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一、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洪亮[1](2021)在《动态心电图联合BNP对心肌梗死程度的预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BNP、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的各项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程度的关系及相关性,并对其中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做ROC曲线,联合预测重度AMI。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9例,并均进行PCI手术。依照冠脉病变的程度、部位等综合指标进行SYNTAX评分,依据2016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分为3组,将≤22分归为轻度,23-32分归为中度,≥33分归为重度。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简写为INDEX),连续5 min 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50毫秒间隔以上临近周期的比例(PNN50),高频(HF),低频(LF)等,分析HRV各指标在三组AMI患者间有无差异。并分析各组间BNP有无差异。结果:三组间BNP,SDNN,INDEX,HF,LF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RMSSD和PNN50无明显差异(P>0.05)。将BNP,SDNN,INDEX,HF,LF与SYNTAX积分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NP,SDNN,INDEX,LF与SYNTAX积分之间有相关性,HF与SYNTAX积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将具有相关性的指标BNP,SDNN,INDEX,LF以及四者联合的指标做ROC曲线预测重度AMI,结果显示三者联合的ROC曲线面积(0.86)明显大于单独各指标的ROC曲线面积。结论:BNP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的多项指标在轻、中、重度AMI患者间有明显的差异性,且BNP联合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重度AMI效果明显好于各指标单独预测。

苏世来[2](2020)在《心率变异性在接受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变化,这种不稳定性易引起部分易损的斑块发生破裂或侵蚀,进而在一些条件的诱导下突发破裂而导致凝血系统激活,最终导致冠脉血供中断。目前国际上临床指南指出,应该对ACS患者进行阻塞血管再通,而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对ACS患者进行阻塞血管再通疗效显着,而且再通率较高。但是临床发现,有部分ACS患者即使实施PCI进行阻塞血管再通,患者术后短期内仍会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操作简便而且准确度较高的指标对高危的ACS患者进行预测与诊断,以降低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目前已有大量试验发现许多生物标记物可用于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预测,然而这些生物标记物在临床应用中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ACS患者的局部心肌坏死会引起心脏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的状况。所以,本研究将PCI术和HRV指标相结合,探讨ACS患者经PCI术后,HRV指标在短期预后预测中的作用与价值,为临床更好预测、诊断以及治疗高风险的ACS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PCI术的ACS患者95例,PCI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CAG结果计算每个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及定期随访三个月内记录的临床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1)无事件组(62例):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患者;(2)试验组(33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过MACE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对两组患者PCI术后72 h内进行1次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通过比较试验组和无事件组全部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N intervals,SDNN)、全部正常窦性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NN intervals,SDANN)、相邻N-N间期之差大于50ms数占总数的百分比(The propotion derived by dividing NN50 by the total number of NN intervals,p NN50)、极低频功率(Very low frequency,VLF)、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等HRV指标中的主要参数。分析所有患者HRV指标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主要指标对ACS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MACE发生的预测意义。结果:⑴.试验组的SDNN、SDANN及LF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而试验组的p NN50和HF则明显低于无事件组(P<0.05),试验组和无事件组的VLF无显着性差异(P>0.05)。⑵.所有入组的ACS患者HRV主要参数SDNN、SDANN、p NN50、HF、VLF及LF均与冠脉Gensini积分没有相关性(P>0.05)。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ANN、LF均为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随访3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ACS患者HRV的主要指标SDNN、SDANN、PNN50、VLF、LF及HF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2.ACS患者PCI术后HRV的主要参数SDANN及LF可作为术后短期预后预测的有效指标,能够反映术后短期预后结局。

李航[3](2014)在《登山锻炼对成年人心率变异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健康成年人16周登山锻炼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来分析登山锻炼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心率变异、心率等指标的影响,并据此探讨登山锻炼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善和心血管健康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心率变异评价大众健身效果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同时也能丰富HRV应用于运动健身效果评价的数据资料。研究方法:以北京市94名20-59岁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和性别分为青年男组、青年女组、中年男组和中年女组。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登山锻炼干预。干预前后使用PolarRS800cx心率遥测表采集所有受试者安静状态下的心电信号,用PolarProTrainer5.0软件对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心率变异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样本K-S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论:1.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连续16周登山锻炼可以改善健康成年人心率变异性,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能力,降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经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提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安静心率下降,改善心血管健康状态,导致安静状态下心脏负荷减小,更利于能量的节省。2.16周登山锻炼对男性心自主神经调控能力的改善作用比女性明显。3.登山锻炼促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向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的方向发展,对青年交感神经活性影响大于中年,对男女之间交感神经活性影响无差别,对副交感神经活性影响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小。4.20-59岁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变异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男女自主神经调控能力和副交感神经活性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男性下降比女性明显。

钟野[4](2010)在《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指导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预测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本文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患者92例,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详细分析HRV时域指标。结果发现: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组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所降低,其中SDNN、SDANN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心肌缺血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HRV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V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无创性预测指标。尽管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其检测效能和结果的稳定性在临床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刘江生[5](2008)在《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08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报告中国现代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和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主要发表在1998年~2008年8月《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的有代表性的298篇论文。结果: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Cardiovascular Committe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Medicine,CCCARM)成立。该会1992年创办了《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年公开出版,定名为《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先后制定了《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一~四版,《心脏分级运动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冠心病人康复危险分层法》,《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康复程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出版了《康复心脏病学》等专着。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医疗的单位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前的3所医院发展至20个省、市的许多医院(无并发症者多为二周程序),成功进行了合并心力衰竭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医疗。近年心脏康复对防治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做出了宝贵贡献,研究证明运动,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可减少再狭窄;心衰康复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研究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我会我刊编委会制定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今年获得了认证,统计分析证明该问卷与广泛使用的健康调查简表在所有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均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进一步广泛协作,测定其大样本常模打下基础。《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位于同类刊物前列;国际订户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结论:中国康复心脏病学发展甚快,但仍需继续努力。

刘江生[6](2006)在《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2006年版)》文中提出目的:报告中国现代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和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主要发表在1998年~2006年10月《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的有关300篇论文。结果: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该会1992年创办了《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年公开出版,定名为《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先后制定了《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一~四版,《心脏分级运动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冠心病人康复危险分层法》.《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出版了《康复心脏病学》等专着。开展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的单位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前的2所医院发展至20个省、市的许多医院(无并发症者多为二周程序),成功进行了合并心力衰竭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医疗。近年心脏康复对防治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做出了宝贵贡献,研究证明运动,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可减少再狭窄。在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研究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编美国化学文摘。结论:中国康复心脏病学发展甚快,但仍需继续努力。

刘江生[7](2005)在《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报告中国现代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和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主要发表在1998年-2005年6月《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的有关292篇论文。结果: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Cardiovaseular Committe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Medicine,CCCARM)成立。该会1992年创办了《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先后制定了《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一-三版,《心脏分级运动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冠心病人康复危险分层法》,出版了《康复心脏病学》等专着。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医疗的单位已由2所医院发展至19个省、市的许多医院(无并发症者多为二周程序),成功进行了合并心力衰竭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医疗。近年心脏康复对防治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做出了宝贵贡献,研究证明运动,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可减少再狭窄。在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结论:中国康复心脏病学发展是很快的,但需要继续努力。

王素贤,许炜东,关欣,李敏松[8](1994)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病死率关系的探讨》文中认为对80例急性心肌梗塞、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无心脏病的对照组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自入院后立即测肌酸磷酸激酶(CPK),3天后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高于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以上两组。心率变异性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大小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是负相关。本文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9例。其死亡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为33.6±6ms,均<50ms,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幸存者。说明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心率变异性<50ms可以作为判定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刘江生,陈晓春[9](2003)在《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源远流长。中国现代康复心脏病学发展也很快。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Cardiovascular Committe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Medicine,CCCARM)成立。该会1992年创办了《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先后制定了《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心脏分级运动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冠心病人康复危险分层法》,出版了《康复心脏病学》等专着。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医疗的单位已发展至19个省、市的许多医院,成功进行了有心力衰竭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医疗。近年心脏康复对防治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做出了宝贵贡献。研究证明运动,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可减少再狭窄,其机制与康复运动使血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升高,血内皮素水平下降有关。在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7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被选为世界心肺康复委员会的委员,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徐征[10](2001)在《心脏状态信息多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对象是心脏,重点研究多参数提取心脏状态的隐含信息。众所周知,心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关于心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过去的研究进展往往集中在心电图形态分析和单参数节律检测等静态分析上,难以较确切和较全面地反映心脏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具实,心电活动中隐含着丰富的心脏状态信息,远未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本文着重研究心脏状态信息的多参数表征方法,由局域参数和全局性参数构成参数集,包含高频心电、心率变异性、庞卡莱散点图、分维和交互信息等线性和非线性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物模型实验模拟一系列心脏的病理状态,进行多参数动态观测,检验有关参数在心脏状态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使用价值,从各个角度详细研究了各种参数在特定状态下表征心脏状态的灵敏度及其作用,明确它们的特异性表现,以期为完善表征心脏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参数集,开展心脏状态变化隐含信息提取的多参数研究,为进一步复杂解释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这是本文重要的创新所在。 本文利用麻醉的方法建立病理动物模型,研究了心脏在外来性全局调控因素受抑制下的心脏状态参数变化特性,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脏全局性调控因素不会对心脏本身的正常搏动造成很大影响,但对心脏全局性参数本身影响却比较大,表明全局性参数对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作用影响很敏感。 本文制作了两种急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利用多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狗的心脏在人为急性损伤产生不同心脏状态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发现多参数分析方法能很好地互为参照地揭示心脏状态的变化特性。例如,交耳信息对自主呼吸被接呼吸机抑制后的状态敏感,分维具有表征心脏健康状况潜力的特性,在急性损伤后明显减少,但不随损伤的时间延续而变化;心率变异性参数和散点图可以灵敏地区分山急性损伤前和损伤后的状态;而高频心电在表征心脏损伤和定位方面独具特色。但任何一种心电参数都无法单独地和全面地描述心脏在此实验条件下的变化过程,这表明多参数方法明显优于任何一种心脏状态参数的单一使用。怕蛮 浙江人学博十论文 本文还利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历时两个月的慢性实验条件}心脏由急性损伤到陈旧性损伤的动态变化。在这组系列实验中,动态检测方法显示出其明显的优点。在急性结扎后的一周内,由多参数揭示出的心脏状态变化规律未见国内外报道。这种情况只有通过动态检测,以及多参数表征条件下才能完整地观察到。充分显示了各种参数表征心脏状态的特点,检验了各参数反应的灵敏度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众多现象的山现都是心脏作为牛物体的一个于系统在损伤及其恢复过程中的完整表现,但如果只用传统的静态或只采用单一单参数的方法,显然就无法获得在此状态卜的所有信息,进而无法确切理解心脏的实际状态。在慢性实验的后期,所有参数都显示山心脏陈旧性损伤应有的表现,如,心率变异性指标明员比正常浅麻低,分纶减小,高频心电异常切迹稳定存在等现象。利用动物病理模型广泛研究各种状态h{〕心肌状态参数k足本文重要的创新点。 最后,本文还利用医院思者的临床数据和MIT”数掂库的数据扮验了有关参数在衣征患名心肌状态的特吐,这些逆K们全局性线性与非线性参数均能反映病掸1特征。 显而易见,采用全局性与局部性参数并重的、动态与静态参数柏结合的线性与3「线性参数柏辅相成的多参数研究方法,有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心脏牛理病理状态的实际变化,这是牛物医学信息科学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文的动物实验、数据库数据和临床患者的数据分祈结果充分说明了多参数表征和分析对完善心脏生理病理学知识和揭示病理机制具有很高的价值,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并且,实验结果也说明这种多参数信息处理方法在临床上会具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在早期就能比较准确地发现病变、确定病变位置和病变程度;也可以在治疗期间了解病程的变化趋势,以便因之而优化治疗方案;还可以在手术后观测病人的恢复情况。 本文提山的多参数集表征方法虽然只是针对心脏状态信启、这个特定课题展开的,但其研究方沦具有普遍性,尤其可以应用于各类复杂系统。

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动态心电图联合BNP对心肌梗死程度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致谢
综述 Syntax评分、动态心电图、BNP对心肌梗死预后的指导和预测
    参考文献

(2)心率变异性在接受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方案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数据统计
        2.1.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记录
        2.1.2 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2.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
        2.2.1 手术前准备
        2.2.2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
        2.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方法
        2.2.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后护理
        2.2.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后检查
        2.3 心率变异性(HRV)检测及评定标准
        2.3.1 心率变异性(HRV)检测
        2.3.2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方法
        2.4 冠状动脉Gensini病变程度评分
        2.5 患者预后结局指标
        2.6 结果判定
        2.7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研究对象基础指标对比
    2.研究对象主要生化指标统计
    3.患者HRV主要指标水平比较
    4.两组Gensini积分比较
    5.HRV各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6.MACE发生率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治疗方式
    2.心率变异性检测意义及临床应用
    3.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短期预后预测分析
    1.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现状及其预测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征及发病机制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预测指标
        1.2.1 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中的预测
        1.2.2 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预测模型
    2.HRV在 ACS患者短期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2.1 心率变异性概述
        2.2 HRV对ACS患者短期预后预测
    参考文献
致谢

(3)登山锻炼对成年人心率变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心率变异的概念和意义
    2.2 心率变异的检测与分析
        2.2.1 心率变异的检测
        2.2.2 心率变异的分析
        2.2.3 心率变异分析的指标
        2.2.4 心率变异的正常参数值
    2.3 心率变异的影响因素
    2.4 心率变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2.4.1 心率变异的研究背景
        2.4.2 心率变异分析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2.4.3 心率变异分析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2.4.4 心率变异分析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运动干预的实施
        3.2.2 研究分析的指标
        3.2.3 研究指标的采集与分析
        3.2.4 数据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运功干预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
    4.2 运动干预前的心率变异
        4.2.1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
        4.2.2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
        4.2.3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
        4.2.4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活性
    4.3 运动干预后的心率变异
        4.3.1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
        4.3.2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
        4.3.3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
        4.3.4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活性
    4.4 运动干预前后心率变异的变化
        4.4.1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的变化
        4.4.2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的变化
        4.4.3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的变化
        4.4.4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
    4.5 登山锻炼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及与 HRV 的关系
        4.5.1 登山锻炼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
        4.5.2 安静心率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5 分析与讨论
    5.1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特点
        5.1.1 男性心率变异总体大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大于女性
        5.1.2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的特点
        5.1.3 安静状态下男性交感神经活性高于女性
        5.1.4 男性副交感神经活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大于女性
        5.1.5 健康成年人自主神经系统特点
    5.2 登山锻炼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5.2.1 登山与其他有运动方式改善自主神经效果的比较
        5.2.2 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敏感性比较
    5.3 登山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
6 结论与建议
7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4)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HRV 发展史
    2.2 HRV 基本内容与指标
    2.3 HRV 的生理基础
    2.4 HRV 在老年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健康对照组的HRV 比较
    4.2 冠心病心肌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的HRV 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5)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08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及有关问题
2 冠心病的康复医疗
3 高血压病的康复医疗
4 心脏介入疗法、手术的康复医疗
5 肺心病
6 心律失常的康复
7 心力衰竭的康复医疗
8 心脏分级运动试验、实验室检测及冠心病人危险分层
    8.1 心脏分级运动试验
    8.2 实验室检测
    8.3 冠心病人康复危险分层法
9 糖尿病
10 心理行为因素和教育
11 吸 烟
12 生活质量
13 其 他
14 出版物
15 学术交流

(6)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2006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及有关问题
2 冠心病的康复医疗
3 高血压病的康复医疗
4 心脏介入疗法、手术的康复医疗
5 肺心病
6 心律失常的康复
7 心力衰竭的康复医疗
8 心脏分级运动试验、实验室检测及冠心病人危险分层
    8.1 心脏分级运动试验
    8.2 实验室检测
    8.3 冠心病人康复危险分层法
9 糖尿病
1 0 心理行为因素和教育
11其他
12出版物
13学术交流

(10)心脏状态信息多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 心脏状态信息研究的历史和意义
    1.2 心脏状态信息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1.2.1 局域特征
        1.2.1.1 高频心电
        1.2.1.2 心室晚电位
        1.2.2 全局线性特征
        1.2.2.1 心率变异性
        1.2.3 全局非线性研究
        1.2.4 心脏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1.3 课题提出
        1.3.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2 心脏状态信息多参数研究的提出
第二章 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2.1 动物实验中的硬件系统
        2.1.1 心电采集系统
        2.1.1.1 心电传感器
        2.1.1.2 导联转换装置
        2.1.1.3 放大器和采集卡
        2.1.2 实时控制与记录存储系统
    2.2 软件系统研制
        2.2.1 概述
        2.2.2 实时采集子系统
        2.2.3 分析处理子系统
        2.2.4 数据管理子系统
    2.3 小结
第三章 动物模型制作及方法学研究
    3.1 实验动物模型制作及实验方法
        3.1.1 动物模型制作
        3.1.1.1 冠状动脉分支结扎模型
        3.1.1.2 微量福尔马林注射心肌模型
        3.1.2 实验方法
    3.2 局域参数定义及其算法
        3.2.1 域参数的定义
        3.2.2 软件算法实现
        3.2.2.1 QRS波的检测
        3.2.2.2 高频成分的计算
    3.3 全局性参数定义及其算法
        3.3.1 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定义
    3.4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学研究
        3.4.1 散点图及其量化指标
        3.4.1.1 Poincare散点图定量指标及数学推理
        3.4.1.2 算法实现
        3.4.2 分维数研究
        3.4.2.1 分维算法
        3.4.3 交互信息研究
        3.4.3.1 交互信息的定义及其性质
    3.5 小结
第四章 心脏状态全局性调控参数的动物模型研究
    4.1 麻醉方法的研究意义
    4.2 逐次渐进浅麻实验心脏状态全局性调控参数研究
        4.2.1 逐次麻醉的常规心电和宽带心电检测
        4.2.2 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4.2.3 非线性散点图的特性
    4.3 完全麻醉条件下的心脏全局性调控参数研究
        4.3.1 常规心电和宽带心电检测
        4.3.2 心率变异性的时、频域特性
        4.3.3 散点图特性
    4.4 小结
第五章 心脏状态动物模型急性实验研究
    5.1 急性实验的实验动物及方法
    5.2 病理模型急性实验的局域参数研究
        5.2.1 心肌局部缺血模型的局域参数特性
        5.2.2 心肌局部坏死模型的局域参数变化特性
        5.2.3 局域参数研究小结
    5.3 病理模型急性实验全局性线性参数研究
        5.3.1 病理模型急性缺血的心脏状态心率变异性时频域特性
        5.3.2 心率变异性参数评估
    5.4 病理模型急性实验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5.4.1 散点图及其量化指标的特性
        5.4.2 分数维研究
        5.4.3 交互信息研究
    5.5 动物模型急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心脏状态动物模型慢性实验研究
    6.1 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6.2 局域参数变化趋势
    6.3 全局性参数变化趋势
    6.4 非线性特征
        6.4.1 散点图研究
        6.4.2 分维研究
        6.4.3 交互信息研究
    6.5 心脏组织学研究
    6.6 小结和讨论
第七章 采用临床数据和MIT数据库数据检验心脏状态全局性参数的研究
    7.1 临床数据获得
    7.2 临床数据全局性参数研究
        7.2.1 冠脉病变患者全局性参数
        7.2.2 伴植物神经病变患者全局性参数
        7.2.3 MIT数据库心电异常患者全局性参数
        7.2.4 全局性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
    7.3 临床数据的非线性参数研究
        7.3.1 临床数据的散点图特征
        7.3.1.1 冠脉病变患者的Poincare散点图
        7.3.1.2 伴植物神经病变患者散点图
        7.3.1.3 MIT数据库中心电图异常患者散点图
        7.3.2 分维特性研究
        7.3.2.1 冠脉病变患者心率分维数变化
        7.3.2.2 伴植物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分维数变化
        7.3.2.3 MIT数据库心电数据异常者的分维特性
        7.3.3 交互信息特性研究
        7.3.3.1 冠脉病变患者的交互信息
        7.3.3.2 伴植物神经病变患者交互信息
        7.3.3.3 MIT数据库中心电异常者交互信息
    7.4 临床数据研究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特点
        8.1.1 研究的基础
        8.1.2 多参数研究的意义和成果
    8.2 总结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态心电图联合BNP对心肌梗死程度的预测[D]. 洪亮.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心率变异性在接受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D]. 苏世来.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3]登山锻炼对成年人心率变异的影响[D]. 李航.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14(02)
  • [4]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意义[D]. 钟野. 吉林大学, 2010(09)
  • [5]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08版)[J]. 刘江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8(05)
  • [6]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2006年版)[J]. 刘江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S1)
  • [7]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J]. 刘江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5(05)
  • [8]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病死率关系的探讨[J]. 王素贤,许炜东,关欣,李敏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4(02)
  • [9]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J]. 刘江生,陈晓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S1)
  • [10]心脏状态信息多参数研究[D]. 徐征. 浙江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