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一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相配合,将一植入物装载入一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保护管和保护套,所述保护管用以供所述输送装置穿设于其中,而所述保护套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压缩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可使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压缩装置保持同轴。如此配置,不需要专人负责对输送装置和植入物的连接部位进行固定,装载工具与压缩装置的固定稳定、牢靠,可实现单人操作对植入物进行装载,装载效率高,操作简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一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相配合,将一植入物装载入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管,用于供所述输送装置穿设于其中,所述保护管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用于供所述植入物穿入;以及保护套,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保护管上,且所述保护套具有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所述保护管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的连接,而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保持同轴。
设计方案
1.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一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相配合,将一植入物装载入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管,用于供所述输送装置穿设于其中,所述保护管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用于供所述植入物穿入;以及
保护套,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保护管上,且所述保护套具有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其中,所述保护管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的连接,而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保持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鞘管,所述保护管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用以限定所述鞘管不超出所述保护管的近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具有向所述保护管的内部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构成所述防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的近端套设有防脱卡扣,所述防脱卡扣具有向所述保护管的内部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构成所述防脱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的近端为扩口结构,所述扩口结构的内径由所述保护管的远端向近端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保护套连接,以限定所述保护管相对于所述保护套朝向所述远端的轴向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凸出于所述保护管的外周面;所述保护套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靠,以限定所述保护管相对于所述保护套朝向所述远端的轴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卡合齿,所述多个卡合齿沿周向设置于所述保护套的内壁,用于与所述压缩装置上的卡合槽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设置于所述保护套的内壁上的内螺纹,用于与所述压缩装置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结构。
11.一种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用于与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引盖,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连接,以使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导引盖保持同轴;以及
导引座,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以压缩所述植入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多个卡合槽,所述多个卡合槽沿周向设置于所述导引盖的外壁,用于与所述装载工具上的卡合齿相匹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导引盖的外壁上的外螺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引盖还具有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导引座具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所述导引座用于沿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由所述第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内腔。
15.一种植入物的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
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的压缩装置;以及
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和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相配合,以将一植入物装载于所述输送装置中;其中,所述保护管的近端与所述导引盖的第二端面对面设置;所述保护套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引盖的第三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导引盖保持同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为瓣膜支架;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一鞘管,所述瓣膜支架用于装载入所述鞘管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
背景技术
介入主动脉瓣置入术是国际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微创伤瓣膜置换技术,其原理是瓣膜假体(其包括一支架)被装载到输送装置内,通过经导管的方式输送到主动脉根部,支架释放后能够确保瓣膜假体被固定到主动脉瓣环处,替代功能退化的原瓣膜,使病人心脏功能得到改善。这项技术,可以在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治疗主动脉瓣瓣膜病,免去了以前外科开胸术、心脏停跳对病人造成的巨大创伤。
这项技术需要将支架压缩到很小的直径以载入输送器导管中。而支架或支架上的瓣膜容易因为过度压缩、压缩不均匀、或局部意外弯折造成支架损伤或瓣膜破损,最终导致支架或瓣膜的功能有缺陷或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可能无法正常植入、工作。尤其是在装载自膨胀支架的时候会因为自膨胀支架自身的张力导致其更不易被固定和压缩,更容易出现损伤或破损,而使得装载变得更为困难。这一方面对装载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也无形之中延长了植入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
一般的,利用传统的装载工具装载支架时,将支架载入到输送器导管前,需要先将支架固定到输送器导管中的固定部件上,例如固定耳,然后再逐步完成装载。如果支架固定不当可能会导致支架变形、装载失败、甚至损坏支架。由于输送器的导管较长,整个输送器尺寸很大,为了保证支架能够顺利装载到输送器导管中,需要一人双手负责操作固定支架,还需要至少一人来操作手柄,所以需要至少两人,甚至更多人完成整个支架的装载过程。
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单、装载效率高以及可实现单人操作的装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以解决现有装载装置在使用中需多人操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一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相配合,将一植入物装载入一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
保护管,用于供所述输送装置穿设于其中,所述保护管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用于供所述植入物穿入;以及
保护套,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保护管上,且所述保护套具有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其中,所述保护管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的连接,而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保持同轴。
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鞘管,所述保护管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用以限定所述鞘管不超出所述保护管的近端。
可选的,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具有向所述保护管的内部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构成所述防脱结构。
可选的,所述保护管的近端套设有防脱卡扣,所述防脱卡扣具有向所述保护管的内部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构成所述防脱结构。
可选的,所述保护管的近端为扩口结构,所述扩口结构的内径由所述保护管的远端向近端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保护管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保护套连接,以限定所述保护管相对于所述保护套朝向所述远端的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凸出于所述保护管的外周面;所述保护套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靠,以限定所述保护管相对于所述保护套朝向所述远端的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卡合齿,所述多个卡合齿沿周向设置于所述保护套的内壁,用于与所述压缩装置上的卡合槽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设置于所述保护套的内壁上的内螺纹,用于与所述压缩装置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用于与如上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相配合,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包括:
导引盖,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连接,以使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导引盖保持同轴;以及
导引座,与所述导引盖可拆卸地连接,以压缩所述植入物。
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多个卡合槽,所述多个卡合槽沿周向设置于所述导引盖的外壁,用于与所述装载工具上的卡合齿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导引盖的外壁上的外螺纹。
可选的,所述导引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引盖还具有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导引座具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所述导引座用于沿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由所述第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内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系统,其包括:
如上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
如上所述的植入物的压缩装置;以及
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和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相配合,以将一植入物装载于所述输送装置中;其中,所述保护管的近端与所述导引盖的第二端面对面设置;所述保护套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引盖的第三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导引盖保持同轴。
可选的,所述植入物为瓣膜支架;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一鞘管,所述瓣膜支架用于装载入所述鞘管中。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中,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一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相配合,将一植入物装载入一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保护管和保护套,所述保护管用以供所述输送装置穿设于其中,而所述保护套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压缩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可使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压缩装置保持同轴。如此配置,不需要专人负责对输送装置和植入物的连接部位进行固定,装载工具与压缩装置的固定稳定、牢靠,可实现单人操作对植入物进行装载,装载效率高,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护管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保护管的轴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保护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护管的局部轴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护套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保护套的轴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护套的主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保护套的轴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引盖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导引盖的轴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引座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导引座的轴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引盖与导引座相配合的示意图,其中导引盖的第四连接部与导引座的第五连接部连接;
图14是图13所示的导引盖与导引座的轴剖面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载系统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其中植入物即将开始装载进入鞘管;
图17是图16所示的装载系统的轴剖面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装载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载系统的轴剖面图,其中植入物部分已装载进入鞘管;
图20是图19所示的装载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载系统的轴剖面图,其中保护套与导引盖已向保护管的远端移动,至暴露出保护管的近端;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植入物的示意图。
附图中:
100-保护管;101-近端;102-远端;110-防脱结构;120-扩口结构;130-第一限位面;140-防脱卡扣;
200-保护套;210-保护套内腔;220-卡合齿;230-第二限位面;240-防滑结构;250-内螺纹;
300-导引盖;301-第一端;302-第二端;310-第一内腔;320-卡合槽;330-第四连接部;331-齿槽;
400-导引座;401-第三端;402-第四端;410-第二内腔;420-固定槽;430-第五连接部;440-第六连接部;
5-输送装置;54-锥形头;55-固定头;56-鞘管;
9-瓣膜支架;91-挂耳;92-流出道;93-流入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一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相配合,将一植入物装载入一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保护管和保护套;所述保护管用于供所述输送装置穿设于其中,所述保护管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用于供所述植入物穿入,所述远端用于供所述输送装置穿入;所述保护套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保护管上,且所述保护套具有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所述保护管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的连接,而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保持同轴。如此配置,不需要专人负责对鞘管和植入物的连接部位进行固定,装载工具与压缩装置的固定稳定、牢靠,可实现单人操作对植入物进行装载,装载效率高,操作简单。
请参考图1至图2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护管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保护管的轴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保护管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护管的局部轴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护套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保护套的轴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护套的主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保护套的轴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引盖的主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导引盖的轴剖面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引座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导引座的轴剖面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引盖与导引座相配合的示意图,其中导引盖的第四连接部与导引座的第五连接部连接,图14是图13所示的导引盖与导引座的轴剖面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载系统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其中植入物即将开始装载进入鞘管,图17是图16所示的装载系统的轴剖面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装载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载系统的轴剖面图,其中植入物部分已装载进入鞘管,图20是图19所示的装载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载系统的轴剖面图,其中保护套与导引盖已向保护管的远端移动,至暴露出保护管的近端,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植入物的示意图。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u>
请参考图1至图3、图5以及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用于与一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相配合,将一植入物装载入一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包括保护管100和保护套200,所述保护管100具有相对的近端101 和远端102,此处的近端101与远端102为保护管100之相对的两端,所述保护管100用于供一输送装置穿设于其中(所述输送装置优选包括一鞘管,该鞘管穿设于保护管100中),其中所述近端101用以供一植入物穿入,所述远端102 用以供所述输送装置穿入;所述保护套200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保护管100上。且所述保护套200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的连接时,可通过保护套200使所述保护管100相对于所述压缩装置保持同轴。
进一步,请参考图9至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其用于与所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相配合。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包括导引盖300与导引座400;所述导引盖300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连接,以使所述保护管100与所述导引盖300保持同轴;所述导引座400与所述导引盖300可拆卸地连接,以压缩植入物。
更进一步,请参考图15至图2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入物的装载系统,其包括上述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以及植入物的压缩装置,还包括一输送装置5,所述输送装置5优选包括一鞘管56,所述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和所述植入物的压缩装置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5相配合,以将植入物装载于所述输送装置5的鞘管56中;其中,所述保护管100的近端101与所述导引盖300的第二端302面对面设置;所述保护套200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引盖300的第三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保护管100与所述导引盖300保持同轴。如此配置,不需要专人负责对鞘管56和植入物的连接部位进行固定,通过保护套200与导引盖300的连接即可保证压缩装置与保护管100保持同轴,可实现单人操作对植入物进行装载,装载效率高,操作简单。
下面以一瓣膜支架9作为植入物的范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如图22所示,所述瓣膜支架9包括流出道92、流入道93和挂耳91,瓣膜支架9在输送装置5的辅助下经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载系统压缩并装载到鞘管56中。而后使用中,瓣膜支架9在收缩状态下由输送装置5通过导管送入患者体内至目标区域并释放,展开成如图 22所示的状态。需理解,这里的植入物指可压缩的植入物,如心脏瓣膜支架等,但不限于为瓣膜支架9,本实用新型对植入物的几何形状与材料均不作特别的限定,其可以是本领域任一种现有的植入物。
请参考图1和图2,并结合图15,保护管100具有一中空的内腔,该内腔的内径与鞘管56的外径相匹配(如保护管100的内径略大于鞘管56的外径),以供鞘管56可活动地穿设。如图6所示,保护套200具有保护套内腔210,该保护套内腔210的内径与保护管100的外径相匹配(如保护套内腔210的内径略大于保护管100的外径),以使保护套200可活动地套设于保护管100上。具体的,当保护套200套设于保护管100上时,两者可发生相对地轴向运动而保持同轴。如此可限定保护套200相对保护管100的径向位移,保证当保护套200 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导引盖300的第三连接部连接后,保护管100相对导引盖300 无径向位移。
优选的,如图6、图9和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套200的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卡合齿220,所述多个卡合齿220沿周向设置于所述保护套200的内壁;导引盖300的第三连接部包括多个卡合槽320,所述多个卡合槽320沿周向设置于所述导引盖300的外壁;卡合齿220与卡合槽320数量相同,尺寸和位置相匹配,两者可以互相卡合,以限定所述保护套200相对于导引盖300无轴向位移和径向位移,进而保护套200通过保护套内腔210,限定保护管100相对于导引盖300至少无径向位移,优选还限定保护管100相对于导引盖300无轴向位移。更优选的,当卡合齿220与卡合槽320相卡合时,保护管100、保护套200以及导引盖300三者同轴。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保护管100之近端101设置了扩口结构120;所述扩口结构120的内径由所述保护管100的远端102向近端101方向逐渐增大 (扩口结构120的最大内径b为靠近近端101处);所述扩口结构120的最小内径与所述保护管100的内径c相等。请参考图20,由于在瓣膜支架9的装载过程中,瓣膜支架9会由扩张状态被压缩而装载入鞘管56,鞘管56朝向瓣膜支架 9进入的一端(头端)因受到瓣膜支架9径向支撑力的作用,其头端会发生轻度的形态变化(扩张),此时扩口结构120的存在,即为鞘管56的头端提供支撑,鞘管56的头端与扩口结构120相贴合,避免鞘管56的头端过度扩张而发生破坏,此外,扩口结构120可以实现在对瓣膜支架9的压缩过程中向瓣膜支架9提供压握应变,可减小对瓣膜支架9的磨损。需理解,扩口结构120的母线不限于图3中的直线,还可以是曲线,如朝向保护管100内部的凸曲线等,或者由直线与曲线共同组成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优选地,扩口结构120在轴向上的长度为鞘管长度的10%-30%。
更进一步,所述保护管100的近端101设置有防脱结构110,所述防脱结构 110用以限定所述鞘管56在装载瓣膜支架9的过程中,不超出所述保护管100 的近端101。优选的,所述保护管100的内壁上具有向所述保护管100的内部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构成所述防脱结构110。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为环状,设置于保护管100的近端101或靠近近端101的内壁上。该凸起部的内径a略小于所述保护管100的内径c,大于等于鞘管56在正常状态下的外径x,小于等于鞘管56的端部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x’。内径a大于等于鞘管56在正常状态下的外径x,可以实现在未装载瓣膜支架9时,确保鞘管56可穿过保护管100,以便于锥形头(锥形头的最大外径与鞘管56的外径基本相同)可以穿过保护管。而设置内径a小于等于鞘管56的端部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x’的目的是:在装载过程中,由于鞘管56受到瓣膜支架9径向支撑力的作用,其头端会发生轻度的形态变化,即扩张,此时鞘管56的端部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x’大于鞘管56在正常状态下的外径x,只有设置内径a小于等于鞘管56的端部在扩张状态下的外径x’,才可以实现将鞘管56限位于凸起部的远端侧。防脱结构110的设置,目的在于使鞘管56由远端102穿入后,在装载瓣膜支架9时被限位于保护管 100的内部而不超出近端101,避免鞘管56超出保护管100的近端101而在装载瓣膜支架9时发生破损,具体的,在瓣膜支架9的装载过程中,瓣膜支架9与鞘管56两者为相向运动,当瓣膜支架9在装载入鞘管56的过程中,鞘管56会产生与瓣膜支架9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趋势,在防脱结构110的阻挡下,即可保证鞘管56在轴向上被限位于保护管100的内部。需理解,凸起部的内径a小于所述保护管100的内径c,指凸起部的内径小于保护管100与凸起部临接部分的内径,在保护管100的近端101设置有扩口结构120的情况下,即凸起部的内径a小于扩口结构120靠近近端101处之内径b。此时扩口结构120保证了凸起部的内径不小于保护管100内径,鞘管56可以与保护管100更加贴近,固定了鞘管56在保护管100中的径向位置,有利于实现保护管100、保护套200和压缩装置的同轴;优选的,防脱结构110的凸起部、扩口结构120与保护管100 一体成型,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可以不为环状而为围绕保护管100之轴线分布的多个凸齿,其也能实现类似的效果。
请参考图3和图6,并结合图16,所述保护管1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保护套200连接,以限定所述保护管100相对于所述保护套200朝向所述远端102的轴向位移;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一限位面130,所述第一限位面130凸出于所述保护管100的外周面;所述保护套200具有第二限位面230,所述第一限位面130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30相抵靠。当保护套200套设于保护管100上时,两者通过相对的第一限位面130与第二限位面230的抵靠,限位了保护管100相对于保护套200朝向所述远端102 的轴向位移。如图3、图6和图16中,保护管100相对于保护套200被限定了由保护管之近端101向远端102方向的轴向位移。配合着保护套内腔210与保护管100的装配关系(即保护套200可活动地套设于保护管100上),保护管100 相对于保护套200即被限定了轴向(朝向远端102方向)和径向的自由度。通过保护套200的第一连接部与导引盖300的第三连接部连接,可保证保护管100 与导引盖300保持同轴,以便于将瓣膜支架9装载入鞘管56中。优选的,如图 6所示,保护套200中临接保护套200的第一连接部的部分具有比保护套内腔 210之内径更大的槽腔,该槽腔用于容纳凸出于保护管100之外周面的第二连接部。该槽腔的轴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或梯形等。需理解,第二连接部不限于采用第一限位面130的方式与保护套200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如过盈配合、螺纹配合或卡扣配合等方式将保护管100与保护套200可拆卸地连接起来,只需保证保护管100相对保护套200无轴向(朝向远端102方向)和径向的自由度即可。优选的,保护套200的外部可为台阶状,以利于操作者抓握和施力,但保护套200的外部形态不限于台阶状,还可以是诸如筒体状、锥体状甚至不规则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作限制。
请参考图9至图14,导引盖3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导引盖300还具有贯通的第一内腔310,导引座40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401与第四端402;所述导引座400用于沿所述第三端401向所述第四端402的方向,由所述第一端301穿入所述第一内腔310,以形成一装配体,用于对瓣膜支架9进行压缩。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腔310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端301向所述第二端302 逐渐减小。需理解,第一内腔310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端301向所述第二端302 逐渐减小,是指第一内腔310的横截面由第一端301向第二端302为一减小的趋势,而非限定第一内腔310中任一横截面必须大于位于该横截面更靠近第二端302一侧的横截面。
优选的,如图10所示,导引盖300的第一内腔310由第一端301向第二端 3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及第二区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区的内径沿导引盖300之轴向保持不变(即图10中的e截面以右部分)。第二区的内径由靠近第一端301的一侧向靠近第二端302的一侧减小(即图10 中的e截面的内径大于d截面的内径)。第二区的母线(几何用语,曲面形状可看成一动线运动时的轨迹,形成该曲面的动线即称为母线)可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如朝向导引盖300内部的凸曲线或凹曲线,也可以是直线与曲线的结合等,更优选的,第一区的母线与第二区的母线光滑过渡。实际中,第一区用于与导引座400相接触、抵靠或连接,第二区用于压缩瓣膜支架9。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区靠近所述第一端301的端部沿周向开设有多个齿槽331,每两个齿槽331 之间形成一段槽间部,以使第一区能方便地通过扩张与导引座400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引盖300具有第四连接部330;所述导引座400具有第五连接部430和第六连接部440,所述第五连接部430相对于所述第六连接部440更靠近所述第四端402;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部330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五连接部 430和所述第六连接部440可拆卸地连接,以限定所述导引盖300相对于所述导引座400的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其中,由于第五连接部430距离第四端402更近,第四连接部330与第五连接部430连接的动作先于第四连接部330与第六连接部440的连接,且第四连接部330与第六连接部440连接于第四连接部330与第五连接部430相分离后。当第四连接部330与第五连接部430连接时,导引盖300与导引座400无径向位移,轴向位移亦被限定而处于同轴的稳定状态,便于输送装置5之锥形头54的套入,以便于对瓣膜支架9进行下一步压缩,还能防止瓣膜支架9在压缩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磨损。而当第四连接部330与第六连接部440连接时,即相对第四连接部330与第五连接部430连接时,导引座 400更深入导引盖300的第一内腔310,此时形成的装配体即完成对瓣膜支架9 的初步压缩。
优选的,第四连接部330包括多个设置在槽间部靠近第一端301处的卡扣,而第五连接部430与第六连接部440均为与第四连接部330的卡扣相匹配的卡扣座(如沿导引座400之周向设置的环状卡槽)。采用卡扣与卡扣座匹配卡合的方式连接导引盖300与导引座400,装配和操作较方便,也便于拆卸,提高了瓣膜支架9的压缩效率。由于导引盖300之第一区被多个齿槽331沿周向分为多个子部分。在推动导引座400进入导引盖300的第一内腔310的过程中,所述多个子部分均容易在导引座400的引导下发生弹性形变而沿径向往导引盖300的外部扩张,直至第四连接部330的卡扣与第五连接部430或第六连接部440 的卡扣座匹配卡合,而限定导引座400相对导引盖300无径向位移。可以理解的,齿槽33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选取不同的数量,如2个~12个。齿槽331优选围绕所述导引盖300之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多个槽间部在导引盖300之周向呈对称分布,如轴对称、中心对称或者旋转对称等。此外,第四连接部330的卡扣可在所有的槽间部上均设置,优选地也可仅在部分槽间部上设置,以便实现既可保证同轴固定,也便于拆卸;更为优选的,卡扣围绕所述导引盖300之周向中心对称分布,以确保导引盖300与导引座400结合时受力均匀,不发生倾斜。而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330与第五连接部430和第六连接部440 还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或者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请参考图12,所述导引座40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410,所述第二内腔410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三端401向所述第四端402逐渐减小。同样的,此处第二内腔410的横截面由第三端401向第四端402逐渐减小,亦是指变化的趋势为逐渐减小而非限定。优选的,第二内腔410由所述第三端401向所述第四端402包括相连接的第三区与第四区;所述第三区靠近所述第三端40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区靠近所述第四端402的内径;所述第四区靠近所述第三端401 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三区靠近所述第四端402的内径,且不小于所述第四区靠近所述第四端402的内径。实际中,第三区用于压缩植入物。
优选的,所述第三区以及第四区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三区以及第四区的母线均为直线,即第三区为较大的底面朝向第三端401的圆台形,第三区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更优选的,所述第三区以及第四区的母线之间光滑过渡。如此配置的第二内腔410用于压缩瓣膜支架9,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第三区以及第四区的母线之间也可以不是光滑过渡而由直线硬交接而形成角部;亦或者,第三区和第四区的母线中的一个或两个为曲线,实际使用中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此亦不作限制。
进一步,如图12所示,所述导引座400的外壁沿周向设有具有开口的固定槽420,所述固定槽420的开口朝向所述第四端402的方向。该固定槽420用于供瓣膜支架9(主要为瓣膜支架9的流入道93)插入并抵靠,以限定瓣膜支架9 朝向第三端401方向的轴向位移。
以下对所述植入物的装载系统的使用方式,以及所述装载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5,其为一种输送装置5,包括锥形头54、固定头55、鞘管56以及导管和手柄(未图示),锥形头54与固定头55固定连接,固定头55通过连接件与手柄连接,鞘管56在手柄的控制下可活动地穿设于固定头55。固定头55 用于与瓣膜支架9的挂耳91连接,以作为施力端对瓣膜支架9施力。
所述植入物的装载系统在使用中,首先将瓣膜支架9的流入道93放置在导引座400的固定槽420上,而后将导引盖300从瓣膜支架9的流出道92向导引座400的方向按压(即导引座400穿入第一内腔310),使导引盖300的第四连接部330与导引座400的第五连接部430连接,使导引盖300与导引座400的轴向和径向相对固定。此时瓣膜支架9由于一端被固定槽420限位,故被导引盖300的第二区进行了第一次压缩。此时由于第四连接部330与第五连接部430 连接,导引盖300与导引座400形成第一锁定状态,导引盖300、导引座400与瓣膜支架9处于同轴的稳定状态,便于套入锥形头54,以进行下一步压缩,如图13和图14所示。
如图15至图18所示,将固定头55通过手柄操作伸出鞘管56。然后将锥形头54由导引座400的第四端402穿入第二内腔410(此时导引盖300与导引座 400为第一锁定状态,导引盖300与导引座400之间装设有瓣膜支架9),进而,将挂耳91与固定头55大致对齐,而后将导引盖300向导引座400的方向继续推送,使第四连接部330与第六连接部440卡合,完成对瓣膜支架9的初步压缩。此过程中,部分瓣膜支架9的流出道92以及挂耳91被推出导引盖300之第二端302,形成导引盖300、导引座400和瓣膜支架9三者的固定配合,以便于将挂耳91卡在固定头55的凹槽中。
如图16至图18所示。在确认挂耳91卡入固定头55的凹槽后,通过保护套200的第一连接部与导引盖300的第三连接部将两者连接,形成保护管100、保护套200、导引盖300与瓣膜支架9同轴,这使得挂耳91与固定头55的凹槽结合紧密固定稳定、牢靠,操作者可以解放双手,去操作另一端的手柄,实现了单人操作。通过手柄操作,将鞘管56向流入道93的方向(即导引座400之第三端401的方向,图中右侧)运动;相对地,固定头55即带动瓣膜支架9向鞘管56的内部移动,使瓣膜支架9开始装载入鞘管56。此过程中,瓣膜支架9先接触保护管100之近端101,避免了瓣膜支架9直接与鞘管56的端部发生挤压和摩擦,故而保护管100分散了瓣膜支架9对鞘管56的作用力,对鞘管56产生了保护作用。如图19和图20所示,随着瓣膜支架9之流出道92被慢慢装载入鞘管56中,鞘管56因相对运动趋势被推向导引盖300的方向,当鞘管56的端部到达保护管100之防脱结构110时,被防脱结构110阻挡,使鞘管56不会超出保护管100的保护范围。此外,鞘管56靠近导引盖300的头端(即瓣膜支架9进入的一端)因受到瓣膜支架9的径向支撑力,会发生轻度的形态变化(扩张),进而贴合保护管100的近端处的扩口结构120,使保护管100更好地保护鞘管56的头端。当瓣膜支架9被装载入鞘管56至一预定距离后(预定距离可根据不同的植入物而进行不同的设定),如图20所示,即完成瓣膜支架9第一阶段的装载。在完成瓣膜支架9第一阶段的装载后,将导引座400和导引盖300 分离,保护套200与导引盖300均向所述保护管100的远端102移动,直至暴露出所述保护管100的近端101(亦即暴露出瓣膜支架9),以对瓣膜支架9的另一部分进行装载。该过程中,保护套200与导引盖300可相互分离,亦可整体一起移动。
请参考图21,在完成瓣膜支架9第一阶段的装载并拆离保护套200与导引盖300,暴露出保护管100的近端101后,将导引座400倒置(即将第三端401 与第四端402的方向调换),以第四端402朝向第三端201的方向,向鞘管56的方向(图中左侧)移动,通过导引座400的第三区,将瓣膜支架9的流入道93 推入第四区,使流入道93的外径压缩至与鞘管56的内径相近。而后,通过继续操作手柄,推动鞘管56前进,进而拉动瓣膜支架9向图中左侧移动,将瓣膜支架9完全装载入鞘管56中,即完成整个瓣膜支架9的装载过程。
综上,瓣膜支架9装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物的压缩装置之后,通过保护套200的第一连接部与导引盖300的第三连接部的连接,使保护管100、保护套200、导引盖300保持同轴,有利于实现瓣膜支架9的挂耳91固定到的固定耳55上,装载工具与压缩装置的固定稳定、牢靠,操作者可以解放双手,去操作另一端的手柄,实现了单人操作。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装载效率,避免了瓣膜支架9在压缩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破损。
实施例二<\/u>
请参考图4、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植入物的装载工具、压缩装置及装载系统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管100的近端101设有一防脱卡扣140,该防脱卡扣140的材料硬度相比保护管100的材料硬度更低。如可采用硅胶或橡胶等。防脱卡扣140的轴截面为一L形,一端套设于保护管100之近端101 的外周,L形的另一端沿保护管100的径向向保护管100内延伸,构成一限位部,该限位部即形成所述防脱结构110。同样的,该限位部优选为环状,其内径 a小于与之相邻的保护管100之近端101的内径b。如此设置,由于防脱结构110 为柔性结构,在瓣膜支架9通过时,能更好地保护瓣膜支架9,避免防脱结构110损坏瓣膜支架9。此外,柔性的防脱结构110也能较好地保护鞘管56的头端,避免鞘管56的头端被挤压而损坏。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保护套200的第一连接部具有设置于所述保护套200的内壁上的内螺纹250,而与之相匹配的,压缩装置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导引盖300的外壁上的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 250相匹配连接后,可以限定所述保护套200相对于所述压缩装置的轴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即可使保护管100与所述压缩装置保持径向和轴向的固定。
此外,本实施例中,保护套200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结构240,以增大摩擦力,便于操作者抓握。该防滑结构240例如可以为防滑凹槽或防滑凸齿等,本实用新型对防滑结构240的具体构造不作特别的限定,其只要能便于抓握或增大与操作者之间的摩擦力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部分也可互相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3974.7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27106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A61F2/24
专利分类号:A61F2/24
范畴分类:申请人: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牛顿路501号
发明人:梅杰;刘美辰;吴旭闻;桂宝珠;陈国明;李雨
第一发明人:梅杰
当前权利人: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宏婧
代理机构:31295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