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朝上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命全权公使,蒲安臣,曾纪泽,郭嵩焘
天朝上国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生[1](2017)在《“天朝上国”迈入地上世界 清廷为何那么怯外国公使驻京》一文中研究指出1868年6月23日夜,纽约市的一家饭店内,灯火辉煌。200余名宾客中有纽约州州长、纽约市市长、美国国会议员、美国和法国海军上将,各国使节和学者、,他们在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外交使团举办欢迎晚宴。一阵觥筹交错后,一位美国人从一群身着清朝官服的使臣中站起来,满怀激情地发表演讲,说中国"已经做好了将你们的文明嫁接在她古老文明之上的准备","愿意和你们开展贸易和买卖,帮助你们砸碎贸易的壁垒"。这位代表中国向美国的商业和宗教敞开怀抱的人就是中国首位外交公使——美国人蒲安臣。(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7年18期)
叶新建[2](2015)在《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以“天朝上国”的解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概念解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缺乏"历史味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历史概念的解读要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历史概念形成的前因后果,得出历史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在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加深对相关史实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34期)
于纯海[3](2015)在《试论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晚清政府经历了一次次的列强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族一直坚持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的走向崩溃。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晴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西方列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清政府软弱无能,战备腐败松弛,丧权辱国,使很多人的思想文化信仰全面崩塌,也使一部分有识之士充分认清了自己和国家现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14期)
于淑娟[4](2015)在《沈艾娣:中外学术界对“天朝上国”心态的误读——从乾隆皇帝至乔治叁世的信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4月13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海外史学名家讲座"邀请牛津大学教授沈艾娣b进行一场讲座,主题是围绕乾隆皇帝致乔治叁世的信讲述20世纪初大众对于中外关系认识的起源。这是她研究马嘎尔尼使团的中文翻译李自标的"副产品",因为想要给他写本传记,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她对乾隆皇帝给乔治叁世的信产生了兴趣。(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智明[5](2015)在《“崇洋媚外”与“天朝上国”》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在十九世纪打了上百场战役,鸦片战争对其来说可能仅仅是其中一场微不足道的冲突。殊不知正是这场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 中国进入近代史后直接的一个表现即是对中国文化的重新检视。当时的人们对这拥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本文来源于《联合时报》期刊2015-01-20)
李育民[6](2014)在《从“天朝上国”走入“国际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条约关系是国际法主体之间以条约这一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国际关系,是近代中外关系乃至中国近代历史的枢轴。在外国的强力压迫之下,清王朝逐步接受西方所设定的国际秩序,初步形成条约关系观念。这一观念的形成,折射了天朝体制下的对外模式为强权和公理交织的近代条约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6-27)
袁伟时[7](2011)在《难于逾越的“天朝上国”思想堡垒》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在史学领域徜徉的小胡,近日与我闲聊,将其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胡:你老是挑剔封闭的天朝心态,盛唐时期,那么多海外各族聚居在长安、广州等地,怎能说是封闭呢?(本文来源于《文史参考》期刊2011年03期)
张立胜[8](2008)在《试论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天朝上国观念经历了初步动摇、再次动摇、初步崩溃和彻底崩溃四个阶段。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有其必然性:晚清自身的经济与政治条件的变化;在与外来文化发生接触中,出现了一个与原来文化完全不同的参照系统,人们由此发现了自身文化的弱点和不足;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造成了人们对自身文化信仰的动摇。(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7期)
任静[9](2008)在《“天朝上国”心态试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3页小字有这么一段叙述:早在乾隆时期,英国派使者马戛尔尼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竞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08年05期)
宣刚[10](2006)在《从“天朝上国”到“地上的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争之前中国驻外公使是中国近代较早走向世界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活动远远超出了外交的范畴,与晚清的政治法律变革紧密相连。早期驻外公使近代外交官身份和日常对外交涉的工作需要,决定了他们对西方法律的考察是从国际法开始的。 早期驻外公使大多能够在出使之前主动学习国际法知识,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和熟悉了近代外交国际法,萌发了国家主权观念,并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近代国际秩序,考察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近代国际组织的活动,开阔了视野。同时,早期驻外公使能够将掌握的国际法知识,运用于日常交涉和设立领事、保护华侨等外交实践中去,这些实践也增强了他们对于国际法的信心。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完全迷信国际法的作用,而是难得的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就总体倾向性而言,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思想和实践,紧扣历史跳动的脉搏,呈现出较高的整体水平,他们对近代国际法的直观感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中国传统法律向近代转型的视角。此外,早期驻外公使对西方国家宪政民主和司法制度的考察和介绍,为清末的政治法律变革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启蒙,更新了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为晚清法制注入了现代化的意识。(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6-06-30)
天朝上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概念解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缺乏"历史味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历史概念的解读要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历史概念形成的前因后果,得出历史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在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加深对相关史实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朝上国论文参考文献
[1].黄金生.“天朝上国”迈入地上世界清廷为何那么怯外国公使驻京[J].国家人文历史.2017
[2].叶新建.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以“天朝上国”的解读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
[3].于纯海.试论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J].黑龙江史志.2015
[4].于淑娟.沈艾娣:中外学术界对“天朝上国”心态的误读——从乾隆皇帝至乔治叁世的信说起[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5
[5].李智明.“崇洋媚外”与“天朝上国”[N].联合时报.2015
[6].李育民.从“天朝上国”走入“国际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7].袁伟时.难于逾越的“天朝上国”思想堡垒[J].文史参考.2011
[8].张立胜.试论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J].广西社会科学.2008
[9].任静.“天朝上国”心态试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
[10].宣刚.从“天朝上国”到“地上的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