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在实际环境中频繁被检出,造成环境中持续存在的持久性的毒理学效应。为探究厌氧降解磺胺甲恶唑降解规律,选取了温度及电子受体等对厌氧转化较为重要的环境因子,考察在其作用条件下厌氧活性污泥对SMX的转化效能及机制,因此,本研究富集厌氧降解的菌群,考察了温度、不同种类电子受体及电子受体浓度对SMX降解效能的影响,解析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SMX厌氧降解机制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SMX厌氧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厌氧条件下以SMX为电子供体,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作为SMX降解系统的接种源经过240天的富集驯化,达到稳定时期,SMX的降解速率基本稳定在40%左右。检测厌氧降解进入稳定期的终端电子受体接受(The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TEA)利用情况,SMX处于不同浓度条件下,硝酸盐与SMX均呈现协同下降的趋势,SO42-浓度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从不同电子受体浓度分析来看,电子受体浓度影响SMX厌氧降解效能,以NO3-为TEA时,最佳的TEA浓度为1 mM。以SO42-为TEA时,最佳TEA浓度范围为:0.2 mM至5 mM。以Fe(III)为TEA时,最佳TEA浓度范围为:1 mM至7 mM。温度影响SMX厌氧生物降解效能,低温抑制SMX的厌氧转化。以SO42-和Fe(III)为TEA时,对SMX的厌氧降解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适温度在40oC至50oC,以NO3-和MIX为TEA时,SMX的厌氧降解相对较差,最适温度在30oC至40oC。由生物降解组A、吸附组B、对照组C三组实验对比可以得到,以SO42-、NO3-为TEA,SMX在水相中去除主要依赖于微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降解系统中的离子进行分析,单一TEA条件下降解过程中的终端电子受体离子浓度减少,亚硝酸盐积累,混合TEA条件下抑制SMX的降解。TEA对SMX降解效果:三价铁>硫酸盐>混合电子受体>硝酸盐。在不同终端电子受体条件下,降解液中检测到如下的中间产物:4-氨基-N-(5-羟甲基-3-氨基)苯磺酰胺、4-氨基-N-(3-异恶唑基-5-甲基)苯磺酰胺)、4-氨基-N-(3-恶唑基-5-甲基)苯磺酰胺)、4-氨基-N-(3-氨基-5-羧酸甲基)苯磺酰胺、脱羟基-磺胺甲基异恶唑和4-氨基-N-(1-氨基-3-甲基丙基)苯磺酰胺,并推测了SMX厌氧的降解途径。不同TEA富集菌群的优势菌门相似,主要为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丰度下降,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上升。属(Genus)水平上驯化前期混合TAE的优势菌群为Sulfurospirillum、Diaphorobacte、Geothrix和Geobacter,MI和MII微生物群落随着富集时间的增加,以Fe(III)和SO42-为电子受体的种属如Geobacter、Geothrix和Desulfovibrio在驯化后期占优势;三种单一TEA的优势菌群为Desulfomicrobium、Norank c bacteroidetes vadin HA17和Caldisericum,即以SO42-为电子受体的种属占优势。随着驯化周期的延长,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污水处理厂去除的污泥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磺胺甲恶唑的胁迫压力下,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差异产生。对MI和MII中的OUT进行COG功能分类,长期的高浓度磺胺甲恶唑胁迫情况下,微生物群落演替表现为系统发育和代谢功能的转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磺胺甲恶唑的来源及危害
  •     1.1.2 磺胺甲恶唑的性质和污染现状
  •   1.2 生物降解法去除水中磺胺类抗生素
  •   1.3 磺胺甲恶唑生物降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磺胺甲恶唑的好氧生物降解
  •     1.3.2 磺胺甲恶唑的厌氧生物降解
  •     1.3.3 磺胺甲恶唑降解途径解析的研究现状
  •     1.3.4 温度对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影响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培养基
  •     2.1.2 活性污泥来源
  •     2.1.3 实验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磺胺甲恶唑降解菌群的富集
  •     2.2.2 不同电子受体浓度对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特性研究
  •     2.2.3 温度对厌氧活性污泥的磺胺甲恶唑的厌氧降解影响研究
  •     2.2.4 厌氧活性污泥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降解效能研究
  •     2.2.5 不同TEA条件下磺胺甲恶唑厌氧生物降解机理解析
  •     2.2.6 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系统的微生物菌群的演替规律解析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2-、NO3-和 NO2-离子的测定'>    2.3.1 SO42-、NO3-和 NO2-离子的测定
  •     2.3.2 污泥浓度的测定
  •     2.3.3 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UPLC)
  •     2.3.4 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LC-MS/MS/MS)测定方法
  • 第3章 厌氧磺胺甲恶唑胁迫下菌群降解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菌群的富集
  •     3.2.1 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菌群适宜底物的确定
  •     3.2.2 磺胺甲恶唑厌氧生物降解菌群的富集
  •     3.2.3 富集稳定期厌氧生物降解菌群的磺胺甲恶唑降解效能
  •   3.3 不同TEA浓度对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 3-受体浓度对SMX降解速率与及中间产物形成的影响'>    3.3.1 NO3-受体浓度对SMX降解速率与及中间产物形成的影响
  • 42-受体浓度对SMX降解速率及中间产物形成的影响'>    3.3.2 SO42-受体浓度对SMX降解速率及中间产物形成的影响
  •     3.3.3 Fe(Ⅲ)受体浓度对SMX降解速率及中间产物形成的影响
  •   3.4 温度对厌氧活性污泥对磺胺甲恶唑的降解情况研究
  • 3-为TEA时温度对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3.4.1 以NO3-为TEA时温度对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 42-为TEA时温度对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3.4.2 以SO42-为TEA时温度对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     3.4.3 以Fe(Ⅲ)为TEA时温度对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     3.4.4 混合TEA下温度对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厌氧降解菌群降解磺胺甲恶唑的机制
  •   4.1 引言
  •   4.2 厌氧活性污泥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降解效能
  • 3-为TEA的厌氧降菌群对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效能'>    4.2.1 NO3-为TEA的厌氧降菌群对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效能
  • 42-为TEA的厌氧降解菌群对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效能'>    4.2.2 SO42-为TEA的厌氧降解菌群对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效能
  •     4.2.3 Fe(Ⅲ)为TEA的厌氧降解菌群对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效能
  •     4.2.4 混合TEA的厌氧降解菌群的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效能
  •   4.3 SMX生物降解液的离子分析
  • 3-为TEA时磺胺甲恶唑的厌氧降解的离子分析'>    4.3.1 以NO3-为TEA时磺胺甲恶唑的厌氧降解的离子分析
  • 42-为TEA时磺胺甲恶唑的厌氧降解的离子分析'>    4.3.2 以SO42-为TEA时磺胺甲恶唑的厌氧降解的离子分析
  •     4.3.3 以Fe(Ⅲ)为TEA时磺胺甲恶唑的厌氧降解的离子分析
  •     4.3.4 混合TEA条件下磺胺甲恶唑的离子分析
  •   4.4 磺胺甲恶唑厌氧生物降解机制解析
  •     4.4.1 磺胺甲恶唑生物降解中间产物的解析
  •     4.4.2 厌氧降解菌群对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途径解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厌氧磺胺甲恶唑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
  •   5.1 引言
  •   5.2 混合TEA条件下驯化菌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5.2.1 富集驯化菌群的Alpha多样性分析
  •     5.2.2 群落结构动态特征
  •     5.2.3 驯化前后组间差异比较
  •     5.2.4 驯化期间COG功能分类
  •     5.2.5 单一TEA驯化菌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5.3 磺胺甲恶唑的厌氧生物降解机制与微生物演替规律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苏小莉

    导师: 李昂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电子受体,降解途径,温度,微生物群落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

    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201-012-03):松花江流域污水处理智能化集群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流域污水处理水质水量弹性调控技术体系研究

    分类号: X592;X172

    DOI: 10.27061/d.cnki.ghgdu.2019.004093

    总页数: 88

    文件大小: 2776K

    下载量: 229

    相关论文文献

    • [1].单组分垃圾厌氧降解初期的产气规律及恶臭特征[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05)
    • [2].我国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厌氧降解参数预测与探讨[J]. 环境卫生工程 2016(04)
    • [3].苄嘧磺隆的厌氧降解及降解培养系的群落鉴定[J]. 工业水处理 2019(11)
    • [4].硫酸盐还原菌对多环芳烃降解的研究进展综述[J]. 净水技术 2017(03)
    • [5].填埋条件下单组分垃圾厌氧降解特性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8(09)
    • [6].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7)
    • [7].重金属对2-氯酚厌氧降解的抑制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3)
    • [8].不同价态铁对硝基苯的厌氧降解及影响因素[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9].2,5-二氟硝基苯的厌氧降解特性[J]. 化工环保 2017(03)
    • [10].基于生物化学性质的固体废物厌氧降解特征参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4)
    • [11].硫酸盐对厌氧降解糖蜜酒精废水的影响机理及处理工艺研究进展[J]. 新能源进展 2015(05)
    • [12].有机生活垃圾多组分联合厌氧降解产甲烷性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3)
    • [13].常温下间甲酚的厌氧降解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14].六氯-1,3-丁二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0)
    • [15].HAPA对污泥高温厌氧降解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7)
    • [16].炔草酯土表光解、土壤厌氧降解和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J]. 农药 2011(09)
    • [17].厌氧颗粒污泥降解洛克沙胂的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20(02)
    • [18].考虑生物降解情况下填埋场温度的预测[J]. 河南科学 2018(04)
    • [19].三氯乙烯厌氧降解颗粒污泥影响因素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11)
    • [20].活性红KE-3B的厌氧降解[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1].纤维素厌氧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复合菌系构建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4(02)
    • [22].硝酸盐对土壤反硝化活性及蒽厌氧降解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8(01)
    • [23].蒽醌-2,6-二磺酸(AQDS)强化厌氧降解直接蓝15[J]. 净水技术 2019(02)
    • [24].角蛋白厌氧降解复合菌系构建及其在产沼气中的作用[J]. 中国沼气 2011(05)
    • [25].硫酸盐对老化土壤中多环芳烃厌氧降解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12)
    • [26].黄瓜藤厌氧发酵实验及结果和分析[J]. 科技视界 2016(10)
    • [27].石油烃厌氧降解基因masD和bam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分析化学 2019(02)
    • [28].滇池沉积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厌氧生物降解[J]. 环境科学 2009(09)
    • [29].添加给水厂残泥对稻田土壤中毒死蜱环境赋存及厌氧降解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1)
    • [30].一株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厌氧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4)

    标签:;  ;  ;  ;  ;  ;  

    磺胺甲恶唑厌氧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