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学校组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组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组织,个案,学校,泉州市,厦门市,福州人。

学校组织文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闫洁[1](2019)在《组织文化视野下学校愿景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愿景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范围内学校管理实践的生动发展,使学校逐渐展现出自主性、创造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就学校而言,愿景是整个学校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学校发展的蓝图,它概括了学校的发展目标、理念和价值观。有效愿景具有前瞻性、持久性、明确性、独特性等特点,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湛一鸣[2](2019)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因此,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之举。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在引领长江经济带教育发展,践行中部崛起战略中有重要地位。尽管武汉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走在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距离优质均衡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探索中心城区“薄弱学校”优质发展之路,尤其是聚焦学校组织文化变革的真实历程,以此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借助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H区的改制学校(简称G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中学变革历程有关文本搜索,以及对相关教育领导、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展现G中学组织文化变革的真实图景。论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对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变革、学习共同体,及学习共同体与组织文化变革的关系研究。第二章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选取的样本。第叁章集中阐述了G中学组织文化的变革历程。本章运用组织变革的叁阶段理论,阐述了G中学组织文化变革的“解冻——变革——再冻结”叁个阶段的历程。通过前教委主任、校长、教师和家长的访谈,透视曾经的G中学为什么相对“薄弱”,G中学何时及何以被称为“优质”?第四章探索G中学组织文化变革的动力,既包括学校外部政策影响,也有学校内部组织文化之变革,总体看,在影响学校发展过程中,来自学校内部的组织文化变革更为根本。其具体的路径包括:通过理念文化变革,形成共同愿景;借助制度文化变革,为学习共同体提供支撑;以课程文化变革为核心,为学习共同体搭建载体;教研文化变革、家校文化变革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保障、营造了外部环境。第五章是结论与反思。提出了目标是前提、校长是灵魂、融合是关键、改变教师是根本,形成学习共同体是标志的结论;提出了教师队伍、校长领导力、评价引导等反思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梁泳诗,赵敏[3](2019)在《随迁子女的学校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基于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融合教育已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透过行为融合、观念融合、理念融合叁层次来分析广东省广州市某小学融合教育的现状、结构与内容,提出有效实施学校融合教育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9年08期)

马冬[4](2018)在《散杂区民族学校文化生态与组织文化质性研究——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民族学校文化生态与组织文化质性问题,发现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民族学校存在的问题是缺少熟知民族文化的老师,过于依赖于上级部门等;为提升民族学校的文化生态与组织文化水平,应从塑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校园精神,树立为振兴东北而奋斗的校园精神入手,尤其是要重视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留住本地培养的优秀教师人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8年06期)

庄惠芬[5](2018)在《学校组织文化转型催生团队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的发展在于激发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文化的转型可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主要有叁个方面的路径:一是组织转型,通过共同愿景、角色转换、阶梯建构、权力制衡等方面实现价值和自我的领导;二是机制转身,通过一个宗旨、两种思维、叁个平台、叁项机制的设计促进团队思维方式的建构;叁是行动转变,育人主体多元、成长时空开放、学习方式弹性等措施促进学校育人模式的创生。(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8年90期)

崔超[6](2018)在《马克思主义组织文化思想与当代高等学校组织文化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组织文化思想揭示了组织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多样性和先进性等特征,是人类为了追求共同利益,以组织的形式参与实践活动,并以此增长、累积、传承经验的总和,作用于组织及组织内部各个成员,决定着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组织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高校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既是高校领导集体所塑造的价值观念,也是高校组织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理想信念,更是由各种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组织文化思想为指导推动当代高校组织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既能够实现高校组织成员的个人需要与高校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又能够化解高校组织内部权威与民主间的矛盾,还能够实现高校组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8年07期)

吴铎思[7](2018)在《福建:工人文化宫的变迁与坚守》一文中研究指出职工拔河比赛、职工快闪、职工艺术家书画摄影展……近期,福州市工人文化宫的日程安排满满当当。不仅如此,娱乐休闲、商家促销同台共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工人文化宫在时代的变迁中,重新跟上步伐。可以说,曾经,工人阶级的成长,受益于工人文化宫;而工业化(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8-06-26)

张燕[8](2018)在《组织文化视角下中职学校教师激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各所中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如何调动中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以马斯洛需要层次和组织文化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根据中职教师的现实激励情况,从组织文化角度分析影响教师激励情况的原因,确定中职教师的激励原则与激励措施。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激励的核心要义。本部分探究了激励与教师激励,中职学校教师激励的重要性和组织文化与教师激励的关系。第叁部分中职教师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部分认真分析中职院校激励现状,通过相关数据处理,总结出中职教师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文化氛围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理想、学校政策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和人际关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大等。第四部分从学校组织文化角度分析中职教师激励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本部分主要从学校组织文化的视角分析影响中职教师激励的原因。基于此,针对上部分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分析影响中职教师激励的组织文化原因,主要有:学校文化氛围不浓厚、学校政策不完善和人际关系有待改善等。第五部分以学校组织文化为突破口,提出中职教师激励的方案。针对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性原则,措施包括: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完善学校政策;改善组织文化的人际关系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职教师的激励情况,并通过相关数据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最终提出解决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2)

袁佳博[9](2018)在《学习型组织文化建构——探索学校管理变革的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的发展和变革依托于社会变革,现代社会中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学校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应变革。"学习型组织"概念和理论的提出为学校的管理变革提出了新方向,在此基础之上,将学校变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学校",在学校中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一个学校管理变革新路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肖方明[10](2018)在《基于系统变革的学校组织文化重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积淀生成的具有鲜明组织特色的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在学校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包含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对学校组织具有化育、导向、规范、凝聚、辐射、激励、创新的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我国教育体(本文来源于《中小学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学校组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因此,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之举。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在引领长江经济带教育发展,践行中部崛起战略中有重要地位。尽管武汉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走在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距离优质均衡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探索中心城区“薄弱学校”优质发展之路,尤其是聚焦学校组织文化变革的真实历程,以此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借助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H区的改制学校(简称G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中学变革历程有关文本搜索,以及对相关教育领导、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展现G中学组织文化变革的真实图景。论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对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变革、学习共同体,及学习共同体与组织文化变革的关系研究。第二章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选取的样本。第叁章集中阐述了G中学组织文化的变革历程。本章运用组织变革的叁阶段理论,阐述了G中学组织文化变革的“解冻——变革——再冻结”叁个阶段的历程。通过前教委主任、校长、教师和家长的访谈,透视曾经的G中学为什么相对“薄弱”,G中学何时及何以被称为“优质”?第四章探索G中学组织文化变革的动力,既包括学校外部政策影响,也有学校内部组织文化之变革,总体看,在影响学校发展过程中,来自学校内部的组织文化变革更为根本。其具体的路径包括:通过理念文化变革,形成共同愿景;借助制度文化变革,为学习共同体提供支撑;以课程文化变革为核心,为学习共同体搭建载体;教研文化变革、家校文化变革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保障、营造了外部环境。第五章是结论与反思。提出了目标是前提、校长是灵魂、融合是关键、改变教师是根本,形成学习共同体是标志的结论;提出了教师队伍、校长领导力、评价引导等反思性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闫洁.组织文化视野下学校愿景的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

[2].湛一鸣.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梁泳诗,赵敏.随迁子女的学校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基于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J].基础教育参考.2019

[4].马冬.散杂区民族学校文化生态与组织文化质性研究——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为个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

[5].庄惠芬.学校组织文化转型催生团队活力[J].江苏教育.2018

[6].崔超.马克思主义组织文化思想与当代高等学校组织文化变革[J].江苏高教.2018

[7].吴铎思.福建:工人文化宫的变迁与坚守[N].工人日报.2018

[8].张燕.组织文化视角下中职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9].袁佳博.学习型组织文化建构——探索学校管理变革的新方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10].肖方明.基于系统变革的学校组织文化重构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8

标签:;  ;  ;  ;  ;  ;  ;  

学校组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