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苜蓿快生根瘤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瘤菌,紫花苜蓿,苜蓿,内生,多样性,脱氨酶,抗逆性。
苜蓿快生根瘤菌论文文献综述
金晓玲[1](2019)在《不同贮存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数量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不同贮存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7种不同处理的甘农5号紫花苜蓿种子(结荚期G切,G浇,G+苦,1切,1浇,1+苦;对照)为试验材料,常温风干两个月后,采用25℃,-4℃,4℃叁种不同温度保存,以未用荧光标记根瘤菌处理的种子和常温干燥条件为对照,保存6个月后检测种子内根瘤菌数量。试验结果显示:从种子内根瘤菌数量来看,常温(25℃)干燥和-4℃条件贮存时更利于根瘤菌在种子内的繁殖,而铝箔密封贮存效果优于信封和信封+布袋。从生产实践及种子贮存的方便性考虑,-4℃铝箔纸密封保存更利于种子内根瘤菌的增长和繁殖,但利于更多根瘤菌在种子内繁殖并获得稳定高产植株种子的贮存条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甘肃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钟喆栋,曾小波,李友国[2](2019)在《ACC脱氨酶对大豆快生根瘤菌及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与竞争结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肠杆菌S17-1与根瘤菌进行两亲本接合转移,将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的ACC脱氨酶基因导入大豆快生根瘤菌HH103,在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过表达ACC脱氨酶基因,探讨ACC脱氨酶对根瘤菌共生固氮及竞争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过表达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Sm1021,宿主植物地上部分鲜质量与结瘤数量有所增加;接种外源导入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HH103,能够增加结瘤数,提高植物地上部分干质量且竞争结瘤能力增强。但是,接种2种重组根瘤菌后,宿主植物的根瘤鲜质量和根瘤固氮酶酶活性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康文娟,师尚礼,王泽一,陈建纲,苗阳阳[3](2018)在《3株紫花苜蓿内生根瘤菌功能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内生根瘤菌株(LP3、WLP2和WLG1)为材料,进行抗逆和促生能力研究,并采用试管砂培法对WL168HQ苜蓿(M.sativacv.WL168HQ)进行接种试验,以不含根瘤菌的培养液为对照,分析菌株的共生固氮能力。结果表明,菌株WLP2能耐受除红霉素和庆大霉素外的所有抗生素≥300μg·mL~(-1);能在6%NaCl、pH 5~11和温度8~40℃的环境下生长,对盐、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广;能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分泌IAA能力强。菌株WLG1接种,单株结瘤数、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显着高于对照处理(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8.16%、72.35%和122.33%;单株有效根瘤重、根长和单株叶片数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分别比对照高了6.68%、9.57%和53.59%。综上所述,菌株WLP2对抗生素、盐、pH和温度的抗性以及促生能力较强,菌株WLG1对WL168HQ苜蓿接种效果最佳,共生固氮能力强。(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康文娟,周彤,师尚礼,苗阳阳[4](2019)在《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多样性及共生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根瘤菌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根瘤菌种质资源的利用。【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比较菌株在5个苜蓿品种上的共生效应,验证根瘤菌群体共生效应由苜蓿品种决定的假设。【方法】从甘肃省白银会宁旱作区、兰州安宁灌区、武威凉州灌区3个栽培区域的陇中、清水、WL168HQ、甘农3号、甘农9号等紫花苜蓿品种中分离内生(植株种子、花、叶、茎、根表皮、根中柱和根瘤)和非内生(根际土壤和田间土壤)根瘤菌菌株,通过表型数值分类、 16SrRN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16S rRNA基因测序、持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及结瘤基因nodC和固氮基因nifH片段序列测定,研究紫花苜蓿根瘤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根瘤菌菌株在5个紫花苜蓿品种上的共生效应差异。【结果】共分离得到43株内生根瘤菌和10株非内生根瘤菌,叶片和花中没有分离到根瘤菌菌株。53株根瘤菌以及对照菌株R.GN5和S.12531表型特征数值分类聚为8个群,菌株表型多样性丰富。经16SrRNA-RFLP分析共形成22种RFLP分型组合,基因型Ⅰ分布最广泛(24),其次为基因型Ⅻ(5)、ⅩⅤ(5)和ⅩⅨ(3),其余16株菌各代表1种基因型,菌株遗传多样性丰富。16S rRNA基因测序和MLST分析将所有菌株划分为Rhizobiumradiobacter、R.rosettiformans和Ensifermeliloti。仅从7株E.meliloti代表菌株和对照菌株S.12531中扩增到nodC和nifH基因,说明E.meliloti菌株均能结瘤固氮。E.meliloti菌株G3L3接种甘农3号,LP3、LL1和LL2接种陇中,QL2接种清水,LL1、LL2和WLP2接种WL169HQ苜蓿均能显着促进植株的单株结瘤数、地上干重和粗蛋白含量。E.meliloti菌株接种甘农3号、甘农9号和清水苜蓿品种后所有参数值在PC1轴上分别聚在-1-1之间,在PC3轴上聚在-1.5-1.5之间;接种陇中和WL168HQ苜蓿的参数值较分散,PC1轴上分散在-1.5-4之间,PC3轴上分散在-3-4之间。【结论】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菌株多样性丰富,表型和遗传多样性与其来源没有直接关系。菌株G3L3与甘农3号,LP3、LL1、LL2与陇中,QL2与清水、LL1、LL2、WLP2与WL169HQ苜蓿品种共生匹配和适应能力强。在甘农3号、甘农9号和清水紫花苜蓿品种上群体共生效应相似,在陇中和WL168HQ紫花苜蓿上共生效应差异明显。本研究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菌株的群体共生效应根据苜蓿品种而定,根瘤菌菌株与苜蓿品种间的信号识别程度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苗阳阳,周彤,师尚礼,张运婷,康文娟[5](2018)在《贮藏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定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贮藏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定殖的影响,将甘农5号紫花苜蓿在结荚期用3种根部接种方法(主根微破损浇灌、根部浇灌、添加苦参碱浇灌)接种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LZgn5f(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同时根部浇灌无菌蒸馏水获得的种子,采用信封、信封+布袋、铝箔3种包装材料,分别在25℃、25℃硅胶干燥、-4℃和4℃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检测种子内根瘤菌的定殖数量。结果表明:主根微破损接种gn5f获得的种子在-4℃以信封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25.54cfu/粒)显着高于信封+布袋和铝箔的两种包装材料(P<0.05),主根微破损接种12531f获得的种子在-4℃以铝箔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高(14.98cfu/粒),但与另外两种包装材料无显着差异(P>0.05)。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在25℃干燥贮藏,分别以信封(22.08cfu/粒)和信封+布袋(40.84cfu/粒)包装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显着高于其贮藏条件(P<0.05),添加苦参碱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以铝箔为包装材料,分别在-4℃(25.00cfu/粒)和25℃硅胶干燥(18.08cfu/粒)温度下贮藏种子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多,显着高于其他贮藏条件(P<0.05)。接种相同目标根瘤菌获得的种子以25℃硅胶干燥和-4℃贮藏时内根瘤菌数量高于25℃和4℃。(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8年02期)
张昆,康俊梅,龙瑞才,杨青川,郭文山[6](2018)在《盐碱胁迫条件下中苜3号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0株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菌株为研究材料,对"中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3’)进行接种试验,分别在不同浓度NaCl(3‰和4‰)单盐溶液和NaHCO3∶Na2CO3=9∶1(pH=8和pH=9)混合碱溶液处理下筛选苗期增重明显的高效根瘤菌菌株。结果表明:在盐和碱处理下,不同根瘤菌菌株对中苜3号接种效果差异明显,增重效果均好于对照处理。3‰和4‰盐处理下,菌株17676接种效果最好,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地上部含氮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88%和584.81%、142.96%和351.33%、114.46%和119.55%;pH=8碱处理下,菌株17581接种效果最好,而pH=9碱处理下,菌株17675接种效果最好,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地上部含氮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8.88%和191.76%、168.23%和188.34%、124.00%和128.74%。此外,在盐和碱处理下菌株17544和菌株17537也都表现出一定的增重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苗阳阳[7](2017)在《外源物质对苜蓿内生根瘤菌运移定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人工接种根瘤菌来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子实和营养体产量也成为一种常见的农业措施。种子及植株体内的根瘤菌属于内生细菌范畴,研究发现苜蓿种子有内生根瘤菌存在,且比土着根瘤菌有明显的的结瘤竞争优势。当种子萌发后胚根首先接触种子内部的根瘤菌即“内生根瘤菌”,然后才接触到“土着根瘤菌”。但目前对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来源及形成过程,或根瘤菌在苜蓿植株体内运移进入种子的途径和影响根瘤菌在植株体内及种子内定殖的外源扰动物质等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 L.Gannong No.5)为试验材料,利用分离自甘农5号紫花苜蓿种子内的根瘤菌制成的荧光标记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LZgn5f(gn5f)(内源荧光标记根瘤菌)和购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保藏中心的苜蓿根瘤菌标准菌制成的荧光标记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外源荧光标记根瘤菌),通过接种幼苗期苜蓿筛选出硼、赤霉素和苦参碱叁种外源扰动物质的适宜浓度,然后采用不同接种方法接种生殖生长期的苜蓿,对内源根瘤菌和外源根瘤菌在植株体内的运移途径及定殖动态的影响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荧光标记根瘤菌菌液内添加0、0.01、0.5、1、10和100 mg L~(-1)硼后接种苜蓿幼苗发现适宜浓度硼对幼苗体内根瘤菌运移、定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 mg L~(-1)硼较利于12531f生长,100 mg L~(-1)硼较利于gn5f生长。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在根部定殖数量较多,其中添加100 mg L~(-1)硼时根部12531f数量最高可达2184.99 cfu g~(-1);添加0.5 mg L~(-1)硼时gn5f数量最高可达58307.11 cfu g~(-1)。同时可向地上运移,1 mg L~(-1)硼对12531f在下部茎和下部叶内的定殖作用最好,定殖数量分别为62.74 cfu g~(-1)和23.38 cfu g~(-1)(P<0.05);100 mg L~(-1)硼利于gn5f在下部茎内定殖,最高定殖数量为57.55 cfu g~(-1)(P<0.05)。对照处理苗各组织未检测到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12531f和gn5f分别添加1mg L~(-1)和100 mg L~(-1)硼接种苜蓿幼苗后单株结瘤数、单株根瘤重、地上鲜重干重、根鲜干重均达最高。(2)荧光标记根瘤菌菌液内添加0、0.5、1、10和100 mg L~(-1)赤霉素后接种苜蓿幼苗发现适宜浓度赤霉素对幼苗体内根瘤菌运移、定殖具有促进作用。10 mg L~(-1)赤霉素较好的促进了12531f运移并定殖到苜蓿幼苗的下部茎、上部茎和上部叶内,最高定殖数量分别为54.72 cfu g~(-1)、16.72 cfu g~(-1)和95.91 cfu g~(-1)(P<0.05);1 mg L~(-1)赤霉素较好的促进了gn5f运移并定殖到下部茎和下部叶内,定殖数量分别为52.08 cfu g~(-1)和321.40 cfu g~(-1)(P<0.05)。以无菌水为对照的各组织内未检测到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12531f和gn5f分别添加10 mg L~(-1)和1 mg L~(-1)赤霉素接种苜蓿幼苗后单株结瘤数、单株根瘤重、地上鲜重干重、根鲜干重均达最高。(3)荧光标记根瘤菌菌液内添加0、100、200、300和400 mg L~(-1)苦参碱后接种苜蓿幼苗发现适宜浓度苦参碱对幼苗体内根瘤菌运移、定殖具有促进作用。300 mg L~(-1)苦参碱对12531f运移并定殖到苜蓿幼苗下部茎和上部茎内的作用最好,定殖数量分别为1.18×10~4 cfu g~(-1)和3.03×10~2 cfu g~(-1)(P<0.05);100 mg L~(-1)苦参碱对gn5f运移并定殖到下部茎内的作用最好,定殖数量为9.00×10~3 cfu g~(-1)(P<0.05)。以无菌水为对照的各组织内未检测到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12531f和gn5f分别添加300 mg L~(-1)和100 mg L~(-1)苦参碱接种苜蓿幼苗后单株结瘤数、单株根瘤重、地上鲜重干重、根鲜干重均达最高。(4)生殖生长期苜蓿采用根部浇灌、主根微破损浇灌、花部喷射、添加苦参碱的菌液根部浇灌接种方法接种时,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主要运移并定殖于毛根内,而侧根中柱和侧根皮层内数量较少。对照各组织内检测不到。在地上各组织内,蕾期主要运移并定殖于茎和叶内,花期主要运移并定殖于花器内,结荚期则主要运移并定殖于荚果皮内。若采用添加外源扰动物质结合接种方法,各部位定殖数量的则变化较大——蕾期,添加苦参碱接种12531f可促进其运移并定殖到茎内,根部浇灌接种gn5f可使其运移并定殖于茎和叶内。花期,花部喷射接种12531f利于在花器和种子内运移并定殖,苦参碱接种gn5f促进其在花器及荚果内定殖;结荚期,浇灌接种12531f利于其运移至种子并定殖,添加苦参碱接种gn5f促进其运移并定殖于种子。(5)花期和结荚期添加不同外源扰动物质(硼、赤霉素和苦参碱)根部和花部接种时发现,花期,添加1 mg L~(-1)硼花部喷射接种12531f最利于其向种子内运移并定殖,定殖数量为5.33 cfu g~(-1)(P<0.05)。未添加元素的单独花部喷射接种gn5f最利于其在荚果皮和种子内定殖,定殖数量分别为2.67 cfu g~(-1)和1.33 cfu g~(-1)(P<0.05)。结荚期,添加1 mg L~(-1)硼的荚果皮喷射接种12531f后其在荚果皮和种子内定殖数量最高,分别为25.33 cfu g~(-1)和7.01 cfu g~(-1);添加100 mg L~(-1)硼的荚果皮喷射接种gn5f后其在荚果皮和种子内定殖数量最高,分别为36.67 cfu g~(-1)和22.00 cfu g~(-1)。综合花器和种子内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的定殖情况,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的适宜接种时期为结荚期,适宜的接种方法为添加硼的荚果皮喷射接种。(6)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结荚期用3种根部接种方法(主根微破损浇灌、根部浇灌、添加苦参碱浇灌)接种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LZgn5f(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同时根部浇灌无菌蒸馏水获得的种子,采用信封、信封+布袋、铝箔叁种包装材料,分别在25℃、25℃硅胶干燥、-4℃和4℃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检测种子内根瘤菌的定殖数量。发现接种gn5f获得的种子在-4℃贮藏时可提高种子内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接种12531f获得的种子在25℃干燥贮藏时可提高种子内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接种相同目标根瘤菌获得的种子以25℃干燥和-4℃贮藏时内根瘤菌数量高于25℃和4℃。(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12-01)
潘佳,范燕,李荣,陈利军,胡小文[8](2016)在《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结合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sativacv.Longdong)幼苗生长及结瘤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接种根瘤菌后陇东苜蓿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物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甘农3号接种17767菌株后,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叶数分别增长了102%、100%、17%和18%;陇东苜蓿接种17625菌株后,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叶数分别增了187%、48%、80%和47%。而在大田条件下,甘农3号接种17650菌株后,生物量和株高分别增长了21%和13%;陇东苜蓿接种17574菌株后,生物量和株高分别增长了348%和70%。盆栽条件下,相比未接种处理,接种6-3、17537、129、17670、17582、17578、17650菌株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陇东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仅接种17578、17582菌株提高了其光合速率。综合盆栽与田间试验,与甘农3号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为B2;而与陇东苜蓿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为17650。(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李剑峰,张淑卿,师尚礼,苗阳阳,霍平慧[9](2015)在《几种外源物质对内生根瘤菌侵染苜蓿芽苗并在植株体内运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生根瘤菌普遍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种子及植株体内,但其在苜蓿体内的运移通道、运移规律及运移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用菌液中分别混合3-吲哚乙酸、LaCl3和其他根瘤菌的胞外聚合物(EPS)(过滤除去活菌菌体)对‘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Gan Nong 5’)芽苗浸根处理,比较青色荧光蛋白(CFP,cyan fluorescent protein)标记根瘤菌在芽苗体内的运移动态及数量分布,探明内源根瘤菌(分离自宿主植株根瘤)与外源根瘤菌(购自中科院菌种保存中心)在宿主体内的运移差异。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使Rhizobium meliloti.GNf(内源标记菌)在芽苗根和茎内的数量为对照(未添加外源物质的菌液处理)的11.43和1.71倍。50mg·L~(-1)的LaCl_3使根内R.meliloti GNf和S.meliloti 12531f(外源标记菌)的菌体增加656.83%和303.19%,且使S.12531f在茎内的菌体仅为对照的3.64%。IAA处理使芽苗根内R.GNf和S.12531菌体增加18.34和12.11倍,使茎中S.12531增加163.09%,但R.GNf降低为对照的75.45%。IAA处理能降低芽苗子叶内R.GNf数量至对照的4.13%,表明叁种外源物均能增加标记菌在芽苗根系中的数量。无外源物时,标记菌在芽苗各部位的数量差异表明,根瘤菌由根系向茎和子叶的运移通道存在仅允许内源菌通过的选择性屏障。(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董岩[10](2014)在《共生根瘤菌提高紫花苜蓿抗低温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接种根瘤菌并激活、接种根瘤菌不激活和不接种根瘤菌叁种处理的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0℃低温下进行寒冷胁迫0h、2h、4h、6h和8h,通过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的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量化,综合分析比较低温胁迫下对紫花苜蓿抗寒性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不同处理紫花苜蓿的抗寒能力,以期阐释接种根瘤菌提高紫花苜蓿抗逆能力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叶片相对电导率随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增加,MDA含量随低温胁迫的加剧呈下降趋势,接种根瘤菌并激活的紫花苜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接种根瘤菌不激活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低温胁迫破坏了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但并没有过分加剧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接种根瘤菌并激活的紫花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受到的膜损伤程度较高。2、根瘤菌不同处理的紫花苜蓿抗氧化保护酶除根部CA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外,其它酶活性在低温胁迫的各个阶段,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在低温胁迫末期(8h),SOD、POD和地上部分CAT活性大幅度上升,其中接种根瘤菌并激活的紫花苜蓿上升幅度最大,且在低温胁迫下其活性高于其他两种处理。3、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脯氨酸含量则随低温胁迫结局含量降低,但是在低温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并激活的紫花苜蓿能维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和增加保护性蛋白质的含量来提升自身的抗寒性,接种根瘤菌并激活紫花苜蓿的渗透调节物质能维持较高水平来提升其抗寒能力。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二醛和可溶性糖是评价紫花苜蓿抗寒性的鉴定指标,紫花苜蓿根部可溶性蛋白、POD和SOD活性在评价紫花苜蓿抗寒性上也发着一定的作用。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为负向标,在植物抗寒性上发挥着负作用,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和氧化保护酶(CAT、SOD和POD)为正向标,在植物抵御寒冷胁迫时起保护作用。5、灰色关联分析法结果表明根部CAT活性、根部SOD活性、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地上部分脯氨酸含量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根部较地上部分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综合紫花苜蓿地上和地下所有指标,可溶性糖和SOD在苜蓿低温胁迫中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评价根瘤菌不同处理紫花苜蓿抗寒性的指标。6、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根瘤菌不同处理的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并激活、接种根瘤菌不激活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各指标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586,0.511,0.417,从而在量化程度上证明接种根瘤菌激活的紫花苜蓿具有更强的抗寒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苜蓿快生根瘤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大肠杆菌S17-1与根瘤菌进行两亲本接合转移,将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的ACC脱氨酶基因导入大豆快生根瘤菌HH103,在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过表达ACC脱氨酶基因,探讨ACC脱氨酶对根瘤菌共生固氮及竞争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过表达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Sm1021,宿主植物地上部分鲜质量与结瘤数量有所增加;接种外源导入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HH103,能够增加结瘤数,提高植物地上部分干质量且竞争结瘤能力增强。但是,接种2种重组根瘤菌后,宿主植物的根瘤鲜质量和根瘤固氮酶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苜蓿快生根瘤菌论文参考文献
[1].金晓玲.不同贮存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数量变化的影响[J].甘肃畜牧兽医.2019
[2].钟喆栋,曾小波,李友国.ACC脱氨酶对大豆快生根瘤菌及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与竞争结瘤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康文娟,师尚礼,王泽一,陈建纲,苗阳阳.3株紫花苜蓿内生根瘤菌功能差异性分析[J].草业科学.2018
[4].康文娟,周彤,师尚礼,苗阳阳.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多样性及共生差异[J].微生物学通报.2019
[5].苗阳阳,周彤,师尚礼,张运婷,康文娟.贮藏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定殖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8
[6].张昆,康俊梅,龙瑞才,杨青川,郭文山.盐碱胁迫条件下中苜3号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筛选[J].中国草地学报.2018
[7].苗阳阳.外源物质对苜蓿内生根瘤菌运移定殖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
[8].潘佳,范燕,李荣,陈利军,胡小文.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菌株的筛选[J].草业科学.2016
[9].李剑峰,张淑卿,师尚礼,苗阳阳,霍平慧.几种外源物质对内生根瘤菌侵染苜蓿芽苗并在植株体内运移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5
[10].董岩.共生根瘤菌提高紫花苜蓿抗低温能力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