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挫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挫伤,神经元,特异性,评分,免疫,髓鞘,酮症。
脑挫伤论文文献综述
杨先春,陈莉,左敏,刘长华,吴汉斌[1](2019)在《隐匿性小灶性脑挫伤的多模态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隐匿性小灶性脑挫伤(OMBC)的多模态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经CT和MRI诊断的35例OMB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总结OMBC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49例外伤患者中发现OMBC 35例,共226枚病灶,其中CT随访复查发现15例共21枚病灶,MRI常规序列扫描共发现29例80枚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发现32例98枚病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发现31例206枚病灶。CT随访复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9%、55.00%、13.0%,MRI常规序列分别为32.5%、45.00%、36.18%,DWI序列分别为77.77%、45.00%、43.50%,SWI序列分别为91.15%、35.00%、86.59%,多模态影像分别为91.86%、85.00%、98.78%。五种检查方式对急性OMBC诊断比较,CT联合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OMBC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联合MRI多模态影像诊断可以明显提高OMBC的敏感度。OMBC的早发现有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良好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冼华玮[2](2019)在《弥漫脑挫伤去骨瓣减压治疗时间窗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弥漫脑挫伤患者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不同时间窗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弥漫脑挫伤而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对其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时间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全部98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有29.59%的患者存在一种以上的并发症状;患者所出现的所有病发症状中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膨出,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最低。结论明确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窗,对患者相关症状进行尽早的发现与干预是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弥漫性脑挫伤患者相关并发症进行控制与治疗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张华[3](2019)在《1例脑挫伤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1例脑挫伤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发生脑疝及循环衰竭;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患者后病情稳定,转入病房继续治疗。(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马涛,张丽侠,姚进[4](2019)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D-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脑挫伤组(76例)和重型脑挫伤组(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入院当天血清中NSE、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SE、D-二聚体在脑挫伤病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轻型和重型脑挫伤组患者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1),重型脑挫伤组患者高于轻型脑挫伤组(P <0. 01)。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脑挫伤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967、0. 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SE和D-二聚体对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3. 77μg/L、0. 29 mg/L。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轻型和重型脑挫伤患者的AUC分别为0. 820、0. 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SE和D-二聚体对重型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3. 17μg/L、0. 79 mg/L。结论 NSE、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脑挫伤的诊断参考指标,并能初步反映急性脑挫伤病情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8期)
杜洪芳[5](2019)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挫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促进脑挫伤患者神经、运动、认知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挫伤患者7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等。结果:护理8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LOT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促进脑挫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模式。(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3期)
陈京伟,王鹏飞,张孟周,张忠铎,程浩[6](2019)在《小鼠脑挫伤后CB2R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小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2 receptor,CB2R)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CI3000精密颅脑损伤撞击器建立小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点损伤区周围CB2R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脑皮质中仅少量细胞呈CB2R阳性表达,脑挫伤后CB2R阳性细胞率逐渐升高,于伤后12h和伤后7d两次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伤后28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CB2R阳性神经元、CB2R阳性单核细胞、CB2R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变化均呈单峰模式,分别于伤后12h、1d、7d达到高峰。结论小鼠脑挫伤后CB2R在神经元、单核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脑挫伤后CB2R的动态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损伤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董雯雯[7](2019)在《Nrf2在小鼠脑挫伤后动态表达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直接外力引起的脑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TBI是青壮年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的原因,全世界每年约近五千万人会遭受脑挫伤。TBI所致脑损伤包括外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原发性损伤以及随后发生的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血管损伤、轴索损伤等。继发性损伤是直接损伤造成的一系列细胞及生化级联反应,是导致脑损伤死亡或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包括氧化应激、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氧化应激和炎症是继发性损伤的重要机制,理论上提高抗氧化反应和降低炎症反应可以减轻TBI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derived 2-related factors,Nrf2),属于CNC-bZIP(cap‘n’collar subfamily of basic leucine zipper),即CNC亮氨酸拉链转录激活因子家族,是细胞抗氧化应激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生理状态下,Nrf2与其胞浆蛋白伴侣分子Keap1(Kelch-like ECH associated protein1)结合形成稳定的二聚体,并锚定于细胞质的肌动蛋白上,导致Nrf2迅速泛素化和蛋白酶体依赖性的降解。当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下,受到亲电子化合物或氧化物作用时,Nrf2和Keap1解偶联,由细胞质转移至细胞核内,与小Maf蛋白或其他bZIP蛋白结合成异二聚体,识别并结合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或亲电子元件(Electrophile Response Elements,EpRE)上的相应序列,从而启动下游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Nrf2在脑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小鼠TBI后,Nrf2被激活,诱导细胞抗氧化反应。当小鼠缺乏Nrf2时,TBI引起更严重的氧化应激性损伤和功能障碍,Nrf2激动剂(包括萝卜硫素、叔丁基苯二酚等)则可以明显改善TBI引起的继发性损伤。我们推测,Nrf2可能是临床上治疗脑挫伤的重要靶点。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分离出来一种化合物。姜黄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迄今为止,研究者已经完成了100多项针对姜黄素的临床试验,这充分展现了姜黄素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用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TBI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姜黄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改善脑水肿、炎症、细胞稳态、突触可塑性等,但其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细胞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激活Nrf2通路,但姜黄素是否通过激活Nrf2通路实现TB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本实验中,内源性Nrf2通路在小鼠TBI后被激活,我们首先研究了Nrf2在TBI后损伤周边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为法医学实践中推断脑损伤时间寻找生物学标志物。接下来,我们应用WT和Nrf2-KO小鼠给予姜黄素或溶剂,研究姜黄素是否通过激活Nrf2通路实现TB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上以Nrf2为靶点开展神经保护性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取8–12周成年雄性野生(WT)小鼠和Nrf2敲除(Nrf2-KO)小鼠(20–26g),应用改良的Fenney的自由落体法制作中度脑挫伤模型。第一部分:将WT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挫伤组(TBI),并于TBI后1d、3d、7d和14d腹腔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小鼠并取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BI后不同时间段Nrf2的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rf2在神经元(NeuN)、星形胶质细胞(GFAP)、小胶质细胞(IBA1)和NG2胶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第二部分:将WT和Nrf2-KO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挫伤组(TBI),TBI组又随机分为溶剂处理组(TBI+Veh)和姜黄素处理组(TBI+Cur)。TBI后24h腹腔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小鼠并取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Nrf2及其下游基因(Hmox-1,Nqo1,Gclm,and Gclc)的蛋白和mRNA表达;检测氧化应激性损伤(测定MDA水平)、脑水肿(测定brain water content)、神经细胞变性(FJC、Tuj1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Bcl-2;TUNEL染色)及炎症反应(qRT-PCR检测TNF-α,IL-6和IL-1β;MPO、IBA1免疫荧光染色)等相关指标。结果:第一部分: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在TBI后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TBI后Nrf2在神经元内呈一过性高表达,在伤后1d达到高峰,之后急剧减少。Nrf2在星形胶质细胞内呈持续性低表达,Nrf2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在伤后7d达到高峰。TBI后Nrf2在小胶质细胞内表达明显增高,Nrf2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在伤后7d达到高峰。我们也检测了Nrf2在NG2胶质细胞内的表达,Nrf2在NG2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比率在伤后3d达到高峰。第二部分:在野生小鼠中,与溶剂处理组相比,姜黄素处理后,Nrf2及其下游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且Nrf2入核增加;氧化应激性损伤减轻,脑水肿改善,变性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炎症反应降低。在Nrf2-KO小鼠中,Nrf2及其下游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氧化应激性损伤、脑水肿加重,变性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存活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加重,炎症反应增强。Nrf2-KO小鼠给予姜黄素处理后,未出现在WT小鼠实验中的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小鼠脑挫伤后,Nrf2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表达增高。2、小鼠脑挫伤后,Nrf2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3、小鼠脑挫伤后,内源性Nrf2通路被激活,姜黄素处理后,Nrf2通路被进一步激活。4、姜黄素通过激活Nrf2通路实现TB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5、姜黄素通过激活Nrf2通路实现TBI后的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张斌,何惟高,戴伶伶[8](2019)在《不同GCS评分脑挫伤患者额叶功能及血清及脑脊液NSE、MBP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挫伤患者额叶功能及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为脑挫伤患者的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脑挫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4例,GCS评分:13~15分)、中度组(20例,GCS评分:9~12分)及重度组(16例,GCS评分:3~8分)。对不同GCS评分的脑挫伤患者的额叶功能、血清及脑脊液中NSE、MBP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度及重度组额叶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多于轻度组,此外重组额叶功能障碍例数明显多于中度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组血清及脑脊液中NSE、MB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此外重组血清及脑脊液中NSE、MBP水平明显高中度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MBP的含量与不同GSC评分的脑损伤具有负相关性(r=0.234,P<0.001;0.374,P<0.001)。结论 GSC评分越低的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NSE、MBP含量越高,其具有负相关性,此外其额叶功能障碍的几率越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1期)
伍海军,张波,杨华,李红日,钱朝智[9](2018)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轻中型脑挫伤患者血液流变及预后改善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轻中型脑挫伤患者血流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轻中型脑挫伤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西医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剩余90例行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并作为观察组,按中药给药时间点分为3组,A组(n=30,发病24 h),B组(n=30,发病48 h),C组(n=30,发病72 h)。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发病当天,发病3 d、1周及2周后检查比较患者血肿体积变化及血流变指标变化。评估并比较患者发病当天,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患者意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较B、C组的60.71%、53.57%显着升高(P<0.05或P<0.01),B组高于C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发病当天比较,发病3 d-2周后对照组血肿体积及血流变学指标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血肿体积逐渐缩小(P<0.01),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逐渐降低(P<0.01);发病3 d、1周及2周后观察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且A组小于B、C组(P<0.01);发病1周及2周后,观察组血流变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且A组低于B、C组(P<0.05或P<0.01);B组上述指标小/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当天比较,治疗1-6个月后对照组GCS评分及ADL评分无显着性变化(P>0.05)),而观察组GCS评分逐渐升高(P<0.01),治疗1、6个月后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且A组显着高于B、C组(P<0.01);ADL评分逐渐降低(P<0.01),治疗1、6个月后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且A组显着低于B、C组(P<0.01);治疗1、6个月B组与C组间GCS评分与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改善轻中型脑挫伤患者血流变继而缩小其血肿体积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显着优于常规对症治疗,且于发病24 h后进行早期中药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王之涵,沙龙贵,任力,徐豪,周新军[10](2018)在《脑挫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挫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的115例颅脑损伤(TBI)后脑挫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组。并以同时期30位门诊健康检查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2、3、7、10 d,正常对照者健康检查时,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NSE、MBP浓度。对中、重型脑损伤患者的血清NSE和MBP水平与其颅内压(ICP)进行ROC分析。结果脑挫伤各组的血清和脑脊液NSE、M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 05);而脑挫伤重型、特重型组又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组(均P <0. 05)。ROC分析显示,血清和脑脊液NSE和MBP水平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指征有参考价值。结论血清和脑脊液NSE、MBP水平与脑挫伤严重程度有显着关系。结合GCS评分和ICP,NSE和MBP可对脑挫伤程度、病情发展评估提供参考,特别为中、重型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脑挫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弥漫脑挫伤患者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不同时间窗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弥漫脑挫伤而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对其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时间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全部98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有29.59%的患者存在一种以上的并发症状;患者所出现的所有病发症状中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膨出,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最低。结论明确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窗,对患者相关症状进行尽早的发现与干预是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弥漫性脑挫伤患者相关并发症进行控制与治疗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挫伤论文参考文献
[1].杨先春,陈莉,左敏,刘长华,吴汉斌.隐匿性小灶性脑挫伤的多模态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2].冼华玮.弥漫脑挫伤去骨瓣减压治疗时间窗临床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张华.1例脑挫伤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4].马涛,张丽侠,姚进.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9
[5].杜洪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挫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6].陈京伟,王鹏飞,张孟周,张忠铎,程浩.小鼠脑挫伤后CB2R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J].法医学杂志.2019
[7].董雯雯.Nrf2在小鼠脑挫伤后动态表达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8].张斌,何惟高,戴伶伶.不同GCS评分脑挫伤患者额叶功能及血清及脑脊液NSE、MBP检测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9
[9].伍海军,张波,杨华,李红日,钱朝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轻中型脑挫伤患者血液流变及预后改善的效果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8
[10].王之涵,沙龙贵,任力,徐豪,周新军.脑挫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改变[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