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液率论文_邵孟良,于颖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持液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两相,算法,管柱,管道,模型,水平,层流。

持液率论文文献综述

邵孟良,于颖敏[1](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气液两相流持液率预测模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阈值及权值进行优化,弥补了单一BP网络模型预测气液两相流持液率时收敛速度慢随机性大等问题。为了对优化后的BP网络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以倾斜管道为研究对象,对倾斜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进行预测,并与前人获得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GA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倾斜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精度较高,且收敛速度较快。通过与倾斜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的实际值对比得出,与传统的持液率预测公式相比,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小,验证了本文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自龙,廖锐全,雷宇,罗威,苏煜彬[2](2019)在《大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持液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准确的大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预测模型,采用室内实验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持液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Barnea流型图不适用于大管径条件下的持液率大于0.1的流型判断,持液率随着气体表观流速增加而减小,随液体表观流速增加而增加。以双流体模型和Xiao模型为基础分别给出了分层流和环状流持液率计算新模型,持液率新模型对实验持液率的预测准确,平均绝对误差为5.9%,较现有5种持液率模型有了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春阳[3](2019)在《低液量气液两相环状流压降与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含液量气液两相环状流是陆上和海上天然气集输管线中经常遇到的流动形式,随着石油的勘探开发向更偏远的地方转移,所需的输送管线也越来越长,只有对管线中的压力梯度和持液率做出精确的计算,才能保障管线的安全、正常运行。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于气液两相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关于低液量条件下气液两相流的研究却较少。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低液量气液两相环状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首先,通过对分层流、环状流和段塞流压力/压差信号的统计分析,得到了叁种流型的PSD及PDF统计特征,这为流型的识别提供了依据。其次,针对低液量气液两相环状流,对Xiao(1990)提出的环状流压降、持液率、夹带率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个考虑液滴夹带的压降、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基于MyEclipse 10对本文改进模型及Xiao原模型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编程,通过将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本文改进的模型计算精度更高,效果更好。最后,利用Fluent软件对水平管环状流建立物理模型,对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气液相表观流速、管径、气液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气液两相环状流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29)

陈星杙,刘伟,杜林,袁宗明,杨静[4](2018)在《利用ACE算法计算水平管道持液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用于计算水平管道中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计算公式较多,且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的相关式,计算公式选择不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已有的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持液率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筛选,建立了基于ACE算法的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将新建的持液率计算模型与已有的持液率计算相关式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验证新建持液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CE算法建立的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精度较高,适用范围更广,同时能够对各影响因素对持液率的潜在影响行为进行描述。(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陈星杙,刘伟,袁宗明,谢英,贺叁[5](2018)在《基于ACE算法的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较多,且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持液率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已有不同实验条件下持液率实验数据的筛选分析,得出管径、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黏度、压力、温度等6个影响持液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ACE算法建立了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有的持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于ACE算法建立的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能够对各影响因素对持液率的潜在影响行为进行描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可为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8年02期)

陈星杙[6](2017)在《气液混输管道持液率计算及清管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管是提高管道输送效率,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陆上起伏天然气输送管道由于其沿线地形参数复杂,造成管内液相在低洼处聚集,增加了清管作业的难度;而海底气液混输管道则由于本身入口液相流量较高,且存在立管结构,造成清管器在管内运行时,清管器运行参数及管内流体的流动参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陆上起伏天然气输送管道、海底气液混输管道的瞬态清管过程进行研究,掌握清管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行为,将有助于提高管道清管效率,同时为高效安全地进行现场清管作业提供指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ACE算法、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以及数值求解方法等基础原理,采用实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气液两相流流型判别模型、持液率计算模型和压降计算模型,同时,建立了分别适用于陆上起伏天然气输送管道与海底气液混输管道的瞬态清管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清管过程中的清管器运行参数、管内流体流动参数的变化行为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已发表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将基础流型划分为分层流、泡状流、段塞流与环状流四类,并结合流型实验数据,采用编程计算的方法对已有的流型判别模型进行对比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倾角条件下管内两相流流型判别组合模型。(2)基于ACE算法理论和持液率实验数据,建立了综合考虑管径、倾角、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压力、温度以及粘度等因素的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比验证得出:本文建立的持液率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持液率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排序;最后,通过引入新建的持液率计算模型改进了原Beggs-Brill压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eggs-Brill压降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更高。(3)针对水平管道、倾斜管道以及垂直管道中清管器的运行特性以及清管器运行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考虑清管器自身重力影响的清管器运动模型,研究了清管器在管道不同倾角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并对模型中的各个基础受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计算,为气液混输管道清管过程的瞬态数值模拟提供基础。(4)针对起伏管道的清管过程,建立了考虑热力学参数的瞬态清管模型。根据管内流体及清管器在清管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将管道重新划分为四个区域,即:上游两相流区、清管器、液塞区与下游两相流区,并对各个流动区域分别建立了对应的瞬态数学模型。其中,对于液塞区,考虑到液塞体流型会随管道倾角发生改变,建立了上倾管道与水平/下倾管道的液塞区瞬态流动模型;对于两相流区,则考虑了清管过程中热力参数的变化行为,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动量守恒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原理的双流体模型建立了两相流瞬态流动模型,同时建立了热力学平衡与非平衡状态下的气液相间的质量、动量以及能量传递数学模型。(5)研究了两相流瞬态流动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以及清管器、液塞区与上、下游两相流间的耦合算法,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瞬态清管模拟程序,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以及现场实际管道的清管过程,验证结果表明:1)本文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清管过程中清管器运行参数、管内各节点参数的变化行为;2)对于存在积液的输气管道,本文模型计算得出的清管器平均运行速度与清管时间,其结果精度均高于现场计算得出的理论值;3)针对不同液相流量条件下的清管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流量对清管器的运行参数,压力以及温度的影响较大。(6)建立了适用于海底气液混输管道的瞬态清管模型。海底气液混输管道的清管过程由于受到输送介质、海管结构以及立管周边环境参数的影响,与陆上起伏管道的清管过程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基于新建的起伏管道瞬态清管模型,对原液塞区瞬态流动模型引入了苏霍夫温降公式,并通过耦合原清管器运动方程和两相流瞬态流动模型,实现对海底气液混输管道清管过程中相关参数的模拟计算,通过与渤海某海底气液混输管道的现场清管参数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针对管道有无立管,以及极冷与极热两种极限工况下的清管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清管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12-01)

邹斌,吴昆芳,许博文[7](2016)在《倾斜气液多相管流持液率计算方法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斜井数量日益增多,有必要开展不同倾斜角度多相管流研究。采用Beggs-Brill相关式、Mukherjee-Brill相关式、Eaton相关式和DuklerⅡ相关式计算了倾斜管柱的持液率,并与通过实验手段测量不同倾角、不同气液比和不同液体流速条件下的持液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向上倾斜管段采用Beggs-Brill相关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不同倾角的倾斜管段中的积液量;通过不同气液比条件下误差分析,发现Mukherjee-Brill相关式在气液比为300∶1时计算所得的误差精度最高,为8%以下,对此类高气液比管线的初次设计及运作模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州煤炭》期刊2016年12期)

王文光,颜慧慧,曲兆光,刘春雨,万宇飞[8](2016)在《起伏湿气管路持液率和压降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湿气集输管道在天然气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湿气管道内存在积液,会导致能耗增加、腐蚀加剧和生成水合物等问题,但目前尚没有一个瞬态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起伏湿气管道中的积液和压降规律。在已有的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基础上,基于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起伏管路的瞬态两相流理论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实现对起伏湿气管道中持液率及压降等的计算。利用普光气田现场湿气集输管道的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多相流软件OLGA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模型计算精度较高,持液率和压降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5%、±5.5%,可以应用于起伏湿气管道两相流的模拟。(本文来源于《石油工程建设》期刊2016年06期)

曾祥柱,罗威,刘政轩,张瑞尧[9](2016)在《倾斜管柱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倾斜管柱气液两相流持液率的计算方法在石油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采用Beggs-Brill相关式、Mukherjee-Brill相关式、Eaton相关式和杜克勒Ⅱ相关式计算了倾斜管柱的持液率,通过实验手段测量相同气液体积流量下,不同角度的持液率数据,分析了上述4种计算式的准确性,发现Beggs-Brill相关式比较准确。对Beggs-Brill相关式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其计算的持液率关于管柱倾斜角度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对称轴为50°,倾斜角度为90°时和10°时计算的持液率相等,结合所测量的实验数据,做出曲线发现在倾斜角度在45°到60°之间持液率最大,倾斜角度为90°的持液率与为10°的持液率比较接近,同时持液率随角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姜俊泽,张伟明,雍歧卫,蒋明[10](2016)在《机动管线气顶排空过程持液率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钢质机动管线的结构特点,利用空气和水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性质,设计制作了双丝电容探针持液率检测装置,并用该装置对排空过程中管内的持液率进行了实测。实验发现,双丝电容探针对钢制机动管线的持液率变化敏感,可用于管线截面持液率的测量,并可通过持液率判断排空过程的主要流型。另外,管内的持液率与排气量和气压力密切相关,排气量越大,管内越容易形成段塞,且段塞内部的持液率较低,管内的平均含气率较高。相反,排气压力越大,管内出现段塞的频率和数量越少,且段塞内部的持液率较高,说明较大的排气压力可以提高管内的平均持液率,有利于接力泵的连续工作,提高排空速度。(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6年04期)

持液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得到准确的大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预测模型,采用室内实验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持液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Barnea流型图不适用于大管径条件下的持液率大于0.1的流型判断,持液率随着气体表观流速增加而减小,随液体表观流速增加而增加。以双流体模型和Xiao模型为基础分别给出了分层流和环状流持液率计算新模型,持液率新模型对实验持液率的预测准确,平均绝对误差为5.9%,较现有5种持液率模型有了较大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液率论文参考文献

[1].邵孟良,于颖敏.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气液两相流持液率预测模型优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自龙,廖锐全,雷宇,罗威,苏煜彬.大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持液率模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春阳.低液量气液两相环状流压降与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4].陈星杙,刘伟,杜林,袁宗明,杨静.利用ACE算法计算水平管道持液率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5].陈星杙,刘伟,袁宗明,谢英,贺叁.基于ACE算法的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J].中国海上油气.2018

[6].陈星杙.气液混输管道持液率计算及清管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7].邹斌,吴昆芳,许博文.倾斜气液多相管流持液率计算方法优选[J].中州煤炭.2016

[8].王文光,颜慧慧,曲兆光,刘春雨,万宇飞.起伏湿气管路持液率和压降计算模型[J].石油工程建设.2016

[9].曾祥柱,罗威,刘政轩,张瑞尧.倾斜管柱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J].当代化工.2016

[10].姜俊泽,张伟明,雍歧卫,蒋明.机动管线气顶排空过程持液率特性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6

论文知识图

不同EL下的倾斜校正系数井简动态持液率模拟图出口持液率随时间的变化某实测井井筒中理论持液率和实...程序计算持液率与测量计算平均...不同界面张力下的持液率随气相...

标签:;  ;  ;  ;  ;  ;  ;  

持液率论文_邵孟良,于颖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