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戊烯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杏,聚戊烯醇,品种,树龄
戊烯醇论文文献综述
郁万文,罗天宇,曹福亮,汪贵斌,蔡金峰[1](2019)在《不同品种和树龄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的年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不同银杏种质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季节变化,确定银杏叶的采收季节和初选聚戊烯醇含量高的种质,对南京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年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在品种间和月份间差异显着。聚戊烯醇含量在春季最低,秋季增幅最快,于10月增至最高,其中GP15-3最高,其次是GP15-1和GP15-4。幼树叶中聚戊烯醇含量显着高于大树。银杏叶中5种主要聚戊烯醇同系物单体的相对含量均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总体呈五指峰状,其中C_(85)、C_(90)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C_(80)和C_(95),所占比例较小的是C_(100)。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用于提取聚戊烯醇的银杏叶宜在10月采收;生产中应首选GP15-3,营建幼龄银杏叶用园,或采用修剪、平茬等栽培措施幼化植株来提高叶中聚戊烯醇含量。(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郑光耀,闫林林,谢衡[2](2019)在《松针聚戊烯醇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松针聚戊烯醇是从松针不皂化的脂溶性物质中提取的长链多萜类化合物,与人体脏器中所含的多萜醇具有相似的生理结构特征,在保护细胞膜、稳定细胞蛋白质和支持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还担当辅酶在多糖合成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中起作用,具有开发成为创新药物的巨大潜能。本文对松针聚戊烯醇的化学结构、提取技术、药用价值及开发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治疗肝脏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脑缺血、结核病、多发性硬化症、抗病毒活性、降血脂、抗炎活性和保护雄性生育力等药用价值,为我国松针聚戊烯醇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促进松针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传统的粗放型农业产业向现代的高效型生物医药产业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昌伟,马余璐,陶冉,叶建中,王成章[3](2019)在《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分离纯化及其亲水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C18为色谱柱,以异丙醇/甲醇(体积比32∶18)为流动相,在210 nm下测定聚戊烯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RSD为0.89%)、较好的稳定性(RSD为3.2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4%(RSD为1.75%)。然后通过正己烷提取、皂化、乙醇和丙酮脱蜡,以及硅胶柱层析(V(乙醚)∶V(正己烷)=3∶97)获得纯度为98.6%的聚戊烯醇。在此基础上,对高纯度聚戊烯醇末端羟基进行亲水改性,先与邻苯二甲酰亚胺进行光延反应(mitsunobu反应),再与水合肼进行还原反应,合成了氨基聚戊烯醇,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了氨基聚戊烯醇的成功合成。(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钟炼军,马广皓,马志伟,孙晓燕,杨继国[4](2018)在《甲基环戊烯醇酮合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甲基环戊烯醇酮合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18年07期)
陈卫卫,莫丽萍,赵其秀,梁迪,罗毅[5](2017)在《银杏叶聚戊烯醇抗Aβ_(25-35)介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银杏叶聚戊烯醇(GP)抗Aβ_(25-35)诱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以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单克隆细胞系(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LDH比色法检测GP对Aβ_(25-35)处理后d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GP对d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Aβ_(25-35)对d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并研究GP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RT-PCR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3等凋亡相关因子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GP可显着降低LDH漏出率以及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对dPC12细胞有显着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显着的量效关系;GP对Aβ_(25-35)引起的dPC12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作用显着;GP能显着下调Aβ_(25-35)诱导损伤dPC12细胞内Caspase-3、Bax mRNA水平,并上调Bcl-2 mRNA水平,Bax/Bcl-2 mRNA比值降低,抑制细胞凋亡;GP能降低Aβ_(25-35)诱导损伤dPC12细胞内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活化,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结论:GP可减少Aβ_(25-35)致损伤dPC12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细胞凋亡途径激活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7年07期)
罗天宇[6](2017)在《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含量分析及其提取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戊烯醇(PPs)是银杏叶中除黄酮和萜内酯外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对人类有着重要的药用和保健作用。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种植的银杏为研究对象,对银杏叶中聚戊烯醇的含量变化、提取工艺、分离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银杏品种、不同银杏树龄和不同采集时间的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存在显着差异。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春季低、秋季高,含量最高为10月份。测定的5个品种中,GP15-1叶中聚戊烯醇含量最高,而GP15-2叶中聚戊烯醇含量较低。3年生幼树叶含量19.78 mg/g,15年生树叶含量17.64 mg/g(GP15-3),30年生树叶含量17.55 mg/g。2、银杏叶中聚戊烯醇是不同异戊二烯基结构单元数构成的混合物,正态分布特征不变,其中主要以C85、C90链长为主,二者相加含量在65%以上。3、优化了银杏叶聚戊烯醇超临界CO_2法萃取工艺,表明影响萃取率的因素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4 h,萃取温度60℃,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能够实现银杏叶聚戊烯醇高效提取,聚戊烯醇提取率(含量)可达11.4 mg/g;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银杏叶聚戊烯醇提取工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80 W,超声处理时间30 min,温度10℃,料液比1:20g/mL,此条件下聚戊烯醇提取率(含量)为10.9 mg/g,比空白试验提取率提高了11.2%。4、硅胶柱色谱分离聚戊烯醇较好的洗脱剂配比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2:8(V/V)。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聚戊烯醇粗品,并采用液质联用(HPLC-MS)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表明银杏叶聚戊烯醇包含的同系物分别为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和C105聚戊稀醇。5、银杏叶类脂经柱层析梯度洗脱,分别得到不同极性集分,利用清除ABTS自由基法,结合Sigmoidal拟合曲线法计算不同极性集分的IC50值,评价了类脂不同极性集分抗氧化性,结果表明4个集分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集分3(92%石油醚/8%乙酸乙酯部位)对ABTS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最强。(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卫卫,梁迪,赵其秀,罗毅,刘灵杰[7](2017)在《银杏叶聚戊烯醇对Aβ_(25-35)诱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银杏叶聚戊烯醇(GP)对β淀粉样肽25-35(Aβ_(25-35))诱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活性的dPC12细胞后,将d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培养基)、Aβ_(25-35)处理组(DMSO培养基)和GP试验组(分别含25、50、100、200、400μg/mL GP的DMSO培养基),培养24 h后,Aβ_(25-35)处理组和GP试验组细胞均加入25μmol/L Aβ_(25-35)诱导细胞损伤(即复制AD细胞模型),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另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培养基)、Aβ_(25-35)处理组(DMSO培养基)和GP试验组(分别含25、50、100、200μg/mL GP的DMSO培养基),同法处理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Aβ_(25-35)处理组比较,50、100、200、400μg/m L GP试验组d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100、200μg/mL GP试验组细胞培养液中LDH、ROS和MDA水平以及50μg/m L GP试验组细胞培养液中ROS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GP对Aβ_(25-35)致dPC12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一种潜在的AD治疗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7年07期)
陶冉,王成章,叶建中,周昊,陈虹霞[8](2017)在《银杏叶聚戊烯醇纳米乳液联合抗生素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银杏叶聚戊烯醇纳米乳液(GBP)的平均粒径对其自身抗菌增效作用的影响,以及考察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分级抑菌浓度(FIC);同时研究亚抑菌浓度条件下,聚戊烯醇纳米乳液与抗生素联合作用的时间-杀菌曲线,研究了银杏叶聚戊烯醇纳米乳液与氨苄西林(A)、环丙沙星(C)、硫酸庆大霉素(G)、红霉素(E)和多粘菌素B硫酸盐(P)这5种抗生素的协同抗菌作用。结果显示:聚戊烯醇乳液配伍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随着乳液平均粒径增大而减小,由此推断聚戊烯醇纳米乳液可能具有提高聚戊烯醇自身的增效能力。聚戊烯醇纳米乳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混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FIC指数为0.5),混合样抑菌圈值为(25.8±0.1)mm,MIC值为33 mg/L。聚戊烯醇与硫酸庆大霉素混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并延长抗菌时间。(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7年01期)
闫精杨,江曙,刘培,朱颖,李会伟[9](2017)在《银杏叶药渣中聚戊烯醇和总黄酮的综合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银杏叶废渣为试材,优化聚戊烯醇和总黄酮的综合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先考察预浸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颗粒过筛对石油醚提取聚戊烯醇效果的影响,再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预浸时间、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银杏叶药渣中聚戊烯醇和总黄酮的综合提取工艺。结果最佳优化工艺为银杏叶药渣粉碎过3号筛,加入10倍量石油醚预浸0.5h、40℃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合并浓缩至无醚味,得聚戊烯醇提取物。石油醚处理后的银杏叶药渣干燥后,加入20倍量95%乙醇,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0.5h,提取液合并浓缩干燥,得总黄酮提取物。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银杏叶水提后的药渣中聚戊烯醇及总黄酮的提取,为其利用效率提升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陶冉,王成章,叶建中,周昊,陈虹霞[10](2016)在《银杏叶聚戊烯醇含氮和含卤素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含氮和含卤素试剂对银杏叶聚戊烯醇末端羟基进行含氮和含卤素的衍生化改性,结果得到5种衍生物,分别为聚戊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GPH)、氨基聚戊烯醇(GAM)、聚戊烯基季铵盐(GAS)、聚戊烯基叁氟乙酰(GTF)和聚戊烯基氯乙酰(GCH),并用~1H NMR分别表征并证实了产物结构。通过比较产物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质量浓度(MIC)来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衍生物,结果显示:GAS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均为最高,其抑菌圈为19.1~19.8 mm,MIC均为31.3 mg/L。同时研究了GAS在亚抑菌质量浓度下(15.6 mg/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曲线,结果显示:GAS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48 h内具有一定抗菌性;在前8 h内,GAS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较强,致使菌群数量迅速下降;8 h以后,两种菌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抑菌活性减弱。(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6年06期)
戊烯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针聚戊烯醇是从松针不皂化的脂溶性物质中提取的长链多萜类化合物,与人体脏器中所含的多萜醇具有相似的生理结构特征,在保护细胞膜、稳定细胞蛋白质和支持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还担当辅酶在多糖合成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中起作用,具有开发成为创新药物的巨大潜能。本文对松针聚戊烯醇的化学结构、提取技术、药用价值及开发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治疗肝脏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脑缺血、结核病、多发性硬化症、抗病毒活性、降血脂、抗炎活性和保护雄性生育力等药用价值,为我国松针聚戊烯醇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促进松针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传统的粗放型农业产业向现代的高效型生物医药产业转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戊烯醇论文参考文献
[1].郁万文,罗天宇,曹福亮,汪贵斌,蔡金峰.不同品种和树龄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的年动态特征[J].经济林研究.2019
[2].郑光耀,闫林林,谢衡.松针聚戊烯醇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9
[3].张昌伟,马余璐,陶冉,叶建中,王成章.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分离纯化及其亲水衍生物的合成[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4].钟炼军,马广皓,马志伟,孙晓燕,杨继国.甲基环戊烯醇酮合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
[5].陈卫卫,莫丽萍,赵其秀,梁迪,罗毅.银杏叶聚戊烯醇抗Aβ_(25-35)介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J].中药材.2017
[6].罗天宇.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含量分析及其提取分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7].陈卫卫,梁迪,赵其秀,罗毅,刘灵杰.银杏叶聚戊烯醇对Aβ_(25-35)诱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7
[8].陶冉,王成章,叶建中,周昊,陈虹霞.银杏叶聚戊烯醇纳米乳液联合抗生素抗菌活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7
[9].闫精杨,江曙,刘培,朱颖,李会伟.银杏叶药渣中聚戊烯醇和总黄酮的综合提取工艺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10].陶冉,王成章,叶建中,周昊,陈虹霞.银杏叶聚戊烯醇含氮和含卤素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