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肌肉损伤论文_芦佳,王春辉,袁红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性肌肉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肌肉,激酶,超声,骨骼,小球藻,丙氨酸。

运动性肌肉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芦佳,王春辉,袁红维[1](2019)在《高频超声诊断在人体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人体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大运动后出现颈部肌肉骨骼损伤患者,分别先后进行高频超声诊断、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效果及医师对诊断技术的认可情况。结果在肌肉损伤、骨骼损伤、神经损伤诊断准确率方面,高频超声诊断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血管损伤、肌肉感染诊断与CT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实用性、精确性评分方面,高频超声诊断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经济性、安全性评分与CT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的诊断中,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效果良好,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张伟涛,林岳卿,黄伟艺[2](2019)在《巴氯芬联合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巴氯芬联合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 60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巴氯芬治疗。比较两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MAS评分(5.11±0.53)分与对照组的(5.17±0.7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为(2.20±0.68)分,对照组患者MAS评分为(3.15±0.44)分,两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情况,结合巴氯芬药物治疗后解痉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张凯,Romero-Moraleda,B[3](2019)在《振动泡沫轴治疗运动后肌肉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轴滚压(FR)是一种自我实施的治疗技术,要求患者躺在一个圆形或管状装置上,将受影响的身体区域在滚轴上缓慢滚动。在进行这项运动治疗时,加入振动能够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比较了运动时振动(VFR)和非振动(NVFR)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38名没有肌肉骨骼疾病的成年人被随机分为VFR组和NVFR组。在基线测量后,受试者使用无重力训练飞轮进行10组10(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7期)

王华,沈华良,陈佳佳,谭燕,刘夏天[4](2019)在《运动所致肌肉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查对运动引发的肌肉组织损伤诊断的效果及其超声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共纳入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疑似运动导致肌肉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超声诊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必要时经局部组织的穿刺活组织检查,得出最终诊断结论。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考察经超声检查对肌肉损伤的检出阳性率,探讨经超声下肌肉损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临床最终确诊112例均为下肢肌肉损伤、无肌腱损伤和肌膜的损伤,其中腓肠肌损伤87例,跖肌损伤25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1.96%,误诊率为8.04%。超声诊断单纯肌肉挫伤、单纯肌间血肿、肌肉部分断裂合并血肿、肌肉完全断裂合并血肿的准确率分别为91.11%(41/45),92.68%(38/41),93.33%(14/15),90.90%(10/11)。肌肉损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包括:单纯肌肉挫伤主要为肌肉肿胀、厚度增加,模糊羽状样增强的回声。肌肉部分断裂合并血肿主要为肌肉部分断裂,周围可见无回声血肿区。肌肉完全断裂合并血肿主要为肌肉连续性被破坏、可见离断现象,周围可见无回声血肿区。结论超声诊断运动所致肌肉损伤的准确性较高,其具有操作便捷,快速得出结果、且有可重复性,可作为临床初诊运动性肌肉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等,刘文辉,樊志娇,王欢,彭彦平[5](2019)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GU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袁艺文,桂柱,张红超[6](2019)在《无健身习惯者穿压缩腿套运动后肌肉损伤及肢体脉波传导速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离心运动会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促使血液中的肌酸激酶上升,而肌酸激酶的上升是用来评估肌肉损伤情形的重要指标;穿压缩裤可减少跑步时的能量消耗,但穿压缩裤对减缓延迟性肌肉酸痛有无效益至今无定论。目的:分析穿压缩腿套进行下坡跑运动对运动后诱发肌肉损伤及动脉硬化指标——踝臂脉波传导速率的影响,从而确认穿压缩裤是否能起到降低肌肉损伤程度的功效。方法:选取15位无健身习惯的男性大学生,采取随机方式于运动中单脚穿压缩腿套,通过接受一次70%保留心跳率强度,坡度为-10°的30min跑步机上的下坡跑运动,并在下坡跑运动前及运动后24h分别进行肌酸激酶、踝臂脉波传导率、酸痛指数、主动关节活动度、肌肉肿胀围、最大自主等长收缩肌力及超声波股直肌肌肉厚度等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1)不论是试验脚还是控制脚,下坡跑24h血液中肌酸激酶及踝臂脉波传导率皆显着高于前测,但两脚之间的踝臂脉波传导率无差异;(2)无论是试验脚还是控制脚,运动后24h运动自觉努力程度量表值、50%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酸痛指数(目测类比评分)及酸痛指数值皆显着高于前测,但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脚及控制脚3个指标值无显着差异;(3)肌肉肿胀围、主动关节活动度、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及股直肌厚度皆不受组别因素(试验脚与控制脚)及运动前后时间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但股直肌厚度及肌肉肿胀围在运动后24 h显着高于运动前,而主动关节活动度及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在运动后24 h显着低于运动前;(4)结果说明,穿压缩腿套无法减缓下坡跑运动所引起的肌肉损伤及随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与暂时性的踝臂脉波传导率上升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丽辉[7](2019)在《中医疗法对运动性肌肉损伤后机能恢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究中医疗法对运动性肌肉损伤后机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只加尼福利亚雄性兔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叁组,通过对训练后动物肌肉展开的光镜观察,对比分析每组动物血清酶CPK、LDH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运动性肌肉损伤大多伴有较为明显的血清酶CPK和LDH水平升高的现象,随着肌肉功能的下降而产生疲劳。结论:对运动性肌肉损伤患者实施中医药恢复治疗,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肌肉功能,对于促进患者疲劳恢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1期)

赵爱泉,宋玉春,叶志勇[8](2018)在《多方向持续拔伸牵引结合肩胛肌肉强化训练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方向持续拔伸牵引结合肩胛肌肉强化训练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骨伤科就诊的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理疗、按摩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方向持续拔伸牵引手法治疗,并在肩关节手法治疗前增加肩胛肌肉强化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测量(ROM)及肩关节UCLA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方向持续拔伸牵引及肩胛肌肉强化训练综合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的效果显着,可有效促使患者关节恢复。(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8年23期)

华卫平[9](2018)在《小球藻摄入干预对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小球藻摄入干预对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本研究招募32名排球运动员为受试者,进行随机对照双盲实验设计,分别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6)与小球藻组(n=16),每位受试者以4.5 g/d的剂量连续服食小球藻或安慰剂35 d,进行单次抗阻运动以诱发肌肉损伤,损伤模式以85%最大肌力为负荷进行大腿蹬卧推、大腿曲屈、卧推3个动作各进行4组,每组动作重复8次。在摄入小球藻或安慰剂前,运动后24 h,运动后48 h分别测量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以量表评估肌肉疼痛程度,并在运动后第3天、第4天、第5天测量最大肌力表现。研究发现,抗阻运动造成血液肌酸激酶活性与肌肉酸痛感增加,肌肉力量降低;小球藻组运动后第24 h和第48 h血液肌酸激酶活性与肌肉酸痛感显着低于安慰剂组;小球藻组运动后3~4 d大腿推蹬力量显着高于安慰剂组,运动后4~5 d大腿曲屈与卧推力量显着高于安慰剂组。研究表明,小球藻摄入干预可以改善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避免运动后的肌肉疲劳,同时降低恢复期的肌肉损伤。(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11期)

冯其明[10](2018)在《β-丙氨酸摄入干预对下坡跑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β-丙氨酸摄入干预对下坡跑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6名男性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β-丙氨酸组(n=8)和安慰剂组(n=8),以双盲实验设计进行摄入。β-丙氨酸组每天摄入4.8 gβ-丙氨酸,安慰剂组每天摄入4.8 g纤维素,每天摄取3次(早上,中午,下午),每次服用两颗摄入剂胶囊(每颗剂量800 mg)。持续摄入28 d后,进行30 min强度70%V4 O2max的下坡跑运动,分别于运动前和运动后24~72 h进行肌肉损伤指标与氧化伤害指标的检测。研究发现,运动后72 h,β-丙氨酸组的肌酸激酶水平显着低于安慰剂组;运动后48 h和72 h,丙氨酸组的关节活动角度显着高于安慰剂组;运动前后β-丙氨酸组的丙二醛水平都显着低于安慰剂组。研究数据表明,β-丙氨酸的摄入具有一定的减缓下坡跑运动后肌肉损伤的效果,可降低肌酸激酶,促进关节活动角度的恢复,同时还具有减缓氧化伤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10期)

运动性肌肉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巴氯芬联合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 60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巴氯芬治疗。比较两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MAS评分(5.11±0.53)分与对照组的(5.17±0.7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为(2.20±0.68)分,对照组患者MAS评分为(3.15±0.44)分,两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情况,结合巴氯芬药物治疗后解痉效果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性肌肉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芦佳,王春辉,袁红维.高频超声诊断在人体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2].张伟涛,林岳卿,黄伟艺.巴氯芬联合温泉水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3].张凯,Romero-Moraleda,B.振动泡沫轴治疗运动后肌肉损伤[J].中国康复.2019

[4].王华,沈华良,陈佳佳,谭燕,刘夏天.运动所致肌肉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9

[5].杨等,刘文辉,樊志娇,王欢,彭彦平.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6].袁艺文,桂柱,张红超.无健身习惯者穿压缩腿套运动后肌肉损伤及肢体脉波传导速率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王丽辉.中医疗法对运动性肌肉损伤后机能恢复的实验研究[J].名医.2019

[8].赵爱泉,宋玉春,叶志勇.多方向持续拔伸牵引结合肩胛肌肉强化训练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9].华卫平.小球藻摄入干预对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10].冯其明.β-丙氨酸摄入干预对下坡跑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内4重复运动后活性表达变化内4蛋白及mRNA表达在重复运动组的线性关...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共转染的肌管细...健力消疲汤对游泳运动大鼠骨骼肌微观...林蛙油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x7500Fig.5Th...功能性电刺激助行系统

标签:;  ;  ;  ;  ;  ;  ;  

运动性肌肉损伤论文_芦佳,王春辉,袁红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