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浪漫主义,思潮,文学,日本,概念,抗战时期,明治。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文文献综述
万方玲[1](2019)在《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以《丈夫》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丈夫》,以湘西某河畔的妓船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妻子在船上"做生意",丈夫逢年过节偶尔来探望的故事。小说《丈夫》典型地体现了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主义,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是"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这也是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创作手法。(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9期)
李晓娟[2](2019)在《欧美浪漫主义思潮对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批评界,浪漫主义是一个意义庞杂、影响深远的思潮概念,但中国学界对于浪漫主义的研究,一般多局限于现象性静态的研究。在以往的译介中多将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局限于20世纪二、叁十年代的"社团"中,而对于我们抗战时期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因素,更是少有论述。本文试从欧美文学与中国抗战时期的文学中寻找契合点,分析浪漫主义思潮在"抗战时期"的不同阶段的表现,探寻浪漫主义思潮在接受过程中的碰撞与变异。(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5期)
杜彬彬[3](2019)在《20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叙述策略——以外国文学通史着作为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浪漫主义对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影响极深,但同时也遭受着"肯定"和"否定"两种评价。这需要整体上认清20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书写策略和理论面貌,将这一时期内的外国文学通史着作中的浪漫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就显得很有意义。20世纪上半期外国文学通史着作中的浪漫主义叙述,在方法论层面,注重文化的探源与文学思潮的间性阐释,而不是将知识做静态的呈现;在理论内容的叙述操作上,"人的文学"观念由于明显偏于文学"创作"向度,并没有成为建构浪漫主义的宏观视角,而是作为思想话语渗透其中;同时,"新浪漫主义"作为对文学创作现实的回应性叙述,体现了中国对"浪漫主义"的制造。(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贾春玉[4](2017)在《20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一,通常使用华丽的语言来塑造形象,并强调从主观意识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切追求。浪漫主义文学较少关注现实世界,反驳传统的理性意识,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虽然浪漫主义在俄国文学史上并非处于主流地位,但对后期的各种思潮产生影响。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7年18期)
魏雪[5](2015)在《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叁个阶段。从五四时期的五四浪漫主义到20年代末兴起的革命浪漫蒂克,直至40年代抗战时期的革命浪漫主义,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发展过程。本文将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每个阶段的特征以及其演变的原因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5期)
王孟图[6](2015)在《文学思潮概念的界定与甄别——以“浪漫主义”等术语辨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思潮概念理论性质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尴尬,这是与文学思潮本身的属性分不开的。在发生学意义上的文学思潮,可以作为一种类型概念,是文学类型学的专门术语,而在发展学意义上的文学思潮,是文学史学的专门术语,可以作为一个文学史的时期概念。无论对于文学思潮的研究是基于逻辑类型的研究,还是基于历史时期的研究,任何一种维度的研究最终都应导向对文学思潮本体的深入和全面思考,而不是拘泥于甚至终结于某一维度的研究自身。(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卢纯跃[7](2015)在《论中国叁十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沈从文的田园小说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3.年代浪漫主义是作家一次次返回乡村故园,在故乡的自然风景与人事沧桑中,寻找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本文拟对中国叁十年代田园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一番初步的探讨,以沈从方的田园小说创作为例,以期对田园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及其特征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一众所周之,在人文学科领域给研究对象下定义,永远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不是太狭窄就是太宽泛。尽管给浪漫主义下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浪漫主义的叁大特征,即主观性、个人性(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05期)
张易[8](2015)在《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起于明治维新时期即日本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日本浪漫主义,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终结了日本古典时期的文学,开启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序幕。在明治时期不同阶段,浪漫主义有其不同的特征。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发展之后,浪漫主义也逐渐走向衰落。本文将顺应浪漫主义的产生、分期、衰落的时间顺序梳理明治时期日本浪漫主义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并分析该时段浪漫主义思潮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02期)
黄龙飞[9](2014)在《20世纪中国启蒙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回顾已经结束的20世纪,可谓是中国文学中最为独特的一段时期,文学思潮充满启蒙浪漫主义。特殊的国情正是这种独特思潮形成的基本原因,原本应当积极向上的启蒙浪漫主义充满负面影响,经历从转型期到新世纪的挣扎与彷徨,终于迎来了新的生命。本文借助现象学之方法论,从整体视角直面20世纪的文学现象,感悟文学创作思潮。(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14期)
陈灵侠[10](2014)在《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中心在欧洲各地而兴起的一股革新思潮。这是欧洲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封建秩序和封建统治的运动在文学上的具体体现。在其影响之下,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在约一个世纪之后兴起了。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虽不像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但也对日本文坛以及日本文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1期)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方批评界,浪漫主义是一个意义庞杂、影响深远的思潮概念,但中国学界对于浪漫主义的研究,一般多局限于现象性静态的研究。在以往的译介中多将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局限于20世纪二、叁十年代的"社团"中,而对于我们抗战时期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因素,更是少有论述。本文试从欧美文学与中国抗战时期的文学中寻找契合点,分析浪漫主义思潮在"抗战时期"的不同阶段的表现,探寻浪漫主义思潮在接受过程中的碰撞与变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文参考文献
[1].万方玲.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以《丈夫》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
[2].李晓娟.欧美浪漫主义思潮对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9
[3].杜彬彬.20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叙述策略——以外国文学通史着作为核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4].贾春玉.20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牡丹.2017
[5].魏雪.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
[6].王孟图.文学思潮概念的界定与甄别——以“浪漫主义”等术语辨析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卢纯跃.论中国叁十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沈从文的田园小说创作为例[J].大众文艺.2015
[8].张易.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青年文学家.2015
[9].黄龙飞.20世纪中国启蒙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青年文学家.2014
[10].陈灵侠.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