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体积较小,搬运和放置较为方便;散热效果较好,实用性较高;倾斜角度较为灵活,方便调节;包括支撑板、电机和扇叶,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支撑腔,支撑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透气孔组;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扇叶、两组抽风机和两组冷凝室,冷凝室包括冷凝管、冷凝器、储液室和水泵,第二支撑板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腔,第二支撑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二透气孔组;还包括第三支撑板、两组支撑柱,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左右两方分别设置有两组凹槽,第三支撑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凹槽,且两组第二凹槽内部对应设置有多组挡板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支撑板(1)、电机(2)和扇叶(3),支撑板(1)内部设置有支撑腔,支撑板(1)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透气孔组,电机(2)的输出端与扇叶(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4)、第二支撑板(5)、两组定位钉(6)和两组定位片(7),支撑板(1)的右侧与连接杆(4)的左侧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5)的左侧与连接杆(4)的右侧可转动连接,两组定位钉(6)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板(5)的右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7)分别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的左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7)上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第一开口,两组第一开口分别与两组定位钉(6)相匹配;还包括第二电机(8)、第二扇叶(9)、两组抽风机(10)和两组冷凝室(11),冷凝室(11)包括冷凝管(12)、冷凝器(13)、储液室(14)和水泵(15),第二支撑板(5)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腔,第二支撑板(5)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二透气孔组,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二扇叶(9)相连接,两组抽风机(10)分别放置于支撑腔内部和第二支撑腔内部,且两组抽风机(10)的输入端朝上,冷凝室(11)内部设置有冷凝腔,冷凝室(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通气孔组,储液室(14)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14)的左侧密封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储液室(14)的右侧密封连通设置有出液管,冷凝管(12)的输入端与水泵(15)的输出端相连接,冷凝管(12)的输出端与冷凝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冷凝器(13)的输出端与进液管相连接,出液管与水泵(15)的输入端相连接,两组冷凝室(11)的底部分别与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5)的顶部相连接;还包括第三支撑板(16)和两组支撑柱(17),支撑板(1)的底部左方和第二支撑板(5)的底部右方分别设置有两组凹槽,两组支撑柱(17)的顶部分别与两组凹槽的内顶侧壁可转动连接,支撑板(1)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管(20),第三支撑板(16)的前侧设置有连接柱(18),连接柱(18)可穿过连接管(20),第三支撑板(16)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凹槽,且两组第二凹槽内部对应设置有多组挡板组(19)。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支撑板(1)、电机(2)和扇叶(3),支撑板(1)内部设置有支撑腔,支撑板(1)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透气孔组,电机(2)的输出端与扇叶(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4)、第二支撑板(5)、两组定位钉(6)和两组定位片(7),支撑板(1)的右侧与连接杆(4)的左侧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5)的左侧与连接杆(4)的右侧可转动连接,两组定位钉(6)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板(5)的右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7)分别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的左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7)上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第一开口,两组第一开口分别与两组定位钉(6)相匹配;还包括第二电机(8)、第二扇叶(9)、两组抽风机(10)和两组冷凝室(11),冷凝室(11)包括冷凝管(12)、冷凝器(13)、储液室(14)和水泵(15),第二支撑板(5)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腔,第二支撑板(5)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二透气孔组,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二扇叶(9)相连接,两组抽风机(10)分别放置于支撑腔内部和第二支撑腔内部,且两组抽风机(10)的输入端朝上,冷凝室(11)内部设置有冷凝腔,冷凝室(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通气孔组,储液室(14)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14)的左侧密封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储液室(14)的右侧密封连通设置有出液管,冷凝管(12)的输入端与水泵(15)的输出端相连接,冷凝管(12)的输出端与冷凝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冷凝器(13)的输出端与进液管相连接,出液管与水泵(15)的输入端相连接,两组冷凝室(11)的底部分别与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5)的顶部相连接;还包括第三支撑板(16)和两组支撑柱(17),支撑板(1)的底部左方和第二支撑板(5)的底部右方分别设置有两组凹槽,两组支撑柱(17)的顶部分别与两组凹槽的内顶侧壁可转动连接,支撑板(1)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管(20),第三支撑板(16)的前侧设置有连接柱(18),连接柱(18)可穿过连接管(20),第三支撑板(16)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凹槽,且两组第二凹槽内部对应设置有多组挡板组(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第三电机(21)、四组齿轮(22)、四组螺杆(23)和第四支撑板(24),第四支撑板(24)内部设置有第四支撑腔,第四支撑板(24)顶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分别连通设置有第四开口,四组第四开口的内侧壁均设置有螺纹,四组第三电机(21)分放置在第四支撑腔内部,四组第三电机(21)的输出端分别与四组齿轮(22)相连接,四组齿轮(22)分别与四组螺杆(23)相啮合,四组螺杆(23)的顶部分别螺穿过四组第四开口并伸出至第四支撑板(24)的上侧,四组螺杆(23)的顶部分别与第三支撑板(16)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滑垫和两组挡板(25),在两组冷凝室(11)顶部的前后、后方、左方和右方均与防滑垫的底部相连接,两组冷凝室(11)顶部的前方均设置有两组凹槽,两组挡板(25)可转动连接柱(18)两组凹槽的内前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八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垫板(26)、两组减震螺钉(27)、两组弹簧(28)和两组橡胶垫(29),垫板(26)为中间内凹形状,垫板(2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减震开口,两组减震螺钉(27)的底部分别穿过两组减震开口和两组竖直放置的弹簧(28),垫板(26)中间位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橡胶垫(29)的内侧相连接,八组位于上部的橡胶垫(29)的顶部分别与电机(2)、第二电机(8)、两组抽风机(10)和四组第三电机(21)的底部相连接,八组减震螺钉(27)的底部分别与支撑腔内底侧壁中间和左方、第二支撑腔内底侧壁中间和右方、第四支撑腔内底侧壁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0),温度传感器(30)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冷凝室(11)顶部后方,温度传感器(30)的输入端设置在温度传感器(30)的顶部,且可与外界计算机紧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吸盘(31),四组吸盘(31)的顶部分别连接在第四支撑板(24)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过滤网,四组过滤网的底部分别连接在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5)和两组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限位板(32),四组限位板(32)的顶部分别与四组螺杆(23)的底部相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计算机用散热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正在工作中的计算机进行散热的附属装置,其在计算机配件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包括支撑板、电机和扇叶,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支撑腔,支撑板顶部和底部连通设置有多组透气孔组,电机的底部与支撑腔内底侧壁相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扇叶相连接;现有的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计算机用散热装置摆放到合适位置,然后将计算机放置在计算机用散热装置的顶部即可;现有的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在使用中发现,体积较大,搬运和放置较为麻烦;散热效果较差,实用性较低;倾斜角度较为固定,难以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搬运和放置较为方便;散热效果较好,实用性较高;倾斜角度较为灵活,方便调节的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支撑板、电机和扇叶,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支撑腔,支撑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透气孔组,电机的输出端与扇叶相连接;还包括连接杆、第二支撑板、两组定位钉和两组定位片,支撑板的右侧与连接杆的左侧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左侧与连接杆的右侧可转动连接,两组定位钉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右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分别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的左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上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第一开口,两组第一开口分别与两组定位钉相匹配;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扇叶、两组抽风机和两组冷凝室,冷凝室包括冷凝管、冷凝器、储液室和水泵,第二支撑板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腔,第二支撑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二透气孔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扇叶相连接,两组抽风机分别置于支撑腔内部和第二支撑腔内部,且两组抽风机的输入端朝上,两组抽风机的输出端朝下,冷凝室内部设置有冷凝腔,冷凝室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通气孔组,储液室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的左侧密封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储液室的右侧密封连通设置有出液管,冷凝管的输入端与水泵的输出端相连接,冷凝管的输出端与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冷凝器的输出端与进液管相连接,出液管与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接,两组冷凝室的底部分别与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顶部相连接;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两组支撑柱,支撑板的底部左方和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右方分别设置有两组凹槽,两组支撑柱的顶部分别与两组凹槽的内顶侧壁可转动连接,支撑板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管,第三支撑板的前侧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可穿过连接管,第三支撑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凹槽,且两组第二凹槽内部对应设置有多组挡板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第三电机、四组齿轮、四组螺杆和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内部设置有第四支撑腔,第四支撑板顶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分别连通设置有第四开口,四组第四开口的内侧壁均设置有螺纹,四组第三电机分放置在第四支撑腔内部,四组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四组齿轮相连接,四组齿轮分别与四组螺杆相啮合,四组螺杆的顶部分别螺穿过四组第四开口并伸出至第四支撑板的上侧,四组螺杆的顶部分别与第三支撑板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防滑垫和两组挡板,在两组冷凝室顶部的前后、后方、左方和右方均与防滑垫的底部相连接,两组冷凝室顶部的前方均设置有两组凹槽,两组挡板可转动连接柱两组凹槽的内前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八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垫板、两组减震螺钉、两组弹簧和两组橡胶垫,垫板为中间内凹形状,垫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减震开口,两组减震螺钉的底部分别穿过两组减震开口和两组竖直放置的弹簧,垫板中间位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橡胶垫的内侧相连接,八组位于上部的橡胶垫的顶部分别与电机、第二电机、两组抽风机和四组第三电机的底部相连接,八组减震螺钉的底部分别与支撑腔内底侧壁中间和左方、第二支撑腔内底侧壁中间和右方、第四支撑腔内底侧壁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冷凝室顶部后方,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设置在温度传感器的顶部,且可与外界计算机紧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吸盘,四组吸盘的顶部分别连接在第四支撑板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过滤网,四组过滤网的底部分别连接在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两组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限位板,四组限位板的顶部分别与四组螺杆的底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进行携带时,可将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折,然后手动转动两组定位片,使得两组定位片的第一开口分别穿过两组定位钉即可,减少了体积,易于携带;启动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机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带动扇叶和第二扇叶转动,从而对外界计算机外部进行散热,启动两组抽风机,两组抽风机对外界计算机外部进行抽风,将热气抽走,加快了散热的速度,而冷凝室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快冷却散热,冷凝液经过冷凝器的冷凝后,通过水泵相冷凝管流入,冷凝管平铺在冷凝室内,增大了冷却面积,使得风扇吹来的风变成凉风,从而加快冷却,而吸收热气的冷凝液再次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从而循环利用,实现冷却,而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自行决定抽风机、电机和冷凝器的开关,从而调节散热的大小挡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不需要角度转动时,两组支撑柱分别位于两组凹槽内部,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紧贴,当需要调节角度时,首先将两组支撑柱分别从两组凹槽中转出,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柱与挡板组的位置,从而实现角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冷凝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板、第三支撑板、支撑柱和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支撑板;2、电机;3、扇叶;4、连接杆;5、第二支撑板;6、定位钉;7、定位片;8、第二电机;9、第二扇叶;10、抽风机;11、冷凝室;12、冷凝管;13、冷凝器;14、储液室;15、水泵;16、第三支撑板;17、支撑柱;18、连接柱;19、挡板组;20、连接管;21、第三电机;22、齿轮;23、螺杆;24、支撑板;25、挡板;26、垫板;27、减震螺钉;28、弹簧;29、橡胶垫;30、温度传感器;31、吸盘;3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支撑板1、电机2和扇叶3,支撑板1内部设置有支撑腔,支撑板1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透气孔组,电机2的输出端与扇叶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4、第二支撑板5、两组定位钉6和两组定位片7,支撑板1的右侧与连接杆4的左侧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5的左侧与连接杆4的右侧可转动连接,两组定位钉6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板5的右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7分别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的左侧的前后两方,两组定位片7上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第一开口,两组第一开口分别与两组定位钉6相匹配;还包括第二电机8、第二扇叶9、两组抽风机10和两组冷凝室11,冷凝室11包括冷凝管12、冷凝器13、储液室14和水泵15,第二支撑板5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腔,第二支撑板5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二透气孔组,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二扇叶9相连接,两组抽风机10分别放置于支撑腔内部和第二支撑腔内部,且两组抽风机10的输入端朝上,冷凝室11内部设置有冷凝腔,冷凝室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通气孔组,储液室14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14的左侧密封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储液室14的右侧密封连通设置有出液管,冷凝管12的输入端与水泵15的输出端相连接,冷凝管12的输出端与冷凝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冷凝器13的输出端与进液管相连接,出液管与水泵15的输入端相连接,两组冷凝室11的底部分别与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5的顶部相连接;还包括第三支撑板16和两组支撑柱17,支撑板1的底部左方和第二支撑板5的底部右方分别设置有两组凹槽,两组支撑柱17的顶部分别与两组凹槽的内顶侧壁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管20,第三支撑板16的前侧设置有连接柱18,连接柱18可穿过连接管20,第三支撑板16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凹槽,且两组第二凹槽内部对应设置有多组挡板组19;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进行携带时,可将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折,然后手动转动两组定位片,使得两组定位片的第一开口分别穿过两组定位钉即可,减少了体积,易于携带;启动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机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带动扇叶和第二扇叶转动,从而对外界计算机外部进行散热,启动两组抽风机,两组抽风机对外界计算机外部进行抽风,将热气抽走,加快了散热的速度,而冷凝室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快冷却散热,冷凝液经过冷凝器的冷凝后,通过水泵相冷凝管流入,冷凝管平铺在冷凝室内,增大了冷却面积,使得风扇吹来的风变成凉风,从而加快冷却,而吸收热气的冷凝液再次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从而循环利用,实现冷却,而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自行决定抽风机、电机和冷凝器的开关,从而调节散热的大小挡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不需要角度转动时,两组支撑柱分别位于两组凹槽内部,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紧贴,当需要调节角度时,首先将两组支撑柱分别从两组凹槽中转出,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柱与挡板组的位置,从而实现角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第三电机21、四组齿轮22、四组螺杆23和第四支撑板24,第四支撑板24内部设置有第四支撑腔,第四支撑板24顶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分别连通设置有第四开口,四组第四开口的内侧壁均设置有螺纹,四组第三电机21分放置在第四支撑腔内部,四组第三电机21的输出端分别与四组齿轮22相连接,四组齿轮22分别与四组螺杆23相啮合,四组螺杆23的顶部分别螺穿过四组第四开口并伸出至第四支撑板24的上侧,四组螺杆23的顶部分别与第三支撑板16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启动四组第三电机,四组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带动四组齿轮转动,在四组齿轮的啮合下,四组螺杆开始转动,四组螺杆顶部分别与第三支撑板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从而带动第三支撑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防滑垫和两组挡板25,在两组冷凝室11顶部的前后、后方、左方和右方均与防滑垫的底部相连接,两组冷凝室11顶部的前方均设置有两组凹槽,两组挡板25可转动连接柱18两组凹槽的内前侧壁;两组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外界计算机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上滑脱,而防滑垫的设置可以增大外界计算机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滑脱。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八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垫板26、两组减震螺钉27、两组弹簧28和两组橡胶垫29,垫板26为中间内凹形状,垫板2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减震开口,两组减震螺钉27的底部分别穿过两组减震开口和两组竖直放置的弹簧28,垫板26中间位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橡胶垫29的内侧相连接,八组位于上部的橡胶垫29的顶部分别与电机2、第二电机8、两组抽风机10和四组第三电机21的底部相连接,八组减震螺钉27的底部分别与支撑腔内底侧壁中间和左方、第二支撑腔内底侧壁中间和右方、第四支撑腔内底侧壁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当电机、第二电机、四组第三电机、两组抽风机开始工作时,会产生震动,而橡胶垫为弹性材料,机器产生的震动可由橡胶垫的形变相抵消,当震动较大时,八组减震弹簧开始工作,随着八组减震弹簧的压缩或者放松进一步将震动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0,温度传感器30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冷凝室11顶部后方,温度传感器30的输入端设置在温度传感器30的顶部,且可与外界计算机紧贴;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探测外界计算机的温度,从而可以辅助用户做出调节散热装置大小挡位的决定,既避免了外界计算机温度过热而产生故障,又避免了启动大量的散热设备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吸盘31,四组吸盘31的顶部分别连接在第四支撑板24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由于重力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对吸盘有下压的力,从而将吸盘中的气体排出,由于巨大的压强差可以使四组吸盘牢牢抓住外界接触面,从而增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过滤网,四组过滤网的底部分别连接在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5和两组的顶部;过滤网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进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减少由于粉尘过多而造成机器故障的可能性,提高其实用性和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还包括四组限位板32,四组限位板32的顶部分别与四组螺杆23的底部相连接;四组限位板分别设置在四组螺杆的下方,直接对螺杆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由于旋转过度使得四组螺杆分别与四组齿轮脱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在工作时,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进行携带时,可将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折,然后手动转动两组定位片,使得两组定位片的第一开口分别穿过两组定位钉即可,减少了体积,易于携带;启动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机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带动扇叶和第二扇叶转动,从而对外界计算机外部进行散热,启动两组抽风机,两组抽风机对外界计算机外部进行抽风,将热气抽走,加快了散热的速度,而冷凝室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快冷却散热,冷凝液经过冷凝器的冷凝后,通过水泵相冷凝管流入,冷凝管平铺在冷凝室内,增大了冷却面积,使得风扇吹来的风变成凉风,从而加快冷却,而吸收热气的冷凝液再次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从而循环利用,实现冷却,而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自行决定抽风机、电机和冷凝器的开关,从而调节散热的大小挡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不需要角度转动时,两组支撑柱分别位于两组凹槽内部,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紧贴,当需要调节角度时,首先将两组支撑柱分别从两组凹槽中转出,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柱与挡板组的位置,从而实现角度的调节;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启动四组第三电机,四组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带动四组齿轮转动,在四组齿轮的啮合下,四组螺杆开始转动,四组螺杆顶部分别与第三支撑板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相连接,从而带动第三支撑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高度的调节;两组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外界计算机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上滑脱,而防滑垫的设置可以增大外界计算机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滑脱;当电机、第二电机、四组第三电机、两组抽风机开始工作时,会产生震动,而橡胶垫为弹性材料,机器产生的震动可由橡胶垫的形变相抵消,当震动较大时,八组减震弹簧开始工作,随着八组减震弹簧的压缩或者放松进一步将震动减小;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探测外界计算机的温度,从而可以辅助用户做出调节散热装置大小挡位的决定,既避免了外界计算机温度过热而产生故障,又避免了启动大量的散热设备造成浪费;由于重力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对吸盘有下压的力,从而将吸盘中的气体排出,由于巨大的压强差可以使四组吸盘牢牢抓住外界接触面,从而增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的稳定性;;过滤网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进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减少由于粉尘过多而造成机器故障的可能性,提高其实用性和耐用性;四组限位板分别设置在四组螺杆的下方,直接对螺杆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由于旋转过度使得四组螺杆分别与四组齿轮脱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所有用电模块及用电器均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相互电连接并与市电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234.6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1(陕西)
授权编号:CN209216032U
授权时间:20190806
主分类号:G06F 1/20
专利分类号:G06F1/20
范畴分类:40A;
申请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杨凌示范区渭惠路24号
发明人:薛海斌
第一发明人:薛海斌
当前权利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邢江峰
代理机构:1158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