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永嘉中学,3250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是将现实现象带入课堂,使化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贴切,也使化学这一门学科与现实社会、生活现象、自然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将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使知识点被学生所掌握,而且通过具体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自主能力;探究能力
实验是高中化学这门学科最为基础也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而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重点在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教师主要是通过图文课件、教学笔记、考试练习试题等形式对化学知识进行灌输和巩固,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化学实验有了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性精神、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新概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应如何正确地理解化学实验教学这一理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些探讨.
一、开展趣味性实验
化学教学主要通过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神奇、快乐、充满神秘的体验过程。通过实验可以带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很快很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我将分别盛有NaCl、CHCOONa、NH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放在学生面前,先让学生判断这三杯溶液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采取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进行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自己领悟中发现问题,引起认知矛盾: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热情,并增强对知识的领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
一切探究都源于质疑,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化学质疑,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为寻求正确答案主动探究。同时也应当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及各自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但在问题的提出上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太容易起不到锻炼和引发其思考的作用,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其思考。
例如:用硝酸除铁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实验现象,要求写出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学生都知道酸可以除铁锈这个基本知识,学生只知道课本知识,不会发散思维,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以致对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完全。为了解决这个现象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自己想知道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中的问题就有去除铁锈后溶液的溶质到底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学生积极思考后,这一问题轻而易举地得以解决,学生也明白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的重要性,同时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更深。
三、采取演示实验
目前在高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与学生自身化学知识和原有化学思维模式外,还与化学老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有重大的联系。在化学实验中始终存在很多直观教学器材(化学仪器,有机结构模型等)和奇特的化学现象,这有助于促使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在这期间,教学要积极引发学生开展形象思维,并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或者PPT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结论;学生独自或组队在实验室里开展实验,鼓励学生认真设计实验方案并上讲台向全班演示;对某些难度大、实验要求高、实验产生的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教师先向学生演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组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设计方案有何缺陷,应该如何改进,再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进行实践证明,注重实验的分析、改进程序是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注重化学实验方法
现在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仅仅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身份出现,让学生在了解方法后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教无定法,然而就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而言,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注重化学实验方法,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整理出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化学思维。总结相关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多用化学知识阐述生活中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扩散思维。例如:用石灰浆抹过的墙过一段时间后很坚硬;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引导学生活动化学知识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阐述。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推理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的锻炼。让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散,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施实验合作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效率
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是新课程改革后必需的发展趋势,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课程成效性,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时间,从而充分认识到实验进行的本质,促进化学实验合作顺利开展。这种团队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实验误差,同时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将实验学习推到最高限度,有利于学生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与组员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完成试验任务,让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资源的整合,从而有利于深度挖掘实验知识。例如:在鉴别实验中,“苯、乙醇、溴乙烷”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对三瓶未贴标签的物质,一组学生可以用水鉴别浮在水上的苯,一组学生可以鉴别融在水中的乙醇,最后一组学生可以鉴别水下的溴乙烷,然后三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融合。通过实施实验合作机制,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相应实验操作,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全面进行探究式实验奠定基础。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只对课本中的死板内容进行原搬照抄照背,如果只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模仿,而不懂得去探究发现新的知识点,那么所学的知识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而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所以教师应从现阶段就开始慢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设计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与优化,这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将创新理念用到所学得的任何知识中,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邵建程.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王小花.高中化学实验如何实现效率最大化[J].学周刊.2016(19)
[3]张雨菲.朔州地区高一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