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配置效率论文-程锐,马莉莉,张燕,唐旖晨

要素配置效率论文-程锐,马莉莉,张燕,唐旖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配置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家精神,要素配置效率,要素市场扭曲,出口技术复杂度

要素配置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程锐,马莉莉,张燕,唐旖晨[1](2019)在《企业家精神、要素配置效率与制造业出口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纳入企业家精神的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企业家精神显着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升级。在重新测算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替换企业家精神指标和替换工具变量指标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相对于东部地区,企业家精神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第叁,金融危机强化了企业家精神对制造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第四,企业家精神通过降低要素市场扭曲、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制造业出口升级。相对于企业家创新精神而言,企业家创业精神所带来的要素配置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大。从企业家精神的"创造性毁灭"特性和调节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效应出发,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实现制造业出口升级寻找新路径,为提高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产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于雪[2](2019)在《要素配置、政府边界与宏观投资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以来,随着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见顶回落,我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均呈放缓趋势,投资回报率出现持续性下降。投资回报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源错配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缺位和越位,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在眼下和未来、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平衡。因此,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投资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9年11期)

姜妍,张建平,李晶维[3](2019)在《要素配置扭曲视角下的创新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其中,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中国1998-2014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算法核算创新效率作为核心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门槛特征分析方法,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改善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负面效应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9期)

付秀梅,李晓燕,王晓瑜,王长云[4](2019)在《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科学技术和政府政策五个方面选取要素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此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CCR-BCC交叉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间中国沿海11省市(不包括港澳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进行定量测算与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政府资金投入、海洋药物研发经费投入、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是影响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存在显着的差异,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第1等级有浙江、山东和广东,第2等级有江苏、上海和辽宁,第3等级有福建、天津和河北,第4等级有广西、海南。(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王必好,张郁[5](2019)在《不完全技术信息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冲击效应——基于不同要素配置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完全技术信息是由其自回归扰动项、内生性和外生性因素等叁部分构成,在同时选择、先后选择R&D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两种不同的要素配置方式下,对比研究不完全技术信息对技术创新效率和产出水平的差异化冲击效应。基于3个产业695家上市公司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细化分析并验证这种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时选择方式的不完全技术信息没有充分吸纳,要素替代系数低,技术创新效率和产出水平承受显着冲击。先后选择方式存在较大的要素配置空间,要素替代与不完全技术信息具有较强适应性,配置比例逐步优化,冲击效应平缓。不完全技术信息及其误差与R&D经费投入、产出之间的相关性反映误差变动程度。(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9年08期)

俞林,冯依然,胡梦飞[6](2019)在《基于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以及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振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分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应从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两个维度展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全要素生产率与我国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且1993年前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在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我国应从治理过剩产能、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入手,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吴玉梅,陈利,周兵[7](2019)在《城乡统筹改革是否提高了成渝地区的全要素配置效率?——基于DEA和DID双重差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3—2016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Deap数据包络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DID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对成渝地区全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城乡统筹政策显着提高了成渝地区全要素配置的效率。差分效应分解表明,政府干预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有效提升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6期)

张伯超[8](2019)在《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①制造业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我国经济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制造业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通过研发创新活动改进生产技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出更高市场附加值的新产品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在研发创新活动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常规化水平仍然很低,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创新活动的常规化水平,是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和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当务之急。且从理论上讲,由于研发创新活动产出的高度不确定性特征,在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过低、研发创新活动常规化水平不足的条件下,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结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在该条件背景下研究和分析制造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产出效率,其研究结论很难达成一致。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背景,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我国制造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端,着重研究和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从而为我国制造业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提升研发创新活动的常规化水平,进而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推动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益借鉴。综合现有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劳资收入分配公平性是目前现有文献研究所忽视的两个影响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在第叁章研究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视角来看,制造业的服务化率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存在一个“适度区间”,只有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率处于该“适度区间”时,服务化水平的提高才会对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产生正向激励作用,即制造业服务化率与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呈显着倒U形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规模、所有制、要素密集度的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率“适度区间”具有显着异质性。且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影响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来对其研发创新投入强度产生影响。本文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制造业企业内部劳资收入分配公平性对其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从劳资收入分配公平性来看,在1996-2013年间,我国劳资收入分配客观公平性由资本偏向性分配状态逐渐转入劳动偏向性分配状态,而收入分配主观公平性则始终处于资本偏向性分配状态。从省际劳资收入分配公平性来看,各省之间呈现显着异质性,且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劳资收入分配呈资本偏向性分配状态,中西部地区的劳资收入分配呈劳动偏向性分配状态。从制造业劳资收入分配公平性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来看,制造企业的劳资收入分配客观公平性数值与企业研发强度之间呈显着倒U形关系,且其倒U形关系的拐点值大于1,表明当前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强度,可以允许制造企业内部劳资收入分配呈一定程度的资本偏向性分配状态。但是如果劳资收入分配呈过度资本偏向性分配状态,则会对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强度产生削弱作用,本章研究从制造企业研发创新角度为塑造合理的制造业内部劳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除上述两个影响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内部因素之外,我国自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之后,政府部门大规模实施R&D补贴政策,因此,R&D补贴政策也是影响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但是从现有文献来看,大多文献集中于研究R&D补贴政策的政策效果评估以及制造业企业为获得R&D补贴所进行的策略性研发创新行为(安同良等,2009;黎文靖、郑曼妮,2016),并未对制造企业在获得R&D补贴之后如何策略性地使用R&D补贴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在第五章针对近年来频繁曝出的各类企业违规挪用R&D补贴事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和验证了当企业有动力挪用R&D补贴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企业自有资金越宽裕、挪用到的非补贴项目预期收益率越高以及政府的补贴比例越大,企业挪用R&D补贴的比例也会随之增大。反之,则减小。当R&D补贴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实施时,税收优惠政策会削弱政府对企业的监督积极性,更容易形成政企合谋,从而增加企业挪用R&D补贴的可能性,削弱R&D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当考虑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对企业行为结果的反应,且政府与企业之间保持长期重复博弈关系,将会削弱企业挪用R&D补贴的行为动机。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未来R&D补贴政策的规范化实施以及有效监督被补贴制造业企业合理规范使用R&D补贴,提升R&D补贴的创新激励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由前文研究可见,我国制造业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各种形式的策略性行为,且政府的R&D补贴以及其他干预和影响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影响,因此,微观制造业企业的个体研发投入决策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层面的研发创新要素投入水平与配置效率很有可能并非处于最优状态。且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研发要素的结构性配置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在第六章测算了我国创新要素的各种结构性扭曲配置程度,研究发现创新资源的行业间错配最为严重,其在2015年导致创新效率及产出损失19.19%,然后是区域间创新资源错配,其在2015年导致创新效率和产出损失了 17.4%,而这样的错配主要表现在东北及西北地区资源投入过度,而东南及西南地区却相对不足;其次是所有制结构错配,在国有部门创新资源投入严重过度的情况下,其导致创新效率及产出损失6.56%;最后是高技术产业与非高技术产业间的错配,其导致创新效率及产出损失0.53%,而高技术产业的资源投入依然相对不足,尤其是医疗设备制造业。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四类结构性错配都表现出研发物质资本错配比研发人力资本错配严重的局面。随后,从传统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出发,通过采用双重差分法,利用2006-2015年“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制造业生产和创新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重点产业支持政策对制造业的重点支持行业的创新要素投入力度和投入效率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行业间研发要素错配问题相较生产要素错配问题更为严重,然而相较于研发要素错配的持续缓解趋势,生产要素错配在2011年后却有快速加重趋势。因此从双重要素角度对产业政策的作用展开综合分析至关重要;(2)产业政策增加了政策支持行业的要素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于研发要素投入的力度。而这样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国有部门内部,对非国有部门的影响并不显着;(3)通过划分出不同行业要素投入过度和不足两种状态后,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产业政策主要表现为加重了要素投入的过度,而并没有缓解要素投入的不足,因此拉低了我国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伍娜[9](2019)在《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基础产业,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总产值有重要的作用。湖南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区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区域,该区域生产资源有限、产业基础薄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为了提高该地区的农业产值,摘掉贫困区的帽子,就需要摒弃粗放式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生产模式,科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论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来研究,测算了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各要素投入冗余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2011-2016年期间,该区域内的整体农业生产效率是提高的。区域内的六个县市的各指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2)湖南罗霄山片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测算结果整体上比较理想,从时间上可以发现,2011年的整体效率情况比较低,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出现了小幅度的持续效率提高的情况。综合效率最低的为桂东县和汝城县,而茶陵县和安仁县的农业生产实现了较佳的状态;在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的测算下,炎陵县、安仁县、桂东县这叁个农业生产综合效率不高的地区,则出现了纯技术效率较高的情况,这表明该区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不经济现象,要素投入严重不合理;宜章县的纯技术效率呈现出了不太理想的情况。从整个区域来看,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在以后年度的发展中,该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更应该注重农业要素的合理配置,注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区域内农业总产值提升的总目标。(3)对于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测算发现,属于不可决定因素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在炎陵县、汝城县、宜章县出现了土地要素投入冗余,表明了这叁个县的部分土地在投入过程中,未产生经济效用。而对于农用机械总动力而言,整体上由于受地形和资金投入的影响,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该地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迫在眉睫。对于农用化肥的投入,显示整个区域都存在投入过多的情况,而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对这个地区的土地状况、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测算之后发现,效率比较低的县,则受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规模无效率等综合因素影响。最后,对该地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改进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余磊[10](2019)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市场的定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04-29)

要素配置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9年以来,随着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见顶回落,我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均呈放缓趋势,投资回报率出现持续性下降。投资回报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源错配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缺位和越位,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在眼下和未来、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平衡。因此,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投资效率的关键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配置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程锐,马莉莉,张燕,唐旖晨.企业家精神、要素配置效率与制造业出口升级[J].产业经济研究.2019

[2].于雪.要素配置、政府边界与宏观投资效率[J].上海金融.2019

[3].姜妍,张建平,李晶维.要素配置扭曲视角下的创新效率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

[4].付秀梅,李晓燕,王晓瑜,王长云.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

[5].王必好,张郁.不完全技术信息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冲击效应——基于不同要素配置方式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9

[6].俞林,冯依然,胡梦飞.基于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吴玉梅,陈利,周兵.城乡统筹改革是否提高了成渝地区的全要素配置效率?——基于DEA和DID双重差分模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8].张伯超.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9].伍娜.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10].余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N].中国证券报.2019

标签:;  ;  ;  ;  

要素配置效率论文-程锐,马莉莉,张燕,唐旖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