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剂量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剂量,基因组,效应,顺式,甲状腺素,细胞。
基因剂量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吴恙[1](2019)在《斯氏按蚊早期合子基因和剂量补偿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疟疾是一种会感染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蚊科按蚊属的斯氏按蚊又名亚洲疟蚊,是一种在中东和印度城市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近年来,通过控制蚊虫数量以达到控制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是,在印度和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蚊虫抗药性的显着提高也被广泛报道,所以,开发新型的基因工程手段特异性靶向控制疟疾媒介蚊虫迫在眉睫。胚胎发育时期的母体效应基因转录到受精卵基因激活的转换阶段包括多核合胞体的细胞核分裂阶段到细胞核形成胚盘阶段,由于受精卵尚未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这一发育阶段的受精卵更容易被基因工程的手段所影响和操控。对于后生动物而言,在母体效应基因转录到受精卵基因激活的转换阶段的前期,合子刚刚形成所以转录尚未被激活,所以其生物学活动是受到母体传递来的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直接调节和控制的;在母体效应基因转录到受精卵基因激活的转换阶段,母体传递来的核糖核酸和蛋白质逐渐被降解,合子自身的一套早期合子基因开始转录。针对蚊虫早期合子基因的研究可以为开发新型的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新的思路。属于X/Y性别系统的斯氏按蚊被证明有剂量补偿效应。剂量效应指的是由于雄性中只有一份X染色体基因的拷贝,其他常染色体基因拥有两份拷贝,为了达到剂量平衡,机体上调了 X染色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剂量补偿效应有叁个重要的特点:性别特异性、X染色体特异性和全X染色体广泛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Sex-lethal(sxl)基因是果蝇中与性别决定机制相关的最重要的基因,失去了sxl基因正常功能的突变株系的雌性果蝇会在胚胎期死亡,很有可能是由于剂量补偿效应被错误地启动而无法被抑制。另外,当家蚕Fem/Masc基因和秀丽隐杆线虫xo-lethal1基因功能出现异常,也会导致其性别特异性的死亡。有研究发现,在斯氏按蚊中转入Guy1基因会导致雌性特异性的死亡,这些结果都提示,性别决定基因错误地调节剂量补偿效应会导致性别特异性的死亡。Guy1转基因对斯氏按蚊雌性个体特异、稳定、绝对的致死效果也说明剂量补偿效应可以被用于开发新型有效的防控蚊媒传染疾病的技术和手段。目的:本研究以亚洲疟蚊——斯氏按蚊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和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基因型的转录组数据,筛选斯氏按蚊的早期合子基因,并鉴定早期合子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模序,为发展新型的靶向早期胚胎阶段的防蚊控蚊的基因工程手段提供理论基础;将位于Y染色体的Guyl基因与斯氏按蚊的剂量补偿效应建立联系,探究Guyl转基因对雌性个体的绝对致死性的机制,同时,讨论Guyl转基因被用于控制蚊虫种群以及开发其他新型的防蚊技术的可行性和科学基础。方法:本研究对雌性成蚊产卵后的0-1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8-12小时时间段内的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每个时间段的样本都设置了叁个生物学重复。将测序数据分别比对至斯氏按蚊基因组后,分析不同时间段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别根据一套相对严格和一套相对宽松的筛选标准鉴定出早期合子基因,并对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序列搜索模序。以斯氏按蚊所有基因为对照,通过对这些早期合子基因的基因本体和InterPro结构域功能条目进行富集分析以探究基因的功能。本研究还对比统计了这些早期合子基因与斯氏按蚊其他基因的基因长度和内含子数量。通过分析这些早期合子基因在不同物种内的同源基因,并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早期合子基因,探究这些基因的起源与系统进化关系。我们设计了杂交实验以获取含有Guyl转基因的雌性子代。在实验A中收集转基因型雌性、野生型雌性、转基因型雄性和野生型雄性子代,每种基因型包括叁个生物学重复;在实验B中收集转基因型雌性和野生型雌性子代,每种基因型包括四个生物学重复。对以上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测序数据分别比对至斯氏按蚊基因组后,分别计算各组数据中X染色体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对表达量用FPKM值表示,比较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基因表达量中值并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确定二者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比较转基因型和野生型子代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统计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使用卡方检验验证转基因型雌性的X染色体上调基因数量的比例是否有显着提高。同时,对两个实验中共同的转基因雌性的上调表达的X染色体进行基因本体条目富集分析,并观察这些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分布,以验证全X染色体范围的剂量补偿效应。结果:本研究筛选并鉴定出了一套相对严格标准下的和一套相对宽松标准下的斯氏按蚊早期合子基因,搜索到了一个富含GT核酸序列、广泛存在于早期合子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模序,该模序可能与调控早期胚胎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基因本体和InterPro结构域功能条目的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功能多与DNA结合、转录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调节器、肽酶、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新陈代谢等有关。这些早期合子基因与斯氏按蚊其他基因相比基因长度更短、内含子数量更少,可能是为了早期胚胎发育阶段被快速激活开始转录。斯氏按蚊、埃及伊蚊与黑腹果蝇几乎没有共同的早期合子基因,这一结果也符合胚胎发育的沙漏模型理论。本研究还分析了这些早期合子基因在其他物种中的同源基因系统进化关系。Guyl转基因型雌性子代的孵化率低、发育迟缓,即使孵化也会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Guyl转基因型雌性子代的X染色体基因表达量中值相比于常染色体有显着提高,而在转基因雄性子代中不存在这一现象。Guyl基因在转基因型雌性中显着地上调了 996个X染色体基因中的40%。两个实验中有382个共同的上调表达的X染色体基因,这些被上调表达的X染色体基因大体上随机分布于整条X染色体,涉及的功能也十分广泛。结论:斯氏按蚊的早期合子基因与抑制、降解母体效应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并启动受精卵基因组表达、细胞分化和新陈代谢有关。在双翅目以及蚊科内的不同物种间,这些早期合子基因在快速地进化。斯氏按蚊早期合子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广泛存在的模序可能与调控这些基因有关。位于Y染色体的Guyl基因首次与斯氏按蚊的剂量补偿效应建立了联系,被转入了Guy1基因的雌性个体因为剂量补偿效应被错误调节而导致全部死亡,这一现象可以被用于开发新型的防控蚊虫的基因工程技术和手段。(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6)
彭小波,杨江科,陈光军[2](2018)在《果胶酶基因剂量效应与水解果胶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现烟曲霉果胶酶AFPG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并获得高产菌株;阐述果胶酶AFPG的基因剂量效应;探究果胶的水解工艺。[方法]采用PCR技术从烟曲霉扩增AFPG基因并克隆到p AO815载体;用同尾酶构建多拷贝串联表达盒,经线性化的质粒电转到毕赤酵母构建重组工程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FPG基因拷贝数;用薄层层析(TLC)技术对果胶的酶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SDS PAGE分析表明AFPG基因表达了一个约40 kDa的蛋白;拷贝数为2、3、5的重组子摇瓶发酵,蛋白含量分别为0.24 mg/mL、0.28 mg/mL、0.35 mg/mL;14 L高密度发酵比活为8783 U/mg;该酶最适温度和pH为70℃和5.0;在底物浓度0.7%(W/V),酶量20 U,水解果胶30 min,转化率达到12%。[结论]果胶酶AFPG的表达存在基因剂量效应,5拷贝是2拷贝表达量的1.5倍,可通过构建多拷贝获得高产菌株。果胶酶解效果明显,水解工艺研究为果胶酶的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贺晓东,粟波,叶影,沈皓[3](2018)在《基于驱动基因分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剂量效应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放射治疗中,α/β值对区分不同驱动基因分型肺癌细胞的应用价值,同时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MK1775对不同基因分型细胞α/β值的影响以及放射增敏或协同作用。方法:分别培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PC9细胞、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V-Kiras2-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型肺癌A549细胞和p 53基因突变型肺癌H1299细胞,并分成对照组、放射组和MK1775抑制剂联合放射组。单纯放射组和加药放射组均采用能量为6MV、剂量率为3 Gy/min的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均分为0、0.25、0.5、1、2、3、4、5和6 Gy共9个梯度。采用克隆计数法分析不同放射剂量与细胞存活率之间的量效关系,以及MK1775对3种基因突变型细胞的放射增敏和协同作用。结果:不同的基因突变对应不同的放射超敏剂量。另外,用MK1775抑制剂后,PC9、A549和H1299细胞在X射线照射前的克隆数分别下降为用药前的56.4%、54.5%和73.2%,说明MK1775与放射存在协同作用。除A549细胞外,PC9细胞和H1299细胞在用药前α/β值为负值,而用药后3种细胞的α/β值均为正值,提示MK1775抑制剂仅对α/β值为负值的PC9和H1299细胞放射治疗具有增敏作用。对于不同的驱动基因突变型细胞,加药放射组和单纯放射组之间α.β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不同的驱动基因有着不同的α和β值,因而对应着不同的等效生物剂量,而且MK1775对不同基因突变型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或协同效应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8年03期)
谭晨[4](2017)在《甘蓝型油菜中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及甘蓝—黑芥附加系的创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倍化或全基因组加倍发生在至少70%的显花植物中,是植物物种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多倍化事件发生的早期阶段就发生了一系列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变化,并伴随着基因的剂量平衡和基因网络调控而引起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这些深刻的变化可能使多倍体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然而,对于剂量平衡调控基因表达、基因组进化方面我们依然知之甚少,对于影响基因对剂量依赖与否的潜在机制方面更是难以捉摸。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研究异源多倍体的模式物种之一的芸薹属栽培种的一些物种来研究基因/基因组剂量效应对基因表达及互作的影响。一方面,是对整倍体的剂量效应研究,我们采用RNA-Seq的方法分析了一系列不同A、C基因组剂量的芸薹属杂种/多倍体(AC,AAC,CCA,CCAA)及其二倍体亲本的基因表达情况,来分析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剂量不平衡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试图构建全套的甘蓝-黑芥单体异附加系,这不仅为我们研究由非整倍体(单体)引起的剂量平衡调控奠定了材料基础,与此同时,全套的单体异附加系材料还可以进行其他遗传学问题的研究以及应用于育种实践。主要结果如下:1.剂量平衡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进化意义为了探究基因组剂量变化对基因表达和互作的影响,我们用两个相同的亲本创建了一系列不同A、C基因组拷贝数的芸薹属杂种和多倍体(AC,AAC,CCA,CCAA),并对这些材料及其亲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A、C基因组基因表达的改变与剂量的变化一致。根据基因表达量与剂量之间的相关性,这些基因被分成了剂量依赖型和剂量非依赖型两类。剂量依赖型基因的表达量与剂量的变化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这类基因主要表现为剂量效应;而剂量非依赖型基因的表达量与剂量的变化表现出很弱的相关性,这类基因表现为剂量补偿效应。与基因平衡假说的预测一致,剂量非依赖型基因的蛋白质互作要比剂量依赖型基因的多。剂量依赖型基因更加倾向于通过反式调控作用来影响基因表达,而剂量非依赖型基因则更加倾向于通过顺式调控作用来发挥作用。另外,剂量依赖型基因主要与生物体最基本的生物途径相关,似乎主要起到维持生物体生长发育稳定性的作用;而剂量非依赖型基因则主要集中于压力响应相关的生物途径,似乎对生物体的适应性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在芸薹属植物中对基因表达依赖/非依赖剂量改变的基因的研究为剂量平衡对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多倍体基因组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2.甘蓝-黑芥单体异附加系的创建为了创建甘蓝-黑芥单体异附加系,我们采用了一个本实验室早期通过甘蓝(2n=18,CC)和黑芥(2n=16,BB)杂交获得的异源叁倍体杂种(2n=26,CCB)作为母本,用亲本甘蓝(CC)作轮回亲本进行连续回交。在BC1至BC3回交后代中采用FISH和SSR分子标记技术来筛选在C基因组上附加每一条B基因组染色体的单体异附加系(2n=19,CC+1B1-8)。最终我们获得了除B2以外的其他7条染色体的单体异附加系,而B2染色体存在于一个叁重附加系中。获得的这些单体异附加系材料大部分可能由于表达了来源于黑芥性状的基因或者发生了互作而表显出明显的表型差异。在减数分裂终变期或后期I,额外附加的B基因组染色体平均有86.24%不参与配对而表现为单价体,而在剩余13.76%的细胞里外源B基因组染色体与一对C基因组染色体配对形成叁价体。对于外源染色体的配子传递率,在所有单体异附加系中,雌配子传递率(平均14.4.%)远远高于雄配子的(2.64%)。而对于不同染色体的雌配子传递率,染色体B1、B4和B5(22.38-30.00%)要比其他4条(B3、B6、B7和B8)的(5.04-8.42%)高出很多。甘蓝-黑芥单体异附加系的创建对于黑芥基因组结构和进化的研究以及优良性状的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珏,商臻,李童娟,周晓曦,周世秋[5](2014)在《TALENs介导的FLT3基因单倍体剂量不足效应降低K562细胞增殖: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基因组时代急需研究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的优良模型。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利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酶(TALENs)建立同源细胞系模型来研究白血病分子机制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通过人工设计的TALENs我们建立了FLT3单等位基因移码突变的同源K562克隆,挑选叁株突变型克隆与野生型对照克隆及母代K562细胞系进行FLT3转录本水平、FLT3自磷酸化水平、FLT3下游信号通路激活水平及细胞增殖能力的比较。同时利用RNA-seq对叁株突变型克隆与叁株野生型对照克隆进行转录组水平的比较。结果在FLT3单等位基因敲除的K562克隆中,FLT3转录本及FLT3配体依赖的受体自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这种由TALENs介导的FLT3单倍体剂量不足效应能损伤K562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此抑制效应能在异种移植NOD/SCID小鼠模型中保持,使K562引起的白血病发病延迟。RNA-seq表达模式聚类分析表明同源K562克隆间的表达模式差异主要由FLT3的突变状态决定。对FLT3单倍体敲除克隆与野生型对照克隆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分析表明TALENs引入的提前终止密码子激活无义突变介导的m RNA降解通路。MAPK和JAK-STAT通路的叁个下游靶基因CCND3、BCL2 L1和PIM2出现明显下调,提示基因组编辑技术引入的突变能真实模拟自然突变的效应。结论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的同源细胞系可作为研究基因突变分子机制有效且可靠的模型。此类模型有助于从复杂的基因组背景中精确的探查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下游分子事件,从而为急性白血病的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3)
盛治国,朱本占[6](2014)在《环境相关低剂量双酚A通过干扰整合素αvβ3介导的甲状腺素非基因组效应抑制基因转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表明,双酚A(bisphenol A,BPA)通过抑制甲状腺素受体(TR)介导的基因转录而损伤甲状腺功能。但是,环境相关低剂量BPA是否也具有这种抑制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长尾绿猴肾细胞CV-1作为实验模型观察低剂量BPA对TR可能具有的转录抑制效应。通过哺乳细胞双杂交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下拉实验,我们发现,当剂量低至10-9M时,BPA能够显着抑制TR转录或类固醇受体共活化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期刊2014-08-04)
徐瑶[7](2014)在《黄牛全基因组分析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剂量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组上的遗传变异是研究动物表型性状差异的重要基础。目前,在牛上已有多个品种的全基因组变异信息被公布,并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出了很多与家畜肌肉生长、脂肪代谢、繁殖力和抗病性等数量性状相关的位点。然而,中国黄牛的全基因组变异研究尚未见报道。关于全基因组变异检测的方法主要有SNP(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芯片、CGH(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芯片和高通量测序等,其中,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的获取基因组上的全部遗传信息,因而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采用测序技术系统检测了2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南阳牛和秦川牛)的基因组变异,并比较分析两个品种间、中国地方黄牛与国外牛品种基因组DNA上的差异。同时,研究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对功能基因的表达及相关性状的影响,最后,深入分析了牛配对盒7(Paired box7, Pax7)基因启动子区的一处短片段拷贝变异对启动子活性、基因表达和表型性状所产生的剂量效应。本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1.黄牛全基因组变异检测及分析本研究对南阳牛和秦川牛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其测序平均覆盖深度分别是9.37倍和11.76倍,共得到约67Gbp的数据量。将所得的reads与牛参考基因组(Bos_taurus_UMD_3.1)比对后,在南阳牛和秦川牛基因组分别检测到9,008,518和6,963,517个SNP位点,其中新发现的SNP分别占50.83%和29.02%。对变异位点的进一步注释发现,南阳牛基因组突变(包括SNP和Indels)的丰富程度大于秦川牛,并且在外显子、内含子和基因间区均表现出同样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品种起源不同造成的,进化分析表明,南阳牛很有可能主要是瘤牛(Bos taurus)起源的;而秦川牛可能主要是普通牛(Bos indicus)起源的。此外,以秦川牛为参照,在南阳牛基因组中共检测到2,907个CNV,占整个基因组的0.37%,其中,拷贝数减少(loss)的数量远远大于拷贝数的增加(gain),且CNV在X染色体上的分布最多,25号染色体分布最少。在783个CNV区域中发现了495个功能基因,多数都与环境应激、对疾病的免疫应答等过程有关。2.拷贝数变异验证及肌肉生长发育相关候选基因筛选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检测到的CNV进行验证,随机选择了4组(Gain-GENIC,Gain-NON-GENIC, Loss-GENIC和Loss-NON-GENIC)、共20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只有Loss-GENIC组中的Chr7_CNV_161(SSBP2)和Chr13_CNV_1410(SNTA1)两个CNV位点与测序结果不一致,其余位点均与测序结果一致,准确率可以达到90%(18/20)。另外,在南阳牛和秦川牛群体中分别选取10个个体对上述位点进一步验证,发现在拷贝数增加组,南阳牛基因组CNV区域的平均拷贝量均大于秦川牛;在拷贝数减少组,南阳牛基因组CNV区域的平均拷贝量均小于秦川牛,与测序结果一致。通过GO和Pathway分析,初步确定了6个与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FHL1、MICAL-L2和MYH3叁个基因在牛肌肉组织中高表达,因此,可以作为候选的肌肉发育相关拷贝数变异基因。3.肌肉发育相关CNV基因剂量效应分析将候选的CNV基因与牛CattleQTLdb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3个候选基因(FHL1、MICAL-L2和MYH3)均与牛的一些重要数量性状位点相关,如肌内脂肪含量、尻角度、体高和脂肪酸含量等,预示其可能在相关的表型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个候选基因的CNV分布在不同的黄牛品种间存在差异,尤其是MYH3基因,在南阳牛群体内的分布最为离散,说明拷贝数目差异较大。剂量效应分析表明,FHL1和MYH3基因的拷贝数增加可以促进其mRNA的表达,且能够显着影响南阳牛的生长性状;MICAL-L2基因的拷贝数增加可以抑制其mRNA的表达,并且与南阳牛的生长性状存在显着的关联。4.牛Pax7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位点的群体遗传学分析本研究首次在牛Pax7基因启动子区发现一处10-bp(TCGTCTCCCC)拷贝变异位点,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黄牛群体内检测到2种拷贝类型,分别为2个拷贝和3个拷贝。统计结果显示,10-bp变异位点不同基因型在5个黄牛群体内的分布差异显着,并且该位点与南阳牛生长性状显着相关,因此,可以作为新的分子标记用于黄牛的育种。5.牛Pax7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位点的作用机制及剂量效应分析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10-bp变异位点不同拷贝数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了分别含3个拷贝(pGL3-pro2-3copies)、2个拷贝(pGL3-pro2-2copies)、1个拷贝(pGL3-pro2-1copy)和不含10-bp序列(pGL3-pro2-Δ10-bp)的重组载体,结果显示,3个拷贝的启动子活性最低,2个拷贝或1个拷贝序列活性较高。通过过表达ZNF219基因,表明10-bp序列拷贝数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转录因子ZNF219的结合位点,进而影响Pax7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此外,该变异位点能够影响Pax7基因及其下游基因(Id2、Id3和CXCR4)的mRNA表达水平,并且2个拷贝纯合个体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3个拷贝。由此可见,功能基因启动子区的短片段拷贝变异能够通过剂量效应影响启动子活性,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量及个体的表型性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8-01)
莫正平,陈荣,黄火清,左正宏[8](2014)在《褐菖鲉肝HSC70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在石油污染剂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褐菖鲉肝脏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HSC70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为检测该方法的可行性,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石油水溶性成分(water-soluble fraction,WSF)20、60、180μg·L-11 d后,利用real-time PCR及LAMP技术同时测定褐菖鲉肝HSC70 mRNA表达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证实LAMP技术可用于褐菖鲉肝HSC70基因的定量。为更细致了解石油WSF影响褐菖鲉肝脏HSC70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25、50、75、100、125、150、175μg·L-1WSF中,5 d后采样,用LAMP技术定量检测HSC70 mRNA。结果表明,HSC70 mRNA表达量在50μg·L-1浓度组即被显着诱导,在75μg·L-1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褐菖鲉肝HSC70基因对石油污染较敏感,有潜力作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金慧[9](2014)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对HaCaT细胞p62及自噬体形成关键基因Beclin-1、Atg12和Atg3的调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中波紫外线主要作用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其重要的靶细胞,可以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内的蛋白损伤,而有效地清除损伤蛋白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p6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泛素结合蛋白,其C端的泛素相关(ubiquitin-associated, UBA)结合区可识别错误折迭蛋白的泛素部位,p62通过LC3相互作用区域(LC3-interacting region, LIR)与LC3结合,并在泛素化蛋白上共定位,形成的多聚泛素化蛋白-p62复合物通过自噬途径降解。因此p62是联系泛素化蛋白和自噬途径重要的中介物。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生理现象,其主要功能是降解变性蛋白质及受损细胞器。研究发现角质形成细胞也存在自噬现象,并可减轻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然而,UVB损伤是否可以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p62蛋白表达变化,以及损伤细胞中p62的表达差异是否与自噬体形成产生生物学关联,这些问题的答案目前尚不得而知。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对此问题做出初步探索。通过我们的研究有助于初步明确以紫外线损伤是否对角质形成细胞中p62为核心的蛋白降解途径产生影响。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培养的HaCaT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对p62、Beclin-1、Atgl2和Atg3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效应。方法4.5、10和50mJ/cm2UVB照射HaCaT细胞后4h,使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4.5、10和50mJ/cm2UVB照射HaCaT细胞,照射后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4h和12h,同时设相同处理但不照射UVB的细胞为对照细胞。另设观察组,在照射后立即(包括对照细胞),使用含蛋白酶抑制剂E64D(10μg/L)和胃酶抑素(10μg/L)的培养基孵育4h和12h,以阻断对p62的降解。使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HaCaT细胞p62、Beclin-1、Atgl2和Atg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4.5、10mJ/cm2UVB照射后,HaCaT细胞内出现自噬体结构,并且这种结构在4.5mJ/cm2照射后更为多见,然而,50mJ/cm2UVB照射后,细胞中罕有此类结构。50mJ/cm2UVB照射HaCaT细胞后4h,p62表达水平(p62与内参的比值为0.473±0.022)较对照细胞(0.246±0.038)升高(t=15.27,P<0.05);阻断溶酶体后,细胞新生p62水平(0.445±0.035)与阻断溶酶体的对照(0.244±0.016)相比,仍为上调(t=7.62,P<0.05)。在4.5mJ/cm2UVB照射细胞后12h,与对照(0.254±0.035)相比,HaCaT细胞p62表达上调(0.497±0.047,t=22.89,P<0.05);阻断溶酶体后,与阻断溶酶体的对照(0.257±0.025)相比,p62表达水平仍然上调(0.548±0.051,t=17.42,P<0.05)。4.5mJ/cm2和50mJ/cm2UVB照身寸后4h和12h,对照细胞和照射细胞间的Beclin-1、Atgl2和Atg3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止溶酶体对自噬体内容物的降解也未能发现Beclin-1、Atg12和Atg3的表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有自噬体形成;而高剂量UVB照射细胞后没有明显的自噬体产生。p62表达在不同剂量UVB照射和照射后不同时间存在差异调控,并且这种调控效应与自噬体形成可能没有生物学联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张玲[10](2012)在《利用Biobrick法构建解脂耶氏酵母多拷贝整合载体及基因剂量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1世纪生物科学领域,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先一步步建立零部件,再将这些零部件组织起来,建立出能体现不同功能的天然生物系统。由于传统的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重组DNA需要依赖PCR,酶切和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满足不了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每需要一个零部件,就必须设计一个独特的克隆方法,而且克隆一个组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一般不能应用到别的组件上,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目标蛋白在宿主菌的表达量和稳定性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受到了高度关注。通过构建目的基因多拷贝的串联表达方式为小分子多肽的高效表达显现出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多拷贝表达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为目的基因异源表达的工业化生产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本文研究是在生物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PCR的方法在解脂耶氏酵母表达载体pINA1296启动子上游和终止子下游分别引入HindⅢ、NheⅠ、XbaⅠ、BamHⅠ各两组酶切位点,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载体的改造,命名为pINA1296I。为了便于重组子的筛选,本研究分别选取了来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甘露聚糖酶基因克隆到已改造好的pINA12961载体上,利用生物砖方法来实现体外串联多拷贝目的基因。将构建好的一系列不同拷贝数载体转化解脂耶氏酵母polg菌株中,通过测定蛋白浓度和酶活来研究基因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测定摇瓶表达上清中的蛋白浓度及酶活,结果表明man-A随着拷贝数的增加蛋白量及酶活性也逐渐增加。5拷贝时蛋白量及酶活达到最大,6拷贝开始下降。该酶最适pH值为3.5,最适温度为65℃。70℃处理10分钟,活性仅剩余24%。pH2.0-8.0范围内室温处理1h,在pH3.0-6.5范围内最稳定,可保持95%以上的活性。Man-B蛋白浓度及酶活与拷贝数呈正相关性,6拷贝蛋白量及酶活达到最大,所以利用生物砖的方法体外串联多拷贝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2-05-24)
基因剂量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实现烟曲霉果胶酶AFPG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并获得高产菌株;阐述果胶酶AFPG的基因剂量效应;探究果胶的水解工艺。[方法]采用PCR技术从烟曲霉扩增AFPG基因并克隆到p AO815载体;用同尾酶构建多拷贝串联表达盒,经线性化的质粒电转到毕赤酵母构建重组工程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FPG基因拷贝数;用薄层层析(TLC)技术对果胶的酶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SDS PAGE分析表明AFPG基因表达了一个约40 kDa的蛋白;拷贝数为2、3、5的重组子摇瓶发酵,蛋白含量分别为0.24 mg/mL、0.28 mg/mL、0.35 mg/mL;14 L高密度发酵比活为8783 U/mg;该酶最适温度和pH为70℃和5.0;在底物浓度0.7%(W/V),酶量20 U,水解果胶30 min,转化率达到12%。[结论]果胶酶AFPG的表达存在基因剂量效应,5拷贝是2拷贝表达量的1.5倍,可通过构建多拷贝获得高产菌株。果胶酶解效果明显,水解工艺研究为果胶酶的应用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剂量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吴恙.斯氏按蚊早期合子基因和剂量补偿效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2].彭小波,杨江科,陈光军.果胶酶基因剂量效应与水解果胶的工艺研究[J].生物技术.2018
[3].贺晓东,粟波,叶影,沈皓.基于驱动基因分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剂量效应的探索性研究[J].肿瘤.2018
[4].谭晨.甘蓝型油菜中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及甘蓝—黑芥附加系的创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7
[5].王珏,商臻,李童娟,周晓曦,周世秋.TALENs介导的FLT3基因单倍体剂量不足效应降低K562细胞增殖: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C].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14
[6].盛治国,朱本占.环境相关低剂量双酚A通过干扰整合素αvβ3介导的甲状腺素非基因组效应抑制基因转录[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2014
[7].徐瑶.黄牛全基因组分析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剂量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8].莫正平,陈荣,黄火清,左正宏.褐菖鲉肝HSC70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在石油污染剂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4
[9].金慧.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对HaCaT细胞p62及自噬体形成关键基因Beclin-1、Atg12和Atg3的调控效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10].张玲.利用Biobrick法构建解脂耶氏酵母多拷贝整合载体及基因剂量效应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