸无机酸根配位Ru-Ru金属键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关于金属键的化学领域研究日臻成熟。金属-金属多重键的形成不仅能说明化合物的几何构型,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从其结构了解它的化学性质。目前,关于双核Ru2n+的结构和性质研究广泛,尤其是关于Ru-Ru金属键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一些非羧酸类的O,O'-配体螯合Ru2能够形成结构新奇、性质独特的化合物,因此对这类新化合物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不同的维度来描述双核钌配合物的结构及磁性:1.轮状双核钌的零维化合物利用CO32-桥连Ru2和硫酸胍进行自组装反应,得到了 1个零维化合物[C(NH2)3]3[Ru2(CO3)4(H20)2]·3H2O(5);采用溶剂挥发法,[Ru2(O2CCH3)4]+与 HPO32-反应得到了 2 个零维化合物 H[Ru2(O2CCH3)2(HPO3)2(H2O)2]H2O(6)和H[Ru2(O2CCH3)4(H2PO3)2]·4H2O(7);利用 Na4[Ru2(hedp)2Cl]与过渡金属 M(M = Ni)进行自组装,得到了 1个零维化合物H[Ni(H2O)6][Ru2(hedp)2(H2O)2]·3H2O(9)。这四个化合物都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2.轮状双核钌的一维化合物使用溶剂挥发法,以化合物7为原料在水溶液中继续与H3PO2反应得到了 1个一维链状化合物[Ru2(O2CCH3)4(H2PO2)]3H20(8),此化合物体现弱的反铁磁耦合。3.轮状双核钌的二维化合物过渡金属M(M=Co,Zn)与Na3Ru2(CO3)4以不同的桥连方式在水溶液中得到了 2个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H{[Co(H2O)4]2[Ru2(CO3)4Br2]}·6H2O(2),[Zn(H2O)6][ZnRu2(CO3)4(H2O)2]2· 14H20(4)。在化合物 2 中,每一个双核轮状单元[Ru2(CO3)4Br2]5-与四个[Co(H2O)4]2+通过CO32-以反式方式桥连,从而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在化合物4中,Zn2+将4个[Ru2(CO3)4(H2O)2]3-连接起来形成2D层状结构。化合物2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而化合物4则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4.轮状双核钌叁维化合物通过溶剂挥发法,Na3Ru2(CO3)4与过渡金属M(M=Cd,Zn)进行组装形成了 2个具有叁维网状的化合物:H{[Cd(H2O)4]4[Ru2(CO3)4]2[Ru2(CO3)4(H2O)2]}·8H20(1)和Na{[Zn(H2O)4][Ru2(CO3)4]}·2H2O(3);利用K4[Ru2(hedp)2Cl]与金属Y进行组装反应,得到了 1 个叁维网状化合物[Y(H20)4][Ru2(hedp)2(H2O)2]3H2O(10)。在化合物 1 中,Cd(l)2+和Cd(2)2+离子分别以顺式和反式通过CO32-中的O原子将不同层中的两个Ru2(CO3)43-连接起来形成3D网状结构;在化合物3中,Zn2+离子以顺式将不同层中的两个Ru2(CO3)43-连接起来形成3D网状结构;在化合物10中,Y3+与相邻的各个双核单元[Ru2(hedp)2(H2O)2]3-通过hedp上的O原子连接形成3D网状结构。化合物1表现出顺磁性,化合物3则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为一软磁体,化合物10却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键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通过过渡金属的催化构筑C-C键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含C=X键的有机化合物无处不在,通过催化含C=X键的化合物构筑C-C键可以为构建有机小分子提供重要的途径。虽然该类型的反应近年来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其中相关的反应机理尚有不明确的地方,比如对与关键的成键过程存在着重要的机理问题,制约了未来相关合成转化的设计和发展。而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探究反应的机理是获取机理信息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本论文针对过渡金属催化含C=X键的化合物发生C-C键构筑反应进行了机理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概述了通过过渡金属催化两种含C=X键底物构筑C-C键的方法包括:交叉偶联以及烯烃的双官能团化构筑C-C键。另外针对C=X底物,我们选取了多种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过渡金属催化含C=C键以及C=O键的底物进行介绍。最后对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了简介。论文第二部分对Cu催化配体决定的区域选择性可控的烯烃硼化烷基化的反应进行了机理上的研究。研究发现反应分为迁移插入,氧化加成以及还原消除叁个步骤,其中氧化加成为决速步,而迁移插入为区域选择性决定步。烯烃上的取代基,配体上磷的取代基以及Bpin之间的空间位阻决定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论文第叁部分对Ni催化酰胺与甲苯衍生物的交叉偶联反应进行了机理上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前人提及的涉及单电子转移(SET)和从Ni(Ⅳ)-iC3F7中间体生成iC3F7自由基的过程并不优势,而通过iC3F7I与Ni(Ⅱ)中间体之间的碘原子转移(IAT)过程是最优势的反应路径。论文的第四部分对Ni催化酰胺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的反应进行了机理研究。我们发现反应的机理分为氧化加成,转金属化以及还原消除叁个步骤。其中无机碱络合辅助转金属化的过程,在转金属化的过程中K3P04充当路易斯碱与底物PhBpin络合成K3PO4-PhBpin化合物,发现了无机碱络合辅助转金属化的过程。在氧化加成发生之后,H2O与氧化加成的后体发生H转移的过程并之后与K3PO4-PhBpin发生转金属化作用。而N-Boc保护基通过削弱底物的C-N键的强度从而促进反应第一步氧化加成的进行。论文的第五部分对钯催化苯并环丁酮与硅烷σ键交换反应进行了机理上的研究。反应经历连续的两步氧化加成以及两步还原消除生成异种交换的产物,其中底物的氧化加成性能与甲硅烷基的反位效应决定了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并且从反位效应的角度阐明了化学选择性的控制因素。而底物与催化剂Pd之间的芳基-Pd相互作用控制了苯并环丁酮底物C-C键活化的区域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键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丁文萍.钯催化烯基叁元环化合物与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徐正阳.理论方法研究过渡金属催化含C=X键化合物碳碳键构筑的反应机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王继江.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对(异)腈类小分子的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章逸良.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对称含碳杂键化合物合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王欢欢.邻苯二胺类配体稳定的金属—金属键化合物及其反应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8

[6].王举举.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与有机迭氮和碳二亚胺的反应性探究[D].西北大学.2018

[7].张伟.α-二亚胺配体的Ga-Ga键化合物与异硫氰酸酯的反应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8

[8].杜利利,王中英,陈照,董青松.金属—金属键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前景展望[J].化学研究.2016

[9].吴宏描.金催化及钯催化含多重键化合物的活化—异构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6

[10].侯晓峰.几个非羧酸无机酸根配位Ru-Ru金属键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6

标签:;  ;  ;  ;  

键化合物论文-丁文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