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种查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东[1](2021)在《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大范围应用,社会智能化程度日渐加深。传统的人工证明打印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高校和企业开始着眼于自助证明打印的研究,开发了许多自助证明打印系统,推动了自助证明打印的发展。但是,这些自助证明打印系统只是把证明打印作为自助打印的一个功能实现,没有将系统特制化,而且,流程繁琐且没有与流行的分布式框架进行结合,处理效率不高且并发能力弱。针对这些问题,以开发一个易操作、高并发和高容错的特制化自助证明打印系统为目标,本论文设计并实现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分布式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论文首先对自助证明打印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确定本文所实现系统应该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梳理了自助证明打印系统所用到的SSM框架、Dubbo、Zookeeper和Mongo DB等技术。详细描述了该自助证明打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首先根据国内外现状中现有自助证明打印系统存在的问题,得出系统的实现内容及目标,依此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划分系统功能为不同功能模块,针对这些模块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接着,实现系统,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并部署维护;最后,总结整体工作流程并指出系统未来待优化的地方。经过开发部署,系统已在学校正式运行,更好的优化了处理流程和提高了处理效率。
刘楚清[2](2021)在《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能够对人们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此类疾病患病后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又极易突然发病,且致死率较高,病情发作后的最佳救治时间十分有限。若依赖于传统方式,前往医院使用特定的医疗器械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后,再对数据进行人工诊断与分析,实时性差且成本较高。当前可穿戴设备能够为人们提供近乎无感的生理数据采集服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远距离人体健康监护系统的不断发展,研发能够满足生理参数远程实时监测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健康数据服务平台领域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研究了针对海量健康数据的存储方案,完成了平台所包含的健康数据管理系统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开发测试及部署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了健康数据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实现架构。本文采用B/S模式搭建健康数据服务管理系统,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活动管理、设备数据、设备地图、设备告警、日志监测等多个系统模块,实现了登录鉴权、数据范围设置、健康数据的可视化、健康状况异常告警等功能,方便对于用户的生理指标进行集中监护,能够及时地对于用户的异常健康状态进行告警和及时处置。2.研究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设计了关系型数据库与时序数据库混合存储方案。针对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系统处理实时性要求高、用户规模庞大等特点,本文将海量健康数据存储至时序数据库中,使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得到妥善存储,提高了健康数据的实时存储、检索能力,使系统的健康数据实时处理得以实现。3.研究了实时消息推送技术,实现了实时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研究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协议,基于跨平台技术进行移动客户端部分的开发,利用蓝牙对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并通过HTTP传输至服务器端,实现了数据从短距离到远程的中继传输。4.完成了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开发,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优化和部署。本文搭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能够为多个场景下的日常监测及健康保健需求提供技术支撑。经测试,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功能完备、可靠性高、安全性强、时延低、故障率低、平台无关性等优良的性能。
胡皓翔[3](2021)在《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研究越来越深入,相关技术正逐步赋能于嵌入式设备,为其提供更强的计算分析能力。深度学习环境部署和目标检测模型训练对于嵌入式开发人员存在着一定的行业门槛。当前,公交运营监控管理中也逐渐应用嵌入式目标检测。因此,为了降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的应用难度,本文提出了一个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设计方案,从而提供了一个具备较强通用性的、操作流程简便化的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使其可以用于多种公交监控管理相关的场景。该平台同时具备设备管理和目标检测模型训练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一个适用于公交运营监控管理的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本文设计的该平台应兼具设备(车载、路侧等设备,下同)管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训练测试能力的平台,可适用于嵌入式目标检测场景。本文设计的该平台应具备在线推送模型、配置文件、参数的能力;设备快速注册到平台的能力;具备视频和文本形式展示目标检测结果的能力;具备简化的统一的清晰的模型训练流程的能力。2.实现平台各功能模块并在实际场景中进行验证首先,本文实现的该平台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中心服务端、嵌入式端、文件服务器、转发服务器。中心服务端主要提供了平台所需的相关服务和同用户交互的能力;嵌入式端主要提供了嵌入式目标检测能力和接收命令、上传检测结果能力;文件服务器主要提供了模型和配置文件储存和管理能力;转发服务器主要提供了转发检测后视频流能力。接着,本文针对平台中的四个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模块测试,证明该平台提供的相关能力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最后,本文针对公交站台监控场景和车内拥挤度检测场景,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场景测试,证明该平台可以满足公交运营监控管理场景的相关需求。3.设计一种级联特征检测算法,解决车内拥挤度检测场景问题首先,为评价车内拥挤度,本文设计了一种级联特征检测算法。该算法先通过目标检测算法得到场景中的关键目标,在经过中间连接块转化为掩模图,最后通过分类网络得到拥挤度评价结果。接着,本文进行了最优检测算法选择的实验,Yolov3以67.9%的准确率和68.0fps,在精度和速度的综合考虑下优于其他算法;本文又进行了最优分类网络选择的实验,AlexNet以82.7%的准确率和512.90fps,在精度和速度的综合考虑下优于其他网络。最后,本文选择Yolov3和AlexNet作为级联特征检测算法中的检测算法和分类网络。
赵晓庆[4](2021)在《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管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污染源是环境治理的症结所在,在其自动监测过程中,数据是显示污染物浓度的重要依据,更是有关部门征收排污费、污染源企业之间进行碳排放权等金钱交易的主要参考。因此监测数据的质量尤为重要。但是部分企业在法律、政策等多重压力以及排污处罚和金钱交易等诱惑下,在监测过程中通过隐匿运行状态、篡改工作参数、植入数据造假软件等各种手段弄虚作假,使数据异常、缺失,严重影响了准确性处罚和合法化交易,让环保人员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排污情况。虽然传统的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数据报表等基本业务模块,但是存在功能单一、数据异常检测不足、数据缺失补遗不全等问题。本文针对污染源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异常、缺失等问题以及传统监测系统中的不足,研究并实现了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管控系统。该系统是一套综合性的软件系统,实现了“一平台、一监测、一地图、一管控、一套数”5个“一”的构建。系统对污染源进行广覆盖、多功能、全方面的自动监测,能够有效检测异常数据,有效补遗缺失数据,有效监测不法企业的部分作假手段,有效进行动态管控,能够为环保人员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数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污染源数据异常问题,分别分析了传统的检测方式及新传输标准中提出的检测方法的不足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多种异常形式的数据异常检测模型。本模型中除标准中新增的检测方法外,提出基于模糊C均值算法(Fuzzy C-mean,FCM)的智能检测方法,设计应用实验并进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检测不足、效率低等问题,且能对多种异常进行有效检测,并将该模型在系统功能中实现。(2)针对污染源数据缺失等问题,分析了传统补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技术规范修约方法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适用于多种缺失、无效的数据修约模型。本模型除国家技术规范文件提出的两种修约方法外,提出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模型)进行智能化数据预测补缺,进行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实验分析表明本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修约不全面、脱离实际应用等问题,且能对多种缺失进行有效补遗,并在系统功能中实现。(3)通过对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调研,将此监测系统的设计规模趋向于省域级监控。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解决了监控中接入点多、数据量多、通信负载大等问题。同时分别设计不同的服务器,构建数据存储模型,建立35张数据库表,设计并实现了污染源管理、地图展示、“三同时”的动态管控、数据异常检测、数据修约补遗等24个功能模块。系统达到了多功能、多角度、多方面的污染源自动监测。该系统在项目组实际运行四个多月,表明系统的稳定性好、实用性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易坤[5](2021)在《基于短视频的用户画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软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户数据的采集与挖掘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用户画像作为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它将具体信息抽象成标签,通过标签来描述用户特征。目前,针对于用户画像分析,用户标签单一往往导致用户分析不精确,大数据计算复杂,消耗时间长,并且针对不同的软件应用来说,用户的数据差异较大,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统计和计算。本文针对短视频应用,分析特定用户数据,使用基础属性、设备属性、行为属性等来分类用户,使用数据引擎来优化大数据查询和计算,最终使得该系统更加精确和高效。首先,对用户画像背景和研究现状深入调研,总结以往系统的特点和不足,了解用户画像适用的场景和用途。接着,针对该系统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分析总结系统的功能需求。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计,将系统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分析看板、人群洞察、作者类目和画像查询。分析看板模块通过在线和离线的方式分析用户数据;人群洞察模块将一组用户划分为人群,提供人群的创建和管理;作者类目模块分析发布短视频用户的信息。之后,基于Spring实现各功能模块,并使用Click House为数据引擎优化实时计算速度,采用多种数据库方式存储。开发完成后,对系统做充分的测试,包括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用户画像系统运行稳定,在业务方面权限分明、功能完整。在系统设计方面,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为后期的开发和维护提供了便捷。
王鑫[6](2021)在《物联网实训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理念的迅速发展,市面上增加了大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在推进物联网产业的进程中,急需大量熟悉专业技术,具备开发与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物联网专业与希望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学生带来挑战。本文基于物联网的思想与架构,设计并实现了物联网实训系统。该系统具有完整的结构,集成多种通信方式、多种传感器、多种执行器,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联网架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联网实训系统主要由测控终端、网关、实训系统服务器以及用户终端四部分组成。测控终端由主控模块、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执行器模块组成。测控终端利用采集模块获取传感数据,控制执行器模块,利用无线通信模块与网关通信。网关由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串口屏和有线通信模块组成。网关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测控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在串口屏上显示测控终端采集到的传感数据,再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模块与实训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实训系统服务器实现的功能包括:与网关通信、数据处理、数据库连接与管理以及与用户终端通信等功能。用户终端分别基于Windows系统和安卓系统进行设计,其功能包括:与实训系统服务器通信功能、数据查询与显示功能、修改测控终端阈值功能等。研发尾期,利用白盒与黑盒的测试原理与方法对测控终端、网关、实训系统服务器和用户终端进行逻辑和功能方面的完整性测试。最后,整理了针对该实训系统详细和丰富的实验指导。
代梓硕[7](2021)在《基于贝叶斯网和知识图谱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文中指出化学工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安全生产对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而化工过程的故障诊断是保证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及时准确地定位故障并采取对应措施能够大大降低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和效益损失。本文面向化工生产过程的故障监测、故障报警、根源故障变量追溯和故障维修等故障诊断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由生产数据到维修方案的实现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采集数据具有维度高、耦合性强且缺少故障标签的特点,常规方法难以对工作状态做出准确判断。本文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的化工过程故障监测方案,建立生产过程的贝叶斯网模型,监测各变量的工作状态,完成根源故障变量追溯。以TE过程数据为案例进行验证,检验了模型的推理效果和根源故障变量追溯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故障监测,可及时报警并给出准确故障定位,为快速排除化工过程故障提供依据。(2)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故障维修方案制定多依靠工程人员的生产经验或技术手册,具有自适应能力差、缺乏针对性等缺点。本文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故障诊断中,实现监测结果与故障知识间的连接,综合化工生产相关内容,建立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并确立故障信息查询路线,实现故障维修方案的自动化制定。以TE过程的故障工况为例,由查询结果得到的维修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构建的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能够自动生成准确维修方案,提升故障排除的快速性和可靠性。(3)针对知识图谱编辑的专业性限制多、操作难度高和操作平台固定等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化工过程故障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管理、化工过程故障知识管理和用户管理的功能。同时,对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统实用性,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的易用性,降低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的使用门槛,为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刘一鹤[8](2021)在《智慧管廊云平台数据运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智慧管廊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分支之一。智慧管廊云平台利用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了对地下管廊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管廊综合治理水平。本文以智慧管廊云平台作为基础,设计实现了可配置埋点、日志规则告警、异常日志告警等功能。为有效检测智慧管廊云平台运行情况,本文从运营分析、日志管理、异常告警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管廊云平台数据运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运营分析模块。为提升对智慧管廊云平台的用户使用情况的了解,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户行为监测方案,通过装饰器语法糖和定制化脚本实现了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根据提前配置的埋点元素信息作为决定是否持久化存储的前提条件。相较于常见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方式,本方案避免了业务代码的入侵以及大量的资源浪费。最终,用户行为数据结合Echarts等工具进行多维度的直观呈现,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数字化依据。(2)优化了系统的日志架构,本文提出了基于Filebeat的智慧管廊云平台中日志收集方案,降低了 CPU使用率和内存占用率。为了提高智慧管廊云平台服务器的有效监测效率,结合日志系统架构,本文提出了基于Metricbeat的服务器性能检测方案,借助Kibana可视化呈现性能状态,采用ElastAlert设置告警规则,定时查询ElasticSearch中日志记录变化,根据触发规则生成告警邮件,实现智慧管廊云平台的有效监测,提高了智慧管廊云平台的检测效率。(3)设计并实现了异常告警模块。在服务运行过程中,存在标识为正常的信息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可能,有效检测和区分这些信息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ne-class SVM算法的智慧管廊云平台的异常告警检测方案,通过分析日志记录,检测其合理性,实现了智慧管廊云平台异常记录产生时及时告知运维人员,提高了智慧管廊云平台的可靠性,提升了系统性能。
陈甲伟[9](2021)在《面向食品安全的物联网网关及追溯系统研发》文中指出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确保绿色、无公害、安全的食品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国际重大活动或会议的食品来源,更应该确保安全。但是目前大多数食品溯源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缺点:1、食品溯源信息完整性不够;2、溯源系统多是中心化,导致溯源信息易篡改、删除、伪造;3、溯源信息传输安全性低,信息易被截取、泄漏;4、大多数食品难以做到对单个食品进行追溯,溯源效率低。导致供应食品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并且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难以确定责任主体,因此为了解决溯源系统的信息完整性差、中心化、信息传输安全性低、单体溯源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溯源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食品生长环境进行溯源。针对目前大多数食品溯源系统存在的溯源信息完整性不够的问题,本文提出对食品的所有信息进行溯源,主要包括食品的环境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降雨等信息;“交易”信息包括:运输、仓储、检测、加工,实现对食品的全链条信息溯源,确保信息的完整性。(2)基于区块链实现食品溯源信息的存储。相较于传统的中心化溯源系统,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存储方式有效的解决数据易篡改、易伪造、易删除的缺点,并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再利用区块链权限的划分,实现各组织查询相应的数据,避免数据的泄漏,保证了溯源信息的完整度以及安全性。(3)基于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技术实现对溯源信息的加密传输、存储。目前大多数溯源系统对溯源信息以明文方式存储,易导致溯源信息的泄漏,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本文提出对溯源信息进行加密存储,为了防止固定密码的泄漏,本文采用随机密钥周期更新的方式对溯源信息加密,为防止密钥的泄漏,利用区块链实现对密钥的存储,保证的溯源信息的安全性。(4)基于QR-Code实现对食品进行一码一物追溯。针对传统的一码多物溯源方式,难以实现对单体食品进行精准定位,本文对每个食品设计构建专属编码,实现对单个食品进行信息的溯源及追溯,提高了食品的溯源效率。
王少丽[10](2021)在《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目前,航空装备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航空装备相关实验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航空装备的质量管理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航空装备产业的发展,单一航空装备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对于实验人员和研发人员而言,在技术和工程应用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凭借以往根据实验人员自身经验或者纸质版文档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传统研发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科技形式。因此,对于航空装备产业相关的工程数据和维护资料的合理储存和运用便成了当务之急。所以,本论文将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大数据的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以帮助航空装备产业相关的研发人员更好的对航空装备的质量进行分析和预测。面对当前装备数量和装备信息爆发增长的情况,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将帮助研发和维护人员分析航空装备的质量问题和维护航空装备故障案例数据。本平台主要实现的功能是航空装备质量问题案例的分析及检索功能,本功能拥有故障案例分析能力,该能力将着重于做基于大数据的航空装备故障案例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和对用户搜索信息做智能推荐相关的分析功能。该功能同时提供了非常多样的数据查询方式,包括基于大数据的全文模糊检索和分析功能,多种维度如时间、产品、单位的模糊检索功能。本平台在大数据可视化展示方面,为使用人员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和操作功能,方便使用人员快速了解数据和发现案例之间的关系。使用人员可通过简便易操作的可视化界面,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和查看系统分析结果。本平台在数据控制管理方面,将设计一站式的基于RBAC数据角色权限控制功能。同时,本平台提供了后台应用,具有数据录入分析功能,便于对案例教训进行分析和维护。可有效提升质量问题的经验积累和教训提炼能力。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现已成功研发完毕,并正式投入生产环境使用。该平台在某研究所得到了成功实践,在航空装备故障的分析和维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航空装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多种查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种查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状分析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和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SSM框架 |
2.1.1 Spring |
2.1.2 Spring MVC |
2.1.3 My Batis |
2.2 分布式技术 |
2.2.1 Dubbo |
2.2.2 Zookeeper |
2.2.3 Mongo DB |
2.3 Tomcat |
2.4 Maven |
2.5 CAS认证技术 |
2.6 数据库技术 |
2.6.1 Oracle |
2.6.2 Redis |
2.7 前端框架技术 |
2.8 Nginx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2 核心业务流程 |
3.2.1 后台打印业务流程 |
3.2.2 自助终端打印业务流程 |
3.2.3 个人工作台打印业务流程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用户登录模块分析 |
3.3.2 打印管理模块分析 |
3.3.3 系统管理模块分析 |
3.3.4 个人成绩单打印应用模块分析 |
3.3.5 个人在读证明打印应用模块分析 |
3.3.6 证明预览模块分析 |
3.3.7 证明列表展示模块分析 |
3.3.8 证明打印模块分析 |
3.3.9 证明文件验证管理模块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1 易用性需求 |
3.4.2 安全性需求 |
3.4.3 扩展性需求 |
3.4.4 性能需求 |
3.5 系统特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概要设计 |
4.1.1 系统逻辑架构图 |
4.1.2 系统技术架构图 |
4.1.3 系统拓扑架构图 |
4.1.4 接口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4.2.2 数据库表设计 |
4.3 详细设计 |
4.3.1 后端自助打印平台 |
4.3.2 自助打印终端 |
4.3.3 个人工作台 |
4.3.4 验证系统 |
4.3.5 打印接口详细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现与测试 |
5.1 环境部署 |
5.1.1 开发环境 |
5.1.2 运行环境 |
5.1.3 相关配置文件信息 |
5.2 系统实现 |
5.2.1 数据库实现 |
5.2.2 打印接口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概述 |
5.3.2 测试方法 |
5.3.3 测试环境与工具 |
5.3.4 测试流程 |
5.3.5 功能测试用例及结果 |
5.3.6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健康数据服务平台概述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
2.2.1 系统基本功能 |
2.2.2 信息管理功能 |
2.2.3 设备数据详情功能 |
2.3 技术设计分析 |
2.3.1 系统构建技术 |
2.3.2 数据存储技术 |
2.3.3 实时消息传输技术 |
2.3.4 跨平台技术 |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健康数据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健康数据服务平台整体设计 |
3.2 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
3.3 数据模型设计 |
3.3.1 系统基本功能数据模型设计 |
3.3.2 核心业务功能数据模型设计 |
3.3.3 时序数据库设计 |
3.4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
3.4.1 系统权限功能设计与实现 |
3.4.2 系统其他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
3.5 信息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5.1 集体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5.2 活动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 健康数据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1 设备数据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2 设备告警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3 设备地图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4 设备日志功能设计与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4.1 移动客户端整体结构 |
4.2 可穿戴设备概述 |
4.2.1 可穿戴设备使用方法 |
4.2.2 数据传输协议 |
4.3 核心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1 设备绑定功能设计与实现 |
4.3.2 设备测量功能设计与实现 |
4.3.3 健康数据近距离传输设计与实现 |
4.3.4 健康数据远程通信传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1 系统部署 |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测试方案 |
5.2.2 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
5.2.3 移动客户端功能测试 |
5.2.4 系统性能评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期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内成果目录 |
附录 |
(3)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论文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中心服务端相关技术 |
2.1.1 前端相关技术 |
2.1.2 后端相关技术 |
2.2 嵌入式端相关技术 |
2.3 模块间通信技术 |
2.4 目标检测相关算法 |
2.4.1 SSD算法 |
2.4.2 YOLO算法 |
2.4.3 相关分类网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架构设计 |
3.1 嵌入式目标检测场景需求分析 |
3.2 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架构 |
3.3 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分模块设计 |
3.3.1 目标检测平台中心服务端 |
3.3.2 嵌入式目标检测端 |
3.3.3 平台辅助服务端 |
3.4 模型、文件和参数推送模块设计 |
3.5 设备快速部署模块设计 |
3.6 检测结果评估模块设计 |
3.7 训练测试模块设计 |
3.8 其它功能模块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实现 |
4.1 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接口设计 |
4.1.1 平台中心服务端微服务接口 |
4.1.2 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实体存储格式 |
4.1.3 中心服务端SofaRPC服务接口 |
4.1.4 目标检测视频流地址格式 |
4.1.5 MQTT上传与下发消息格式 |
4.1.6 模型、配置文件存储地址 |
4.2 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分模块功能测试 |
4.2.1 目标检测平台中心服务端 |
4.2.2 嵌入式目标检测端 |
4.2.3 平台辅助服务端 |
4.3 模型、文件和参数推送模块实现 |
4.4 设备快速部署模块实现 |
4.5 检测结果模块实现 |
4.6 训练测试模块实现 |
4.7 其他功能模块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验证 |
5.1 平台部署 |
5.2 公交站台场景验证 |
5.2.1 场景概述 |
5.2.2 平台应用 |
5.3 车内拥挤度场景验证 |
5.3.1 场景概述 |
5.3.2 算法设计 |
5.3.3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管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章 污染源数据异常检测模型研究 |
2.1 传统的数据异常检测 |
2.2 数据异常的表现形式 |
2.3 数据异常检测模型 |
2.3.1 运行状态检测方式 |
2.3.2 工作参数检测方式 |
2.4 FCM算法检测数据异常 |
2.4.1 FCM算法原理 |
2.4.2 FCM算法应用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污染源数据修约模型研究 |
3.1 数据缺失原因 |
3.2 数据修约模型 |
3.2.1 技术规范修约 |
3.3 ARIMA模型原理 |
3.3.1 ARIMA模型结构 |
3.3.2 ARIMA模型性质 |
3.3.3 ARIMA模型建模步骤 |
3.4 ARIMA模型应用与分析 |
3.4.1 ARIMA模型应用 |
3.4.2 ARIMA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管控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平台管理模块 |
4.2.2 自动监测模块 |
4.2.3 动态管控模块 |
4.2.4 数据异常检测模块 |
4.2.5 数据修约模块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管控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 |
5.1.1 平台管理模块 |
5.1.2 自动监测模块 |
5.1.3 动态管控模块 |
5.1.4 数据异常检测模块 |
5.1.5 数据修约模块 |
5.2 系统测试 |
5.2.1 测试环境与配置 |
5.2.2 测试方案与规划 |
5.2.3 功能测试 |
5.2.4 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5)基于短视频的用户画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关键技术研究 |
2.1 软件工程的面向对象方法 |
2.2 Spring架构介绍 |
2.2.1 Spring核心功能 |
2.2.2 Spring MVC框架 |
2.3 React架构介绍 |
2.3.1 React的优势 |
2.3.2 React核心概念介绍 |
2.4 Click House列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3 需求分析 |
3.1 系统目标用户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1 经济可行性 |
3.2.2 技术可行性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分析看板功能 |
3.3.2 人群洞察功能 |
3.3.3 作者类目功能 |
3.3.4 画像查询功能 |
3.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1 数据隐私 |
3.4.2 数据库安全性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架构 |
4.3 子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登录模块 |
4.3.2 分析看板模块 |
4.3.3 人群洞察模块 |
4.3.4 作者类目模块 |
4.3.5 画像查询模块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Hive数据库设计 |
4.4.2 My SQL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登录模块实现 |
5.2 权限相关实现 |
5.3 分析看板模块实现 |
5.3.1 实时人群分析 |
5.3.2 离线人群分析 |
5.3.3 地域分析 |
5.4 人群洞察模块实现 |
5.5 作者类目模块实现 |
5.5.1 作者排行 |
5.5.2 作者查询 |
5.5.3 我的分组 |
5.6 画像查询模块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功能测试 |
6.2 性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物联网实训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方案设计 |
2.3 测控终端模块选型 |
2.3.1 主控模块选型 |
2.3.2 采集模块选型 |
2.3.3 无线通信模块选型 |
2.4 网关模块选型 |
2.4.1 主控模块选型 |
2.4.2 无线通信模块选型 |
2.4.3 有线通信模块选型 |
2.4.4 串口屏选型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实训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1 测控终端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2 网关硬件设计与实现 |
3.2 实训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3.2.1 测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
3.2.2 网关软件设计与实现 |
3.2.3 实训系统服务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3.2.4 用户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四章 系统调测与实验指导 |
4.1 测控终端调测 |
4.1.1 采集模块调试 |
4.1.2 无线通信模块调试 |
4.1.3 测控终端测试 |
4.2 网关调测 |
4.2.1 无线通信模块调试 |
4.2.2 有线通信模块调试 |
4.2.3 串口屏调试 |
4.2.4 网关测试 |
4.3 实训系统服务器调测 |
4.4 用户终端测试 |
4.4.1 手持终端APP测试 |
4.4.2 PC端软件测试 |
4.5 系统联调 |
4.6 实验指导 |
4.6.1 GPIO实验 |
4.6.2 Systick时钟计时实验 |
4.6.3 E2PROM读写实验 |
4.6.4 DMA实验 |
4.6.5 EXTI外部中断实验 |
4.6.6 ADC转换实验 |
4.6.7 OLED显示实验 |
4.6.8 USART串口收发实验 |
4.6.9 继电器驱动实验 |
4.6.10 PWM输出实验 |
4.6.11 RTC时钟实验 |
4.6.12 温度测量实验 |
4.6.13 湿度测量实验 |
4.6.14 空气质量测量实验 |
4.6.15 LoRa通信实验 |
4.6.16 ZigBee通信实验 |
4.6.17 WiFi通信实验 |
4.6.18 以太网通信实验 |
4.6.19 串口屏实验 |
4.6.20 LoRa测控终端综合实验 |
4.6.21 ZigBee测控终端综合实验 |
4.6.22 网关综合实验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贝叶斯网和知识图谱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2.2 贝叶斯网研究现状 |
1.2.3 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背景知识概述 |
2.1 化工过程故障 |
2.1.1 化工过程故障模式 |
2.1.2 化工过程故障处理 |
2.2 田纳西伊斯曼过程 |
2.2.1 田纳西伊斯曼模型 |
2.2.2 田纳西伊斯曼数据集 |
2.3 贝叶斯网原理及应用 |
2.3.1 贝叶斯网原理及组成 |
2.3.2 贝叶斯网建模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贝叶斯网的化工过程故障监测 |
3.1 基于贝叶斯网的化工过程故障监测方案 |
3.2 贝叶斯网模型建立 |
3.2.1 贝叶斯网结构学习 |
3.2.2 贝叶斯网参数学习 |
3.3 基于推理结果的状态判定和根源故障追溯 |
3.3.1 故障分析指标选定 |
3.3.2 工作状态判定 |
3.3.3 根源故障变量追溯 |
3.4 仿真案例研究 |
3.4.1 数据预处理 |
3.4.2 TE过程贝叶斯网模型学习验证 |
3.4.3 状态判定和根源故障追溯检验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的维修方案制定 |
4.1 维修方案制定流程 |
4.2 贝叶斯网推理结果节点建立 |
4.3 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建立 |
4.3.1 化工厂知识建模 |
4.3.2 过程变量知识库建立 |
4.3.3 故障知识库建立 |
4.3.4 化工过程故障知识图谱连接 |
4.4 故障信息查询及维修方案制定 |
4.5 本章小结 |
5 化工过程故障知识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设计原则 |
5.1.2 系统功能确定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模块设计 |
5.2.2 模块功能流程设计 |
5.2.3 数据库设计 |
5.3 系统实现 |
5.3.1 软件开发相关技术 |
5.3.2 系统总体架构 |
5.3.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智慧管廊云平台数据运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用户行为信息 |
1.2.2 日志数据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论文中涉及相关技术 |
2.1 智慧管廊云平台 |
2.2 开发框架 |
2.3 Echarts |
2.4 跨域技术 |
2.5 Elastic Stack及相关技术 |
2.6 相关算法 |
2.6.1 Word2Vector词向量 |
2.6.2 PCA |
2.6.3 one-class SVM |
2.7 HDFS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慧管廊云平台数据运营模块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
3.1 数据运营模块需求分析 |
3.1.1 功能性需求 |
3.1.2 非功能性需求 |
3.2 数据运营模块总体方案设计 |
3.2.1 数据运营模块总体架构设计 |
3.2.2 数据运营模块系统功能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慧管廊云平台数据运营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运营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1 文档管理 |
4.1.2 埋点配置管理 |
4.1.3 行为数据采集 |
4.1.4 报表分析 |
4.2 日志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日志收集优化的设计与实现 |
4.2.2 性能监测的设计与实现 |
4.2.3 规则告警的设计与实现 |
4.3 异常告警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日志收集模块 |
4.3.2 预处理模块 |
4.3.3 模型训练过程 |
4.3.4 模型检测模块 |
4.4 数据运营非功能性需求设计与实现 |
4.4.1 系统性能需求的设计与实现 |
4.4.2 安全性需求的设计与实现 |
4.4.3 复用性需求的设计与实现 |
4.4.4 可拓展性需求的设计与实现 |
4.4.5 易用性需求的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管廊云平台数据运营模块系统测试 |
5.1 开发测试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2.1 运营分析子模块 |
5.2.2 日志管理子模块 |
5.2.3 异常告警子模块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9)面向食品安全的物联网网关及追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技术方案 |
2.1 需求分析 |
2.2 技术路线 |
2.3 技术方案 |
2.3.1 网关的技术需求 |
2.3.2 溯源编码的设计与选型 |
2.3.3 溯源软件的技术需求与设计 |
2.3.4 溯源数据库的技术需求分析 |
2.3.5 云服务器的技术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食品溯源系统的安全设计 |
3.1 区块链技术 |
3.1.1 区块链概念 |
3.1.2 区块链核心技术 |
3.1.3 区块链的设计及搭建 |
3.2 AES加解密技术 |
3.2.1 AES加密算法基本原理 |
3.2.2 AES加密方式及工作模式 |
3.2.3 加密模式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食品溯源系统平台设计 |
4.1 溯源软件功能分析 |
4.2 食品溯源软件功能设计与开发 |
4.2.1 专属编码生成设计 |
4.2.2 账户管理模块设计 |
4.2.3 溯源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2.4 数据加密模块设计 |
4.2.5 数据传输存储模块设计 |
4.2.6 信息查询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及搭建 |
4.3.1 溯源数据结构分析 |
4.3.2 溯源数据库结构设计与搭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溯源信息采集网关及云端开发 |
5.1 网关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
5.1.1 图形化编程 |
5.1.2 有线采集 |
5.1.3 无线采集 |
5.1.3.1 WIFI |
5.1.3.2 蓝牙 |
5.1.3.3 Zigbee |
5.1.4 数据存储、上云 |
5.2 云服务器设计开发 |
5.2.1 数据规则 |
5.2.2 可视化界面 |
5.2.3 数据存储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相关技术 |
2.1 Spring Boot框架 |
2.2 Elastic Search |
2.3 JQuery |
2.4 My SQL |
3 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系统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2 用例分析 |
3.3 数据流分析 |
3.4 核心功能模块分析 |
3.4.1 装备质量管理 |
3.4.2 故障案例管理 |
3.4.3 故障案例分析 |
3.4.4 权限控制 |
4 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系统设计 |
4.1 架构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概念结构设计 |
4.2.2 逻辑结构设计 |
4.3 核心模块设计 |
4.3.1 装备质量管理 |
4.3.2 故障案例管理 |
4.3.3 故障案例分析 |
4.3.4 权限控制 |
4.4 系统算法设计 |
4.5 系统安全设计 |
5 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系统实现 |
5.1 装备质量管理 |
5.2 故障案例管理 |
5.3 故障案例分析 |
5.3.1 可视化展示 |
5.3.2 热词搜索 |
5.4 权限控制 |
5.5 系统算法实现 |
6 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系统测试 |
6.1 测试理论 |
6.2 测试用例 |
6.2.1 功能性测试 |
6.2.2 兼容性测试 |
6.2.3 性能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多种查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小东. 兰州大学, 2021(12)
- [2]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楚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嵌入式目标检测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D]. 胡皓翔.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管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赵晓庆. 山东工商学院, 2021(12)
- [5]基于短视频的用户画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易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物联网实训系统设计[D]. 王鑫.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7]基于贝叶斯网和知识图谱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D]. 代梓硕.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智慧管廊云平台数据运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刘一鹤.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面向食品安全的物联网网关及追溯系统研发[D]. 陈甲伟.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10]航空装备故障管理与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王少丽.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