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论文-邵洋

元代散曲论文-邵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代散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散曲,审美特质,文化心态,雅俗融合

元代散曲论文文献综述

邵洋[1](2019)在《浅析元代散曲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韵文的发展史上,继唐诗、宋词后的元曲,以其活泼诙谐和淋漓酣畅见长,有着蓬勃和旺盛的生命力。散曲以畅达、诙谐为尚,以俗趣为本,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相对的活泼诙谐、酣畅淋漓的审美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散曲文学大俗大雅,以变化灵动和朴拙浑厚见长,气象立新,独立一格,丰富和发展了诗歌美的形式和内涵,推动了中国古代韵文体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常婷[2](2019)在《散曲中的元代文人心态窥探——以马致远散曲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马致远与元代文人心态的研究,现有研究多结合其杂剧进行探析,鲜少涉及其散曲来分析元文人心态。本文尝试以马致远散曲为例,从他的散曲内容、艺术风格来探讨其作为散曲专家所代表的元代文人心态,同时把他的散曲与元代其他散曲作对比,从而指出其散曲中所表现出元文人心态的典型性:即元代文人被政治边缘化的普遍情况下,不问是非、闲居傲世、寻找灵魂寄托与归宿的心态。(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5期)

刘辉[3](2019)在《元代散曲中的宋玉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司马迁说宋玉"莫敢直谏"以来,宋玉的人格精神就被打上了不敢直谏、懦弱的符号,其作品中的劝百讽一、微讽曲谏更是为后来众多文人所诟病。放眼汉代至宋这段文学历史长河,文人们多从儒家诗教的正统文学观出发,对宋玉的人格精神及作品内容的旨趣多否定,少赞美。直至元代,散曲家们以全新的接受态度对宋玉的文学作品及其人格精神进行评价,宋玉文学中与艳情相关的女性形象、男女之情等被无限放大,其本人也被异化为风流多情的浪子形象,赞美仰慕之声不绝。(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查洪德[4](2019)在《元代散曲的“野逸”之趣》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初至今的近百年,学者对元散曲的文体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作出过不同概括,如"俗""谐""俏""辣"等。存在多种不同概括,说明我们对元代散曲特色的把握还不到位,需要做进一步探讨,找出能体现元代散曲基本精神的更高概括。这个更高概括应该是"野逸"。"野逸"是元代文人中普遍存在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和文化精神,它体现在元代文学艺术的诸多方面,以前人们多从元代绘画来认识元代文人的"野逸"情趣,其实在散曲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元代散曲"野逸"表现形态有多种,如狂野肆逸、疏野旷逸、朴野恣逸、乡野恬逸、闲野俊逸、野思逸想、俚野荒逸等。(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梁中效[5](2019)在《元代散曲中的叁国文化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保持了英雄崇拜的价值观念,因而敬仰两汉叁国英雄。即所谓"韩侯一将坛,诸葛叁分汉。"元代散曲对叁国鼎立时期的文化格外关注,"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叁分。"元代散曲作者企慕半隐半俗的生活,向往一种身在尘世而精神超脱的境界,因而在崇敬叁国英雄的同时,又批评他们"贪甚青史名?弃却红尘利。"但元代散曲作家直接继承了唐朝诗人的叁国文化观,迥异于宋人,对魏、蜀、吴叁方基本上持平等相待的态度,没有象宋代诗人那样刻意贬低曹魏和曹操的形象。(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冰[6](2019)在《元代山东散曲作家作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散曲大盛,在散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山东散曲作家作品贡献突出。本文旨在分析元代山东散曲作家作品特色,通过山东散曲作家与元代其他散曲作家的创作比较,研究山东散曲以及散曲家对整个元代散曲发展的贡献。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正文主要分为叁章进行讲述。通过对元代山东散曲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山东元代各个阶段的散曲特色。第一章主要介绍由金入元时期散曲的发展,共分为叁小节。第一节对散曲的分期问题进行界定,然后对山东散曲的分期方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散曲分为叁个时期,分别是由金入元时期、一统时期和至正时期,这样更符合山东散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主要分析由金入元时期元代山东散曲作家作品,由金入元时期散曲初兴,山东作家数量较多,创作散曲题材广泛。此阶段的山东散曲作家共九位,均对推进散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散曲大家商道、商挺、杜仁杰、徐琰等人为本节的重点研究对象。早期的散曲风格也呈现多样化,许多题材也都是开创性的。如商道的“一人多格”,杜仁杰的“戏谑之风”,徐琰的“滑雅”等,这些共同组成山东散曲的风格多样化。第叁节主要总结山东散曲特色以及在此阶段对于整个散曲发展的贡献。从题材内容的开拓性、创新性、引领性,作家参与程度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此阶段山东散曲的发展确为早期整个散曲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章主要介绍一统时期山东散曲的发展特色。本章共分为叁节。第一节介绍一统时期散曲发展的整体情况。此阶段为散曲发展的鼎盛阶段,曲坛兴盛,作家作品增多,题材内容创新开拓,豪放、清丽两大流派在此期间产生。第二节具体分析一统时期山东散曲作家作品。此时的山东散曲作家共五位。散曲大家有张养浩、杨朝英,其他散曲家有刘敏中、康进之、李洞等人。每个人的散曲创作特色鲜明。张养浩开散曲写民生情怀的先河,用散曲记录百姓的生活,抒发为民忧虑的感慨,他的怀古散曲存作颇多。杨朝英是元代第一个有意识搜集整理散曲作品的作家,收集整理曲集《阳春白雪》,是第一部元人选编元曲的曲集。刘敏中的散曲创作风格倾向于恬静淡雅,曲风自然,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康进之则以杂剧创作为主,留存的散曲创作角度新颖。这些特色鲜明的散曲作家成为一统时期山东散曲创作的重要力量。此阶段山东散曲最明显的特色是民本思想和忧民意识等地域文化在散曲中的彰显,这与山东儒家文化底蕴的厚重积累关系紧密。第叁节主要分析比较一统时期散曲发展的整体表现,总结山东散曲在此阶段的发展特色及其贡献。此阶段整个曲坛发展态势迅猛,作家作品增多,题材内容宽广。山东散曲发展态势与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叁章主要介绍至正时期山东散曲的发展。至正时期是整个元代散曲衰退时期,山东散曲也呈现出颓势。本章共分为叁节。第一节介绍至正时期散曲发展平静而缓慢的整体态势,散曲作家作品锐减,整体发展萧条。第二节具体分析此阶段山东散曲作家作品。此阶段山东散曲作家仅有刘廷信和贾固两位。贾固存作仅一首。刘廷信则创作数量颇丰,创作中求新求奇,力求突破,不仅是此阶段山东散曲创作的代表作家,也是元代后期散曲家的代表之一,成为山东散曲创作的殿军作家。第叁节主要介绍至正时期的整个曲坛的散曲代表作家及其创作特色,以及此阶段山东散曲代表作家,将二者特色与创新风格进行比较,总结山东散曲此阶段的创作风格及其贡献。与散曲整体发展情况一致,至正时期山东散曲发展态势萧条。结语部分主要对每个阶段山东散曲作家作品的特点与贡献进行归纳总结。从其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详细分析,总结其创新特点及其特有的贡献,揭示山东散曲在散曲曲坛发展的贡献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彭万隆[7](2019)在《元代散曲家刘致仕历新考——以新发现的诗词与材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元代散曲研究领域在经过上世纪的大热之后逐渐转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作家的生平研究长期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着名散曲家刘致的仕历自清代载录其任翰林待制、太常博士、江浙行省都事等叁职,此后研究再无新的进展,但台湾"兰千山馆"旧藏,后归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册"元张雨自书诗草",经专家研究实为刘致诗词。以这些作品为中心,结合新发现的诸多材料,还可以考证出他曾出任过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等几个新的官职。首次完整梳理出的刘致生平对元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许建中[8](2019)在《《九宫正始》所存元代南散曲的文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宫正始》所存元代南散曲有41套、90曲、69个曲牌、71个曲体,填补了中国散曲史上一个缺失的重要环节,而且具有文学史的重要意义。考察其与"戏文叁种"、宋元残佚戏文同名曲牌的异同可见:在体式上,元南散曲仍处于逐步规范的过程之中;在功能上,元南散曲曲牌组套较之于戏文更加宽松自由;元代南散曲当主要以套曲形式流传,小令或尚未成为具有一定普泛性的文体类型;在兼用上,元南散曲曲牌入明后全用于剧曲,已成为明代传奇所用曲牌的重要来源;在专用上,仅见元南散曲的曲牌当出于新创,元代南散曲曲牌也处在创新、规范、选择性淘汰的过程之中。考察其与元代北散曲文学特点的异同可知:其题材可分为爱情、时令、游赏、隐逸、羁旅类,较为狭窄;描述直抒胸臆,不加掩饰,汪洋恣肆,浩荡而出,较少用典,不用曲笔;较之北曲的豪爽古峭,其风格清丽秀婉。特别是时令类散曲多咏元宵之词,似描绘宋代盛景,尤当注意。(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林梅村[9](2019)在《瘦马非马——山西元代壁画墓出土散曲《西江月》名实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年前,山西吕梁市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壁画墓发现一首小令,曲牌为《西江月》,内容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出一辙。不过,这首小令是否为马致远的作品,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二○一一年,复旦大学教授陈圣争和学生,以考古发现为契机,撰文《〈天净沙·秋思〉作者及流传新说》。他们认为:"此曲作者仍为‘无名氏’为宜,其成曲年代在白朴活动年代至一叁○九年之间,当时主要在北方流行。"读后颇受启发,可是这首小令分明描写江南水乡(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2期)

刘育[10](2019)在《元代山水田园散曲的闲适图景和文化心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田园是诗歌发展过程中一个常见且恒久的写作素材,因此当散曲这种新的体式出现以后,山水田园也自然而然进入了其歌咏和表现的范围。与前代常常将离愁别绪、忆古思今的感伤色彩附着于山水田园描写中的诗词作品相比,很多元散曲的创作者都自觉将愉悦闲适之情寄于山水之间,其作品普遍包含有声、动、事和世俗化的特色。此外,在宏观时代背景下考察元王朝的异族统治、文人群体的复杂构成及时人的心态等多方面特点,既有助于发现存在于这种闲适图景背后的独特文化心理,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元代文人和文学面貌开拓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元代散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马致远与元代文人心态的研究,现有研究多结合其杂剧进行探析,鲜少涉及其散曲来分析元文人心态。本文尝试以马致远散曲为例,从他的散曲内容、艺术风格来探讨其作为散曲专家所代表的元代文人心态,同时把他的散曲与元代其他散曲作对比,从而指出其散曲中所表现出元文人心态的典型性:即元代文人被政治边缘化的普遍情况下,不问是非、闲居傲世、寻找灵魂寄托与归宿的心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代散曲论文参考文献

[1].邵洋.浅析元代散曲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心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常婷.散曲中的元代文人心态窥探——以马致远散曲为中心[J].汉字文化.2019

[3].刘辉.元代散曲中的宋玉接受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查洪德.元代散曲的“野逸”之趣[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梁中效.元代散曲中的叁国文化述论[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

[6].胡冰.元代山东散曲作家作品研究[D].扬州大学.2019

[7].彭万隆.元代散曲家刘致仕历新考——以新发现的诗词与材料为中心[J].江海学刊.2019

[8].许建中.《九宫正始》所存元代南散曲的文学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林梅村.瘦马非马——山西元代壁画墓出土散曲《西江月》名实辨[J].读书.2019

[10].刘育.元代山水田园散曲的闲适图景和文化心理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元代散曲论文-邵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