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检测论文-彭斌,张晓玲,张晓红,姚刚

分离检测论文-彭斌,张晓玲,张晓红,姚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肠弯曲菌,定点屠宰场,污染率,肉牛养殖场

分离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彭斌,张晓玲,张晓红,姚刚[1](2019)在《牛源空肠弯曲菌的污染调查及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了解牛肉产业链主要环节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空肠弯曲菌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携带情况,为空肠弯曲菌的风险评估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新疆库尔勒市肉牛养殖场、牛定点屠宰场和牛肉销售市场分别采集牛肛拭子、牛胴体拭子和牛肉样品共459份,采用传统培养基培养、生化鉴定与PCR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16S rDNA扩增片段测序,测序结果序列与NCBI中的BLAST比对,并对确认为空肠弯曲菌的分离菌株进行6种毒力相关基因(cadF、racR、cheY、peb1A、neuB1、cdtA)的检测。[结果]459份样品中检测出9株空肠弯曲菌,总污染率为1.9%(9/459),肉牛养殖场、定点屠宰场和零售牛肉污染率分别为1.9%(9/459)、1.4%(3/218)和0.9%(1/112);6种毒力相关基因(cadF、racR、cheY、peb1A、neuB1、cdtA)携带率分别为100.0%、55.6%、33.3%、33.3%、22.2%、33.3%。[结论]库尔勒市肉牛从养殖到销售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肠弯曲菌污染,其中养殖场污染率最高,毒力相关基因广泛存在于空肠弯曲菌分离株中,不同菌株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率差异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冯家伟,赵月,彭忠,王湘如,张凡[2](2019)在《临床分离的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鸡坏死性肠炎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随着其耐药性的增加,养禽业中控制与预防该病的成本在逐渐增加,因此了解该菌的耐药性和毒力情况可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本研究以分离自健康鸡和病鸡的74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同时检测耐药基因与毒素基因,探索是否有菌株产生耐药的同时又携带较为重要的毒素基因。[方法]本试验使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青霉素、氨苄西林、泰乐菌素、红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杆菌肽、杆菌肽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恩诺沙星共16种药物测定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药敏试验方法依据CLSI (2018)文件推荐使用的琼脂稀释法进行。将药物采用合适的溶剂溶解配制成5120μg/mL储存液于-20℃保存,试验时使用灭菌肉汤或生理盐水倍比稀释,添加至绵羊血琼脂混匀制成终浓度在0.03-512μg/mL之间的含药平板。利用多点接种仪将稀释至0.5麦氏比浊度的菌液接种于含药平板,厌氧环境下培养18-24h后判定结果,根据CLSI (2018)文件给出的耐药折点值和MIC_(90)判断是否耐药。利用PCR检测菌株是否携带毒素基因cpb2、cpe与netB,耐药基因lnu(A)、lnu(B)、tet(M)、tet(L)、tet(K)、tetB(P)、tetP(B)、mef(A)、ermB和ermQ,扩增产物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经测序比对分析确定。[结果]在测得的药敏试验结果中,青霉素、氨苄西林最为敏感,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其余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率,这可能与养殖场药物使用情况有关。杆菌肽、杆菌肽锌耐药率分别为12.16%、6.76%,这两种药物常作为饲料添加剂来预防坏死性肠炎等疾病,但根据MIC_(90)判断测试菌株中对两者耐药的并不多,我们推测可能在菌株来源的养殖场中两种药物的使用量少,还可能与菌株数量比较少有关,其余无耐药折点值的药物均是如此。另外对菌株的耐药谱统计分析发现,耐3种药物或3种以上药物的菌株达66株,占比达89%,其中有1株同时对12种被检药物耐药。毒素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在所有菌株中未扩增到cpe毒素基因,cpb2、netB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1.6%(53株)与9.5%(7株)。在检出ne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其中6株同时检出cpb2毒素基因。有文献报道两种毒素都可位于质粒,但本研究中同时包含两种毒素基因的菌株所携带的毒素基因是否位于质粒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携带net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有1株对6种药物耐药,这提示我们如果在未了解菌株耐药背景的情况下盲目、错误地使用药物治疗,将有很大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更多的损失。此外,我们测定了44株菌株(42株多耐菌株与2株仅对磺胺类药物耐药菌株)中已有文献报道的部分耐药基因,其中检出含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29株、tetB(P)23株、tetP(B)9株、tet(K)1株,含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Q 20株、ermB 1株,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lnu(A)1株、lnu(B)2株。另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不存在耐药表型的菌株中也扩增到了耐药基因,如在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的菌株中扩增到了tetA (P)和tetB(P)基因,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基因表达量低不足以引起耐药表型;也有存在耐药表型但未扩增到相应耐药基因的菌株,如林可酰胺类,推测可能是由于其它耐药基因或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论]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部分菌株虽无耐药表型但存在耐药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耐药性的传播风险。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含有多种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存在着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此养殖环节中对疾病的防治应在了解致病菌耐药背景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陈贤华[3](2019)在《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的外泌体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信号放大策略的外泌体双膜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研究方法1.外泌体纯化及表征:以MDA-MB-231细胞为实验对象。细胞上清液经超速离心机分离得到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拍摄鉴定分析外泌体形态和大小;纳米粒子跟踪分析仪Nanoparticles Tracking Analysis,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和浓度;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外泌体蛋白表达情况;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试验。2.催化发夹组装(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CHA)筛选:叁组 CHA(CHA1、CHA2、CHA3)根据电泳结果和荧光检测选择最佳。3.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的外泌体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可行性:以MDA-MB-231细胞为实验对象,①超分辨成像技术与免疫印迹实验验证CD63在其外泌体膜上的表达。②多维高清流式细胞分析仪验证外泌体磁珠法富集及效率。③不同浓度外泌体与 AptEpCAM-T 催发链(Aptamer,Apt;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反应电泳图验证AptEpCAM-T与外泌体结合。4.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的外泌体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检测原理及可行性验证:①不同浓度AptEpCAM-T催发链荧光检测;②CHA检测平台电泳。5.CHA优化反应条件:对反应缓冲液、反应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6.检测平台特异性试验: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用本检测平台对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乳腺癌细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荧光检测,同时记录其荧光响应值信噪比。实验重复两次。实验结果1.外泌体纯化及表征:MDA-MB-231细胞外泌体的TEM图像为具有完整的膜性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直径在100 nm左右;NTA平均粒径为155nm,浓度为4.01×1011/ml,WB结果:蛋白TSG101、蛋白CD63在其外泌体表达,而蛋白Cαlnexin不表达。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CT(Cycle threshold,CT)值小于30。2.CHA筛选:CHA2为最佳,电泳显示发夹结构H1、H2稳定,两者无明显自反应现象,在催发链T的作用下可发生无酶反应且条带明显,荧光检测信噪比高。3.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的外泌体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可行性:①超分辨成像技术与免疫印迹实验显示MDA-MB-231细胞来源外泌体富含CD63膜蛋白。②磁珠法捕获外泌体效率为90%;③不同浓度外泌体与APtEpCCAM-T催发链反应电泳结果显示AptEpCAM-T能够识别并结合外泌体。4.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的外泌体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检测原理及可行性验证:①随着AptEpCAM-T浓度增加荧光响应值明显增加。②电泳显示CHA组分稳定,H1-H2无明显自反应现象,在催发链T的作用下可发生无酶反应且条带明显。5.CHA条件优化试验:选择pH 7.4缓冲液Tris-HC1为反应液,37℃下,CHA达到荧光响应最大值需60 min。6.检测平台特异性试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荧光检测响应值信噪比:1.10±0.01,乳腺癌细胞外泌体荧光检测响应值信噪比:2.09±0.08。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外泌体荧光检测响应值信噪比:1.17±0.10,人非小细胞肺癌外泌体荧光检测响应值信噪比:1.19±0.01。结论构建了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信号放大策略的外泌体双膜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检测平台可同时检测外泌体膜上表达的两种蛋白:CD63和EpCAM。乳腺癌细胞外泌体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外泌体的蛋白CD6和蛋白EpCAM表达有区分度。该检测平台为具有诊断价值的外泌体膜蛋白的双重检测提供通用平台,也为多靶标膜蛋白检测提供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12-03)

杨茹,赵珍阳,龚子珊,汪曣,傅霜[4](2019)在《基于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的ICP-MS检测血清中铅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Cl_3·6H_2O为原料一步合成了粒径为400 nm的Fe_3O_4磁性微粒,并用于人血清中Pb~(2+)的检测。用Zeta电位仪和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对所合成的Fe_3O_4磁性微粒进行表征。通过微波消解法对血清样品进行预处理,经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后,采用ICP-MS法检测。优化了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Pb~(2+)的实验条件,并在pH 5.0,吸附剂用量400μL,吸附30 min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血清中Pb~(2+)的定量检测,富集因子为10。Pb~(2+)的检出限为7 ng/L,定量下限为23.1 ng/L。(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凤琴,刘怡[5](2019)在《一例牛腹泻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岛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一例牛腹泻病的病因,通过16SrRNA鉴定分离出大肠杆菌,并对分离株进行了ETT2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ETT2毒力岛基因,推测该腹泻病的发生可能和毒力基因携带有关。(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来斌,王周平[6](2019)在《一种基于磁分离的开关式重金属镉适配体长余辉检测器及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镉适配体对镉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原理,利用适配体功能化的磷光淬灭磁珠和长余辉材料,进而实现对镉离子的快速检测。本文将重金属镉适配体及其互补序列连接到磁珠上,当体系中出现重金属镉时,靶标镉离子同适配体特异性结合,游离出可淬灭磷光的互补链,使得长余辉材料的磷光强度下降。当体系中没有待测靶标时,互补链同适配体碱基互补配对,没有游离的淬灭互补链,不改变材料的磷光强度。被测体系中因靶标浓度的不同,从而释放的淬灭互补链浓度不同,对应着不同的磷光强度,用来达到对镉离子浓度的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用于食品的安全分析中金属离子镉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闵长莉,汪学军,闵运江,张珍林[7](2019)在《臭椿内生放线菌分离与抑菌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臭椿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测试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臭椿组织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琼脂移块法和平板对峙法研究臭椿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种培养基中以HV培养基分离效果最为理想;从臭椿组织中共分离纯化获得45株内生放线菌,有26株菌株对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57.78%;其中,菌株AAA19对6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能力,拮抗作用最强,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结论】臭椿内生放线菌具有抗菌作用,菌株AAA19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孔宪明,沈正东,王胜君,孔宪明[8](2019)在《生物硅光子晶体阵列应用于TLC-SERS分离检测食品及环境中违禁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灵敏、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及药品检测中。现实中的样品多为混合物,在SERS检测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薄层析色谱(TLC)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离方法[1]。TLC-SER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及环境检测。目前TLC-SERS技术中所使用的色谱板大都为商品化的硅胶板及氧化铝板。为了提高TLC-SERS的检测灵敏度,硅藻土被用作固定相制备薄层析色谱板。硅藻土作为硅藻的化石结构其表面的周期性孔道具有部分光子晶体效应,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与光子晶体效应耦合后可以提高SERS灵敏度。将所制备的硅藻土色谱板应用于食品中苏丹红的分离检测,检测限可以达到1ppm[2]。流体在色谱板表面展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横向扩散,为了限制流体的横向扩散,提高色谱板表面待测分子浓度。将硅藻土固定相图案化,如图1所示,窄带阵列可以有效的限制流体的横向扩散,极大的提升检测灵敏度。该芯片应用于TLC-SERS分离检测血浆中的可卡因,其检测限可以达到10ppb[3].(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龚晓攀[9](2019)在《潮漳高速公路监理与检测分离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潮漳高速公路项目为案例,在介绍监理新模式实践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监理新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监理新模式改进措施,包括合理配备监理检测人员、谨慎划分监理与检测职责、快速处理质量问题、调整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以提高工程监理水平。(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26期)

平洋,谭静,王晓瑞,朱海华,王法云[10](2019)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检测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富集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在一定量的蜡样芽孢杆菌体系中优化免疫磁珠与抗体用量以及最佳反应时间。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免疫磁珠分离蜡样芽孢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实验,幵对实际熟制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结果最终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抗体添加量50μg/mL、免疫磁珠添加量100μL,免疫磁珠与菌液最佳作用时间为15 min,当菌液稀释度达到10-7,免疫磁珠法仍然可以检出,相应的细菌数为4 CFU/mL。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技术灵敏性高,特异性好,节省了检测时间和费用,适用于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分离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鸡坏死性肠炎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随着其耐药性的增加,养禽业中控制与预防该病的成本在逐渐增加,因此了解该菌的耐药性和毒力情况可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本研究以分离自健康鸡和病鸡的74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同时检测耐药基因与毒素基因,探索是否有菌株产生耐药的同时又携带较为重要的毒素基因。[方法]本试验使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青霉素、氨苄西林、泰乐菌素、红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杆菌肽、杆菌肽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恩诺沙星共16种药物测定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药敏试验方法依据CLSI (2018)文件推荐使用的琼脂稀释法进行。将药物采用合适的溶剂溶解配制成5120μg/mL储存液于-20℃保存,试验时使用灭菌肉汤或生理盐水倍比稀释,添加至绵羊血琼脂混匀制成终浓度在0.03-512μg/mL之间的含药平板。利用多点接种仪将稀释至0.5麦氏比浊度的菌液接种于含药平板,厌氧环境下培养18-24h后判定结果,根据CLSI (2018)文件给出的耐药折点值和MIC_(90)判断是否耐药。利用PCR检测菌株是否携带毒素基因cpb2、cpe与netB,耐药基因lnu(A)、lnu(B)、tet(M)、tet(L)、tet(K)、tetB(P)、tetP(B)、mef(A)、ermB和ermQ,扩增产物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经测序比对分析确定。[结果]在测得的药敏试验结果中,青霉素、氨苄西林最为敏感,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其余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率,这可能与养殖场药物使用情况有关。杆菌肽、杆菌肽锌耐药率分别为12.16%、6.76%,这两种药物常作为饲料添加剂来预防坏死性肠炎等疾病,但根据MIC_(90)判断测试菌株中对两者耐药的并不多,我们推测可能在菌株来源的养殖场中两种药物的使用量少,还可能与菌株数量比较少有关,其余无耐药折点值的药物均是如此。另外对菌株的耐药谱统计分析发现,耐3种药物或3种以上药物的菌株达66株,占比达89%,其中有1株同时对12种被检药物耐药。毒素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在所有菌株中未扩增到cpe毒素基因,cpb2、netB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1.6%(53株)与9.5%(7株)。在检出ne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其中6株同时检出cpb2毒素基因。有文献报道两种毒素都可位于质粒,但本研究中同时包含两种毒素基因的菌株所携带的毒素基因是否位于质粒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携带net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有1株对6种药物耐药,这提示我们如果在未了解菌株耐药背景的情况下盲目、错误地使用药物治疗,将有很大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更多的损失。此外,我们测定了44株菌株(42株多耐菌株与2株仅对磺胺类药物耐药菌株)中已有文献报道的部分耐药基因,其中检出含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29株、tetB(P)23株、tetP(B)9株、tet(K)1株,含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Q 20株、ermB 1株,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lnu(A)1株、lnu(B)2株。另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不存在耐药表型的菌株中也扩增到了耐药基因,如在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的菌株中扩增到了tetA (P)和tetB(P)基因,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基因表达量低不足以引起耐药表型;也有存在耐药表型但未扩增到相应耐药基因的菌株,如林可酰胺类,推测可能是由于其它耐药基因或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论]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部分菌株虽无耐药表型但存在耐药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耐药性的传播风险。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含有多种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存在着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此养殖环节中对疾病的防治应在了解致病菌耐药背景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彭斌,张晓玲,张晓红,姚刚.牛源空肠弯曲菌的污染调查及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冯家伟,赵月,彭忠,王湘如,张凡.临床分离的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检测[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3].陈贤华.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的外泌体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的构建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9

[4].杨茹,赵珍阳,龚子珊,汪曣,傅霜.基于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的ICP-MS检测血清中铅的方法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9

[5].李凤琴,刘怡.一例牛腹泻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岛基因检测[J].吉林畜牧兽医.2019

[6].来斌,王周平.一种基于磁分离的开关式重金属镉适配体长余辉检测器及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闵长莉,汪学军,闵运江,张珍林.臭椿内生放线菌分离与抑菌活性检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8].孔宪明,沈正东,王胜君,孔宪明.生物硅光子晶体阵列应用于TLC-SERS分离检测食品及环境中违禁物[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9].龚晓攀.潮漳高速公路监理与检测分离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交通世界.2019

[10].平洋,谭静,王晓瑞,朱海华,王法云.免疫磁珠技术分离检测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标签:;  ;  ;  ;  

分离检测论文-彭斌,张晓玲,张晓红,姚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