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中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中框包括:多个边框构件;至少一个连接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2个边框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和从所述连接主体突出的连接臂;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边框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插孔,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臂插入所述插孔中,以使得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与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抵接;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连接孔,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元件插入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通孔,以使得所述连接臂和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可拆卸地连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中框,包括:多个边框构件;至少一个连接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2个边框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和从所述连接主体突出的连接臂;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边框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插孔,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臂插入所述插孔中,以使得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与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抵接;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连接孔,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元件插入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通孔,以使得所述连接臂和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可拆卸地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中框,包括:
多个边框构件;
至少一个连接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2个边框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和从所述连接主体突出的连接臂;和
连接元件,
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边框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插孔,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臂插入所述插孔中,以使得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与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抵接;
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连接孔,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元件插入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通孔,以使得所述连接臂和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其中,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的内表面平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其中,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的内表面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逐渐向外侧扩张,并且,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的内表面沿所述出光方向逐渐向外侧扩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框,其中,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的内表面具有台阶部,并且,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台阶部轮廓相同的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构件,所述多个边框构件包括相邻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框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边框构件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连接主体、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连接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相互垂直地延伸;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臂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突出并朝向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臂从所述第二主体部突出并朝向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臂插入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第一插孔中;以及
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连接臂插入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第二插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插孔连通;以及
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插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以及
所述第二连接臂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面向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面向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端面相互抵接;以及
所述第二边框构件面向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主体部面向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端面相互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外表面具有内凹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内凹部的轮廓相同的内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外表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外表面具有内凹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外表面的内凹部的轮廓相同的内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外表面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为第四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平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2个第一通孔,所述2个第一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插入方向的方向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2个第一通孔,所述2个第一通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插入方向的方向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2个第二通孔,所述2个第二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插入方向的方向排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2个第二通孔,所述2个第二通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插入方向的方向排列。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相互抵接;以及
所述第一抵接部面向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端面为45°斜面,并且所述第二抵接部面向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端面为45°斜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两者的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支撑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两者。
2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边框构件和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铝。
2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连接元件包括螺丝。
2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其中,所述多个边框构件包括4个边框构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构件包括4个连接构件,所述4个连接构件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边框构件,以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中框。
23.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中框。
2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框、背光模组以 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中框等结构,中框可以 用于承载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光学元件(例如扩散板、棱镜片等)。 中框的尺寸精度可以直接影响背光模组的尺寸精度,并且可能影响显 示装置的显示性能。所以,中框的设计是显示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关 注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中框、包括 该中框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中框,包括:
多个边框构件;
至少一个连接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2个边 框构件,每一个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和从所述连接主体突出的 连接臂;和
连接元件,
其中,所述相邻的2个边框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插孔,所述连 接构件的连接臂插入所述插孔中,以使得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与 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抵接;
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连接孔,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 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元件插入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通孔,以使得 所述连接臂和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构件的连 接主体的内表面平滑连接。
可选地,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的内表面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 向逐渐向外侧扩张,并且,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的内表面沿所述 出光方向逐渐向外侧扩张。
可选地,具有所述插孔的边框构件的内表面具有台阶部,并且, 所述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台阶部轮廓相同的台 阶。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构件,所述多个边 框构件包括相邻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框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边框构件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连接主体、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 述连接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 二主体部相互垂直地延伸;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臂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突出并朝向所述第一边框构 件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臂从所述第二主体部突出并朝向所述第二边框 构件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 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臂插入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第一插孔中; 以及
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 插孔,所述第二连接臂插入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第二插孔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 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插孔连通;以及
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 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插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 述第一通孔贯通;以及
所述第二连接臂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通 孔贯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面向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端面与所述 第一主体部面向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端面相互抵接;以及
所述第二边框构件面向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主 体部面向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端面相互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外表面具有内凹部,所述第一连接 构件的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内凹部的轮廓相同的内凹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外表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 构件的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 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外表面具有内凹部,所述第一连接 构件的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外表面的内 凹部的轮廓相同的内凹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外表面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一连接 构件的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为第四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 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 有2个第一通孔,所述2个第一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插入 方向的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 有2个第一通孔,所述2个第一通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插入 方向的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 有2个第二通孔,所述2个第二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插入 方向的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 有2个第二通孔,所述2个第二通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插入 方向的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具 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边框构件在与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相邻的一端 具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相互抵接;以及
所述第一抵接部面向所述第二边框构件的端面为45°斜面,并 且所述第二抵接部面向所述第一边框构件的端面为45°斜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连接主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抵接部 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两者的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支撑所述第一抵接 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两者。
可选地,所述边框构件和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铝。
可选地,所述连接元件包括螺丝。
可选地,所述多个边框构件包括4个边框构件,所述至少一个连 接构件包括4个连接构件,所述4个连接构件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边 框构件,以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中框。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中框。
在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中框。
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出一种中框、包括该中框的背光模组 和显示装置,有利于提高中框的尺寸精度,从而改善背光模组和显示 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 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立体图;
图3A是从内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 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3B是从外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 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3C是图3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框构件的分 解图;
图3D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第一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 图;
图4A和图4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 构件和第三边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4C是图4B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构件和第三边框构件的分 解图;
图4D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第二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 图;
图5A是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框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连接 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框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分 解图;
图5C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第三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 图;
图6A和图6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 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6C是图6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分 解图;
图6D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第四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 图;
图7A是从内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 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7B是从外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 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7C是图7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二边框构件的分 解图;
图7D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第一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 图;
图8是示出两个抵接部45°拼接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 构件和第三边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9C是图9B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构件和第三边框构件的分 解图;
图9D是第二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A是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框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连 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框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 分解图;
图10C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第三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 图。
图11A和图11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 框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11C是图11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和第四边框构件的 分解图;以及
图11D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第四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 图。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 图中,层、结构或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 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 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技术 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 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 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 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 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 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因而,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 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第二构件、第二元件、 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采用的表述“抵接”表示两个构件或部 件的连接关系,在该连接关系中,两个构件或部件的相邻表面相互抵 靠。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采用的表述“插入方向”表示一个构件 (例如连接臂)插入另一个构件(例如插孔)时的插入方向。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前框1、显示面板2、中框3、光学 膜片4、导光板5、光源6以及背框7。显示面板2可承载于中框3 上,前框1与背框7结合,以同持显示面板2。光学膜片4、导光板 5、光源6等光学元件可以被容纳在中框3和背框7包围的空间中, 并固定在中框3或背框7上。例如,光源6设置于导光板5的入光面, 以输出光线至导光板5,进而光学被引导至显示面板2,以实现显示。
在本文中,为了方便描述,将中框设置有容纳显示面板或光学元 件的容纳空间的一侧称为中框的内侧,与所述内侧相反的一侧称为中 框的外侧。相应地,“内表面”指的是面向容纳显示面板或光学元件 的容纳空间的表面,“外表面”指的是背向容纳显示面板或光学元件 的容纳空间的表面。例如,在图1中,中框3的右侧为内侧,中框3 的左侧为外侧,相应地,中框3的右侧表面为内表面,中框3的左侧 表面为外表面。
例如,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光源6设置在导光板5的侧面,然而,在其 他实施例中,光源6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设置在导光板5的 下表面,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例如,光学膜片16可包括偏 振片、滤光膜等各种光学膜片,本公开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中框3 具有分体式结构,具体地,中框3可以包括多个边框构件31和多个 连接构件32。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框3包括4个边框构件 31和4个连接构件32,连接构件32用于将两个相邻的边框构件32 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框3,例如,该完整的中框3可以 具有矩形形状。
为了方便描述,将4个边框构件31分别称为第一边框构件311、 第二边框构件312、第三边框构件313和第四边框构件314,将4个 连接构件32分别称为第一连接构件321、第二连接构件322、第三连 接构件323和第四连接构件324。
第一连接构件321用于将相邻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二边框构 件312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构件322用于将相邻的第二边框构件 312和第三边框构件313连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构件323用于将相邻 的第三边框构件313和第四边框构件314连接在一起,第四连接构件 324用于将相邻的第四边框构件314和第一边框构件311连接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矩形形状的中框3。
图3A是从内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 二边框构件312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3B是从外侧观察的图 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二边框构件312的连接部分的 局部示意图,图3C是图3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二 边框构件312的分解图,图3D是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立体示意图。 结合参照图3A-图3D,第一连接构件321包括连接主体3210、第一 连接臂3211和第二连接臂3212。连接主体3210具有两个主体部 3215、3216,两个主体部3215、3216相互垂直地延伸,以使得连接 主体3210具有大致“L”形的形状。第一连接臂3211突出主体部3215 并朝向第一边框构件311延伸,第二连接臂3212突出主体部3216并 朝向第二边框构件312延伸。在第一连接臂3211上形成有例如螺纹 孔的连接孔3213,在第二连接臂3212上形成有例如螺纹孔的连接孔3214。如图3C所示,第一边框构件311在邻近第二边框构件312的 一端具有镂空结构,即,第一边框构件311在邻近第二边框构件312 的一端具有插孔3111,以供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第一连接臂3211插 入其中。第二边框构件312在邻近第一边框构件311的一端也具有镂 空结构,即,第二边框构件312在邻近第一边框构件311的一端具有 插孔3121,以供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第二连接臂3212插入其中。
进一步参照图3C,第一边框构件311在邻近第二边框构件312 的一端还具有通孔3113。插孔3111沿第一边框构件311的长边方向 (该长边方向也可以称为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第一连接臂3211的插入 方向)延伸,通孔3113沿垂直于插孔3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贯穿第 一边框构件311,并且通孔3113与插孔3111连通。第二边框构件312 在邻近第一边框构件311的一端还具有通孔3123。插孔3121沿第二 边框构件312的长边方向(该长边方向也可以称为第一连接构件321 的第二连接臂3212的插入方向)延伸,通孔3123沿垂直于插孔3121 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贯穿第二边框构件312,并且通孔3123与插孔3121 连通。
结合参照图3A-图3D,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第一连接臂3211插 入第一边框构件311的插孔3111中,并且第一连接臂3211的螺纹孔 3213与第一边框构件311上的通孔3113对齐,例如螺丝的连接元件 34穿过对齐的通孔3113和螺纹孔3213,以将第一连接构件321与第 一边框构件311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第二连接臂3212 插入第二边框构件312的插孔3121中,并且第二连接臂3212的螺纹 孔3214与第二边框构件312上的通孔3123对齐,例如螺丝的连接源 极35穿过对齐的通孔3123和螺纹孔3214,以将第一连接构件321与第二边框构件312连接在一起。以此方式,通过第一连接构件321, 第一边框构件311与第二边框构件312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插孔与连接臂的配合以及通孔与螺纹孔的配 合,可以保证边框构件与连接构件的定位,进而保证第一边框构件与 第二边框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位置精度。进一步地,通过螺丝与螺 纹孔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一边框构件与第二边框构件之间 的固定连接。以此方式,可以提高中框的尺寸精度。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孔3113的数量与螺纹孔3213、螺丝34 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13分别与2个螺纹孔3213对齐, 2个螺丝34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3113和螺纹孔3213。通孔3123 的数量与螺纹孔3214、螺丝35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23 分别与2个螺纹孔3214对齐,2个螺丝35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 3123和螺纹孔3214。通过设置2个所述通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 丝,在连接构件连接到边框构件上之后,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旋转, 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二者之间的定位。
参照图3A和图3D,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部3215的内表面 与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内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 以使得主体部3215的内表面与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内表面之间实现 平滑连接。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部3216的内表面与第二边框构 件312的内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以使得主体部 3216的内表面与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内表面之间实现平滑连接。
此处所谓的“平滑连接”意在表达:对于相互连接的两个构件而 言,一个构件的一个表面与另一个构件的相邻表面在连接处没有突变 和台阶,二者之间为平滑过渡,一个表面町以看做是另一个表面的自 然延伸。
例如,如图3A所示,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 板一侧具有台阶部3115,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 板一侧具有台阶部3125,相应地,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部3215 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具有台阶3217,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部3216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具有台阶3218。台阶部 3115、台阶3217、台阶3218和台阶部3125的轮廓相同。在第一连 接构件321连接第一边框构件311与第二边框构件321后,台阶部 3115、台阶3217、台阶3218和台阶部3125形成一个整体的台阶, 以较好地支撑显示面板。
再例如,如图3A所示,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内表面和第二边框 构件312的内表面均沿出光方向逐渐向外侧扩张,以形成类似于喇叭 口的形状。相应地,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部3215的内表面和主 体部3216的内表面也均沿出光方向逐渐向外侧扩张,以形成类似于 喇叭口的形状。并且,主体部3215的内表面向外侧扩张的轮廓与第 一边框构件311的内表面向外侧扩张的轮廓一致,主体部3216的内 表面向外侧扩张的轮廓与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内表面向外侧扩张的 轮廓一致。这样,在第一连接构件321连接第一边框构件311与第二边框构件321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向外侧扩张的轮廓的内表面。 结合参照图1和图3A,沿出光方向向外侧扩张的内表面可以将光引 导至显示面板的边缘处(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以避免显示面板的 边缘与中心位置亮度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可以改善显示性能。
参照图1、图3B-图3D,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外表面具有内凹结 构,即,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外表面具有向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116, 以容纳电路板8(如图1所示)。相应地,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 部3215的外表面也具有内凹结构,即,主体部3215的外表面具有向 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251。并且,内凹部3116与内凹部3251的轮廓 一致。同样地,第二边框构件311的外表面具有内凹结构,即,第二 边框构件312的外表面具有向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126,以容纳电路 板。相应地,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部3216的外表面也具有内凹 结构,即,主体部3216的外表面具有向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252。并 且,内凹部3126与内凹部3252的轮廓一致。这样,在第一连接构件 321连接第一边框构件311与第二边框构件321后,形成一个整体的 具有内凹结构的外表面。
可选地,第一连接构件321的主体部321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 柱3253,主体部321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柱3254。所述凸柱3253、 3254用于定位盖板9(如图1所示)。这样,电路板可以被容纳在边 框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盖板围成的容纳空间中,从而能够 较好地保护电路板。
图4A和图4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 构件312和第三边框构件313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4C是图 4B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构件312和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分解图, 图4D是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立体示意图。结合参照图4A-图4D,第 二连接构件322包括连接主体3220、第一连接臂3221和第二连接臂3222。连接主体3220具有两个主体部3225、3226,两个主体部3225、 3226相互垂直地延伸,以使得连接主体3220具有大致“L”形的形 状。第一连接臂3221突出主体部3225并朝向第二边框构件312延伸, 第二连接臂3222突出主体部3226并朝向第三边框构件313延伸。在 第一连接臂3221上形成有螺纹孔3223,在第二连接臂3222上形成 有螺纹孔3224。如图4C所示,第二边框构件312在邻近第三边框构 件313的一端具有镂空结构,即,第二边框构件312在邻近第三边框 构件313的一端具有插孔3161,以供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第一连接 臂3221插入其中。第三边框构件313在邻近第二边框构件312的一 端也具有镂空结构,即,第三边框构件313在邻近第二边框构件312 的一端具有插孔3131,以供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第二连接臂3222插 入其中。
进一步参照图4C,第二边框构件312在邻近第三边框构件313 的一端还具有通孔3163。插孔3161沿第二边框构件312的长边方向 延伸,通孔3163沿垂直于插孔316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贯穿第二边框 构件312,并且通孔3163与插孔3161连通。第三边框构件313在邻近第二边框构件312的一端还具有通孔3133。插孔3131沿第三边框 构件313的长边方向延伸,通孔3133沿垂直于插孔3131的延伸方向 的方向贯穿第三边框构件313,并且通孔3133与插孔3131连通。
结合参照图4A-图4D,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第一连接臂3221插 入第二边框构件312的插孔3161中,并且第一连接臂3221的螺纹孔 3223与第二边框构件312上的通孔3163对齐,螺丝36穿过对齐的 通孔3163和螺纹孔3223,以将第二连接构件322与第二边框构件312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第二连接臂3222插入第三边框构 件313的插孔3131中,并且第二连接臂3222的螺纹孔3224与第三 边框构件313上的通孔3133对齐,螺丝37穿过对齐的通孔3133和 螺纹孔3224,以将第二连接构件322与第三边框构件313连接在一 起。以此方式,通过第二连接构件322,第二边框构件312与第三边 框构件313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插孔与连接臂的配合以及通孔与螺纹孔的配 合,可以保证边框构件与连接构件的定位,进而保证第一边框构件与 第二边框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位置精度。进一步地,通过螺丝与螺 纹孔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一边框构件与第二边框构件之间 的固定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孔3163的数量与螺纹孔3223、螺丝36 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63分别与2个螺纹孔3223对齐, 2个螺丝36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3163和螺纹孔3223。通孔3133 的数量与螺纹孔3224、螺丝37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33 分别与2个螺纹孔3224对齐,2个螺丝37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 3133和螺纹孔3224。通过设置2个所述通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 丝,在连接构件连接到边框构件上之后,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旋转, 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二者之间的定位。
参照图4A,第二连接构件322的主体部3225的内表面与第二边 框构件312的内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以使得主 体部3225的内表面与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内表面之间实现平滑连接。 第二连接构件322的主体部3226的内表面与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内 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以使得主体部3226的内 表面与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内表面之间实现平滑连接。
例如,如图4A所示,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 板一侧具有台阶部3165。如图4B所示,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内表面 在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具有台阶部3135。相应地,第二连接构件322 的主体部3225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具有台阶3227,第二连接构件322的主体部3226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具有台阶 3228。台阶部3165、台阶3227、台阶3228和台阶部3135的轮廓相 同。在第二连接构件322连接第二边框构件312与第三边框构件313 后,台阶部3165、台阶3227、台阶3228和台阶部3135形成一个整 体的台阶。
再例如,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内表面和 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内表面均沿出光方向逐渐向外侧扩张,以形成类 似于喇叭口的形状。相应地,第二连接构件322的主体部3225的内 表面和主体部3226的内表面也均沿出光方向逐渐向外侧扩张,以形成类似于喇叭口的形状。并且,主体部3225的内表面向外侧扩张的 轮廓与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内表面向外侧扩张的轮廓一致,主体部 3226的内表面向外侧扩张的轮廓与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内表面向外 侧扩张的轮廓一致。这样,在第二连接构件322连接第二边框构件312与第三边框构件313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向外侧扩张的轮廓 的内表面。结合参照图1和图4A,沿出光方向向外侧扩张的内表面 可以将光引导至显示面板的边缘处,以避免显示面板的边缘与中心位 置亮度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可以改善显示性能。
参照图1、图4B-图4D,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外表面具有内凹结 构,即,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外表面具有向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116, 以容纳电路板。相应地,第二连接构件322的主体部3225的外表面 也具有内凹结构,即,主体部3225的外表面具有向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261。并且,内凹部3116与内凹部3261的轮廓一致。这样,在 第二连接构件322连接至第二边框构件312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 内凹结构的外表面。
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外表面为平面。相应地,主体部3226的外 表面也为平面。这样,在第二连接构件322连接至第三边框构件313 后,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外表面与主体部3226的外表面平齐,以形 成一个平整的外表面。
可选地,第二连接构件322的主体部322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 柱3263。所述凸柱3263用于定位盖板。这样,电路板可以被容纳在 边框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盖板围成的容纳空间中,从而能 够较好地保护电路板。
参照图4C,由于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外表面不具有内凹结构, 所以,第三边框构件313的插孔3131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即 图中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设置得较大,即,插孔3131的高度 可以设置得较大。参照图4C,插孔3131的高度可以大于插孔3161 的高度。这样,第三边框构件313上的2个通孔3133可以沿垂直于 插入方向的方向(即图中的竖直方向)排列。相应地,参照图4D, 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第二连接臂3222上的螺纹孔3224也可以沿图中 的竖直方向排列。
参照图4C,第二边框构件312上的通孔3163沿平行于插入方向 的方向(即图中的水平方向)排列,相应地,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第 一连接臂3221上的螺纹孔3223沿图中的水平方向排列。
返回参照图3C和图3D,第一边框构件311上的通孔3113沿平 行于插入方向的方向(即图中的水平方向)排列,相应地,第一连接 构件321的第一连接臂3211上的螺纹孔3213沿图中的水平方向排 列。第二边框构件312上的通孔3123沿平行于插入方向的方向(即 图中的水平方向)排列,相应地,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第二连接臂 3212上的螺纹孔3214沿图中的水平方向排列。
图5A是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框构件313和第四边框构件314 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框构 件313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分解图,图5C是第三连接构件323的 立体示意图。结合参照图5A-图5C,第三连接构件323包括连接主 体3230、第一连接臂3231和第二连接臂3232。连接主体3230具有 两个主体部3235、3236,两个主体部3235、3236相互垂直地延伸, 以使得连接主体3230具有大致“L”形的形状。第一连接臂3231突 出主体部3235并朝向第三边框构件313延伸,第二连接臂3232突出 主体部3236并朝向第四边框构件314延伸。在第一连接臂3231上形 成有螺纹孔3233,在第二连接臂3232上形成有螺纹孔3234。如图 5B所示,第三边框构件313在邻近第四边框构件314的一端具有镂 空结构,即,第三边框构件313在邻近第四边框构件314的一端具有 插孔3171,以供第三连接构件323的第一连接臂3231插入其中。第 四边框构件314在邻近第三边框构件313的一端也具有镂空结构,即, 第四边框构件314在邻近第三边框构件313的一端具有插孔3141, 以供第三连接构件323的第二连接臂3232插入其中。
进一步参照图5B,第三边框构件313在邻近第四边框构件314 的一端还具有通孔3173。插孔3171沿第三边框构件313的长边方向 (该方向可以被称为插入方向)延伸,通孔3173沿垂直于插孔3171 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贯穿第三边框构件313,并且通孔3173与插孔3171 连通。第四边框构件314在邻近第三边框构件313的一端还具有通孔 3143。插孔3141沿第四边框构件314的长边方向(即插入方向)延 伸,通孔3143沿垂直于插孔314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贯穿第四边框构 件314,并且通孔3143与插孔3141连通。
结合参照图5A-图5C,第三连接构件323的第一连接臂3231插 入第三边框构件313的插孔3171中,并且第一连接臂3231的螺纹孔 3233与第三边框构件313上的通孔3173对齐,螺丝38穿过对齐的 通孔3173和螺纹孔3233,以将第三连接构件323与第三边框构件313连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构件323的第二连接臂3232插入第四边框构 件314的插孔3141中,并且第二连接臂3232的螺纹孔3234与第四 边框构件314上的通孔3143对齐,螺丝39穿过对齐的通孔3143和 螺纹孔3234,以将第三连接构件323与第四边框构件314连接在一 起。以此方式,通过第三连接构件323,第三边框构件313与第四边 框构件314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插孔与连接臂的配合以及通孔与螺纹孔的配 合,可以保证边框构件与连接构件的定位,进而保证第一边框构件与 第二边框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位置精度。进一步地,通过螺丝与螺 纹孔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一边框构件与第二边框构件之间 的固定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孔3173的数量与螺纹孔3233、螺丝38 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73分别与2个螺纹孔3233对齐, 2个螺丝38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3173和螺纹孔3233。通孔3143 的数量与螺纹孔3234、螺丝39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43 分别与2个螺纹孔3234对齐,2个螺丝39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 3143和螺纹孔3234。通过设置2个所述通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 丝,在连接构件连接到边框构件上之后,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旋转, 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二者之间的定位。
参照图5A,第三连接构件323的主体部3235的内表面与第三边 框构件313的内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以使得主 体部3235的内表面与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内表面之间实现平滑连接。 第三连接构件323的主体部3236的内表面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内 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以使得主体部3236的内 表面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内表面之间实现平滑连接。
类似地,第三连接构件323、第三边框构件313与第四边框构件 314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均具有台阶或台阶部,第三连接构 件323、第三边框构件313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内表面均沿出光方 向逐渐向外侧扩张,以形成类似于喇叭口的形状。具体可以参见上文 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5A-图5C,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外表面为平面。相应地, 主体部3235的外表面也为平面。这样,在第三连接构件323连接至 第三边框构件313后,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外表面与主体部3235的 外表面平齐,以形成一个平整的外表面。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外表面为平面。相应地,主体部3236的外表面也为平面。这样,在第三连 接构件323连接至第四边框构件314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外表面 与主体部3236的外表面平齐,以形成一个平整的外表面。
参照图5A-图5C,第三边框构件313上的2个通孔3173可以沿 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即图中的竖直方向)排列。相应地,第三连 接构件323的第一连接臂3231上的螺纹孔3233也可以沿图中的竖直 方向排列。第四边框构件314上的2个通孔3143可以沿垂直于插入 方向的方向(即图中的竖直方向)排列。相应地,第三连接构件323 的第二连接臂3232上的螺纹孔3234也可以沿图中的竖直方向排列。
图6A和图6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 构件311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6C是图 6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分解图, 图6D是第四连接构件324的立体示意图。结合参照图6A-图6D,第 四连接构件324包括连接主体3240、第一连接臂3241和第二连接臂 3242。连接主体3240具有两个主体部3245、3246,两个主体部3245、 3246相互垂直地延伸,以使得连接主体3240具有大致“L”形的形 状。第一连接臂3241突出主体部3245并朝向第一边框构件311延伸, 第二连接臂3242突出主体部3246并朝向第四边框构件314延伸。在 第一连接臂3241上形成有螺纹孔3243,在第二连接臂3242上形成 有螺纹孔3244。如图6C所示,第一边框构件311在邻近第四边框构 件314的一端具有镂空结构,即,第一边框构件311在邻近第四边框 构件314的一端具有插孔3151,以供第四连接构件324的第一连接 臂3241插入其中。第四边框构件314在邻近第一边框构件311的一 端也具有镂空结构,即,第四边框构件314在邻近第一边框构件311 的一端具有插孔3181,以供第四连接构件324的第二连接臂3242插 入其中。
进一步参照图6C,第一边框构件311在邻近第四边框构件314 的一端还具有通孔3153。插孔3151沿第一边框构件311的长边方向 延伸,通孔3153沿垂直于插孔315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贯穿第一边框 构件311,并且通孔3153与插孔3151连通。第四边框构件314在邻近第一边框构件311的一端还具有通孔3183。插孔3181沿第四边框 构件314的长边方向延伸,通孔3183沿垂直于插孔3181的延伸方向 的方向贯穿第四边框构件314,并且通孔3183与插孔3181连通。
结合参照图6A-图6D,第四连接构件324的第一连接臂3241插 入第一边框构件311的插孔3151中,并且第一连接臂3241的螺纹孔 3243与第一边框构件311上的通孔3153对齐,螺丝40穿过对齐的 通孔3153和螺纹孔3243,以将第四连接构件324与第一边框构件311连接在一起。第四连接构件324的第二连接臂3242插入第四边框构 件314的插孔3181中,并且第二连接臂3242的螺纹孔3244与第四 边框构件314上的通孔3183对齐,螺丝41穿过对齐的通孔3183和 螺纹孔3244,以将第四连接构件324与第四边框构件314连接在一 起。以此方式,通过第四连接构件324,第一边框构件311与第四边 框构件314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插孔与连接臂的配合以及通孔与螺纹孔的配 合,可以保证边框构件与连接构件的定位,进而保证第一边框构件与 第二边框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位置精度。进一步地,通过螺丝与螺 纹孔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一边框构件与第二边框构件之间 的固定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孔3153的数量与螺纹孔3243、螺丝40 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53分别与2个螺纹孔3243对齐, 2个螺丝40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3153和螺纹孔3243。通孔3183 的数量与螺纹孔3244、螺丝41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2个通孔3183 分别与2个螺纹孔3244对齐,2个螺丝41分别穿过2组对齐的通孔 3183和螺纹孔3244。通过设置2个所述通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 丝,在连接构件连接到边框构件上之后,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旋转, 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二者之间的定位。
参照图6A,第四连接构件324的主体部3245的内表面与第一边 框构件311的内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以使得主 体部3245的内表面与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内表面之间实现平滑连接。 第四连接构件324的主体部3246的内表面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内 表面相邻,并且这两个内表面的轮廓相同,以使得主体部3246的内 表面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内表面之间实现平滑连接。
类似地,第四连接构件324、第一边框构件311与第四边框构件 314的内表面在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均具有台阶或台阶部,第四连接构 件324、第一边框构件311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内表面均沿出光方 向逐渐向外侧扩张,以形成类似于喇叭口的形状。具体可以参见上文 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6B-图6D,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外表面具有内凹结构, 即,第一边框构件311的外表面具有向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116,以 容纳电路板。相应地,第四连接构件324的主体部3245的外表面也 具有内凹结构,即,主体部3245的外表面具有向内侧凹入的内凹部3247。并且,内凹部3116与内凹部3247的轮廓一致。这样,在第四 连接构件324连接至第一边框构件311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内凹 结构的外表面。
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外表面为平面。相应地,主体部3246的外 表面也为平面。这样,在第四连接构件324连接至第四边框构件314 后,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外表面与主体部3246的外表面平齐,以形 成一个平整的外表面。
参照图6A-图6C,第一边框构件311上的通孔3153沿平行于插 入方向的方向(即图中的水平方向)排列,相应地,第四连接构件 324的第一连接臂3241上的螺纹孔3243沿图中的水平方向排列。
第四边框构件314上的2个通孔3183可以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 方向(即图中的竖直方向)排列。相应地,第四连接构件324的第二 连接臂3242上的螺纹孔3244也可以沿图中的竖直方向排列。
图7A是从内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 二边框构件312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7B是从外侧观察的图 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二边框构件312的连接部分的 局部示意图,图7C是图7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二 边框构件312的分解图,图7D是第一连接构件321的立体示意图。 下面,主要说明图7A-图7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A-图3D所示的实施 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未描述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上文针对图3A-图 3D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
第一边框构件311在与第二边框构件312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一抵 接部311A,第二边框构件312在与第一边框构件311相邻的一端具 有第一抵接部312A。第一边框构件311的第一抵接部311A和第二边 框构件312的第一抵接部312A可以抵接,从而有利于第一边框构件 311和第二边框构件312的定位和连接。
具体地,参照图8,第一边框构件311的第一抵接部311A面向 第二边框构件312的端面为45°斜面,第二边框构件312的第一抵 接部312A面向第一边框构件311的端面为45°斜面,这两个45° 斜面相互抵接,从而形成垂直(90°)的抵接结构。
返回参照图7D,第一连接构件321的连接主体3210具有面向第 一边框构件311的第一抵接部311A和第二边框构件312的第一抵接 部312A两者的支撑平面321A。支撑平面321A可以支撑第一边框构 件311的第一抵接部311A和第二边框构件312的第一抵接部312A两者,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的整体稳定性。
图9A和图9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 构件312和第三边框构件313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9C是图 9B所示的中框的第二边框构件312和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分解图, 图9D是第二连接构件322的立体示意图。下面,主要说明图9A-图 9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A-图4D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未描 述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上文针对图4A-图4D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
第二边框构件312在与第三边框构件313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抵 接部312B,第三边框构件313在与第二边框构件312相邻的一端具 有第一抵接部313A。第二边框构件312的第二抵接部312B和第三边 框构件313的第一抵接部313A可以抵接,从而有利于第二边框构件 312和第三边框构件313的定位和连接。
具体地,与图8类似,第二边框构件312的第二抵接部312B面 向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端面为45°斜面,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第一 抵接部313A面向第二边框构件312的端面为45°斜面,这两个45° 斜面相互抵接,从而形成垂直(90°)的抵接结构。
返回参照图9D,第二连接构件322的连接主体3220具有面向第 二边框构件312的第二抵接部312B和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第一抵接 部313A两者的支撑平面322A。支撑平面322A可以支撑第二边框构 件312的第二抵接部312B和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第一抵接部313A两者,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的整体稳定性。
图10A是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框构件313和第四边框构件 314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中框的第三边 框构件313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分解图,图10C是第三连接构件 323的立体示意图。下面,主要说明图10A-图10C所示的实施例与 图5A-图5C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未描述的其他结构,可 以参照上文针对图5A-图5C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
第三边框构件313在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抵 接部313B,第四边框构件314在与第三边框构件313相邻的一端具 有第一抵接部314A。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第二抵接部313B和第四边 框构件314的第一抵接部314A可以抵接,从而有利于第三边框构件 313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定位和连接。
具体地,与图8类似,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第二抵接部313B面 向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端面为45°斜面,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第一 抵接部314A面向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端面为45°斜面,这两个45° 斜面相互抵接,从而形成垂直(90°)的抵接结构。
返回参照图10C,第三连接构件323的连接主体3230具有面向 第三边框构件313的第二抵接部313B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第一抵 接部314A两者的支撑平面323A。支撑平面323A可以支撑第三边框 构件313的第二抵接部313B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第一抵接部314A两者,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的整体稳定性。
图11A和图11B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图2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 框构件311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11C是 图11B所示的中框的第一边框构件311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分解 图,图11D是第四连接构件324的立体示意图。下面,主要说明图11A-图11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A-图6D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对于未描述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上文针对图6A-图6D所示的实施 例的描述。
第一边框构件311在与第四边框构件314相邻的一端具有第二抵 接部311B,第四边框构件314在与第一边框构件311相邻的一端具 有第二抵接部314B。第一边框构件311的第二抵接部311B和第四边 框构件314的第二抵接部314B可以抵接,从而有利于第一边框构件 311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定位和连接。
具体地,与图8类似,第一边框构件311的第二抵接部311B面 向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端面为45°斜面,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第二 抵接部314B面向第一边框构件311的端面为45°斜面,这两个45° 斜面相互抵接,从而形成垂直(90°)的抵接结构。
返回参照图11D,第四连接构件324的连接主体3240具有面向 第一边框构件311的第二抵接部311B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第二抵 接部314B两者的支撑平面324A。支撑平面324A可以支撑第一边框 构件311的第二抵接部311B和第四边框构件314的第二抵接部314B两者,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的整体稳定性。
例如,每一个上述边框构件可以由铝构成,例如,可以通过铝材 挤出成型的方式形成边框构件的坯料,然后通过数控加工中心(CNC) 对坯料进行机械加工,制得上述边框构件。
再例如,每一个上述连接构件可以由铝合金或锌合金构成,例如, 可以通过压铸成型的方式制得上述连接构件。
由于数控加工中心(CNC)的机械加工以及压铸成型的加工精度 均较高,所以,制得的边框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尺寸精度也较高,从而 能够保证组装后的中框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而且,铝、铝合金等材 料不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使得中框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在上面的描述中,以螺丝为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 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螺丝仅为连接元件的一种示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元件可以为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的其他连接元 件。
虽然本公开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公开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 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 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3568.8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46308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G02F1/1333
专利分类号:G02F1/1333
范畴分类:申请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一路118号
发明人:韩金;张伟;石海军;王铮;崔延镇;齐佳坤;布占场
第一发明人:韩金
当前权利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琛
代理机构:11021
代理机构编号: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