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绝缘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空,电场,概率,脉冲,电压,轴向,极板。
绝缘堆论文文献综述
李逢,蒋吉昊,王勐,杨尊[1](2016)在《基于统计学模型的真空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过电压因子下绝缘堆闪络概率的特点,考虑了多层均压及圆周渡越时间后得到的闪络概率更能反映绝缘堆耐压水平;简化计算统计学经验公式中矩阵可保持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值准确性并减少过电压因子的静电场计算次数。分析在固定间隙距离下绝缘环个数与电压峰值及电场强度峰值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绝缘环个数承受最高电压峰值与电场强度,承受最大工作场强的绝缘环个数下,工作电压幅值已降低很多。在选择绝缘环个数时应综合考虑,该计算方法可应用于工程绝缘结构设计中合理选取绝缘环个数。(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6年04期)
杨尊,李逢,王勐,任靖,卫兵[2](2015)在《轴向小型绝缘堆真空沿面闪络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的绝缘堆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新的四层轴向小型绝缘堆.它由四层绝缘环构成,分隔水界面与真空界面.在该绝缘结构开展静电场计算和电路仿真计算后,进行了有机玻璃小型绝缘堆的真空沿面闪络实验,实验结果反映了有机玻璃圆环结构的耐压特性.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圆环结构下有机玻璃的材料常数,并计算了绝缘堆的闪络概率.圆环绝缘结构的尺寸大于一般真空沿面闪络实验中常用的圆柱与圆台结构绝缘子,结构和尺寸更接近于实际工程应用的绝缘堆结构,从实验结果中得到的关键材料常数将更适用于评估大型绝缘堆结构的闪络概率.(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马勋,邓建军,姜苹,王勐,刘宏伟[3](2014)在《高压径向均压绝缘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形成线储能结合脉冲压缩方式产生数MV高压输出,是脉冲功率系统中常见的技术途径,其中绝缘堆是该类装置工程成败的关键。分析了几种径向均压绝缘堆的均压机制,基于静电场分析程序对径向均压绝缘堆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给出了径向电阻的设计方法。研究表明:采用均压环且均压环与径向电阻电气接触的绝缘堆结构可以获得较均匀的径向电场分布,而径向电阻是绝缘堆设计的关键。在有效作用时间100ns的4.5MV加载电压下,优化设计的绝缘堆阴极叁相点电场控制在25kV/cm,Martin电场约120kV/cm,低于理论击穿值。(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4年10期)
卫兵,卿燕玲,王勐,丰树平,计策[4](2014)在《多层轴向绝缘堆的电压电流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取初级试验平台(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的电压电流,设计、标定了微分型电容分压器和微分环。探头的频响实验表明:绝缘堆电压、电流探头的频响上限分别为270MHz和100MHz。两种探头均采用在线标定方法来确定幅值灵敏度系数。电压探头在标定时应当保留绝缘堆外侧的水介质,以保证探头附近电场分布不发生改变。PTS装置的实验结果表明:当装置外围馈入电流基本均匀时,绝缘堆电压电流测量结果与相关测试结果自洽,与理论值基本符合;当馈入绝缘堆的电流分布不均匀时,不同角向探头测量结果的偏差导致总电流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4年09期)
王勐,李逢,卫兵,夏明鹤,计策[5](2013)在《PTS装置绝缘堆工作性能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缘堆为PTS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TS装置整机的运行状态。在前期整机调试的基础上,对PTS装置绝缘堆的工作性能进行了介绍与初步分析。基于真空沿面闪络的统计学经验公式和瞬态电磁波分析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两种典型异常电压波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初步验证了环间闪络引起的瞬态电磁波在绝缘堆内部不同介质中传输、衰减与合成的规律。实验表明,在最高2MV的工作电压下近30发的实验中,绝缘堆未出现贯穿性闪络现象。在实验中也观测到,随着发次的累积,绝缘堆的环间闪络会在随机分布的基础上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偏差。(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3年10期)
武庆周,彭宗仁,姜源,汤俊萍[6](2013)在《真空绝缘堆均压环的结构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法和有限元网格细化法对比给出电场的合理参考范围,分别选取距离阴极叁结合点(0.005)(21/2d)处(d是绝缘体的厚度)和距离阳极叁结合点(0.008 5)(21/2d)处的电场强度为参考点。通过优化均压环形状,采用阴极激发闪络和阳极激发闪络两种模型来控制叁结合点处的场强,优化得出阴极叁结合点处场强值为2.55 kV/mm,阳极叁结合点处场强值为23 kV/mm。(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3年08期)
黄学增,郑楠,詹江杨,张冠军[7](2011)在《真空绝缘堆的电场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绝缘堆是脉冲功率系统的重要部件,承担着绝缘支撑以及不同氛围隔离的重要作用,往往也是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之一。笔者对真空中绝缘堆的不同绝缘结构进行了电场仿真分析,探讨了金属极板的层数、绝缘层与金属极板的位置、两者的比例、绝缘子的角度、电极嵌入对真空绝缘堆电场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加入金属极板改变了绝缘子表面的电场分布;随着金属极板层数的增多,最大场强是减小的;当金属极板在外面时电场畸变减小;随着绝缘子与金属极板的比例增大,电场畸变随之增大;当绝缘子角度为45°时,电场畸变减小;电极嵌入能够降低叁结合点处的电场。该仿真结果有利于真空绝缘堆的设计。(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1年10期)
李逢,王勐,王传伟,何勇,陈林[8](2011)在《考虑磁场闪络抑制效应的真空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统计学闪络经验公式,计算绝缘堆闪络概率,结果显示:绝缘堆电压峰值越低、电压有效作用时间越短、材料常数越小,则闪络概率越低;在一定绝缘堆电压范围内,绝缘堆半径越小,闪络概率越低。考虑磁场闪络抑制效应,计算了绝缘堆闪络概率。通过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之比得到磁场开始闪络抑制作用的临界比值。根据绝缘体与电极的夹角以及阴极叁相点电场强度与平均电场强度的关系,得到不同的临界比值,比较闪络概率计算结果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在磁场闪络抑制效应作用下,绝缘堆闪络概率下降。(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1年09期)
王勐,关永超,宋盛义,夏明鹤,计策[9](2010)在《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全电路模拟方法得到了绝缘堆各层的电压波形。利用静电场数值模拟方法,对每层堆中的绝缘环、电极环、均压环、场调整环以及两端接口部分的形状都进行了设计和优化。2维和3维静电场模拟结果表明,绝缘堆的设计能够满足静电场设计要求。采用2维PIC程序初步计算了绝缘堆金属均压环真空侧电子发射对电压分配不均压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真空侧的电子发射会较大地影响绝缘堆电压分配的均匀度,进而对绝缘堆的全堆闪络概率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0年04期)
王勐[10](2006)在《真空轴向绝缘堆闪络概率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真空轴向绝缘堆闪络概率分析方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看来,影响真空轴向绝缘堆闪络概率的叁个主要因素是:多层绝缘、圆周渡越时间和绝缘环间电压分配均匀性。因此,对于多层长渡越时间轴向绝缘堆闪络概率的分析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叁个影响因素,这也使得这种情况下的闪络概率分析具有其独特性。本文在独立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得出真空轴向绝缘堆闪络概率的两种分析方法:基于JCM经验公式和基于统计学经验公式的分析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最终应用于实际绝缘堆结构(PTS装置绝缘堆)的设计和计算中。本文通过真空固体绝缘的理论研究和基础性实验研究,结合对新型真空固体绝缘材料的需求分析,全面掌握了真空轴向绝缘堆设计方法及其相关技术,填补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今后类似绝缘堆结构的研制奠定基础。 首先,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标准45°真空固体绝缘界面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以及影响其耐压性能的因素。在前人提出的两种基本沿面闪络理论模型(SEE和EPTR)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阴极叁相点激发和阳极叁相点激发两种机理在实验现象上的平衡表现理论。设计了一套真空固体绝缘实验装置,对几种不同绝缘材料的45°截锥体样品进行了大量沿面闪络实验研究。利用大量类似工作环境下的脉冲电压(t_(eff)≈100ns)闪络实验数据,拟合出经验公式中的关键系数,进一步完善了标准45°真空固体绝缘界面闪络经验公式(JCM经验公式和统计学模型经验公式)的数据基础。 在上述两个沿面闪络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两种不同经验公式的真空轴向绝缘堆的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基于JCM经验公式的的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和基于统计学经验公式的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在全堆闪络概率的计算中,分别考虑了圆周渡越时间以及绝缘环间电压不均匀分配的影响。对于每种方法的描述中都给出了详细严密的数学推导和物理内涵分析。在基于统计学经验公式的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的论述中,给出了改善绝缘堆工作性能的一些可能途径。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中,创造性地探索出:绝缘环间过电压因子的计算方法(静电场处理方法)、圆周渡越时间的计算方法(等效介电常数法)、电压有效作用时间的计算方法(分段线性处理方法)、基于统计学经验公式全堆闪络概率的一个简化数值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C语言计算程序。 对上述两种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进行了两个方面的验证:一个方面是利用国外已有Z装置绝缘堆的运行数据进行验证;另一个方面是设计了一个小绝缘堆实验进行验证。两个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基于统计学模型的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比基于JCM经验公式的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与实际绝缘堆的工作性能吻合得更好。 最后,将经过实验验证的基于统计学模型的全堆闪络概率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PTS装置绝缘堆的设计中,详细计算出PTS装置绝缘堆A、B、C、D各层的全堆闪络概率与绝(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06-06-01)
绝缘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的绝缘堆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新的四层轴向小型绝缘堆.它由四层绝缘环构成,分隔水界面与真空界面.在该绝缘结构开展静电场计算和电路仿真计算后,进行了有机玻璃小型绝缘堆的真空沿面闪络实验,实验结果反映了有机玻璃圆环结构的耐压特性.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圆环结构下有机玻璃的材料常数,并计算了绝缘堆的闪络概率.圆环绝缘结构的尺寸大于一般真空沿面闪络实验中常用的圆柱与圆台结构绝缘子,结构和尺寸更接近于实际工程应用的绝缘堆结构,从实验结果中得到的关键材料常数将更适用于评估大型绝缘堆结构的闪络概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绝缘堆论文参考文献
[1].李逢,蒋吉昊,王勐,杨尊.基于统计学模型的真空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
[2].杨尊,李逢,王勐,任靖,卫兵.轴向小型绝缘堆真空沿面闪络实验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马勋,邓建军,姜苹,王勐,刘宏伟.高压径向均压绝缘堆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
[4].卫兵,卿燕玲,王勐,丰树平,计策.多层轴向绝缘堆的电压电流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
[5].王勐,李逢,卫兵,夏明鹤,计策.PTS装置绝缘堆工作性能的初步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
[6].武庆周,彭宗仁,姜源,汤俊萍.真空绝缘堆均压环的结构优化(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
[7].黄学增,郑楠,詹江杨,张冠军.真空绝缘堆的电场仿真[J].高压电器.2011
[8].李逢,王勐,王传伟,何勇,陈林.考虑磁场闪络抑制效应的真空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
[9].王勐,关永超,宋盛义,夏明鹤,计策.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
[10].王勐.真空轴向绝缘堆闪络概率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