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色遥感论文_张晓峰,吕晓琪,张信雪,张继凯,王月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色遥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遥感,叶绿素,气溶胶,算法,大气,煤烟,反射率。

海色遥感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峰,吕晓琪,张信雪,张继凯,王月明[1](2018)在《多时刻海色遥感数据融合及其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MODIS、SeaWiFs等海色传感器数据容易出现空洞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多时刻数据结合多种拟合方式自适应修复的算法。针对前后时刻中对应位置含有有效数据的空缺位置,设置阈值A,有效数据量大于A的空缺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方式进行空缺值估计,否则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估计;对于所有时刻均为无有效值的空缺位置,采用同一时刻相邻位置的有效数据进行双线性插值法进行第二次修复。结果表明:在阈值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该算法可视化效果平滑,数据分析结果误差相对较小,并能实现全球数据的较好修复,提高数据有效覆盖度。(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袁媛,许惠平[2](2014)在《基于海色遥感应用的MODIS数据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较系统地介绍了从MODIS原始分发数据到海洋水色遥感反射率、离水辐射率等数据产品的产出过程;分析了各步骤原理,尤其针对标准大气校正算法无法计算出近岸二类水体离水辐射率问题提出邻近清洁水体外推混浊水体的思路;探索并改进了大气校正算法,计算出大部分近岸水体的离水辐射率数据。(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4年01期)

朱丽萍[3](2013)在《东亚海域海色卫星遥感算法的印证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海域大气和海洋状况复杂,各种因素,如陆源污染、煤烟气溶胶以及黄沙气溶胶对算法的运行结果均会产生难以预计程度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海色产品在本区域特别是沿海区域的应用。论文首先对目前现有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海色遥感算法在东亚海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印证和比较。算法之一为SeaWiFS标准算法(以下简称S03算法),结合了相对独立的GW94大气校正算法思路以及迭代过程。算法之二为光谱优化算法(以下简称K09算法),基于海气全耦合模型与GSM水体生物光学模型。为客观评价两种算法在东亚海域的适用性,结合区域卫星数据与多年现场观测数据(共33个站点),对两算法在不同水体的适用性、反演精度以及误差来源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就遥感反射率而言,在悬浮泥沙和黄色物质影响大的水域,K09算法反演结果较S03好,平均相对偏差为26-48.5%,随波长减小偏差增大;在相对清澈水域,S03算法在较短波段(490-412nm:25.9-45.1%)总体反演结果好于K09算法,但K09算法在长波段反演结果较好(510nm:29.2%,555nm:26%);这一结论可以帮助我们在进一步计算水体参数时,可以尽量选择合适通道以减少误差传递。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可见光波段遥感反射率反演结果均偏低时,偏差结果主要与悬浮泥沙含量或者吸收性气溶胶的存在有关;当反演结果均偏高时,则主要与黄色物质含量有关。最后,叶绿素a反演结果显示出S03算法反演结果总体较K09为好,再次体现了波段比算法的鲁棒性。为了全面评价吸收性气溶胶对反射率的影响,我们还进行了初步的辐射传递模拟研究。根据不同的相对湿度、卫星几何角、反射特性,对不同气溶胶组合、不同吸收性气溶胶分布的辐射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性气溶胶对气溶胶反射率的影响,为解决吸收性气溶胶存在情况下的大气校正新算法探索可行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18)

杨倩[4](2010)在《卫星海色遥感中的两个前沿问题:海中气泡和垂直非均匀海洋光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卫星海色遥感算法和应用均基于海水垂直均匀分布的假设,并且没有考虑由风浪破碎产生的海中气泡对散射的贡献。事实上,在上层海洋,包括气泡在内的海水组分通常是垂直非均匀分布的,尤其在近岸海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卫星海色遥感中的这两个前沿问题。基于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海中气泡对遥感反射比的贡献以及对大气校正的影响。基于海洋辐射传递模拟,研究了悬浮物、海中气泡垂直非均匀分布对近岸海水遥感反射比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海洋光学和海面风速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海洋辐射传递模拟,进一步证明对于光学性质稳定的大洋水,不同风速条件下遥感反射比的不同主要源于海中气泡。通过拟合73组海面风速和遥感反射比观测数据,获得遥感反射比和海面风速的统计关系,以及遥感反射比和海中气泡浓度的统计关系。利用23组海色传感器MODIS/Aqua和现场观测的遥感反射比匹配数据,研究了印证误差和海面风速的统计关系,获得不同风速条件下卫星遥感反射比的修正公式。2.基于MODIS和现场遥感反射比的印证结果,进一步研究了海中气泡对大气校正的影响及其机制。大气校正误差因海中气泡的存在和增多而增大。即使在大洋,近红外波段离水辐亮度为0的假设因气泡的存在而失效。导致气溶胶辐亮度被高估,气溶胶模型可能选错,可见光波段遥感反射比被低估。3.基于海洋辐射传递模拟,研究了悬浮物浓度(包括浮游植物和矿物粒子)及相关固有光学性质的垂直非均匀分布对近岸海水遥感反射比的影响。假设垂直两层分布;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的固有光学性质随悬浮物浓度共变。分析了两层分布遥感反射比与垂直均匀分布遥感反射比的差异,并将两层垂直结构参数化以进一步研究结构参数变化对遥感反射比的影响,首次建立了红-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反射比和悬浮物浓度垂直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4.基于海洋辐射传递模拟和Mie散射理论,研究了垂直非均匀分布的海中气泡对近海海水遥感反射比的影响。分别考虑背景海水垂直均匀和垂直两层分布两种情况。气泡粒径分布模型来自文献,它是深度和海面风速的函数。模拟结果发现,对于近海海域,海中气泡对遥感反射比的影响不仅与风速有关,并与上层海水深度、背景海水衰减系数以及波长有关。对于浑浊的近海海水,海中气泡对遥感反射比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0-09-01)

蒋刚,肖建,郑永康,宋昌林[5](2006)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海色遥感叶绿素浓度反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卫星遥感信息反演叶绿素浓度对估计水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分析已有反演方法的不足之处;尝试将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复合核函数方法引入到这一领域,并用SeaBAM的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性能优良;从理论上分析其在样本数较少的情况下,核函数方法可以避免过学习的原因;与神经网络法和传统的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体现出较大的实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李丽萍[6](2002)在《东亚海域吸收性气溶胶对大气校正的影响及海色遥感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介绍了海色遥感技术和算法的发展动态,卫星海色遥感涉及的大气/海洋辐射传递理论,以及相关的大气/海洋主要性质。首次提出东亚海域普遍存在对SeaWiFS 蓝波段离水辐亮度的低估现象。利用优化算法得到气溶胶的模型,通过迭代辐射传递模拟对气溶胶模型进行调整以获取卫星观测到的大气顶端反射率。在考虑亚微米吸收性气溶胶的情况下,模拟得到的海水反射率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同现场测量数据吻合,蓝波段海水反射率的误差大幅减小。作为亚微米吸收性气溶胶的对比,黄沙气溶胶的辐射传递模拟表明该吸收性气溶胶不能够解释短波段的离水辐亮度的低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实际大气中存在黄沙气溶胶时,黄沙和煤烟型气溶胶的混合模型,可以提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精度。提出除了黄沙气溶较,东亚海域的光学遥感必须考虑煤烟型气溶胶粒子的吸收。讨论了煤烟型气溶胶的可能来源和涉及的时、空范围,以及对生物光学算法的影响。利用海洋辐射传递模拟简化了衰减系数和漫衰减系数的关系,给出了赛克盘深度的遥感算法并对其进行了现场印证。印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反演的数据同现场观测吻合。利用该算法反演了东中国海1997-2001 多年的赛克盘深度并进行了初步的时空特征分析。利用多年的SeaWiFS 反演的叶绿素浓度分布,讨论了东中国海存在的一些生物、海洋学现象。(本文来源于《青岛海洋大学》期刊2002-06-12)

孙毅义[7](1985)在《海色的卫星遥感和大气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颜色是遥感海洋表层内悬浮物质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海洋叶绿素分布及定量估计其浓度。文中讨论和比较了两种测量海色的方法——荧光法和光谱反射比法,同时研究了如下四个测量波长:440,560,680和750毫微米在海色测量中的可行性以及讨论了采用750,880和1010毫微米叁个波长作实时大气修正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东海海洋》期刊1985年01期)

海色遥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较系统地介绍了从MODIS原始分发数据到海洋水色遥感反射率、离水辐射率等数据产品的产出过程;分析了各步骤原理,尤其针对标准大气校正算法无法计算出近岸二类水体离水辐射率问题提出邻近清洁水体外推混浊水体的思路;探索并改进了大气校正算法,计算出大部分近岸水体的离水辐射率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色遥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峰,吕晓琪,张信雪,张继凯,王月明.多时刻海色遥感数据融合及其可视化[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8

[2].袁媛,许惠平.基于海色遥感应用的MODIS数据预处理[J].地理空间信息.2014

[3].朱丽萍.东亚海域海色卫星遥感算法的印证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4].杨倩.卫星海色遥感中的两个前沿问题:海中气泡和垂直非均匀海洋光学[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蒋刚,肖建,郑永康,宋昌林.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海色遥感叶绿素浓度反演方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6].李丽萍.东亚海域吸收性气溶胶对大气校正的影响及海色遥感若干问题[D].青岛海洋大学.2002

[7].孙毅义.海色的卫星遥感和大气修正[J].东海海洋.1985

论文知识图

卫星海色遥感原理图海色遥感传感器接收的信息来源...年2月19日ALOHA站位观测的向上辐...(A)1999年5月16日台湾岛东南角出现的...散射计算的服从Dl一MH分布的不同风...蓝绿波段遥感反射比的比值Rrs(443)/...

标签:;  ;  ;  ;  ;  ;  ;  

海色遥感论文_张晓峰,吕晓琪,张信雪,张继凯,王月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