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园论文-邓小琳

西双版纳傣族园论文-邓小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双版纳傣族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践思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园论文文献综述

邓小琳[1](2019)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结合西双版纳州实际情况,提出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9年S2期)

张晗之[2](2019)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曼掌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双版纳,傣族是最大的群体,他们以村寨为单位,集体居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最出名的是小勐养的"曼掌寨",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傣族文化和傣族建筑——干栏式建筑,傣家竹楼。正因为这里的传统习俗和风情,成为游客们了解傣族文化最好的去处了。春节期间,我们也慕名而来。这里名不虚传,一走进寨门,映入眼眶的便是一座座木质傣楼,傣族妇女的筒裙与绿树红花相辉映,瓜果飘香,阳光正好,似画一般呈现。而我便走进了这幅画,成为画中间的一员,或者变成画笔细细勾勒这幅画。(本文来源于《少男少女》期刊2019年12期)

张志锋[3](2019)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宗教教育文献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教育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宗教与世俗政权的结合使傣族地区的教育被南传佛教佛寺教育所垄断。宗教的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甚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影响。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傣族地区特别是西双版纳缅寺教育的研究,梳理当地教育发展的概貌,对宗教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为傣族地区宗教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作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甜,骆静谊,刘倩如,羊毅韬,彭云[4](2019)在《西双版纳傣族水文化的生态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傣族水文化蕴涵着朴素的生态内涵,体现着人化自然、水化于人的和谐统一。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双版纳傣族水文化的生态效应正在发生嬗变,人们的水观念弱化,水资源被破坏,水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傣族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对傣族人民爱水、惜水、护水观念的传承与教育,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产业,转换、重塑和平衡傣族水文化中的人水环境,是保护傣族水文化的生态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马燕,柴凌[5](2019)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支队:坚守边疆斩除毒魔》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禁毒工作的深切关怀,承载着老百姓对公安队伍的殷切期望。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总要求’,以打开路、以防为盾、以控为根,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边疆禁毒铁军。”2017年,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期刊2019-05-21)

陈春燕[6](2019)在《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科技知识、语言文字与民间文学、节日庆典和习俗。西双版纳州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对傣族非遗加以保护,然而在其法律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傣族传统文化逐步被同化、专项制度经费未列入到法律制度中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等。本文探讨了通过完善傣族非遗传承制度、构建傣族非遗法律保护机制、扩大宣传方式多样化以及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路径,保护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建华,张乾,张扬[7](2019)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青少年儿童斜弱视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当地汉族小学生斜视弱视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差异性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勐腊县7 214名6~15岁在校小学生,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位、眼前节和眼底情况等,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中,斜视患病率为2. 12%(外斜视占85. 62%),弱视患病率为0. 60%(屈光性占74. 42%);(2)斜视患病率在性别、年龄和民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外斜视患病率在民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拉祜族比汉族发生外斜视风险高(OR=1. 86,95%CI:1. 12~3. 09)。直系亲属斜视或外斜视者、近视、远视均是斜视的危险因素(P<0. 05,OR>1),其中近视是外斜视的危险因素(OR=2. 13,95%CI:1. 32~3. 44);随近视度数增加,外斜视的OR值增大(P<0. 05);(3)弱视的患病率在性别、年龄、民族方面无差异性(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视和远视均是弱视的危险因素(P<0. 05,OR>1)。结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直系亲属有斜视者发生斜视的危险性高,外斜视有一定民族差异性;近视和远视均是斜视、弱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斜视、外斜视的患病风险随近视屈光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地的低弱视率和屈光不正患病率较低有关(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蔚[8](2019)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还有哪些路要走?》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怎样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当前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工作有哪些建议和设想?在日前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举办的首届山水林田湖草(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01-28)

罗绍华,王兰新,郭贤明[9](2019)在《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这些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圣境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薪炭林大面积消失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指出了傣族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保护傣族传统文化的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韩园园[10](2019)在《人类学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命名活动——基于西双版纳傣族“章哈”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哈"艺术是傣族的重要文化事项,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聚居区,"章哈"主要体现在上新房、升和尚、祭寨心等仪式活动中。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实施,"章哈"艺术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对"章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命名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这一"再造仪式"的意义及部分传统内容的缺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西双版纳傣族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双版纳,傣族是最大的群体,他们以村寨为单位,集体居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最出名的是小勐养的"曼掌寨",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傣族文化和傣族建筑——干栏式建筑,傣家竹楼。正因为这里的传统习俗和风情,成为游客们了解傣族文化最好的去处了。春节期间,我们也慕名而来。这里名不虚传,一走进寨门,映入眼眶的便是一座座木质傣楼,傣族妇女的筒裙与绿树红花相辉映,瓜果飘香,阳光正好,似画一般呈现。而我便走进了这幅画,成为画中间的一员,或者变成画笔细细勾勒这幅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双版纳傣族园论文参考文献

[1].邓小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路[J].环境科学导刊.2019

[2].张晗之.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曼掌寨[J].少男少女.2019

[3].张志锋.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宗教教育文献回顾[J].红河学院学报.2019

[4].田甜,骆静谊,刘倩如,羊毅韬,彭云.西双版纳傣族水文化的生态价值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5].马燕,柴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支队:坚守边疆斩除毒魔[N].人民公安报.2019

[6].陈春燕.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7].李建华,张乾,张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青少年儿童斜弱视的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眼科杂志.2019

[8].刘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还有哪些路要走?[N].中国环境报.2019

[9].罗绍华,王兰新,郭贤明.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19

[10].韩园园.人类学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命名活动——基于西双版纳傣族“章哈”的田野调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西双版纳傣族园论文-邓小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