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适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回族,社会支持,孤独症,流动人口,穴位,针刺。
社会适应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柯知慧[1](2019)在《4-6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其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在早期社会情绪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国内外研究均已表明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其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但纵观所收集的国内文献来看,国内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其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研究寥寥无几,而情绪调节策略以及社会适应行为又是幼儿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以及在园问题行为表现能够很好的反映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因此本研究将幼儿问题行为以及同伴接纳作为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的两个指标来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充实其相关理论研究,并希望父母以及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进而更好的促进4-6岁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本研究从沈阳市某幼儿园选取150名中大班幼儿作为研究被试,采用家长问卷调查研究4-6岁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征,通过教师评定法测查幼儿的在园问题行为表现以及通过同伴提名法进行考察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4-6岁幼儿最倾向于采用替代活动策略,自我安慰策略使用最少;2.4-6岁幼儿的发泄策略、认知重建、问题解决策略上存在着年龄差异,五岁组幼儿较四岁组幼儿更倾向于采用认知重建策略、问题解决策略,而四岁组更倾向于采用发泄策略。3.4-6岁幼儿仅在发泄策略存在性别差异,男孩较女孩更倾向于采用发泄策略;4.4-6岁幼儿的同伴接纳和问题行为均不存在年龄差异,而存在性别差异,女孩的同伴接纳水平高于男孩的同伴接纳水平,男孩的问题行为较多于女孩的问题行为;5.幼儿的认知重建策略与同伴接纳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问题行为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发泄策略与同伴接纳呈负相关关系,与问题行为呈正相关关系;6.认知重建策略对幼儿的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越擅长运用认知重建的幼儿,其问题行为越少;发泄策略对其同伴接纳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其问题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倾向于使用发泄策略的幼儿,其问题行为越多,同伴接纳水平越低。(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丽娜,程会平,苏娟[2](2019)在《行为转变理论及正念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及正念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正念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正念水平及化疗不良反应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分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评分均较高,化疗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正念干预,能明显提升正念水平,有利于增强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程度。(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邵华[3](2019)在《师生关系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社会适应与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但寄宿制学校是一种主要由师生和同伴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这些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学校内部,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减少。环境的改变必然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寄宿制学生的攻击性、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均显着高于走读生,这其中农村寄宿制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尤为严重。寄宿制学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他人主要是教师,师生关系替代亲子关系对儿童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研究中发现师生关系对于个体攻击行为有重要影响,但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师生关系对于攻击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所以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辽宁省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588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测查,通过建立链式中介模型,系统探讨师生关系、社会适应和自我控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农村寄宿制小学女生的攻击行为水平显着低于男生。(2)农村寄宿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在年级上差异显着,其中叁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显着高于其他年级;五年级显着高于六年级。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着高于男生。(3)农村寄宿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在年级上差异显着,其中叁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年级。女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显着高于男生。(4)叁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师生关系都显着好于六年级,女生的师生关系显着好于男生。(5)社会适应是师生关系对攻击行为影响的中介变量。(6)学校适应和自我控制在师生关系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廖雅琼,叶宝娟,李爱梅[4](2019)在《教师关怀行为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心理韧性问卷和社会适应问卷对622名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测量。结果:(1)教师关怀行为、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可以显着正向预测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2)领悟社会支持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韧性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起中介作用。(4)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教师关怀行为既直接影响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又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余亚兰,刘玉堂,宋虎杰[5](2018)在《中医综合方案改善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服聪脑益智胶囊结合益智开窍针刺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中医综合疗法,在改善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方面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智力低下患儿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5例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符号形式及指示内容关系训练、文字训练、交流训练、注意力训练、游戏训练,实物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及启智教育;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聪脑益智胶囊口服、针刺、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疗法。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及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评估。结果:两组患儿IQ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总IQ差值比较(t=2. 91,P <0. 05);操作商差值比较(t=2. 31,P <0. 05);语言商差值比较(t=3. 01,P <0. 01),两组患儿各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ADQ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76,P <0. 0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 5,P <0. 05)。结论:应用中药、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中医综合方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本病,能够有效改善其智力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任灵敏,杜为博,袁丽娜[6](2018)在《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与行为能力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国外多感官刺激疗法已在儿科疾病领域广泛应用,国内尚无大量干预性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和行为能力的影响,探究多感官刺激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01-2018-02-28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资料进行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感官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3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3,PEP-3)、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EP-3量表中认知(t=2.085,P=0.041)、语言理解(t=2.370,P=0.021)、语言表达(t=3.458,P=0.001)、大肌肉(t=2.680,P=0.010)、小肌肉(t=2.305,P=0.025)、模仿(t=2.240,P=0.029)、沟通(t=4.253,P<0.001)和体能(t=2.109,P=0.039)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ABC量表总分为(51.97±8.96)分,低于对照组的(70.12±9.94)分,t=7.429,P<0.001;干预后观察组CARS量表活动水平指标评分为(2.32±0.33)分,优于对照组的(2.59±0.37)分,t=2.983,P=0.004。结论多感官刺激治疗可改善孤独症患儿PEP-3量表、ABC量表及CARS量表活动水平指标评分,提高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及行为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临床疗效良好。(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丁旭[7](2018)在《行为适应视角下外来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探究——基于对郑州餐饮业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郑州市管城区,聚集的外来回族流动人口多以经营餐饮业为生。有效提高外来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成为影响该区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经济收入困难、城管执法不当、文化差异以及较低的文化水平等因素,阻碍了这个群体的社会融入。解决对策是:提高外来回族流动人口自身的职业技能,改善城市管理人员的执法方式,普及民族、宗教文化知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加大民族教育投入,最终推动外来回族人口更好地融入流入地的社会中。(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袁嘉荫[8](2018)在《认知行为团体对肾移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新发病例与日俱增,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肾移植手术”作为一种不仅能够治愈疾病,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研究者在江苏省R医院肾移植病区的医务社工实习经验为依托。在实习过程当中研究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术后3—6个月的肾移植患者在出院后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此,研究者对肾移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认知行为团体干预。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为主、团体干预后小组成员的访谈评估为辅,从量化与质化两个角度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对调节肾移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结果发现:相较于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在团体干预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测量中,卫生保健、心理状况、家庭关系和社交状况四个维度以及总体社会适应水平的得分有明显降低,且实验组的后测分数显着低于对照组。因此,本文认为认知行为团体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卫生保健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患者家庭关系和社会交往状况,从而显着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具体表现为:1、在团体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进行的健康宣讲,能帮助患者了解术后常见并发症和科学的术后护理知识,避免其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2、在榜样示范训练中帮助患者与榜样案例进行交流和比较,从而树立其正向的自我认知,提高其自信力和对未来的信心;3、在支持性干预训练中为小组成员及其家属构建真诚交流的平台,改善了组员的家庭关系;通过组员之间相互的鼓励与分享,帮助肾移植术后患者感受自我成就,发现自我价值和优势;4、运用心理剧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组员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不足之处,学会更理想的社交技巧和方式,改善组员的社交状况。(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梁雅丽,金岳龙,丁蕾,李海波,陈燕[9](2018)在《校园多重侵害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分析不同的校园侵害类型及程度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共计4 032名在校青少年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自制的结构式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一般情况、校园侵害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叁方面内容。结果研究显示56.42%的调查对象没有经历过任一种侵害行为,20.76%的调查对象经历过1种,11.30%的调查对象经历过2种,10.66%的调查对象经历过3种及以上形式的侵害行为。调整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多个变量后,以校园侵害类型和数量为自变量分析其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被恶意取笑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和引起动手打架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42(1.09~1.85)和1.32(1.06~1.64)。被破坏东西可引发青少年动手打架[OR(95%CI)=1.43(1.11~1.86)]和出现自伤行为[OR(95%CI)=1.46(1.10~1.91)]。被排挤孤立是产生这5种不良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52(1.06~2.17),1.86(1.18~2.92),2.48(1.31~4.67),1.72(1.24~2.38),1.44(1.05~1.96)。被威胁恐吓增加青少年自杀计划[OR(95%CI)=1.82(1.05~3.15)]、自杀未遂[OR(95%CI)=3.54(1.71~7.33)]和动手打架[OR(95%CI)=1.74(1.19~2.55)]的发生风险。遭受身体侵害是发生自伤行为和动手打架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2.33(1.53~3.55),1.52(1.00~2.29)。被索要财物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动手打架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2.02(1.19~3.42),3.32(1.84~5.96),1.86(1.18~2.95)。性骚扰是诱发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OR(95%CI)=1.79(1.33~2.41)]、自伤行为[OR(95%CI)=1.56(1.18~2.07)]和动手打架[OR(95%CI)=2.06(1.61~2.64)]的危险因素。同时随着青少年经历的侵害种类的增加发生不良行为的情况也越严重。结论校园侵害的发生率高,受侵害者易发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自伤和动手打架等社会适应不良行为。(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谭清文[10](2018)在《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大学生足球运动行为动机趋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综合性的,足球运动对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足球运动开展的形式与方法能为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社会适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及正念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正念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正念水平及化疗不良反应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分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评分均较高,化疗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正念干预,能明显提升正念水平,有利于增强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适应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柯知慧.4-6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其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王丽娜,程会平,苏娟.行为转变理论及正念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
[3].邵华.师生关系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社会适应与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9
[4].廖雅琼,叶宝娟,李爱梅.教师关怀行为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5].余亚兰,刘玉堂,宋虎杰.中医综合方案改善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J].中医学报.2018
[6].任灵敏,杜为博,袁丽娜.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与行为能力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8
[7].丁旭.行为适应视角下外来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探究——基于对郑州餐饮业的调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袁嘉荫.认知行为团体对肾移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9].梁雅丽,金岳龙,丁蕾,李海波,陈燕.校园多重侵害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
[10].谭清文.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大学生足球运动行为动机趋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