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包括防水壳体、设于所述防水壳体内的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连接的同步驱动单元、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控制器、设于防水壳体外侧的防水接头、通过防水接头与所述光源模组、图像采集组件以及驱动控制器连接的PC端,所述防水壳体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口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采集口对应的一侧为透明窗口。在探测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同步驱动单元带动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转动,使光源模组可以更好地适应图像采集组件的所有观测范围,从而减少观察盲区,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探测范围大,使用便捷度高,可适用于不同的水质环境,适应性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壳体、设于所述防水壳体内的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连接的同步驱动单元、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控制器、设于防水壳体外侧的防水接头、通过防水接头与所述光源模组、图像采集组件以及驱动控制器连接的PC端,所述防水壳体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口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采集口对应的一侧为透明窗口。
设计方案
1.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壳体、设于所述防水壳体内的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连接的同步驱动单元、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控制器、设于防水壳体外侧的防水接头、通过防水接头与所述光源模组、图像采集组件以及驱动控制器连接的PC端,所述防水壳体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口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采集口对应的一侧为透明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同步传动单元,所述同步传动单元与所述光源模组下和图像采集组件连接,带动所述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同步转动且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光源模组或图像采集组件对应的限位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同步齿轮和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均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个所述齿轮安装于对应的支撑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源组件和设于所述光源组件相对两侧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异于所述第一齿轮组的一侧设于第一固定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摄像组件和设于所述摄像组件相对两侧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异于所述第二齿轮组的一侧设于第二固定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上,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摄像组件对应的一侧的限位开关,以及设于所述摄像组件上且与所述限位开关对应的限位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水壳体上的连接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而陆地资源逐渐枯竭,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海洋约占全球面积的70.8%,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因此世界各国加快了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水下智能探测技术也越来越受重视,水下探测技术在水产养殖观测、船舶游艇检修、消防抢险、科学考察以及水下考古作业、水下拍摄、潜水娱乐等领域的作用也日益显著。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水下探测装置,通常包括光源模组、图像采集组件和数据处理模块,然而现有的水下探测装置中为了散热效果,通常设置光源模组不可转动,只有图像采集组件可以转动,从而导致图像采集组件的部分观测范围中没有光线照射,影响了观测范围,而且现有的水下探测装置还存在图像模糊,盲区大,成本高,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未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体积小,成本低,探测范围大,盲区小,使用便捷的水下探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包括防水壳体、设于所述防水壳体内的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连接的同步驱动单元、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控制器、设于防水壳体外侧的防水接头、通过防水接头与所述光源模组、图像采集组件以及驱动控制器连接的PC端,所述防水壳体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口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采集口对应的一侧为透明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同步传动单元,所述同步传动单元与所述光源模组下和图像采集组件连接,带动所述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同步转动且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驱动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光源模组或图像采集组件对应的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同步齿轮和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均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个所述齿轮安装于对应的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源组件和设于所述光源组件相对两侧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异于所述第一齿轮组的一侧设于第一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摄像组件和设于所述摄像组件相对两侧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异于所述第二齿轮组的一侧设于第二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上,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摄像组件对应的一侧的限位开关,以及设于所述摄像组件上且与所述限位开关对应的限位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水壳体上的连接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探测装置,包括防水壳体、设于所述防水壳体内的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与所述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连接的同步驱动单元、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控制器、设于防水壳体外侧的防水接头、通过防水接头与所述光源模组、图像采集组件以及驱动控制器连接的PC端,所述防水壳体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口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采集口对应的一侧为透明窗口。光源模组可以采用激光光源或LED光源,其发出光束投射到探测目标上,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由探测目标反射的图像信息并上传至PC端进行实时显示,方便实时查看图像信息,在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同步驱动单元带动光源模组和图像采集组件转动,使光源模组可以更好地适应图像采集组件的所有观测范围,从而减少观察盲区,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探测范围大,使用便捷度高,可适用于不同的水质环境,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下探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下探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0、水下探测装置;10、防水壳体;110、透明窗口;20、光源模组;210、光源组件;220、第一转动轴;30、图像采集组件;310、摄像组件;320、第二转动轴;40、同步驱动单元;410、驱动电机;421、同步齿轮;422、第一齿轮组;423、第二齿轮组;A1~A3、B1~B4、齿轮;430、限位组件;431、限位开关;432、限位块;440、支撑架;50、防水接头;60、PC端;710、第一固定支架;720、第二固定支架;80、连接块;90、驱动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探测装置100,包括防水壳体10、设于所述防水壳体10内的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与所述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连接的同步驱动单元40、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40连接的驱动控制器90、设于防水壳体10外侧的防水接头50、通过防水接头50与所述光源模组20、图像采集组件30以及驱动控制器90连接的PC端60,所述防水壳体10与所述光源模组20的出光口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30的采集口对应的一侧为透明窗口110。具体的,光源模组20可以采用激光光源或LED光源,其发出光束投射到探测目标上,图像采集组件30采集由探测目标反射的图像信息并上传至PC端60进行实时显示,方便实时查看图像信息,在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控制器90控制同步驱动单元40带动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转动,使光源模组20可以更好地适应图像采集组件30的所有观测范围,从而减少观察盲区,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探测范围大,使用便捷度高,可适用于不同的水质环境,适应性强。需要说明的是,透明窗口110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图像采集的过程要透过透明窗口110完成,因此透明有机玻璃的大小在防水壳体10对应一侧容许的情况下要最大化,从而使得系统观察范围更大。
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单元40包括驱动电机410和与所述驱动电机410连接的同步传动单元,所述同步传动单元与所述光源模组20下和图像采集组件30连接,带动所述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同步转动且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本探测装置中,由于光源模组20的照明范围和图像采集组件30的采集范围要相交于两者之间,因此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单元40还包括与所述光源模组20或图像采集组件30对应的限位组件430,通过该限位组件430对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保证两者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2所示,所述同步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410的输出端连接的同步齿轮421和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421啮合的第一齿轮组422和第二齿轮组423,所述第一齿轮组422与所述光源模组20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423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30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组422和第二齿轮组423均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个所述齿轮安装于对应的支撑架440上。具体的,同步齿轮421与驱动电机410的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一齿轮组422和第二齿轮组423啮合,将驱动电机410的输出转化成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的驱动力,实现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的同步转动,此处的同步转动是指转速相同,而转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需要设计齿轮的数量即可实现,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422包括3个齿轮,依次为齿轮A1、齿轮A2和齿轮A3,其中齿轮A1与同步齿轮啮合,齿轮A2与齿轮A1组成双层齿轮,齿轮A3与齿轮A2啮合,且与光源模组20连接,带动光源模组20与驱动电机410同步转动,此处光源模组20与驱动电机410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齿轮组423包括4个齿轮,依次为齿轮B1、齿轮B2,齿轮B3和齿轮B4,其中齿轮B1、B2和齿轮A1为相同的齿轮,齿轮B2与齿轮B1啮合,齿轮B3与齿轮B2组成与齿轮A2与齿轮A1相同的双层齿轮,齿轮B4与齿轮B3啮合,且与图像采集组件30连接,带动图像采集组件30与驱动电机410同步转动,此处图像采集组件30与驱动电机410的转动方向相反。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设计齿轮的数量和大小,只要能实现上述目的即可。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20包括光源组件210和设于所述光源组件210相对两侧的第一转动轴220,所述第一转动轴220与所述第一齿轮组422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220异于所述第一齿轮组422的一侧设于第一固定支架710上。具体的,第一转动轴220固定在光源组件210相对的两侧,与光源组件210形成一个整体,第一转动轴220其中一侧设于第一固定支架710上,另一侧贯穿齿轮A3的中心轴之后固定在对应的支撑架440上,与齿轮A3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光源组件210与驱动电机410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30包括摄像组件310和设于所述摄像组件310相对两侧的第二转动轴320,所述第二转动轴320与所述第二齿轮组423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320异于所述第二齿轮组423的一侧设于第二固定支架720上。具体的,第二转动轴320固定在摄像组件310相对的两侧,与摄像组件310形成一个整体,第二转动轴320其中一侧设于第二固定支架720上,另一侧贯穿齿轮B4的中心轴之后固定在对应的支撑架440上,与齿轮B4一起转动,从而带动摄像组件310与驱动电机410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430设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30上,限位组件43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720与所述摄像组件310对应的一侧的限位开关431以及设于所述摄像组件310上且与所述限位开关431对应的限位块432。具体的,限位块432随着摄像组件310一起转动,当运动到限位开关431一侧时触碰到限位开关431,使限位开关431控制驱动电机410的停止转动,避免光源组件210和摄像组件310的转动角度过大。
优选的,该水下探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水壳体10上的连接块80,水下探测装置可以通过连接块80进行固定,实现定点观测,或者操作者可以通过连接块80手持该探测装置,进行灵活观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探测装置100,包括防水壳体10、设于所述防水壳体10内的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与所述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连接的同步驱动单元40、与所述同步驱动单元40连接的驱动控制器90、设于防水壳体10外侧的防水接头50、通过防水接头50与所述光源模组20、图像采集组件30以及驱动控制器90连接的PC端60,所述防水壳体10与所述光源模组20的出光口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30的采集口对应的一侧为透明窗口110。光源模组20可以采用激光光源或LED光源,其发出光束投射到探测目标上,图像采集组件30采集由探测目标反射的图像信息并上传至PC端60进行实时显示,方便实时查看图像信息,在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控制器90控制同步驱动单元40带动光源模组20和图像采集组件30转动,使光源模组20可以更好地适应图像采集组件30的所有观测范围,从而减少观察盲区,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探测范围大,使用便捷度高,可适用于不同的水质环境,适应性强。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6413.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283336U
授权时间:20190820
主分类号:H04N 5/225
专利分类号:H04N5/225;H04N7/18;G03B17/08
范畴分类:39C;
申请人:苏州蛟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蛟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328号创意产业园15-501单元
发明人:黄帆;李丽丽;韩捷飞;孙立颖;蔡栋
第一发明人:黄帆
当前权利人:苏州蛟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