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烷基多糖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剩余污泥水解,溶菌酶,烷基多糖苷,高通量测序
烷基多糖苷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利[1](2019)在《烷基多糖苷联合溶菌酶强化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水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剩余污泥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含有很多可重复利用的资源。不适当的处理方法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损失,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探究合理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污泥厌氧消化是目前污泥处理方法中最具有前途方法之一。而水解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因此提高水解效率是实现污泥合理处理的基础。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单独溶菌酶和烷基多糖苷能促进污泥水解,但促进效果有限,且缺乏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水解效率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烷基多糖苷的增溶效果来解决单独溶菌酶作用条件下污泥颗粒不够分散,溶菌酶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考察了烷基多糖苷和溶菌酶联用对污泥水解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投加量和反应条件。此外,本课题还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比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结构及数量等特征,尝试从微生物的角度探讨联合作用对污泥水解的影响。研究表明,烷基多糖苷能促进溶菌酶水解污泥,并且联合作用下污泥中的SCOD、多糖和蛋白均随着烷基多糖苷投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烷基多糖苷投加量达到0.3g/gDS时,2h时联合作用下的SCOD浓度与单独溶菌酶和烷基多糖苷中SCOD浓度之和的差值达到最大,为693.87mg/L,此时联合作用对污泥减量率为17.84%。此外烷基多糖苷对溶菌酶作用时间的延长显示出了促进作用。联合作用下污泥水解的可持续作用时间从溶菌酶单独作用时的150 min增长到了6 h。不同pH对联合作用促进污泥水解的效果不同。在强碱条件,联合作用对污泥水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并且碱性条件下能提高污泥减量率和延长衰减期时长。当pH=11时,2h时联合作用下的SCOD浓度与单独溶菌酶和烷基多糖苷作用系统中SCOD浓度之和的差值达到最大,为1318.87 mg/L。强碱条件下也能提高联合作用对污泥的减量效果,当pH=11时,污泥减量率达到26.23%,较酸性条件(pH=4)下增长了132.08%。增大温度能提高联合作用的水解效果和污泥减量率。当温度为35°C时,联合作用下的SCOD浓度与单独溶菌酶和烷基多糖苷作用系统中SCOD浓度之和的差值达到最大,多糖和蛋白亦呈现出和SCOD相同的规律,此时污泥水解效果达到最佳。综合考虑确定联合作用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3g/gDS烷基多糖苷、pH=11和反应温度为35°C。即使联合作用是在25°C条件下,2h时其剩余污泥中的SCOD含量也高于单独作用体系在45°C下的SCOD浓度之和,足见烷基多糖苷联合溶菌酶对污泥水解的促进作用。联合作用下污泥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但污泥中产气产酸菌如埃希氏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的相对含量增大,说明联合作用后的污泥与单独作用后的污泥相比更有利于污泥产酸累积。改变pH和温度对菌群结构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主要以耐酸菌如伯克氏菌属为主,碱性条件下主要以耐碱的芽孢菌纲和梭菌纲等这类产酸产气菌为主。从不同pH下污泥的菌群组成分析来看,当pH=11时,联合作用系统中产酸产气菌的相对含量可达到74.91%,而在中性条件下和pH=4下产酸产气菌相对含量分别为62.23%和40.38%。温度对菌群的影响主要体现为:25°C下,污泥中的优势菌纲为芽孢杆菌纲和梭菌纲。而在45°C环境下,污泥中主要以水解和产酸能力优秀的耐热放线菌门为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大盛,汪水平,韩雪峰,汤少勋,谭支良[2](2019)在《乳酸菌和烷基多糖苷对玉米秸秆黄贮品质及其体外发酵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玉米秸秆中添加乳酸菌和烷基多糖苷时对其黄贮品质与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即乳酸菌设3个水平(0、1×10~(10)、2×10~(10) CFU·kg~(-1)),烷基多糖苷设3个水平(0、0.10、0.20 g·kg~(-1)),每个处理3个重复。玉米秸秆黄贮完成后,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定其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随乳酸菌添加水平的上升,黄贮玉米秸乳酸含量、比表面积、外观总评分、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含量显着(P<0.05)提高,氨氮/总氮显着(P<0.05)降低,体外发酵潜在最大产气量显着(P<0.05)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极显着(P<0.01)增加、产气速率显着(P<0.05)降低;随烷基多糖苷添加水平的升高,黄贮玉米秸外观总评分、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含量、以及体外发酵后Zeta电位、电子迁移率及干物质消失率显着(P<0.05)升高;黄贮玉米秸粗蛋白质、pH值、乙酸和异丁酸含量以及体外发酵后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受乳酸菌与烷基多糖苷交互作用(P<0.05)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添加量为2×10~(10) CFU·kg~(-1),烷基多糖苷添加量为0.2 g·kg~(-1)时,既能够保证玉米秸秆较好的黄贮品质,同时又能提高其降解特性。(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健龙,马贵阳,潘振,李文昭[3](2018)在《烷基多糖苷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烷基多糖苷(APG)是一种高效能、无毒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水合物领域的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在改变质量浓度、初始压力、碳链长度3个条件下,分别研究了APG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选取APG溶液的质量浓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合物的生成速率与储气密度,1 500 mg/L的溶液体系效果最佳,最终储气密度(体积分数)可达到138. 17;实验初始压力与最终储气密度存在着一定的线性规律,压力增大,最终的储气密度也随之增大;碳链的长度会影响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增加碳链长度可以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因此,合理地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种类、质量浓度以及初始压力,可明显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与储气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来水利,王晶晶,国雅娜[4](2017)在《烷基多糖苷的一步法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烷基多糖苷(APG)是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绿色表面活性剂,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国外20世纪90年代才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可溶性淀粉和十二醇为主要原料,液体石蜡为两相溶剂,以有机酸作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合成烷基多糖苷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反应工艺的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溶剂等因素对糖苷产率和APG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较佳合成条件为:n(十二醇)∶n(可溶性淀粉)=6∶1,反应温度118℃,反应时间5h,催化剂用量1.5%(对淀粉质量).所得产品的黏度适中,表面张力为26.74~27.21mN/m,临界胶束浓度约为0.169g/L,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其润湿性良好,同时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较好,可显着降低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红外和核磁表征结果显示了所得产品为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王晶晶,来水利,国雅娜,刘恒[5](2016)在《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薯淀粉、异丙醇、十二醇为主要原料,丙叁醇为两相溶剂,利用转糖苷化法合成了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等对烷基多糖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红薯淀粉)∶n(异丙醇)∶n(十二醇)=1∶5∶1,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6h,催化剂用量0.9%时,所得产品的表面张力为24.74~28.12mN/m,临界胶束浓度约为0.202g/L,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其润湿性良好,红外和核磁表征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6年05期)
商建,杨凯凯,刘峰[6](2013)在《苄基淀粉醚与烷基多糖苷复配制备氰氟草酯水乳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苄基淀粉醚与烷基多糖苷复配为乳化剂,油酸甲酯为溶剂,采用浓缩乳化法制备了高度稳定的10%氰氟草酯水乳剂。分析了苄基淀粉醚的红外和紫外特征图谱。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测定乳滴粒径分布,结合乳液外观,研究了乳化方法、预处理液中苄基淀粉醚与烷基多糖苷质量分数、转速和剪切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苄基淀粉醚与原淀粉相比,在红外、紫外光照射下出现了苯甲基的特征吸收峰。以苄基淀粉醚与烷基多糖苷质量比3∶2复配为乳化剂、质量分数9%油酸甲酯为溶剂制备的10%氰氟草酯水乳剂,乳滴平均粒径在1.02μm左右,且经(54±2)℃密封14 d加速试验和常温储存6个月后,平均粒径仅增长0.1~0.6μm,析水率为2.7%,均优于用常规乳化剂和溶剂制备的10%氰氟草酯水乳剂。因此,苄基淀粉醚与烷基多糖苷以及油酸甲酯可作为备选乳化剂和溶剂,用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剂型加工。(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3年09期)
张永昭,计建炳,艾宁[7](2013)在《十二烷基多糖苷合成体系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水乙醇提取法分离正十二醇与无水葡萄糖反应后混合物中的多糖,再用水提取法从无水乙醇不溶物中回收分离出的多糖,然后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苯酚-硫酸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以及无水乙醇提取时间和水提取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高,无水乙醇提取时间和水提取时间分别为4和3 h时足以保证多糖的完全分离和回收,并利用此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催化合成体系中多糖的含量,以此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3年02期)
王化成[8](2010)在《烷基多糖苷在洗牙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口腔护理用品包括牙膏、牙粉、含漱水等,口腔内科学称之为“洁牙剂”。它们能除掉牙齿表面的食物碎屑,清洁口腔和牙齿,防龋消炎,祛除口臭,并且使口腔留有清爽舒适的感觉。以上叁种剂型的洁牙剂,不只是外观上不同,其功效定位也不同。有文章说:“牙膏现今逐步取代(本文来源于《口腔护理用品工业》期刊2010年03期)
袁章琴,谭支良,沈辰辰[9](2009)在《烷基多糖苷添加水平对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烷基多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APG)对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考察APG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潜在用途。试验选用4头体重为(19.5±0.8)kg装有瘤胃瘘管的黑山羊,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在山羊标准精料中添加0、5、10和20 mL/kg的APG,试验期48 d。试验结果表明,APG对山羊瘤胃pH没有显着影响(P>0.05);APG极显着地增高了山羊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含量以及乙酸与丙酸含量的比值(P<0.01),还使戊酸含量和乙酸摩尔百分比显着增高(P<0.05),但是对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以及除乙酸外其他各酸的摩尔百分比皆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知,添加APG不影响山羊瘤胃pH,极显着提高氨氮浓度,提高TVFA和乙酸含量,改善了山羊瘤胃发酵特性。(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张飞龙,王青宁,俞树荣,宋莹,卓先振[10](2009)在《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生产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转糖苷法,以红薯淀粉、乙二醇、长链醇为原料,在2000L反应釜中生产了淀粉烷基多糖苷系列产品。工艺条件为m(红薯淀粉)∶m(乙二醇)∶m(长链醇)=1∶4∶1,残压小于9.3kPa,反应温度100~120℃。平均聚合度DP=1.10%,表面张力31.1~35.5mN/m,w(无机盐)<1.0%,w(固型物)>50%,w(活性物)>80%,w(游离脂肪醇)<1%。分析了刮膜除醇及氧化、还原脱色的生产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用红外、气相色谱表征了产品。(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9年09期)
烷基多糖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玉米秸秆中添加乳酸菌和烷基多糖苷时对其黄贮品质与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即乳酸菌设3个水平(0、1×10~(10)、2×10~(10) CFU·kg~(-1)),烷基多糖苷设3个水平(0、0.10、0.20 g·kg~(-1)),每个处理3个重复。玉米秸秆黄贮完成后,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定其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随乳酸菌添加水平的上升,黄贮玉米秸乳酸含量、比表面积、外观总评分、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含量显着(P<0.05)提高,氨氮/总氮显着(P<0.05)降低,体外发酵潜在最大产气量显着(P<0.05)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极显着(P<0.01)增加、产气速率显着(P<0.05)降低;随烷基多糖苷添加水平的升高,黄贮玉米秸外观总评分、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含量、以及体外发酵后Zeta电位、电子迁移率及干物质消失率显着(P<0.05)升高;黄贮玉米秸粗蛋白质、pH值、乙酸和异丁酸含量以及体外发酵后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受乳酸菌与烷基多糖苷交互作用(P<0.05)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添加量为2×10~(10) CFU·kg~(-1),烷基多糖苷添加量为0.2 g·kg~(-1)时,既能够保证玉米秸秆较好的黄贮品质,同时又能提高其降解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烷基多糖苷论文参考文献
[1].马林利.烷基多糖苷联合溶菌酶强化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水解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杨大盛,汪水平,韩雪峰,汤少勋,谭支良.乳酸菌和烷基多糖苷对玉米秸秆黄贮品质及其体外发酵特性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19
[3].赵健龙,马贵阳,潘振,李文昭.烷基多糖苷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影响[J].化学工程.2018
[4].来水利,王晶晶,国雅娜.烷基多糖苷的一步法制备及性能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王晶晶,来水利,国雅娜,刘恒.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的制备及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2016
[6].商建,杨凯凯,刘峰.苄基淀粉醚与烷基多糖苷复配制备氰氟草酯水乳剂[J].应用化学.2013
[7].张永昭,计建炳,艾宁.十二烷基多糖苷合成体系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3
[8].王化成.烷基多糖苷在洗牙粉中的应用[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0
[9].袁章琴,谭支良,沈辰辰.烷基多糖苷添加水平对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
[10].张飞龙,王青宁,俞树荣,宋莹,卓先振.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生产的中试研究[J].精细化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