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云杉清洁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南京江苏210019
摘要:目前海上风电正在引发广泛关注,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稳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政策持续利好,海上风电行业将持续发展。本文对海上风电项目实施过程的关键设备选型关注的要点进行分析,从风电机组、风机基础、输电技术等方面为我国海上风电建设的项目实施,提供一些经验总结。
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机组;风机基础;输电技术;设备选型
0概述
目前海上风电正在引发广泛关注,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稳步提升,比较发达的丹麦、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2017年其海上发电的市场占有率约达到20%左右。根据中国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开工规模均达到百万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随着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地、经验的积累和经济性的凸显,我国海上风电持续推进,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黄金时代。我国大部分海域平均风速在8m/s以下,属于低风速海上风电场,中欧海上差异巨大,欧洲海上风电的发展经验不可照搬,本文对海上风电项目实施过程的关键设备选型关注的要点进行分析,从风电机组、风机基础、输电技术等方面为我国海上风电建设的项目实施,提供一些经验总结。
1风电机组
风电机组是海上风电项目中最重要的设备,具有“出生决定终身”的特点。风电机组设备选型一旦确定,将决定整个风电项目的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
中国能源局《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8MW-10MW陆/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技术,降低海上风电场的度电成本,实现5-6MW等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安装规范化和机组运维智能化。根据市场统计,2017年底,国内主流主机厂商全部推出5MW以上机型,2108年上半年的投标机型平均容量已经大于5MW,中国海上风电已经全面进入5-6MW的大容量单机时代。大容量机组在减少工程量,涉海面积,征海面积、降低风场集电海缆长度,在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据估算,当风轮直径由154m增加到171m提高,平均尾流损失可以减少6%左右,但是目前6MW以上的风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没有得到规模的应用验证,因此目前在风电机组选型时,需要厂址,风资源的特点,在进行模拟计算基础上,进行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确定。
风电机组的主流技术路线为鼠笼异步电机+齿轮箱+全功率变频器和永磁直驱+全功率变频。目前市场上主要风机厂家的技术路线如下表:
表1主流风机厂家技术路线
由表可知,在5MW以上的海上风电中,目前国内一线的三大风机厂家选用的是同一技术路线,主要是由于海上风电维护可达性差,永磁直驱机组省去齿轮箱,减少齿轮箱的机械故障,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其机组转速范围较宽,在低风速下发电量有一定优势。
2风机基础的选型
目前在海上风电场常见的基础形式主要包括:单桩基础、多桩基础、重力式基础及导管架群桩基础、漂浮式基础等。
其中单桩风机基础具有材料省、造价低、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海上风电场建设中被普遍采用。由于风机基础顶部法兰水平度的高精度要求,因此一般采用带过渡段的单桩基础,利用过渡段来调整打桩带来的偏差。江苏龙源如东150MW海上风电场一期示范工程中,首次采用无过渡段单桩作为风机基础进行无过渡段单桩基础施工,通过优化工艺,在沉桩过程中有效导向和纠偏,保证了打桩过程中的精度要求,降低成本和减少工期。
目前,风机厂家及设计院分别以塔筒-基础为界面进行迭代计算,塔筒基础设计强度裕度偏保守,建议进行塔筒-桩基一体化设计,通过海洋水文数据和评估,地质勘探和地基模型,特定场址的载荷优化,针对不同机位和载荷优化桩体结构,进行机,塔筒,基础,土壤整体一体设计,多轮迭代优化,通过风机-塔架-基础-地基系统的模态分析,,确保基础设计符合系统动力特性要求,避免传统塔筒桩基界面造成的过度设计,减少工程造价。
3海上输电技术选型
海上风电输电技术上可采用高压交流输电技术(highvoltageAC,HVAC)、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ighvoltageDC,HVDC)以及其他输电技术,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并网方式主要为高压交流输电方式。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风电场额定容量在400MW以内,离岸距离在70km之内可考虑采用高压交流输电传输方式。随着近海资源减少,海上风电项目势必向远海发展,厂址离岸距离增加,高压直流输电将在国内风电项目中得到应用。目前世界上采用直流输电的海上风电场均采用VSC-HVDC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海上接入优势在于无容性电流;风电场和交流电网故障隔离,实现相互解耦;提升供电质量。虽然柔性直流换流站成本高,但长距离电缆造价低;损耗低。
柔性直流输电的技术难点:
1)万吨级海上换流站建造及安装,紧凑型海上换流站紧凑化布置。
2)换流站平台采用整体运输、安装,抗震抗倾斜、抗振动的要求高;无人值守,可靠性要求高;
3)高压海底海缆及其附件的研制,长距离海底电缆铺设及保护技术;
4)防止风机并网等效阻抗与柔直等效阻抗发生振荡,引发大面积事故,需要对风机和柔直参数进行合理设计、避免风电与柔直振荡,如果存在振荡可能,需要将风机与柔直控制及参数“再塑”;
5)直流侧过电压,当陆上换流站向交流侧输出功率受限,风电场功率不能突变,产生功率盈余,累计在直流侧导致过压,需要配置合理的耗能支路来消耗盈余功率,同时与控制配合解决直流过电压问题;
6)柔直孤岛送出,交流系统故障期间,柔直应向无源网络提供相对稳定的交流电压,同时避免柔直自身换流器过流,合理的孤岛控制故障穿越策略是关键,同时故障期间应与交流保护密切配合,实现故障穿越。
4结论
虽然海上风电项目前景很好,但是项目开发技术门槛较高,受制于海上环境复杂,面临着高湿、高盐雾、高雷暴、海底冲刷等环境特点,因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差异性,确定关键设备的设备选型。在设备选型过程中,考虑设备经济性的同时,更应关注主设备海洋环境运行的适应性,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勇,孔祥威,白珂.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11):1862~1869.
[2]郄鑫,谢特列,杜商安.国内外海上升压变电站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中国科技成果,2014(23):43-46.
[3]维平,刘建军,赵战华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工程,2009,27(2):134~138.
[4]胡卫红,王鸿元.风电场建设与运行中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J]华北电力技术,2007(9):64-6
收稿日期:2018.7.28。
作者简介:
董博,男,硕士学位,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清洁能源工程技术应用,E-mail:dongbof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