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流行病学论文_刘磊,卢冰霞,段群棚,何颖,秦毅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行病学,基因,病毒,线虫,肿瘤,圆环,病原学。

遗传流行病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磊,卢冰霞,段群棚,何颖,秦毅斌[1](2019)在《2016—2018年广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和PRRSV 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2016—2018年广西14个地区规模化猪场的1 564份主要脏器进行了PRRSV检测,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的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PRRSV阳性样品467份,阳性率为29.9%。在广西14个地区规模化猪场送检的样品中均能检测到PRRSV。从年份上看,2016年的PRRSV阳性率最高,为43.9%;2017年为26.9%;2018年最低,为23.7%。获得的25条PRRSV ORF5基因序列中有1株与NADC30株同源性较高,1株与GM2株同源性较高,其余23株均与高致病性PRRSV同源性较高。在25株PRRSV中有21株与TJM、JXA1、HuN等高致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并位于同1个分支;2株处于经典株和变异株之间,分别形成2个分支;1株与NADC30株亲缘关系较近,位于同1个分支;1株与GM2株亲缘关系较近,位于同1个分支。PRRSV ORF5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5个毒株均为毒力较强的野毒株。说明广西地区仍以高致病性PRRSV为主要流行毒株,但2018年新发现类NADC30毒株和类GM2毒株的流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0期)

吴明臻,江云波,敖超杰,于学祥,库旭钢[2](2019)在《浙江金华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主要引起猪的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同时,还可侵害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猪免疫抑制,容易继发细菌及其他病毒感染,大大增加猪群的死亡率。为了解PCV2在浙江金华猪群中的分布与流行状况以及PCV2变异规律,对从浙江省金华猪场收集的3 433份血清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2012-2018年PCV2阳性率分别为10.16%,11.95%,8.50%,9.94%,6.19%,5.94%,8.28%,母猪阳性率最高为13.49%。本研究发现在2012年浙江金华地区PCV2优势毒株已经由PCV2b变为PCV2d,且全部为PCV2d-2。将得到的ORF2序列同已知的疫苗序列对比后,发现SH株与浙江金华目前PCV2主流毒株序列一致性最高,但抗原位点比较仍有5处差异,这可能会对疫苗效果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另外只有PCV2d在免疫显性诱饵表位上发生了突变,这可能是PCV2d成为主流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影成,付守鹏,高学勇,李旭东[3](2019)在《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杨瑾,孙嘉悦,刘涛[4](2019)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增高为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眼病,具有进行性不可逆转的视神经变性、视野典型性改变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的特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青光眼的主要类型,是全球最常见的高患病率和高致盲率的一类眼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期经家系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多种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证实,PACG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随着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PACG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PACG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的研究,本文就PACG相关研究背景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关淼,顾贵波,杨本勇,赵培,闫明[5](2019)在《辽宁地区猪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猪伪狂犬(Porcine pseudorabies,PR)、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virus disease,PCVD)、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在辽宁省内的发病情况及致病毒株变异情况,本研究对辽宁地区自2012年至2016年五年内4种猪常见流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扩增阳性样品的主要致病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在9600份样品中,CSFV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阳性18例、PRV阳性12例、PCV2阳性10例、HP-PRRSV阳性5例。选取CSFV代表毒株命名为LN01, LN02, LN03;PRV代表毒株LN04, LN05;PCV代表毒株LN06, LN07;HP-PRRSV代表毒株LN08,分别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SFV代表株中,LN01与LN02的同源性较高,二者与GD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以上;LN03株与HD株同源性较高为99.5%;PRV代表株中LN04与PV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为99.4%;LN05与PD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为98.5%;PCV2代表株中LN06与GD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为99.5%,与HQ 395021亲缘关系最远,同源率为88.4%,LN07与BF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99.1%;HP-PRRSV代表毒株LN08与参考株GD-SS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为99.8%。(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蒋智宇[6](2019)在《诸城市叁种毛皮动物源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埃希氏菌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的大肠杆菌病。它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的肠道中,既属于肠道常驻菌,又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些特殊的血清型或者其他非传染性条件和传染性病原诱发动物和人感染此菌。为研究诸城地区的水貂、狐狸、貉子中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以及分离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于2017年8月份从诸城地区叁个距离较近的养殖场共采集粪便样品182份,其中水貂养殖场采集78份、狐狸养殖场采集97份、貉子养殖场采集7份。采集样品经处理后,进行增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和16SrRNA鉴定等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凝集实验,鉴定31种致病性血清型;采取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对分离菌株用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提取分离菌株DNA,检测24种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以及I类整合子;对分离菌株进行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型,分析其溯源和遗传进化关系。从而阐明大肠杆菌在该区域叁个养殖场的流行传播情况。经分离鉴定,182份样品中的95份含有大肠杆菌,阳性率为52.20%(95/182)。经凝集实验鉴定,17株大肠杆菌属于可致病血清型,包括10种不同的类型,其中O104:H4测出率最多为23.53%(4/17);药敏实验的结果表明,95株分离的大肠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表现有差异,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为91.58%(87/95);对头孢西丁表现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05%(1/95)。共检测出15种耐药基因,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qnrS,检出率为66.32%(63/95),检测到31株大肠杆菌携带I类整合子,检出率32.63%,I类整合子检测结果发现,菌株中共携带7种耐药基因盒,最多的基因盒为dfrA27+aadA2+qnrA(17/31),携带整合子的分离株中多重耐药的菌株比率93.55%。SAS软件结果表明耐药基因的存在与大肠杆菌对该类抗生素耐药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差异很大(P<0.05),与某一特定的耐药基因存在有关,本实验中耐药基因sul1的携带与复方新诺明耐药之间呈正相关。对95个ST序列分析后,得到55个不同的ST型,其中ST46序列型表现为最多,占总数的11.57%(11/95),没有出现新的等位基因型;存在七个克隆群(CC1~CC7)最大的克隆群为CC6,由ST10与ST218、ST48、ST215、ST744、ST43、ST1634、ST656、ST716所组成,分离菌遗传进化关系比较近的不同菌株趋向于来自同一物种;其中ST189、ST10、ST46分别对应克隆群CC5、CC6、CC7的克隆祖代;致病性血清型在遗传进化树上呈离散分布,与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远近和ST型无相关性;在耐药谱组成上无关联;同一克隆群中大部分在进化分支上比较近,存在部分菌株相差较远如st4147和st189,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不同菌株七个管家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度大小有关;进化分支较近的分离株与其耐药谱的携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研究完成了诸城地区叁个毛皮动物源养殖场中的水貂、狐狸、貉子所携带的大肠杆菌流行特点、致病性血清型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规律以及耐药基因、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等的分析。诠释了该地区大肠杆菌的分布特点、耐药规律,以及流行特点和遗传进化关系,从而针对可能发生的毛皮动物源大肠杆菌病的爆发,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王宏宇[7](2019)在《山东省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毒株E2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猪是该病的唯一天然宿主。CSF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对世界养猪业危害最大的猪病之一。猪瘟最早于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出现,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大洲。1954年,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高效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使我国的猪瘟疫情得以迅速控制,并帮助许多国家根除了CSFV的威胁。上世纪90年代末期,涂长春等学者对中国各地区的CSFV进行了系统性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对中国的猪瘟毒株进行了分型,为世界猪瘟病毒数据库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调查发现,中国同时存在基因Ⅰ型(1.1亚型)、基因Ⅱ型(2.1、2.2、2.3亚型)和基因Ⅲ型(3.4亚型),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主要为2.1亚型,基因Ⅲ型仅在台湾地区存在。本研究基于对2016年-2018年本实验室接收的来自山东各地的CSF临床样品检测分析,对山东省CSF疫情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临床病例的发病情况调查,送检样品的病理组织学检测、病原学检查、CSFV的分离鉴定以及CSFV-E2抗体的检测,并对E2基因进行了序列的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猪的症状表现不尽相同,急性病例以高热、神经症状、皮肤斑点状出血、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妊娠母猪会引起流产、死胎等症状;公猪表现为包皮炎、阴鞘积尿等症状;仔猪多有神经症状,表现为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慢性病例主要表现持续发热、精神沉郁、腹泻、消瘦等症状,还会因继发或并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使症状复杂化。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从冬春多发转为目前的四季常发。急性病例的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肾脏、胃肠道黏膜等全身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除出血性病变外,特征病变为肠道黏膜溃疡。猪瘟组织病理学的特征病变为淋巴组织出血性坏死、病毒性脑炎及组织器官的广泛性出血。在送检的1716份样品中,经RT-PCR检测有207份CSFV阳性,阳性率为12.06%(207/1716)。CSFV-E2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12709份血清中,阳性为9767份,占76.85%。经分群统计发现,种公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仔猪、育肥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34%、84.44%、83.25%、70.94%、67.66%。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各猪场均高度重视种公猪、母猪的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都比较高,但对于仔猪和育肥猪的免疫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免疫状态欠佳,这可能是造成目前猪瘟多发的主要原因,当然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也是现在传染性疾病多发的重要原因。对分离到的41株CSFV进行了E2基因序列的测定,经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和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分离株大多为猪瘟病毒2.1d亚型,仅有1株为2.1b亚型;与参考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1%-96.2%和88.2%-98.4%,与2.1亚型的同源性最高;通过突变位点分析,发现糖基化位点发生了~(986)NYAK-NYTE~(989)的突变,推测是E2蛋白在疫苗免疫的压力下发生了与疫苗株HCLV相同的突变;抗原位点“~(717)TTWKEYSH~(724)”、“~(771)LLFDGTNP~(778)”、“~(829)TAVSPTTLR~(837)”均发生了突变,但突变后产生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抗原表位“~(995)YYEP~(998)”未发生变化。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目前山东省CSFV的感染压力仍然很大,猪瘟疫苗的使用虽能够对猪群产生有效的保护力,但未彻底消除疫病发生风险,各规模猪场应加大疫苗免疫效果监测,调整优化疫苗免疫程序,健全生物安全措施,在综合防控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核心猪群的监测净化。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山东省CSF的流行病学资料,对于新型疫苗的研发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陈斌,罗海亮,芦静,李菊华,郭红豆[8](2019)在《甘肃省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上消化道肿瘤的遗传模式。[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分别收集武威籍原发性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其对照的家系资料,调查这些家系所有亲属的上消化道肿瘤发病情况。上消化道肿瘤家族聚集用二项分布(p+q)~n数学模型拟合,用χ~2进行配合适度检验。分别按Li-Mantel-Cart法计算上消化道肿瘤的分离比、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家族中胃癌、食管癌、肝癌的分布均超过了二项分布的概率范围(P<0.01);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分离比分别为0.0830、0.0642、0.0990,显着小于0.25;单基因显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1/2),P值均小于0.01;单基因隐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1/4),P值仍然均小于0.01;胃癌、食管癌、肝癌先证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23.06%±0.64%、24.29%±0.62%、56.54%±0.63%。[结论]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先证者上消化道肿瘤遗传不符合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而是属于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对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贡献,约占整个危险因素的1/4~1/2。(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期刊2019年04期)

李海琴,康昭风,谭美芳,曾艳兵,季华员[9](2019)在《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gB、gE及TK基因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情况及遗传变异情况,对2017—2018年收集的疑似伪狂犬样品,以1对针对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的检测引物进行病原检测,并随机挑选15株PRV阳性样品,对PRV病毒复制必需的糖蛋白gB基因和主要毒力基因gE与TK基因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用以探究其遗传变异关系。临床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毒检出率由2017年的4.76%PRV gB/gE/TK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15株伪狂犬病毒毒株与中国株处于同一分支,与美国株Bartha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5株PRV gB基因相互间同源性为98.9%~100%;与参考毒株的gB基因的同源性96.7%~100%;gE基因相互间同源性为99.1%~100%;与参考毒株的gE基因的同源性98.1%~100%;TK基因变异相对较小,相互间同源性为100%,与参考PRV毒株的gE基因的同源性99.1%~100%。研究结果表明,gB基因和gE基因存在较多的变异,可能是当前流行毒株抗原变异及毒力增强从而使现有疫苗免疫保护力不佳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玺,姜鹏,刘若丹,龙绍荣,崔晶[10](2019)在《结膜吸吮线虫病原学 流行病学及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3种吸吮线虫可感染人体导致吸吮线虫病: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T. californiensis)和大口吸吮线虫(T. gulosa)。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和大口吸吮线虫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结膜吸吮线虫病主要流行于经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且当地有大量的家养或野生动物感染,虫种鉴定主要依赖口及生殖器官的特征,果蝇为其传播媒介,在亚洲是冈田绕眼果蝇(Phortica okadai),在欧洲传播媒介则为变色伏绕眼果蝇(P. variegate)。我国是世界上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也有大量病例报道;欧洲地区病例较少,但在多数国家感染该虫的野生及家养动物较普遍。基于cox1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共鉴定出21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Haplotype1)仅在欧洲不同地区不同宿主之间循环,其他20个单倍型分布于东亚国家(中、韩、日),又以我国的结膜吸吮线虫遗传多态性水平最高。遗传差异性分析表明,亚洲结膜吸吮线虫类群与欧洲类群存在长期地理隔离,且这两个类群在更新世中期已经开始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遗传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主要引起猪的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同时,还可侵害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猪免疫抑制,容易继发细菌及其他病毒感染,大大增加猪群的死亡率。为了解PCV2在浙江金华猪群中的分布与流行状况以及PCV2变异规律,对从浙江省金华猪场收集的3 433份血清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2012-2018年PCV2阳性率分别为10.16%,11.95%,8.50%,9.94%,6.19%,5.94%,8.28%,母猪阳性率最高为13.49%。本研究发现在2012年浙江金华地区PCV2优势毒株已经由PCV2b变为PCV2d,且全部为PCV2d-2。将得到的ORF2序列同已知的疫苗序列对比后,发现SH株与浙江金华目前PCV2主流毒株序列一致性最高,但抗原位点比较仍有5处差异,这可能会对疫苗效果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另外只有PCV2d在免疫显性诱饵表位上发生了突变,这可能是PCV2d成为主流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流行病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磊,卢冰霞,段群棚,何颖,秦毅斌.2016—2018年广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和PRRSV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吴明臻,江云波,敖超杰,于学祥,库旭钢.浙江金华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9

[3].郭影成,付守鹏,高学勇,李旭东.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演化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4].杨瑾,孙嘉悦,刘涛.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9

[5].关淼,顾贵波,杨本勇,赵培,闫明.辽宁地区猪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蒋智宇.诸城市叁种毛皮动物源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

[7].王宏宇.山东省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毒株E2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

[8].陈斌,罗海亮,芦静,李菊华,郭红豆.甘肃省武威市上消化道肿瘤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肿瘤.2019

[9].李海琴,康昭风,谭美芳,曾艳兵,季华员.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gB、gE及TK基因遗传变异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张玺,姜鹏,刘若丹,龙绍荣,崔晶.结膜吸吮线虫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的发生发展机制(引自NarciCT.Gas...遗传流行病学-图5 -2 精神分裂症在患...遗传流行病学-图5-1 精神分裂症患者...张玉河广东省中山市五个地区α-地贫遗传1) 的路径模型以提高药物依赖的遗传

标签:;  ;  ;  ;  ;  ;  ;  

遗传流行病学论文_刘磊,卢冰霞,段群棚,何颖,秦毅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