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乳胶粒论文_张霄,白龙,娄春华,李铁强,顾继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壳结构乳胶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胶,结构,乳液,粒径,马来,形态,酸酐。

核壳结构乳胶粒论文文献综述

张霄,白龙,娄春华,李铁强,顾继友[1](2016)在《聚醋酸乙烯酯反向核壳结构乳胶粒制备及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来酸酐(MA)作为接枝共聚单体,亲水性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为核,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为壳,成功构建出一种新颖的PVAc-MA/PSt反向异形核壳结构乳胶粒,从而解决了因竞聚率差异大而无法实现醋酸乙烯酯(VAc)与苯乙烯(St)复合的难题。同时,利用接枝共聚所形成的过渡层,能够很好地抑制核壳翻转,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反向核壳结构乳胶粒容易发生核壳翻转的问题。所制备出的反向核壳结构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30 nm左右,粒径大小均一。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所制备的乳胶粒呈明显的相分离结构,且存在PVAc-MA-PSt过渡层结构;乳胶粒的形貌随着MA含量的变化发生明显的衍变趋势,且粒子形貌变化可控。提出了PVAc-MA/PSt反向核壳乳胶粒子的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程冠之,邓伟,胡杨,阚成友[2](2012)在《种子乳胶粒表面修饰法制备核壳结构PSt/TiO_2复合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负电荷、粒径为360 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乳液,并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在25℃下对PSt乳胶粒表面进行修饰,得到了表面带有正电荷的PSt种子乳液;然后以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为反应介质,采用种子乳液加入法,使钛酸正丁酯(TBT)在修饰后的乳胶粒表面进行水解与缩合,制备出了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利用电镜对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t乳液改性时体系的zeta电位随着PEI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PEI用量为PSt聚合物重量的15%时,体系的zeta电位从原来的-40.3 mV升高到了38.3 mV,达到对PSt乳胶粒表面改性的最佳值;在制备PSt/TiO2复合微球时,TiO2包覆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应7 h时达到90.2%的最大值;随介质中水含量的增加,吸附到复合微球表面上的TiO2纳米颗粒逐渐减少,复合微球表面逐渐变得光滑,当EtOH/H2O质量比为100/6.0时,得到结构均一、壳层厚度为29 nm的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朱晓丽,吴莉莉,孔祥正[3](2011)在《干酪素存在下丙烯酸丁酯的乳液聚合及聚丙烯酸丁酯/干酪素核壳结构乳胶粒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丙烯酸丁酯(BA)在干酪素(CA)存在下使用异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通过接枝聚合制备了直径在150 nm左右具有核壳结构PBA/CA纳米复合微粒.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BA和CA质量比等条件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和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此类复合乳胶粒的实验条件并对乳胶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张利娜,张立彬,朱晓丽,孔祥正[4](2011)在《核壳结构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改变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苯丙乳液。以此为种子胶乳,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第2步聚合单体,分别采用批量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且性能稳定的乳胶粒乳液。通过粒径分析和透射电镜,测试和比较分析两种乳胶粒粒径和形貌,探讨MAA用量对核壳乳液的稳定性和乳胶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核聚合物和外壳单体质量比为5∶2,第2步壳单体中MAA质量分数介于3%至5%时,半连续滴加法制备的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乳胶粒形貌规整,分布均匀,草莓型乳胶粒数量较少,随着第2步聚合单体中MAA用量增多,乳液稳定性下降,乳胶粒粒径及分散指数增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张金枝,柴仕淦,王世敏,程时远[5](2004)在《PMMA/PS无皂核壳阳离子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及其NMR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应用于医学涂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特别是在耐缓冲热塑性塑料方面应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我们选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种子通过滴加苯乙烯制备无皂核壳阳离子乳液,研究了加料和染色方法对复合乳胶粒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粒子分别用 pH2.0PTA 和 UAc 溶液染色,PMMA 种子乳胶粒形状规则的球形,且粒子分布均匀;而 PMMA/PS 呈明显的核壳结构,核与壳之间出现微相分离,粒径较 PMMA 种子乳胶粒的粒径大,如图1所示, 并且我们采用~1H,~(13)C,DEPT 和 HMQC 多种核磁共振技术,分别指认了 PMMA/PS 聚合物氢谱、碳谱的各个信号,由~(13)C 和 DEPT 可知苯环上-CH(ca:125.4-127.7 ppm),季 C(S)(ca:143.5ppm),苯乙烯α-CH (ca:51.7ppm),β-CH_2(S)(ca:44.9ppm),羰基碳(MMA)(ca:176.6ppm),;季α-carbon(MMA)(ca:44.6ppm),β -CH_2(MMA)(ca:52.0-54.1 ppm).-OCH_3(ca:51.5ppm),α-CH_3(ca:16.3ppm,18.5ppm).由~1H 和 gHMQC 相关谱可知苯环氢为(ca:6.4-7.1ppm).β-CH_2(S)(ca:1.4ppm),α-CH(S)(ca:1.8ppm),α-CH_3(MMA)(ca:0.84 ppm.1.02ppm,),OCH_3(MMA)(ca:3.6ppm),β-CH_2(MMA)(ca:1.85-2.06).由3(b)NOESY 谱可知,苯环氢与αCH_3,与β-CH_2(MMA)没有相关峰,而苯环氢与α-CH(S),β-CH_2(S)有相关峰,NOESY 结果表明该核壳聚合物有 PMMA、PS 均聚物,而β-CH_2(S)与β-CH_2(MMA)有 NOE 交叉峰,无疑也含有 PMMA-g-PS 接枝共聚物,其结果与 TEM 核壳形态及相分离一致。(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8-01)

夏宇正,石淑先,李敬玮,李素青,洪斌[6](2004)在《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乳胶粒核壳结构相反转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MATS)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偶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SBA)为复合引发剂,经乳液自由基与缩聚同步反应,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核)/聚硅氧烷(壳)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交联剂二缩叁丙二醇双丙烯酸酯(TPGDA)对乳胶粒核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交联剂的共聚乳液放置一定时间.乳胶粒核壳结构发生相反转,最终变成以聚硅氧烷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的热力学稳定结构;加入交联剂可以有效控制乳胶粒核壳结构,乳液放置一定时间乳胶粒核壳结构不变。(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4年01期)

朱岩,苏克新[7](2000)在《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乳胶粒粒径及重量分布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 ,并与同一聚合物体系的其它乳液加以比较、分析 ,得出其粒径最小、分布最均匀的重要结论(本文来源于《湖北化工》期刊2000年02期)

朱岩[8](1999)在《用消光法确定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原始乳化剂量与乳胶粒数目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过程中,用消光法测定其乳胶数目及粒径随原始乳化剂用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原始乳化剂量与乳胶粒数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荆州师专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龙复,唐黎明,王健,王玮[9](1992)在《核/壳乳胶粒的形态结构和粒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酸2-乙基已酯和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核/壳乳胶粒的形态和结构,并研究了乳化剂和单体用量及加入方式对乳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粒径具有翻转核/壳结构,核/壳层之间形成了接枝共聚物。乳胶粒径随壳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壳单体的加入方式对乳胶粒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进展》期刊1992年04期)

核壳结构乳胶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负电荷、粒径为360 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乳液,并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在25℃下对PSt乳胶粒表面进行修饰,得到了表面带有正电荷的PSt种子乳液;然后以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为反应介质,采用种子乳液加入法,使钛酸正丁酯(TBT)在修饰后的乳胶粒表面进行水解与缩合,制备出了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利用电镜对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t乳液改性时体系的zeta电位随着PEI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PEI用量为PSt聚合物重量的15%时,体系的zeta电位从原来的-40.3 mV升高到了38.3 mV,达到对PSt乳胶粒表面改性的最佳值;在制备PSt/TiO2复合微球时,TiO2包覆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应7 h时达到90.2%的最大值;随介质中水含量的增加,吸附到复合微球表面上的TiO2纳米颗粒逐渐减少,复合微球表面逐渐变得光滑,当EtOH/H2O质量比为100/6.0时,得到结构均一、壳层厚度为29 nm的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壳结构乳胶粒论文参考文献

[1].张霄,白龙,娄春华,李铁强,顾继友.聚醋酸乙烯酯反向核壳结构乳胶粒制备及形成机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2].程冠之,邓伟,胡杨,阚成友.种子乳胶粒表面修饰法制备核壳结构PSt/TiO_2复合微球[J].高分子学报.2012

[3].朱晓丽,吴莉莉,孔祥正.干酪素存在下丙烯酸丁酯的乳液聚合及聚丙烯酸丁酯/干酪素核壳结构乳胶粒的形成[J].化学学报.2011

[4].张利娜,张立彬,朱晓丽,孔祥正.核壳结构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与表征[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张金枝,柴仕淦,王世敏,程时远.PMMA/PS无皂核壳阳离子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及其NMR结构[C].第十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4

[6].夏宇正,石淑先,李敬玮,李素青,洪斌.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乳胶粒核壳结构相反转及控制[J].胶体与聚合物.2004

[7].朱岩,苏克新.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乳胶粒粒径及重量分布测试[J].湖北化工.2000

[8].朱岩.用消光法确定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原始乳化剂量与乳胶粒数目之间的关系[J].荆州师专学报.1999

[9].龙复,唐黎明,王健,王玮.核/壳乳胶粒的形态结构和粒径[J].材料科学进展.1992

论文知识图

核壳结构乳胶粒的电镜照片核乳胶粒和核壳结构乳胶粒的TEM图...多层核壳结构乳胶粒在不同测试...核壳结构乳胶粒在不同测试频率...多种核壳结构乳胶粒形态一13乳胶粒径的体积百分比与乳胶粒直径...

标签:;  ;  ;  ;  ;  ;  ;  

核壳结构乳胶粒论文_张霄,白龙,娄春华,李铁强,顾继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