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论文和设计-王松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包括机体及导向机体移动的轨道,轨道上通过挂架安装有槽型结构的充电座,充电座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与电源正极连接的正电极板,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负电极板;机体上安装有受电座,受电座上设有两组受电端子,每组受电端子包括固接在受电座上并用于与正电极板弹性接触的正电极片、固接在受电座上并用于与负电极板弹性接触的负电极片,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均与机体中的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改善了现有的充电装置固定在特定位置造成整个巡检机器人需移动到固定位置处进行充电的现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包括机体(100)及导向机体(100)移动的轨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00)上通过挂架(1)安装有槽型结构的充电座(2),所述充电座(2)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与电源正极连接的正电极板(3),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负电极板(4);所述机体(100)上安装有受电座(5),所述受电座(5)上设有两组受电端子,每组受电端子包括固接在受电座(5)上并用于与正电极板(3)弹性接触的正电极片(6)、固接在受电座(5)上并用于与负电极板(4)弹性接触的负电极片(7),所述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均与机体(100)中的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包括机体(100)及导向机体(100)移动的轨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00)上通过挂架(1)安装有槽型结构的充电座(2),所述充电座(2)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与电源正极连接的正电极板(3),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负电极板(4);

所述机体(100)上安装有受电座(5),所述受电座(5)上设有两组受电端子,每组受电端子包括固接在受电座(5)上并用于与正电极板(3)弹性接触的正电极片(6)、固接在受电座(5)上并用于与负电极板(4)弹性接触的负电极片(7),所述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均与机体(100)中的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2)包括槽型结构的座体(21),所述座体(21)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正电极板(3)或负电极板(4)的安装槽(22);所述座体(21)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线的通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1)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位于两端并呈扩口型向外延伸的导向斜面(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座(5)包括长方体结构且下端开口的罩壳(51),所述罩壳(51)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正电极片(6)或负电极片(7)的条形槽(52),所述条形槽(52)的底面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孔(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51)内设有十字形结构的加强筋(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片(6)与负电极片(7)均包括直板段(8)及固接于直板段(8)上的倾斜段(9),倾斜段(9)与直板段(8)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倾斜段(9)上固接有弯折段(10),所述直板段(8)与倾斜段(9)的连接位置处、倾斜段(9)与弯折段(10)的连接位置处均设有圆角连接段(11);

所述直板段(8)上开设有与两个安装孔(53)对应的锁紧孔(8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1)包括间隔安装于轨道(200)上的两个“L”形结构的支撑杆(101),所述支撑杆(101)上安装有“L”形结构的连接杆(102),所述连接杆(102)用于安装充电座(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板(3)、负电极板(4)、正电极片(6)及负电极片(7)均采用铜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片(6)替换成正电极触点柱(12),所述负电极片(7)替换成负电极触点柱(13),所述受电座(5)替换成触点柱安装座(14),所述正电极触点柱(12)及负电极触点柱(13)通过弹簧滑动安装在触点柱安装座(14)上,所述触点柱安装座(14)内安装有限位盖板(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柱安装座(14)包括安装座本体(141),安装座本体(141)开设有矩形凹槽(142),所述矩形凹槽(142)内固接有隔块(143)将内腔分隔成用于安装正电极触点柱(12)或负电极触点柱(13)的安装腔(144)。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巡检机器人是一种可移动式监控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充电锂电池对马达进行驱动,从而让巡检机器人具有持续的动力在轨道上移动,而在轨道上需要对充电锂电池进行充电,从而保证驱动力持续;现有的充电装置固定在特定位置,需要将整个巡检机器人移动到固定位置处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充电装置固定在特定位置,需要将整个巡检机器人移动到固定位置处进行充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包括机体及导向机体移动的轨道,所述轨道上通过挂架安装有槽型结构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与电源正极连接的正电极板,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负电极板;所述机体上安装有受电座,所述受电座上设有两组受电端子,每组受电端子包括固接在受电座上并用于与正电极板弹性接触的正电极片、固接在受电座上并用于与负电极板弹性接触的负电极片,所述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均与机体中的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座包括槽型结构的座体,所述座体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正电极板或负电极板的安装槽;所述座体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线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座体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位于两端并呈扩口型向外延伸的导向斜面。

优选的,所述受电座包括长方体结构且下端开口的罩壳,所述罩壳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正电极片或负电极片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底面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罩壳内设有十字形结构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均包括直板段及固接于直板段上的倾斜段,倾斜段与直板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倾斜段上固接有弯折段,所述直板段与倾斜段的连接位置处、倾斜段与弯折段的连接位置处均设有圆角连接段;所述直板段上开设有与两个安装孔对应的锁紧孔。

优选的,所述挂架包括间隔安装于轨道上的两个“L”形结构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L”形结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安装充电座。

优选的,所述正电极板、负电极板、正电极片及负电极片均采用铜材质。

优选的,所述正电极片替换成正电极触点柱,所述负电极片替换成负电极触点柱,所述受电座替换成触点柱安装座,所述正电极触点柱及负电极触点柱通过弹簧滑动安装在触点柱安装座上,所述触点柱安装座内安装有限位盖板。

优选的,所述触点柱安装座包括安装座本体,安装座本体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固接有隔块将内腔分隔成用于安装正电极触点柱或负电极触点柱的安装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轨道上任意位置安装充电座,并对充电座上安装的正电极板、负电极板与充电电源通电,当机体带着受电座在轨道上移动时,让安装在受电座上的正电极片与正电极板弹性接触,负电极片与负电极板弹性接触,从而将充电电源引导到机体中对充电锂电池进行充电;整个充电过程无需让机体移动到特定位置,在轨道上停留即可进行充电,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与充电座接触的过程中也能进行补充充电;

2、采用两组受电端子进行电源引导,提高接触可靠性,保证充电过程中的接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受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正电极片、负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场景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触点柱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体100、轨道200、挂架1、支撑杆101、连接杆102、充电座2、座体21、安装槽22、通孔23、导向斜面24、正电极板3、负电极板4、受电座5、罩壳51、条形槽52、安装孔53、加强筋54、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直板段8、锁紧孔80、倾斜段9、弯折段10、圆角连接段11、正电极触点柱12、负电极触点柱13、触点柱安装座14、安装座本体141、矩形凹槽142、隔块143、安装腔144、限位盖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包括机体100及导向机体100移动的轨道200,所述轨道200上通过挂架1安装有槽型结构的充电座2,所述充电座2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与电源正极连接的正电极板3,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负电极板4;所述机体100上安装有受电座5,所述受电座5上设有两组受电端子,每组受电端子包括固接在受电座5上并用于与正电极板3弹性接触的正电极片6、固接在受电座5上并用于与负电极板4弹性接触的负电极片7,所述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均与机体100中的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当机体100在轨道200上移动到充电座2位置处后,通过正电极片6与正电极板3接触,负电极片7与负电极板4接触后将充电电源通过导线引导到充电锂电池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机体100仍然在轨道200上,通过接触式导电方式对电流进行引导,有效避免了将整个机体100移动到特定位置进行充电的方式,并且在移动接触过程中也能进行补充充电;为了提高导电性能,正电极板3、负电极板4、正电极片6及负电极片7均采用铜材质。

为了对正电极板3、负电极板4进行稳定、可靠的安装定位,充电座2包括槽型结构的座体21,在座体21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正电极板3或负电极板4的安装槽22;所述座体21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线的通孔23;通过挂架1将充电座2进行固定后,将充电电源通过导线连接到正电极板3、负电极板4上进行锁紧,从而保持正电极板3、负电极板4上的通电状态,而座体21与正电极板3、负电极板4之间绝缘安装,避免造成漏电、短路的情况。

在受电座5带动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进入到充电座2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受到磨损的情况,在座体21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位于两端并呈扩口型向外延伸的导向斜面24,让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通过导向斜面24的导向作用,保证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在滑动过程中能够灵活滑动,有效避免受到磨损的状况。

其中,受电座5包括长方体结构且下端开口的罩壳51,所述罩壳51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正电极片6或负电极片7的条形槽52,所述条形槽52的底面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孔53,当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接触受到挤压时,变形后能够在条形槽52内进行收纳;同时为了保证受电座5能够在充电座2内滑动,让受电座5的宽度小于座体21的槽宽。

为了加强罩壳51的承载强度,在罩壳51内设有十字形结构的加强筋54。

为了保证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具有可回复的弹性作用,让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均包括直板段8及固接于直板段8上的倾斜段9,倾斜段9与直板段8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倾斜段9上固接有弯折段10,所述直板段8与倾斜段9的连接位置处、倾斜段9与弯折段10的连接位置处均设有圆角连接段11;所述直板段8上开设有与两个安装孔53对应的锁紧孔80;通过锁紧孔80进行锁紧后,使得倾斜段9受到挤压后能够相对直板段8变形,同时通过弯折段10对倾斜段9的最大变形程度进行限定,避免变形量过大造成倾斜段9无法自然恢复的情况;为了便于加工,直板段8、倾斜段9及弯折段10一体加工成型。

为了让挂架1对充电座2进行稳定安装,挂架1包括间隔安装于轨道200上的两个“L”形结构的支撑杆101,支撑杆101上安装有“L”形结构的连接杆102,连接杆102用于安装充电座2,通过支撑杆101与连接杆102对充电座2安装后,让充电座2与轨道200之间保持平行状态。

实施例2:

如图6~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改善充电位置的充电接触方式,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正电极片6替换成正电极触点柱12,所述负电极片7替换成负电极触点柱13,所述受电座5替换成触点柱安装座14,所述正电极触点柱12及负电极触点柱13通过弹簧滑动安装在触点柱安装座14上,所述触点柱安装座14内安装有限位盖板15;使用时,将正电极触点柱12、负电极触点柱13都通过导线连接到充电锂电池,当整体移动到充电座2位置处时,让正电极触点柱12与正电极板3弹性接触,负电极触点柱13与负电极板4弹性接触,从而进行导电;由于弹簧的作用力,使得正电极触点柱12、负电极触点柱13能够形成稳定的接触状态;其中,正电极触点柱12、负电极触点柱13均包括柱体以及固接在柱体上的触点段,所述触点段可在触点柱安装座14上滑动。

其中,触点柱安装座14包括安装座本体141,安装座本体141开设有矩形凹槽142,所述矩形凹槽142内固接有隔块143将内腔分隔成用于安装正电极触点柱12或负电极触点柱13的安装腔144,通过将正电极触点柱12、负电极触点柱13安装到安装腔144内进行限位,从而有效避免滑出的情况;为了便于触点柱安装座14的加工成型,让整个触点柱安装座14一体铸造成型。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629176.8

申请日:2019-09-2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592391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H01R 13/03

专利分类号:H01R13/03;H01R13/24;H02J7/0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四川智鼎盛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智鼎盛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1号1-1幢23层1-8号

发明人:王松;张碧渊;苏朝辉;杨帆

第一发明人:王松

当前权利人:四川智鼎盛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肖林

代理机构:50213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用于巡检机器人的触动式充电装置论文和设计-王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