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历程论文_郭丽颖,朱林,庄柯,张亚平,陆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历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历程,卟啉,碳酸钠,压强,药液,烯烃,盐酸。

反应历程论文文献综述

郭丽颖,朱林,庄柯,张亚平,陆强[1](2019)在《钨对高钒燃气脱硝催化剂的改性及SCR反应历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燃气工况特点,以高钒SCR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浸渍法添加钨进行改性,考察了V_2O_5-WO_3/Ti O_2催化剂的SCR脱硝活性,表征了WO_3掺杂对V_2O_5氧化还原能力和酸性位的影响,并研究了该类型催化剂的SCR反应历程。结果表明:对于高钒脱硝催化剂,WO_3掺杂可以显着拓宽催化剂在280~440℃内的活性区间,但无法大幅提高催化剂的最高脱硝效率。活性温度区间得以拓宽的主要原因是WO_3掺杂后与V_2O_5发生强相互作用,在TiO_2表面形成V—O—W物种并提高V~(5+)物种比例,从而增加表面Br■nsted酸和Lewis酸位。在SCR脱硝反应中,催化剂表面酸性位对NH_3的吸附和活化是反应决速步骤,其后与气相NO反应,由气相中O_2补缺催化剂活化NH_3过程中消耗的晶格氧或—OH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汪露露[2](2019)在《基于自由基反应历程的碳-氧(硫)键的形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含有碳-氧(硫)键的化合物被发现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中,部分含有碳-硫键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物活性,如抗菌和抗HIV活性,经常被用作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构建碳-氧(硫)键方法有多种,例如:离子反应,自由基反应等。但是,这些反应对反应条件的要求苛刻,通常需要贵金属催化剂、配体及高温。于是探索反应条件温和形成碳-氧(硫)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对碳-氧(硫)键形成反应策略的认识,本文拟分别使用廉价金属催化和可见光催化的策略开展形成碳-氧(硫)键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2H-氮杂环丙烯和高价碘试剂为反应底物,以Fe(acac)_2作为催化剂,无水甲苯作溶剂,在70℃下,反应7h,形成碳-氧键。该反应方法很好的控制了2H-氮杂环丙烯叁元环结构的稳定性,实现了饱和C-H键的选择性氧化。为2H-氮杂环丙烯的选择性功能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2)以烯丙基肟与磺酰肼作为反应底物,有机染料Na_2-eosin Y作为光催化剂,氧化银作氧化剂,乙腈为溶剂,在450–455 nm的蓝光照射下,反应24h形成碳-硫键。机理研究(DFT计算)发现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分子内的1.5-氢迁移,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烯丙基肟成环,保留烯丙基肟的链状结构,最终得到烷基砜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高闯航,王秀阁,安杨娟[3](2018)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碱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碱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历程,使用p H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得相应的数据及其曲线变化图像,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该反应叁个阶段的微观变化实质。(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装备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任俊奇[4](2018)在《以问题引领的方式促进探究目标的达成——再探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由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局部出现气泡,引发学生质疑,层层推进最终设计实验既定性又定量地体现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是分布进行的:第一步CO_3~(2-)+H~+=HCO_3~-;第二步HCO_3~-+H~+=H_2O+CO_2↑。设计此实验探究,不仅深化学生知识体系又弥补了教材中对该知识探究的缺陷。(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41期)

孙先启,侯庆喜,周立春,史海真[5](2018)在《等浓度H_2O_2漂白反应历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笔者以前的研究中,采用连续补充药液保持其浓度恒定的"等浓度漂白"法提高了H_2O_2漂白的效率。为了进一步表明等浓度漂白方法的优点,本研究详细探讨了等浓度漂白反应的历程。结果表明,在漂白过程中纸浆的白度、漂白系统中木素、乙酸、聚木糖浓度以及漂白液的COD_(Cr)浓度在漂白前期快速增加,在漂白中后期呈稳定的缓慢增加态势;H_2O_2消耗量与纸浆白度的提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5-16)

刘奕臻[6](2018)在《镍卟啉化合物加氢反应历程及其在催化剂中的扩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油中近50%的镍化物以金属卟啉的形式存在。渣油加氢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金属的沉积失活和碳沉积造成的结焦失活会造成催化剂脱金属活性的降低,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分子尺寸较大,在催化剂孔道中普遍存在受阻扩散,使其难以与活性相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导致扩散传质成为加氢脱金属(HDM)反应的限制步骤。对镍卟啉化合物在不同孔径及孔结构催化剂中加氢反应及扩散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可为高效脱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指导。基于此,本论文选用两种不同孔径但具有相近比表面积和孔容的NiMo/SBA-15加氢催化剂以及一种商业NiMo/γ-Al_2O_3加氢催化剂,以四苯基卟啉镍(Ni-TPP)和八乙基卟啉镍(Ni-OEP)两种模型化合物作为探针分子,利用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进行HDM实验,得到了Ni-TPP和Ni-OEP在上述催化剂中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镍卟啉化合物在叁种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均对反应存在一定影响。在相同反应条件下,Ni-OEP的反应活性大于Ni-TPP;由于Ni-TPP具有较大的分子尺寸,其扩散受阻程度大于Ni-OEP。NiMo/γ-Al_2O_3催化剂由于具有相对较高的L酸,其加氢脱金属反应活性明显大于NiMo/SBA-15催化剂,更适用于加氢脱金属反应。本论文利用多种分析仪器研究Ni-TPP和Ni-OEP的加氢转化规律,建立了两种镍卟啉化合物及其加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分析方法和质谱分析方法。在加氢样品的HPLC分析结果中发现了中间产物二氢镍卟吩的色谱峰。对加氢样品利用Orbitrap Fusion进行质谱分析,发现了二氢镍卟吩存在的直接证据。同时发现,在280°C下高转化率样品的质谱图中,发现了Ni-TPP和Ni-OEP加四氢产物四氢镍卟吩存在的直接证据,丰富了对两种卟啉化合物加氢反应路径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李娜[7](2018)在《FCC汽油轻馏分烯-烷体系骨架异构化反应历程的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构化技术使得FCC汽油烯烃含量降低的同时辛烷值得到保持或提升。目前烯烃骨架异构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4烯上,戊烯研究较少,且大部分采用的分子筛簇模型,鲜有的采用周期性模型对戊烯骨架异构机理的研究中,也未涉及脱附过程的研究,比较片面。另外,目前烯烃骨架异构化的对象多集中于纯组分的研究,混合体系并不多见。FCC汽油轻馏分小于60℃馏分中烯烷含量相当的异构化原料使得烯烷共存体系反应历程的研究成为必然。为了探究反应内部的微观作用机制,从微观层面认识反应历程,本论文采用DFT方法对2-戊烯在H-ZSM-22分子筛上的骨架异构化机理及烯烷共存体系的骨架异构化反应历程进行量化研究。骨架异构过程中,2-戊基-氧化物和3-戊基-氧化物分别采用乙基转移机理和甲基转移机理,活化能分别为0.98 eV和0.73 eV,产物均为伯碳异戊基-氧化物;中间体和边缘质子化二甲基环丙烷机理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分别为0.74 eV和0.42 eV,产物均为仲碳异戊基-氧化物。脱附过程中,烷基转移机理活化能为1.12 eV,二甲基环丙烷机理活化能为0.30 eV。烷基转移机理中生成了伯碳分子,活化能相对较高,二甲基环丙烷机理生成了仲碳分子,活化能相对较低,但是前者基元反应步骤比较简单,计算易收敛,后者基元反应步骤较复杂,计算难收敛,综合比较,选择烷基转移机理对烯烷体系进行研究。烯烷共存体系下,烷烃的存在使得两种吸附构型稳定性增强。差分电荷图与bader电荷均显示烯烷体系中反应部位电荷转移量增大,相互作用增强,并且烷烃也参与了电荷转移。ELF的计算显示两种吸附质与分子筛的反应部位以及烷烃分子均处于一种电子高度局域化状态。PDOS表明烯烷共存体系下,两种吸附构型中个别原子峰的大小和位置发生了变化。烯烷共存体系骨架异构化过程中,当烷烃的存在使烯烃受空间位阻效应明显时,烯烃反应活化能增加,当烷烃的存在并未使烯烃受到明显空间位阻效应时,烯烃反应活化能降低,另外,烷烃的存在增强了烯烷体系的稳定性。经分析,计算中将烷烃作为一个单独的分子,并未涉及烯烃与烷烃之间的反应,是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了烯烷体系研究中考虑烯烷之间反应的必要性,也为以后烯烷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烯烷共存体系的研究对FCC汽油异构化工艺的设计开发及汽油高辛烷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罗振敏,李逵,毛文龙,张江,程方明[8](2018)在《少量乙烯对甲烷爆炸危险性及反应历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爆炸往往是多元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而乙烯作为活性非常高的可燃性气体,对甲烷爆炸的危险性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考察乙烯影响CH4爆炸的规律,采用标准的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试装置,分析了含有不同浓度C_2H_4时,CH_4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下对相关基元反应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相应热力学数据,然后用反应内禀坐标法验证反应路径,结合反应动力学来分析C2H4对甲烷爆炸反应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_2H_4可使甲烷爆炸上限和下限均有所下降,且爆炸下限下降更明显,爆炸危险度F值增大;C2H4裂解过程中的·C2H3与O2反应生成爆炸链反应的中间产物CH_2O,增加了CH_4爆炸链分支反应;C_2H_4的存在增加了链反应所需的中间产物,提高了整个反应体系活化中心浓度,促进了甲烷爆炸;计算结果从微观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得出了C_2H_4/CH4混合体系16步简化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景梅,邰燕芳,朱银邦,李宗群[9](2017)在《关于烯烃加成反应历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亲电加成,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自由基加成和亲核加成。不同的反应历程会产生立体选择性不同的产物。在烯烃各类反应的基础上,对烯烃加成的反应历程进行探讨,以便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规律。(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刘东[10](2017)在《萘在浓硫酸中的磺化反应历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萘在浓硫酸中磺化的反应历程,揭示了1,5-、1,6-、1,7-、2,6-、2,7-萘二磺酸的生成规律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7年06期)

反应历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些含有碳-氧(硫)键的化合物被发现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中,部分含有碳-硫键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物活性,如抗菌和抗HIV活性,经常被用作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构建碳-氧(硫)键方法有多种,例如:离子反应,自由基反应等。但是,这些反应对反应条件的要求苛刻,通常需要贵金属催化剂、配体及高温。于是探索反应条件温和形成碳-氧(硫)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对碳-氧(硫)键形成反应策略的认识,本文拟分别使用廉价金属催化和可见光催化的策略开展形成碳-氧(硫)键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2H-氮杂环丙烯和高价碘试剂为反应底物,以Fe(acac)_2作为催化剂,无水甲苯作溶剂,在70℃下,反应7h,形成碳-氧键。该反应方法很好的控制了2H-氮杂环丙烯叁元环结构的稳定性,实现了饱和C-H键的选择性氧化。为2H-氮杂环丙烯的选择性功能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2)以烯丙基肟与磺酰肼作为反应底物,有机染料Na_2-eosin Y作为光催化剂,氧化银作氧化剂,乙腈为溶剂,在450–455 nm的蓝光照射下,反应24h形成碳-硫键。机理研究(DFT计算)发现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分子内的1.5-氢迁移,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烯丙基肟成环,保留烯丙基肟的链状结构,最终得到烷基砜类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丽颖,朱林,庄柯,张亚平,陆强.钨对高钒燃气脱硝催化剂的改性及SCR反应历程研究[J].环境工程.2019

[2].汪露露.基于自由基反应历程的碳-氧(硫)键的形成反应[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高闯航,王秀阁,安杨娟.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碱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历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

[4].任俊奇.以问题引领的方式促进探究目标的达成——再探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历程[J].考试周刊.2018

[5].孙先启,侯庆喜,周立春,史海真.等浓度H_2O_2漂白反应历程的研究[C].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刘奕臻.镍卟啉化合物加氢反应历程及其在催化剂中的扩散行为[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7].李娜.FCC汽油轻馏分烯-烷体系骨架异构化反应历程的量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8].罗振敏,李逵,毛文龙,张江,程方明.少量乙烯对甲烷爆炸危险性及反应历程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

[9].吴景梅,邰燕芳,朱银邦,李宗群.关于烯烃加成反应历程的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刘东.萘在浓硫酸中的磺化反应历程研究[J].染料与染色.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的发酵方式二羟基取代噻吩聚合物的反应历程电化学方法合成聚苯胺及其衍生物敏感...叁氟丙酮亲电加成反应历程超导层不同相组成相对含量随温度的变...催化剂上模拟生物质油精制~#...

标签:;  ;  ;  ;  ;  ;  ;  

反应历程论文_郭丽颖,朱林,庄柯,张亚平,陆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