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和基站天线论文和设计-葛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基板、第一贴片以及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面向所述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之间设有空气间隔,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连接馈源以激励所述第一贴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线辐射单元,由于结合了介质贴片天线和空气贴片天线的特点,即第一贴片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相当于介质贴片天线、第二贴片与第一贴片之间设置空气间隔相当于空气贴片天线,因此该天线辐射单元的尺寸介于介质贴片天线与空气贴片天线之间,尺寸小,剖面低,隔离度高并且增益高,支持较宽的工作带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基板、第一贴片以及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面向所述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之间设有空气间隔,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连接馈源以激励所述第一贴片。

设计方案

1.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基板、第一贴片以及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面向所述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之间设有空气间隔,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连接馈源以激励所述第一贴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馈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金属地层,两个金属地层焊接连接,所述馈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结构包括两组功分器,每组所述功分器均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与两个与所述输入端连接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每一所述金属地层均设置有开孔;

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两个金属连接件,每一所述金属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基板的通孔、所述开孔以及所述第一基板的通孔连接每一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贴片,其中,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开孔的边缘之间均有间隙;

每一所述输入端均与所述馈源连接。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三基板,所述第二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的介质支撑件,所述介质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介质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介质支撑件内;

所述介质支撑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上均设置有卡孔,所述卡扣穿过所述卡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介质支撑件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介质支撑件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片与所述第二贴片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八分之一波长,其中,所述波长为所述天线辐射单元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

10.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包括功分板、反射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反射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功分板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上,或者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功分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板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和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广泛采用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阵列天线,要求天线符合如下几个要求:1)低剖面,即小型化,减小天线尺寸有利于天线与滤波器、功放等射频模块集成到一起,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空间分布以及各模块的互相兼容性;2)高隔离度,天线端口间的互耦,会增强信号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系统的无线传输效率;3)高增益,5G通信技术采用了更高的天线频率,因此需要更密集的天线布局,高增益天线能覆盖更大的区域,可以有效减少天线的数量,节省成本。

目前的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方案大致有:一是对称偶极子天线,二是空气贴片天线,该两种天线尺寸较大,前者很难做到低剖面,而且隔离度差,后者虽然高度低能满足低剖面要求,但是隔离度也差,两者都需要加载大量隔离条,这会导致天线方向图严重变形,影响天线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辐射单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设计复杂的天线结构来获得较好的天线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基板、第一贴片以及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面向所述第二贴片,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之间设有空气间隔,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连接馈源以激励所述第一贴片。

可选地,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馈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金属地层,两个金属地层焊接连接,所述馈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馈电结构包括两组功分器,每组所述功分器均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与两个与所述输入端连接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每一所述金属地层均设置有开孔;

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两个金属连接件,每一所述金属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基板的通孔、所述开孔以及所述第一基板的通孔连接每一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贴片,其中,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开孔的边缘之间均有间隙;

每一所述输入端均与所述馈源连接。

可选地,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三基板,所述第二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上。

可选地,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的介质支撑件,所述介质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介质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介质支撑件内;

所述介质支撑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上均设置有卡孔,所述卡扣穿过所述卡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

可选地,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介质支撑件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介质支撑件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贴片与所述第二贴片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八分之一波长,其中,所述波长为所述天线辐射单元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线辐射单元,由于结合了介质贴片天线和空气贴片天线的特点,即第一贴片设置在介质基板上相当于介质贴片天线、第二贴片与第一贴片之间设置空气介质层相当于空气贴片天线,因此该天线辐射单元的尺寸介于介质贴片天线与空气贴片天线之间,尺寸小,剖面低,隔离度高并且增益高,支持较宽的工作带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所述基站天线包括功分板、反射板以及如上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反射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功分板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上,或者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功分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板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介质基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介质基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含两个介质基板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包含两个介质基板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第一基板基板的底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第二基板上的馈电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第一基板上的金属底层的开孔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第二基板上的馈电结构几何连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包含第三基板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包含中空结构的介质支撑件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第三基板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卡扣的介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卡孔的第二基板的底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卡孔的第三基板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定位柱的介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定位孔的第二基板的底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定位孔的第三基板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焊接定位孔的第二基板的俯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带焊接定位孔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介质支撑件与第三基板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的介质支撑件与第三基板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的第三基板和介质支撑件的底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的第三基板、介质支撑件以及第一基板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的第三基板、介质支撑件以及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两个极化的驻波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两个极化间的隔离度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辐射单元的增益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基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基站天线的功分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天线辐射单元的正视图,其中,所述天线辐射单元1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基板30、第一贴片20以及第二贴片10,所述第一贴片2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30上并面向所述第二贴片10,所述第一贴片20和所述第二贴片10之间设有空气间隔,所述天线辐射单元1还包括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连接所述馈源以激励第一贴片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贴片20和第二贴片10均为金属辐射贴片,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辐射单元的辐射体。第一贴片20和第二贴片10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支撑结构连接,比如通过多个支撑柱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焊接或通过螺丝钉、铆钉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馈电结构可以包括微带线、共面波导以及带状线等其他传输线,或者是各种类型的传输线的组合。馈电结构与馈源通过直连或耦合方式将馈源的信号传输给第一贴片,第一贴片形成电流的同时激励第二贴片形成辐射场。

进一步地,第一贴片20和第二贴片10为平行间隔设置。当第一贴片20和第二贴片10之间的距离过大时,第一贴片20与第二贴片10耦合太弱,影响工作带宽,反之,当第一贴片20和第二贴片10之间距离过小时,工作带宽会变窄,因此,优选的,第一贴片20与第二贴片1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八分之一波长,其中,波长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辐射单元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辐射单元,由于结合了介质贴片天线和空气贴片天线的特点,即第一贴片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相当于介质贴片天线、第二贴片与第一贴片之间设置空气间隔相当于空气贴片天线,因此该天线辐射单元的尺寸介于介质贴片天线与空气贴片天线之间,尺寸小,剖面低,隔离度高;同时,由于第二贴片以下很大部分是空气介质,能量更容易辐射,天线的介质损耗小,因此整个天线辐射单元的增益高,且支持较宽的工作带宽。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贴片10与所述第一基板30之间的支撑件40,所述馈电结构50与所述第一贴片20设置于第一基板30的同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基板30背离所述馈电结构50的表面设置有金属地层60。其中,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基板上,另一端与第二贴片固定连接。

具体地,馈电结构50中包含两个输入端(51,52),四个输出端(53,54,55,56)。输入端51连接一馈源,将馈源的信号通过传输线分到两个输出端(53、54)上,两个输出端与第一贴片的边缘部分连接,以将信号传输到第一贴片上,同样的,输入端52连接另一馈源,将馈源的信号通过传输线分到另外两个输出端(55、56)上,两个输出端与第一贴片的边缘部分连接,以将信号传输到第一贴片上。

可选的,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的形状可为正方形、圆形或多边形。

在本实施例的天线辐射单元中,通过固定于介质基板的多个支撑件支撑第一贴片以形成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之间的空气间隙,结合了介质贴片天线尺寸小的优点和空气贴片天线低损耗的优点,并且通过将馈电结构也设置在介质基板上,进一步降低了天线辐射单元的整体尺寸,提供了一种小型化、高隔离度以及高增益的复合天线。

参照图5、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基板90,所述馈电结构50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90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30背离所述第二贴片10的表面设置有金属焊盘35,所述第二基板90面向第一基板30的金属地层的表面上设置有馈电结构50,其中,馈电结构50围绕设置在第一基板30旁,第一基板30上设置有多个焊盘,同时第二基板上也对应设置有焊盘,第一基板30通过设置其上的多个焊盘35与第二基板90上的多个对应的焊盘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30和所述第二基板90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金属地层,两个金属地层焊接连接,所述馈电结构50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90背离所述第一基板30的表面上。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30的金属地层在第一基板30上的投影与相对的第二基板90上的金属地层大致重合,这样有利于两个金属地层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金属地层是可以减小馈电结构对第一贴片、第二贴片所产生的辐射方向图的影响,改善天线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提高天线辐射单元的隔离度。

具体地,如图7所示,图7为馈电结构50所在的第二基板90的一面的正视图,所述馈电结构50包括两组功分器,每组所述功分器均包括一个输入端(51或52)和两个与所述输入端连接的输出端(53,54或55,56);所述第二基板90和所述第一基板30上均设置有通孔,每一所述金属地层均设置有开孔;

所述天线辐射单元1还包括两个金属连接件,每一所述金属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基板的通孔、所述开孔以及所述第一基板的通孔连接每一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贴片,其中,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开孔的边缘之间均有间隙;每一所述输入端均与所述馈源连接。

以馈电结构中的位于第二基板一个表面上的一个输入端为例进行说明,该输入端连接一个金属连接件的一端,该金属连接件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二基板中的通孔、第二基板另一表面上的金属地层的开孔、第一基板上的金属地层的开孔最终连接于第二贴片。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端51通过传输线57连接输出端53和54,输入端52通过传输线58连接输出端55和56。

更具体地,每一个金属连接件包括两个金属针和两个金属片,其中,两个金属针分别穿过第二基板的通孔和第一基板的通孔,两个金属片分别位于两个金属地层的开孔并且焊接连接,并且金属片与开口的边缘之间留有空隙以保持金属片与金属地层之间是断开的,防止短路。

以馈电结构中的位于第二基板一个表面上的一个输出端为例进行说明,该输出端连接一个金属针一端,该金属针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基板中的通孔与第二基板另一表面上金属地层的开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第一基板上的金属地层的开孔中的金属片通过另一个金属针连接到第二贴片。图8给出第一基板30具有金属地层一面的正视图,如图中所示,在金属地层上设置有四个开孔31,四个开孔的位置分别对应馈电结构的四个输出端的位置,每个开孔31内有金属片32。

可选地,如图9所示,每组所述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的几何连线(图中的虚线)相互垂直,两条所述几何连线的交叉点与每一所述输出端的距离均相等,这样可以给与第一贴片稳定均匀的馈电,有助于天线形成稳定对称的辐射方向图。

进一步地,所述功分器的输出端口的功率接近(功率差的范围为:-1dB~1dB),相位反相(两相位差的范围为:160°~200°)。这种差分馈电方式有利于抑制其它模式电磁波,提高极化的纯度,提升本实施例提出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水平以及隔离度。

进一步地,在第二基板下方可以平行间隔设置一金属背板,以减小天线辐射单元的后向辐射,提高天线辐射单元的前后比。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天线辐射单元1还包括第三基板100,所述第三基板100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撑件70与所述第一贴片2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天线辐射单元1可以为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三基板,也可以只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三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辐射单元1还包括介质支撑件70,所述介质支撑件70为中空结构,所述介质支撑件70支撑所述第三基板100,所述第一基板30位于所述介质支撑件7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0与第二基板100焊接连接。馈电结构50设置于第二基板90上。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贴片10为方形,所述第二贴片10的四个侧边均具有凹陷的缺口。该缺口有利于减小第一贴片的尺寸,从而减小本实施例中的天线辐射单元间的互耦,提高天线辐射单元的隔离度。

进一步地,第三基板100可为多层介质基板,第二贴片10可为多个金属辐射贴片,每两个相邻的介质基板中间可夹一层金属辐射贴片,所述金属辐射片可位于介质基板表面也可与介质基板保持一定间隙,即金属辐射贴片由介质基板隔开,所述第二贴片10的任意两个金属辐射片还可用金属柱连接起来。

可选地,如图13、图14、图15所示,所述介质支撑件70上设置有卡扣(71,72,73,74);所述第三基板100与所述第二基板上均设置有卡孔(91,92,101,102);所述卡扣穿过所述卡孔以连接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具体的,介质支撑件70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扣73、74,卡扣73、74分别穿过第三基板100上的卡孔101、102以将第三基板和介质支撑件70的上部固定连接;介质支撑件70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71、72,卡扣71、72分别穿过第二基板90上的卡孔91、92以将第二基板90和介质支撑件79的下部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卡扣与卡孔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保证第一贴片的被精确放置到了预设的位置,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中的天线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的稳定性和天线产品一致性。此外,由于介质支撑件与第三基板是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第三基板;同样的,由于介质支撑件与第二基板也是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第二基板以及与第二基板焊接的第一基板。

进一步地,如图16、图17、图18所示,所述介质支撑件70上设置有定位柱(75、76、77、78);所述第三基板100与所述第二基板90上均设置有定位孔(93、94、103、104);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以定位所述介质支撑件。具体的,介质支撑件70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75、76,定位柱75、76分别穿过第三基板100上的定位孔103、104以将第三基板100和介质支撑件70的上部准确定位;介质支撑件70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柱77、78,定位柱77、78分别穿过第二基板90上的定位孔93、94以将第二基板90和介质支撑件70的下部准确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天线辐射单元是一个对自身结构位置及尺寸相当敏感的元件,卡扣的设计可以使第二基板与介质支撑件紧紧地贴在一起,定位柱的设计可以减小介质支撑件在平面方向晃动,从而保证天线辐射单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9,图20所示,所述第二基板90与第一基板30有贯穿其两者的焊接定位孔(95、96、33、34),所述焊接定位孔用于两个基板之间焊接的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图19是第二基板上有金属地层的一面的正视图,图20为第一基板上有金属地层的一面的正视图。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1、图22所示,所述第三基板100与所述介质支撑件70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如图23所示,介质支撑件70通过设置于其底面的多个焊盘79与第二基板90焊接。

或者,如图24、25所示,所述第三基板100、所述第一基板30与所述介质支撑件70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其中,第一基板30通过设置于其底面的焊盘35与第二基板90焊接。

本实施例中对第三基板、介质支撑件以及第一基板的一体化设计避免了第一贴片所在的第三基板与介质支撑件之间或者介质支撑件与第一基板之间的固定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天线辐射单元的产品一致性,而且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本实施例中的天线辐射单元进行仿真,参照图26-30,给出了仿真结果。

参照图26,本实施例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两个极化的驻波都能很好控制到约1.5以内,而且在工作频段2.45GHz~2.75GHz内匹配良好。

参照图27,在工作频段2.49GHz~2.69GHz内,本实施例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两个极化间的隔离度都在28dB以上,隔离度高。

参照图28,在工作频段2.49GHz~2.69GHz内,本实施例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增益大于12.1dB,而且随着频率的升高,增益提高。

如图29、图3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基站天线2,所述基站天线2包括功分板21、反射板22以及如上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反射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功分板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上,或者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功分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板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上。

所述功分板21可位于反射板22的上面或下面,包括:

两个输入端口211,每一所述输入端口211一端连接馈源,另一端连接功分传输线213,所述功分器传输线213的分支数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的个数相匹配,用于将所述每一馈源的信号分成分支信号输入到所述天线辐射单元;

输出端口212,所述输出端口212个数与所述功分传输线213的分支数相匹配,且每一所述输出端口212的一端与每一所述功分传输线213连接,另一端与每一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功分板21给多个天线辐射单元统一馈电,基站天线中的每个天线辐射单元中可以不单独再设置包含馈电结构的第二基板,天线辐射单元的一种结构组成如图30所示,包括第一贴片20、第三基板100、介质支撑件70、第二贴片10以及第一基板30。

可选地,所述基站天线2可以包括天线罩,天线罩用于对天线的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天线2还可以包括校准网络23,校准网络23可设置于底层用于天线馈电的电压幅度及相位的校准,有助于天线的赋形。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的周围可以放金属条,调节天线的隔离度等电气性能,以及波束宽度、交叉极化等辐射方向图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由于基于低剖面的天线辐射单元进行集成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基站天线的整体尺寸,同时获得高增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和基站天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08124.0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86182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H01Q1/24

专利分类号:H01Q1/24;H01Q1/36;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1/52;H01Q19/1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深圳市深大唯同科技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深大唯同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发明人:葛磊;邓有杰;赵田野;黄新文;刘文达

第一发明人:葛磊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深大唯同科技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微嘉

代理机构:4425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和基站天线论文和设计-葛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