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复控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底板,围岩,煤层,谐波,巷道,逆变器,负载。
重复控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东[1](2019)在《伏岩煤业重复采动巷道顶板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伏岩煤业3204辅助运输巷设计留巷作为3206工作面的回风巷,但是其在一次采动影响下出现明显的失稳变形,通过现场矿压观测分析认为,3204辅助运输巷主要失稳形式为顶板下沉,设计采用锚索对距离停采线1 200 m范围内的巷道顶板进行补强支护,现场应用及围岩位移观测结果表明,3204辅助运输巷在3204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围岩的变形量明显减小,顶底板相对移近量最大约16.0 cm,平均约12.0 cm,能够满足留巷作为3206工作面回风巷的断面要求。(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09期)
王烁[2](2018)在《基于预测模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重复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作为当前谐波治理的有效手段,其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APF控制过程中的延时问题,提出基于预测函数模型与改进重复控制相结合的谐波补偿方法,并研究此方法在APF中的实现过程。首先,针对谐波电流检测环节中的数字采样延时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连续、可导的随机函数的重构方法。根据函数的当前值、一阶导数值和二阶导数值相同的条件,重构出的二次型预测函数,可对原函数下一时刻值进行较准确的预测。给出了重构函数离散化处理方法,并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预测函数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来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其次,为了实现对谐波电流信号的无静差跟踪,削弱控制延时带来的影响,提出利用预测函数控制与改进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将检测到的负载电流利用预测函数模型得到预测值,通过ip-iq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分离出谐波电流值。再将检测到的谐波电流值作为补偿电路中的指令信号,通过重复控制方法对指令信号进行跟踪控制产生PWM信号。从而使逆变器产生补偿电流,实现谐波电流补偿。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搭建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仿真模型,来验证预测函数模型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预测函数模型与改进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不仅对谐波电流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而且对电网中的谐波电流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8-06-01)
米培超[3](2018)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航迹优化与跟踪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eusable Launch Vehicle,RLV)具有强非线性、强耦合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设计有效的非线性优化控制器可以有效完成飞行任务、减小控制能量消耗。然而,研究RLV的非线性优化控制器面临许多难点。由于航程经历的高度变化范围巨大,大气环境差异显着,导致RLV的高、低空气动特性差异巨大,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模型参数在任务过程中产生明显变化。与亚声速、超声速飞行器相比,RLV有一些飞行特性无法通过风洞实验完全掌握,因此其气动参数存在强不确定性。在飞行任务过程中,无法完全预知的大气环境中,RLV可能遭受外部强干扰,控制器需要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RLV完成既定任务。因此,设计出的优化控制器必须具有强鲁棒性。本文围绕RLV再入段的航迹优化和跟踪航迹问题,给出了RLV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RLV在具有系统建模不确定、外部干扰综合影响下的航迹跟踪控制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RLV用于轨迹优化的六状态制导模型以及用于航迹跟踪控制的六自由度十二状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和大气模型。然后,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和伪谱法的RLV再入段航迹协同优化方法。基于极小值原理,伪谱法可以获得局部优化性能指标,差分进化算法随机搜索伪谱法的初始探测值,选取合适的适应度函数,通过变异、交叉、选择,获得全局优化性能指标并减小航迹末端误差。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协同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其次,基于RLV十二状态标称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选择起点和终点作为约束,最小控制能量为优化性能指标,应用伪谱法规划出优化控制输入和对应状态量变化。当系统存在系统建模不确定和外部复合干扰时,采用高阶滑模干扰观测器、超螺旋有限时间滑模控制律和滑模面误差项反馈控制律,使得系统实际航迹和姿态角动态分别收敛于标称优化航迹和姿态角动态。应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系统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航迹和姿态角的收敛性,并具有良好鲁棒性。接着,基于标称姿态角动态和实际存在气动参数不确定的姿态角动态模型,建立了姿态角误差动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H_∞控制器,应用稳定流形方法,获得Hamiltonian-Jacobi不等式(Hamiltonian-Jacobi Inequality,HJI)方程的近似解析解,进而获得误差系统的控制律,将误差量调节至零。应用该方法设计了姿态角速率参考信号,应用高阶滑模观测器和超螺旋有限时间滑模控制律对该参考信号进行跟踪,并证明了系统积分输入到状态的稳定性(Interal-Input-to-State-Stability,IISS)。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姿态角的收敛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最后,基于RLV标称优化轨迹,将其六状态运动学方程沿标称航迹线性化,构建线性时变误差动态系统。针对该误差系统,应用离线模型预测方法设计控制律,将跟踪误差以指数速率调节至零,可以有效对抗气动参数不确定和速度环的外界复合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航迹误差的收敛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耿伟[4](2017)在《基于内模原理的单相PWM逆变器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重复控制提供了一种精确波形控制方案,可以实现任何已知整数周期信号的零稳态误差跟踪,以补偿由参量变化特别是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谐波失真。其中,重复控制系统要求外部控制信号周期必须是采样周期的整数倍,然而,它不总是满足于实际应用。当延迟指数项出现分数阶时,常规重复控制不能精确地跟踪控制周期信号,引起电力电子器件控制性能的显着下降。为此,本文采用内嵌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的低通滤波器逼近分数阶指数,提出了基于内模原理的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技术。在固定采样频率下,所述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为滞后非整数项提供了解决方案。论文以电压型单相全桥恒压恒频PWM逆变器的波形控制为研究平台,首先建立和分析逆变器状态空间方程,给出了滤波电路参量的选择条件。然后阐述线性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论述常规重复控制原理,并分析其系统特性,以此为基础,引入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器,继而详细分析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系统特性。为了验证所提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器的精准性和优越性,在仿真环境中分别进行了线性反馈控制系统、常规重复控制系统和所提控制系统的对比仿真实验。此外,搭建了以DSP为控制系统的单相PWM逆变器实验平台,并介绍包含采样电路、驱动电路等硬件电路的选取分析,同时分析包含主程序、ADC采样、SPWM产生及控制器程序的软件设计。最后,实验波形和数据验证了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器的精准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8)
姚伟利[5](2017)在《重复使用运载器能量管理段纵向制导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使用运载器能量管理段介于初期再入段和自动着陆段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再入返回的关键阶段,而制导与控制回路则是完成能量管理段任务的关键。航天飞机能量管理段制导方案已经工程化实现,但是其超音速段制导策略实现过于复杂,针对此不足,司马骏提出了混合制导方案,简化了超音速段制导策略,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但是司马骏并未将混合制导方案做到完善,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故本文围绕混合制导方案的完善和控制方案的设计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叁自由度模型和六自由度数字模型,分析了样例RLV的对象特性,然后基于质点动力学方程,设计了轨迹设计算法,基于此算法分析了样例飞行器的航程能力并设计了标称轨迹,模型的建立与标称轨迹的设计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评估混合制导方案的性能,建立了完备的制导律性能评估方案,评估结果表明混合制导方案存在不足,进而先后提出了高度反馈的混合制导律改进方案和能量反馈的混合制导律改进方案,并对能量反馈的混合制导律改进方案进行性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能量反馈的混合制导律改进方案可以毫无保留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样例飞行器的能力,至此,能量管理段制导方案已经做到了完善。制导回路必须通过控制回路才能发挥作用,要使制导回路和控制回路无缝连接,必须仔细设计控制回路的控制策略,针对制导回路产生的表速指令,借鉴RLV着陆段的表速控制策略,采用俯仰角控制表速,针对俯仰角控制,本文提出了两种俯仰角控制律结构:基于角速率阻尼回路的俯仰角控制律和基于角速率指令回路的俯仰角控制律,并从叁个方面比较了两种控制律结构的性能,从而最终选定了适合本文样例飞行器的俯仰角控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表速控制律。最后,开发了等效仿真环境,设计了典型仿真案例,对制导控制系统进行综合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制导控制系统完美衔接,可以充分发挥样例飞行器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5-01)
年珩,程晨闻,宋亦鹏,程鹏[6](2016)在《谐波电网下基于重复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直接功率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包含更高次谐波电压的电网环境下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运行性能,改善其馈入电网的电能质量,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控制调节器的DFIG直接功率控制(direct power control,DPC)策略,分别实现了DFIG定子电流无畸变、有功和无功功率平稳、电磁转矩平稳3个控制目标。进而分析了所提DPC策略在不同控制目标下的稳定运行性能。最后,构建1 k W DFIG实验系统,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雷厚中,李建春[7](2015)在《基于重复控制的叁相四桥臂逆变器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相四桥臂逆变器可以带不平衡负载甚至单相负载。针对叁相四桥臂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复控制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恒压恒频(CVCF)控制算法具有设计简单,不需要dq变换,在提高电压稳态精度的同时,还降低了输出电压总谐波含量(THD)。系统分析了叁相四桥臂逆变器电路模型,得到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系统输出电压稳态精度高,谐波含量低,且能有效抑制由不平衡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不平衡。(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5年04期)
郑建彬,王其洲,杨森,王兴开[8](2015)在《重复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稳定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米村煤矿-150m泵房受上覆两侧煤柱工作面重复采动影响而产生的支护困难问题,基于FLAC2D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分析巷道围岩变形规律,提出了锚索加厚增稳围岩控制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覆两侧工作面重复采动影响下,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顶底围岩移近量大于两帮,右帮大于左帮,且巷道两帮深部围岩位移对上覆两侧采空区整体位移场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采用锚索加厚增稳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突出围岩-支护承载拱结构的"厚而稳"特性,能够有效控制重复采动影响下巷道的非对称变形。(本文来源于《煤矿开采》期刊2015年03期)
花锦波[9](2015)在《近距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稳定与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母坡煤矿2煤、3煤层间距6~12m,埋深较浅,无瓦斯隐患,为解决工作面接续紧张、资源采出率低等难题,进行了近距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得无充填墙体沿空留巷。目前对于单一煤层开采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较多,但对于近距重复采动下无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的研究较少。本文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等方法,从上覆煤层采后下伏煤层的矿压显现规律以及底板损伤范围入手,分析了下伏采空区下留巷顶板结构及其荷载特征,提出了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切顶力学模型,阐明了留巷侧向基本顶的断裂平衡机制,结合“给定载荷”、“给定变形”、“采空区矸石侧压”以及“底板比压”,设计了巷旁强力切顶支架作为巷旁支护方式,完善了近距煤层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控制体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运用弹塑性理论,结合上覆煤层顶板垮落特点及其应力分布推导得出上覆煤层采后底板损伤破坏深度,并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RQD质量指标实测进行验证;通过底板屈服比计算及老母坡矿实际地质条件,确定老母坡煤矿下伏巷道顶板存在单层基本顶,为下伏3煤顶板锚索长度的确定提供了初步依据。(2)以老母坡煤矿地质条件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近距下伏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探讨近距下伏煤层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3)针对近距离煤层采后顶板特征,理论研究了近距离下伏煤层沿空留巷顶板荷载的计算依据,分析了上覆煤层采后下伏沿空留巷侧向基本顶的破断失稳特征。(4)通过对国内无墙体沿空留巷的成功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无墙体沿空留巷的适用条件;依据无墙体沿空留巷切顶力学模型,结合“给定载荷”、“给定变形”、“采空区矸石侧压”等分析了巷旁切顶支架载荷的设计依据;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巷旁400k N/m、600k N/m、800k N/m以及1000k N/m四种切顶载荷下留巷基本顶的破断形态及其对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及位移的影响情况;通过模拟分析巷内1排、2排及3排单体支护时,留巷顶板及实体煤支承压力及围岩变形情况,确定合理的巷内辅助单体支撑密度。(5)针对近距下伏煤层顶板受上覆煤层采动损伤影响,沿空留巷顶板破碎易冒顶等安全隐患问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确定了包括掘进期间锚杆的施工预紧力矩、合理的锚索支护长度以及留巷期间的巷旁强力切顶支架切顶、顶板深浅孔联合注浆加固技术、防漏风隔模和喷涂材料喷涂封闭采空区等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近距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技术,在取消巷旁充填墙体的条件下,保证了留巷的成功。老母坡煤矿近距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的成功实施,为重复采动下的沿空留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其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现场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5-01)
李亚运[10](2015)在《多煤层重复跨采底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置在煤层底板巷道大多要经受工作面跨采影响,这些巷道在未受采动影响前,往往能够保持长期稳定,一旦受到采动影响,则遭到失稳破坏,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尤其是受上覆多煤层重复跨采影响底板巷道围岩变形极为强烈,严重影响煤矿正常安全生产。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较,多煤层重复跨采底板巷道经受上覆工作面多次采动影响,围岩变形严重,一般支护手段难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因此,对多煤层重复跨采底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芦岭煤矿Ⅱ2采区石门受上覆8、9煤层重复跨采影响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多煤层重复跨采底板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首先,结合芦岭煤矿实际采矿地质条件,应用弹性力学半无限理论,对采场底板围岩应力分量、底板破坏深度进行应力解析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对工作面重复采动影响下底板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采用FLAC2D数值模拟软件对多煤层重复跨采下底板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对静压条件、单个工作面跨采、重复跨采叁种条件下底板巷道的活动规律进行对比,分析重复跨采下底板巷道的失稳特征与变形规律;接着,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动压影响巷道围岩控制基本准则,提出多煤层重复跨采底板巷道的围岩控制技术-支护承载强化技术,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支护承载结构强化技术对底板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作用效果;最后,结合芦岭煤矿Ⅱ2采区石门的采矿地质条件,提出支护承载结构强化技术方案,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受到上覆工作面采动影响后,巷道围岩变形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试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重复控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作为当前谐波治理的有效手段,其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APF控制过程中的延时问题,提出基于预测函数模型与改进重复控制相结合的谐波补偿方法,并研究此方法在APF中的实现过程。首先,针对谐波电流检测环节中的数字采样延时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连续、可导的随机函数的重构方法。根据函数的当前值、一阶导数值和二阶导数值相同的条件,重构出的二次型预测函数,可对原函数下一时刻值进行较准确的预测。给出了重构函数离散化处理方法,并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预测函数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来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其次,为了实现对谐波电流信号的无静差跟踪,削弱控制延时带来的影响,提出利用预测函数控制与改进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将检测到的负载电流利用预测函数模型得到预测值,通过ip-iq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分离出谐波电流值。再将检测到的谐波电流值作为补偿电路中的指令信号,通过重复控制方法对指令信号进行跟踪控制产生PWM信号。从而使逆变器产生补偿电流,实现谐波电流补偿。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搭建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仿真模型,来验证预测函数模型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预测函数模型与改进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不仅对谐波电流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而且对电网中的谐波电流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复控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东.伏岩煤业重复采动巷道顶板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J].煤.2019
[2].王烁.基于预测模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重复控制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
[3].米培超.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航迹优化与跟踪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耿伟.基于内模原理的单相PWM逆变器分数阶相位补偿重复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
[5].姚伟利.重复使用运载器能量管理段纵向制导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6].年珩,程晨闻,宋亦鹏,程鹏.谐波电网下基于重复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直接功率控制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7].雷厚中,李建春.基于重复控制的叁相四桥臂逆变器控制技术[J].导航与控制.2015
[8].郑建彬,王其洲,杨森,王兴开.重复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稳定控制技术[J].煤矿开采.2015
[9].花锦波.近距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稳定与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5
[10].李亚运.多煤层重复跨采底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