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约束系统论文_徐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乘员约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乘员,系统,座椅,儿童,损伤,算法,安全气囊。

乘员约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徐建华[1](2019)在《汽车座椅及其固定件强度测试由“静”转“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座椅、头枕与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部件共同构成汽车乘员安全约束系统。汽车座椅、头枕性能及安装要求,对于保护汽车乘员生命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提高,原有技术内容已无法满足对乘员保护的更高要求。近日,国标《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9-11-15)

周鸣昊,李傲,谷先广[2](2019)在《考虑多种工况的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而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只针对单一工况,应对乘员保护要求已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乘员约束系统的保护功能,文章综合考虑了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种正面碰撞工况,结合试验设计、多种近似模型、多目标优化算法和可靠性优化方法,对乘员约束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在优化之前,对约束系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之后对约束系统参数进行了可靠性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MADYMO仿真验证。优化后的约束系统与原设计相比,明显提高了2种工况下的乘员保护功能,为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李维菁[3](2019)在《车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研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辆中的儿童安全问题,儿童约束系统的使用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措施,而相关的标准法规研究与制定更是重要支撑。自GB 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发布实施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完善该领域标准体系,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车用儿童约束系统领域标准现状,也提出了标准继续研究的必要内容和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汽车》期刊2019年07期)

陈坤[4](2019)在《基于THUMS模型的正碰后排乘员损伤分析与约束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排乘员的乘坐环境较为复杂,后排约束系统需兼顾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身型乘员的安全性。目前,各国新车评价规程对前排乘员安全性的关注度更高,使得车企在前排配置了更为先进的约束系统,而后排约束系统配置相对简单,且不具备配置安全气囊、护膝板的条件;碰撞试验中后排假人通常为5百分位女性假人和儿童假人(如C-NCAP、Euro-NCAP及J-NCAP),缺乏对中、大型身材乘员安全性的考究,以上这些情况都使得后排乘员安全性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本文根据某车型C-NCAP正面100%碰撞试验数据,建立该车后排有限元约束系统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同一工况及约束系统配置下,将5百分位女性假人分别替换为THUMS 50百分位假人和Hybrid-Ⅲ50百分位假人,以此评估该约束系统对中等身型乘员的保护效能,并对比分析THUMS假人和Hybrid-Ⅲ假人在动力学及损伤响应上的差异。然后,基于THUMS假人探究不同安全带配置参数(普通叁点式安全带、限力式安全带、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及气囊式安全带)对假人损伤的影响,最后结合多项式代理模型及NSGA-Ⅱ遗传算法搭建优化平台,以加权伤害准则WIC为优化目标,对该约束系统进行参数匹配优化以提高其对中等身型乘员的保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原车型后排约束系统对50百分位乘员保护效果较差,50百分位的THUMS假人和Hybrid-Ⅲ假人头部都与前排座椅发生二次碰撞,两种假人头部会受到AIS4等级的严重损伤,胸部会受到AIS3等级的重伤,且THUMS假人棘间韧带伸长率为202%,颈部也会受到韧带撕裂的损伤;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假人的损伤响应,验证了THUMS假人在损伤评价上的适用性和全面性。另外,约束系统参数分析显示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对胸颈部保护效果最优,佩戴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假人的胸部压缩量(32mm)、棘间韧带伸长率(193%)及黄韧韧带伸长率(48.5%)均为四种配置中对应损伤指标的最小值;普通安全带在约束乘员的同时,使得乘员胸颈部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气囊式安全带对头部的保护效果最优,其头部HIC_(15)(566)、颅内压力(56.6kPa)、颅内等效应力(4.9kPa)及颅骨等效应力(6.6kPa)均比另外叁种配置所对应的损伤指标要小,且能有效的降低肋骨骨折风险。为了提高该后排约束系统对50百分位乘员的约束效能,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进行后排约束系统的参数匹配优化,使得假人头部HIC_(15)、颅内压力、颅内等效应力及颅骨等效应力分别降低了62.4%、57.5%、32.8%及35.75%,优化目标加权损伤准则WIC值下降了32%,说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并验证了优化方案能同时兼顾5百分位乘员和50百分位乘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4)

张学荣,刘成,黄硕,殷文倩[5](2018)在《SUV翻滚模拟及其乘员约束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与开发出能够在翻滚碰撞中保护乘员的约束系统,针对某SUV车型,依据FMVSS208法规,采用有限元与多刚体相结合的方法,搭建了整车斜台翻滚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顶与地面接触时刻及对应时刻车顶溃缩变形量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引入HybridⅢ50th男性假人并佩戴叁点式安全带及配置侧安全气帘的情况下研究了约束系统的效用,结果表明,佩戴叁点式安全带在翻滚碰撞中能够对乘员躯干部分形成有效保护,但对头部与颈部的保护效果不佳;所开发的具有二级点火功能的翻滚安全气帘能对乘员头、颈部进行有效保护,在安全带配合安全气帘使用的情况下,头部合成加速度峰值减少68. 62%,颈部受力减少32. 90%,假人头部HIC36减少58. 10%。(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葛如海,林坡,洪亮[6](2018)在《基于能量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能量ridedown效率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ridedown效率的能量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寻找约束系统参数与乘员能量ridedown效率和乘员伤害之间的关系,搭建乘员伤害代理模型并对代理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乘员伤害WIC值为0. 365 8,比原车模型的WIC值0. 387 6降低了5. 62%。(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7](2018)在《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监督抽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范围: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等5个省、直辖市27家企业生产的27批次产品发布时间:2018年第3批抽查概况:对产品的动态试验、加载后带扣开启试验、标识检查、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检查、翻转、吸能性、材料燃烧特性、材料毒性8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本次抽查,有6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主要问题: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检查、材料燃烧特性、材料毒性等项目不符合标准(本文来源于《消费指南》期刊2018年11期)

杨杭,胡伟[8](2018)在《乘员侧约束系统对不同百分位假人的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汽车的约束系统基本上是基于Hybird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而开发的,对其他身材的人群几乎没有考虑,这就不能保证对其他人群也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因此研究约束系统对不同身材的乘员的保护效果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国内某自主品牌的SUV车型上,首先建立乘员侧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的正碰约束系统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随后研究该套约束系统对第5百分位假人的保护效果并进行优化,实现满足对不同身材的乘员具有保护效果的约束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该车型的约束系统对第5百分位假人的保护效果不如第50百分位假人;第二,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的伤害主要集中在上半身。通过对约束系统进行优化,女性假人头部HIC、胸部3ms、胸部压缩量分别减少了25.8%、7.4%、8.3%(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11-15)

李自成,王俊美,隗合雨,陈野[9](2018)在《客车正面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和损伤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模拟仿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客车正面碰撞中不同乘坐位置和不同约束条件下乘员损伤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客车上叁种典型的乘员约束条件:无安全带约束、两点式安全带约束和叁点式安全带约束,详细阐明了约束条件和座位位置对客车正面碰撞事故中乘员损伤部位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有利于提出合理的客车乘员约束系统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8年05期)

王福臣,曹建飞[10](2018)在《浅析汽车乘员约束系统领域专利申请概况及其检索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汽车乘员约束系统领域的专利申请,分别在中文库和外文库中进行了初步检索。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该领域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申请数量、国家分布、申请人状况等情况,获得该领域专利申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审查实践,总结了该领域专利申请检索的难点和重点,为该领域的检索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2018年09期)

乘员约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而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只针对单一工况,应对乘员保护要求已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乘员约束系统的保护功能,文章综合考虑了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种正面碰撞工况,结合试验设计、多种近似模型、多目标优化算法和可靠性优化方法,对乘员约束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在优化之前,对约束系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之后对约束系统参数进行了可靠性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MADYMO仿真验证。优化后的约束系统与原设计相比,明显提高了2种工况下的乘员保护功能,为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乘员约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徐建华.汽车座椅及其固定件强度测试由“静”转“动”[N].中国质量报.2019

[2].周鸣昊,李傲,谷先广.考虑多种工况的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维菁.车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研究与发展[J].中国汽车.2019

[4].陈坤.基于THUMS模型的正碰后排乘员损伤分析与约束系统优化[D].重庆理工大学.2019

[5].张学荣,刘成,黄硕,殷文倩.SUV翻滚模拟及其乘员约束系统的开发[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葛如海,林坡,洪亮.基于能量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研究[J].汽车工程.2018

[7]..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监督抽查)[J].消费指南.2018

[8].杨杭,胡伟.乘员侧约束系统对不同百分位假人的保护研究[C].第十五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9].李自成,王俊美,隗合雨,陈野.客车正面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和损伤仿真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

[10].王福臣,曹建飞.浅析汽车乘员约束系统领域专利申请概况及其检索的特点[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

论文知识图

燃油系统空间测量点位置初始方案前围板变形云图乘员约束系统智能乘员约束系统示意图乘员约束系统仿真1.5乘员约束系统垂直跌落试验台...

标签:;  ;  ;  ;  ;  ;  ;  

乘员约束系统论文_徐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