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调查

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调查

钱王峰1,2佟伟军1(通讯作者)朱裕飞2梅火根3

(1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2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231)

(3苏州市吴江区疾控中心江苏苏州215231)

【摘要】目的了解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患病和转归情况,为对患者开展关怀与照料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以1周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逐户逐人访问与体检;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询问、复查,完善个案资料。结果震泽镇1998年消除丝虫病后,无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原慢性丝虫病患者764例,至2013年尚存117例。原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分别比基本消除丝虫病和2002年普查时自然减少84.68%、44.81%,分布区域已明显缩小。遗留的患者年龄以70~79岁老年人居多,占58.12%;患者病程多在50~59年,占54.89%。淋巴液肿部位和分期以右下肢和Ⅱ~III期为主,分别占整个病例的40.17%、46.60%。结论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明显减少,表现为高龄化、病程长的特点,后期应在现有关怀照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患者自我照料,减轻症状与体征,控制发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除丝虫病淋巴液肿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042-02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位于苏州市西南部,历史上属于马来丝虫病严重流行区,经过30年的反复防治,于1987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98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慢性丝虫病人体征不易治愈,严重者可长期或永久致残。为了解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患病和转归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做好关怀和照料慢性丝虫病患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年开展了慢性丝虫病的流行病调查。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调查对象。

2、内容和方法

以社区为单位,对人群进行普查。先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采取逐户、逐人访问与体检方式进行初步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无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病人双腿象皮肿程度(过去及现在)、流火年发作次数及病程、好发季节、诱因、治疗情况等。对所发现的病人按症状、年龄、性别、发病年限分别登记入册后,再由吴江区疾病控制中心及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的专业人员逐一查体确诊。丝虫病的诊断按照国家标准《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进行诊断。凡消除丝虫病后发病的均作新病例统计。

3、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资料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按社区、性别、年龄、病型、患肢部位、肢体淋巴水肿分期和病程等统计。

结果

1、新发病例调查2002年在全镇42个村普查1周岁以上居民67160人,2013年在全镇原42个村普查1周岁以上居民66763人,均未检出或发现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

2、慢性丝虫病患者复1987年基本消除丝虫病时有慢性丝虫病患者764例。2002年复查尚存212例。2013年复查尚存117例。病例数分别比基本消除丝虫病和2002年普查时减少84.68%、44.81%,患病率随着患者自然减员等原因下降为0.1739%。

3、慢性丝虫病患者地区分布1987年基本消除丝虫病时全镇42个村均有丝虫病患者分布。2002年复查尚存212例,分布在41个村178个组。2013年复查是尚存117例,分布在原32个村102个组。其中以原永联村分布区域较大,患者例数多,占现存患者的9.40%。各村患者分布区域与消除丝虫病时已明显缩小,分布的村、组减少率分别为23.81%、64.70%。

4、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117例患者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1.02,以女性患者略多,平均年龄73.47岁。其中男性58例,年龄范围56~86岁,平均73.98岁;女性59例,年龄范围53~88岁,平均72.97岁。在年龄分布中,以70~79岁年龄组居多,男女分别占60.34%和55.93%。

5、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病程病程在25~78年,其中男性最短为25年,最长为78年,平均53.79年;女性最短为28年,最长为74年,平均52.68年。病程以50~59年居多,占全部病例的54.89%。

6、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淋巴液肿部位和分期在首次发病前,1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淋巴结炎反复发作史。淋巴液肿部位均为肢体,其中左下肢26例,右下肢47例和双下肢44例,分别占22.22%、40.17%和37.61%,以右下肢居多。按国家标准《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判定慢性丝虫病患者体征分期,分别为Ⅰ~Ⅴ期占18.32%、21.47%、25.13%、19.37%、15.71%。以Ⅱ~III期为主,占整个病例的46.60%。

讨论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位于历史上属于马来丝虫病严重流行区,具有微丝蚴率高和慢性丝虫病患病率高的特点,自1959年以来,我镇在上级部门指导下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方针,通过长期的普查普治,于1987年达到部颁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标准,后于1998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我镇进行了长期的检测和防治巩固工作,未再检出传染源微丝蚴血症者,亦未发现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一般人群中也未再出现丝虫所致的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发作和肢体淋巴液肿患者,丝虫病患者早期炎性症状和淋巴管/结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全镇42个村共有慢性丝虫病患者764例。在2002年、2013年分别普查1周岁以上人群67160人、66763人,均未发现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在日常监测中亦未发现新发患者线索。表明随着防治的巩固震泽镇25周岁以下人群得到了有效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性丝虫病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分布区域逐渐缩小、体征分期轻度比例明显增大[2]。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117例,分别比基本消除丝虫病和2002年普查时减少84.68%、44.81%,患病率下降为0.1739%,分布的村、组减少率分别为23.81%、64.70%,Ⅱ~III期占整个病例的46.60%。在原流行面大、局部微丝蚴率高的地区,现慢性丝虫病患者仍较多,这与慢性丝虫病患者不易治愈有关。

现存117例慢性丝虫病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以70~79岁老年人为主,占58.12%,病程以50~59年居多,呈现高龄化、病程长的特征,原因是患者原发病年龄小,存活时间长。

慢性丝虫病人已不是传染源,淋巴丝虫病一般也不直接致人死亡,但其体征不易治愈,严重者可长期或永久致残,造成的疾病负担较重,被WHO列为第二大致残病因,在其相关文件中,都把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照料作为消灭淋巴丝虫病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卫生部也根据全国消除丝虫病后的实际情况,颁发了卫疾控发〔2007〕65号文《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要求继续开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关怀照料。震泽镇做为国家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试点,早于2005年始开展关怀照料工作,通过综合照料方法,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淋巴管/结炎急性大、小发作和下肢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好转[3]。但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不少已丧失劳动甚至自理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慢性丝虫病人的治疗和照料,开展社区关怀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自我照料,达到缓解慢性丝虫病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和控制发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5-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张富南,胡雅劼,张丽萍,等.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的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12):965-969.

[3]、林诚罡.吴江市某镇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的方法及其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2):339-340.

标签:;  ;  ;  

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