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咸恩:民族融合,遮不掉的白族智慧论文

夏咸恩:民族融合,遮不掉的白族智慧论文

白族乡铁路村徐家院子一角

青瓦白墙,飞檐翘角。走进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一股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铁炉是我省唯一一个白族乡,历史悠久,民族氛围浓厚,在语言、婚嫁、丧葬、服饰、家族、节日、习俗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白族,本聚居于云南大理一带,缘何散落在鄂西边陲?铁炉乡的白族人与湖南桑植县的白族人同源于云南大理古国南诏国,始祖为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居住在铁炉乡的白族群众,主要是从湖南桑植县马合口、芙蓉桥、麦地坪等7个乡镇搬迁而来。

第一,人身安全。大多数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为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行为大胆。这就增加了产生摩擦事件发生的概率。由于受到学校限制,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校外住宿,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具体来讲,学生存在的人身安全问题主要为住宿、上课、出行等。针对这三个方面,学校应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比如辅导员在每晚规定时间检查宿舍人数、做好寝室防火监督、体育课做好防护措施、要求学生夜间结伴出行、规范校园车辆等。

桑植县白族迁入鹤峰铁炉的过程可囊括为3个时期5个来源:清末,改土归流的余波仍在继续,一部分土司亲属、后人以及受牵连的部分民户不堪忍受封建苛政而迁到地广人稀的鹤峰;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许多桑植白族参加贺龙革命队伍,后遭反动派围剿,为躲避反动派残害迁到鹤峰;抗日战争时期,时局动荡,一部分桑植白族人为避战乱来到鹤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桑植一部分白族人因在鹤峰从事革命工作来到鹤峰定居;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部分投亲靠友定居鹤峰。此外,民族通婚的自然迁徙也是鹤峰白族的又一主要来源。

几百年来,白族人虽然与当地的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兄弟,共同劳作、生活、通婚、和睦相处。但至今仍然保留着显著的白族生活习惯和文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任何的语言范畴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语言范畴的形成要受到语言外部和语言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以上促动因素经常可以共同作用于某一范畴的扩展,以达到人们想要的表达效果。

“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是对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铁炉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白族服饰用色大胆,虽以浅色为主,但却有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7],将余荫山房平面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运用凸边形地图法和轴线地图法从可视层以及可行层两个层面计算余荫山房的空间连接值和整合度,并对其可视图解进行对比及量化描述[8]。

白族农民围鼓队

白族乡铁路村民族街标志

“请七姑神”是当地在春节期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相传玉皇大帝有七位美貌非凡的女儿,尤其是七姑娘才貌出众,常常偷离天阙,下凡与凡人共苦乐。请“七姑”必须在绣房或者中堂,摆桌供上“九天七仙姑神位”牌,献上菜肴果饼,燃烛、化钱,上香毕,即选不满12岁的一男一女,脸蒙巾帕,双手捧香,肃听请神唱词,其他人众排坐两旁,齐声合唱请词,不得稍有轻佻。虽然铁炉白族的习俗自今仍有沿袭,但不难看出,这里的白族已经受到周围土家族、苗族、瑶族等民族的影响。

铁炉白族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各个民族逐步融合。我们欣慰地看到,民族文化印刻上了新时代的印记;我们也惆怅于在时间的冲刷下这种文化是否会就此慢慢消逝?希望铁炉白族在溇水河畔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也能守住初心。

武汉市——沪渝高速——汉宜高速——宜岳高速——S225——贺炳炎大道——洛河大道

标签:;  ;  ;  ;  ;  ;  ;  ;  

夏咸恩:民族融合,遮不掉的白族智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